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装甲钢焊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谭俊 张勇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5-124,共10页
装甲钢是一种用于作战装备的保护性合金材料,装甲钢的焊接是装甲钢结构的主要连接方式。从装甲钢的裂纹类别、特点以及其形成原因出发,介绍了装甲钢焊接材料、焊接工艺和提高焊接接头性能的措施。主要包括奥氏体焊条、铁素体焊条及奥氏... 装甲钢是一种用于作战装备的保护性合金材料,装甲钢的焊接是装甲钢结构的主要连接方式。从装甲钢的裂纹类别、特点以及其形成原因出发,介绍了装甲钢焊接材料、焊接工艺和提高焊接接头性能的措施。主要包括奥氏体焊条、铁素体焊条及奥氏体/铁素体双向焊条;电弧焊、CO2气体保护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修复装甲钢裂纹的铝热焊、机器人焊,激光焊等焊接工艺;焊后热处理、超声波冲击法、焊趾砂轮打磨法与钨极电弧焊法。并在装甲钢焊接技术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装甲钢焊接技术今后的改进措施与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装甲钢 焊接 裂纹 材料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射电沉积Ni及Ni-ZrO_2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和硬度 被引量:14
2
作者 兰龙 谭俊 +2 位作者 吴迪 黄曾辉 曾其彬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11-116,共6页
采用喷射电沉积技术在45钢基体上制备了Ni及Ni-ZrO2复合镀层,并对各种镀层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面形貌观察、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仪(XRD)晶粒尺寸测定以及镀层显微硬度测定。比较了不同电流密度、温度和纳米颗粒浓度对镀层表... 采用喷射电沉积技术在45钢基体上制备了Ni及Ni-ZrO2复合镀层,并对各种镀层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面形貌观察、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仪(XRD)晶粒尺寸测定以及镀层显微硬度测定。比较了不同电流密度、温度和纳米颗粒浓度对镀层表面形貌和硬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电流密度由0.55A/cm2提高到1.00A/cm2后,镀层表面越粗糙,晶粒尺寸由15nm增大到23nm,显微硬度由571HV降低到364HV;温度由20℃升高到50℃后,表面呈现先变粗糙后变平整趋势,且镀层中Ni含量上升,Fe含量下降,镀层硬度由551HV降低到364HV;ZrO2纳米颗粒质量浓度由0g/L提高到25g/L时,表面仍呈现先变平整后变粗糙趋势,镀层晶粒尺寸由22nm降低到13nm,硬度由384HV提高到521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电沉积 Ni-ZrO2复合镀层表面形貌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基合金断弧脉冲氩弧焊堆焊层组织及腐蚀磨损性能 被引量:6
3
作者 孟令东 谭俊 +2 位作者 臧艳 郑晓辉 张庆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3-150,共8页
采用断弧脉冲氩弧焊技术,在38Cr Si钢表面堆焊ERNi Cr-3镍基合金,表征了堆焊层显微组织与相结构,通过人工海水腐蚀环境下的腐蚀磨损试验,测定了电位随时间变化曲线以及腐蚀磨损各分量数值,探讨了涂层表面腐蚀磨损性能以及腐蚀与磨损间... 采用断弧脉冲氩弧焊技术,在38Cr Si钢表面堆焊ERNi Cr-3镍基合金,表征了堆焊层显微组织与相结构,通过人工海水腐蚀环境下的腐蚀磨损试验,测定了电位随时间变化曲线以及腐蚀磨损各分量数值,探讨了涂层表面腐蚀磨损性能以及腐蚀与磨损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堆焊层表面呈细小的柱状晶奥氏体组织,热影响区与熔合区的宽度分别约150和200μm,说明基于"一脉一弧"新型电弧特性的断弧脉冲氩弧焊技术,能够实现较小热影响区的冶金结合。镍基合金堆焊层腐蚀与磨损之间,磨损促进腐蚀量为腐蚀磨损交互作用失重的0.12%,说明磨损对腐蚀的促进作用很小;腐蚀促进磨损量占磨损分量的34.88%,说明腐蚀对磨损的促进作用较大。镍基合金堆焊层腐蚀磨损试验的电位随时间呈上升趋势,说明钝化膜破损后的再形成能力提高了其在人工海水中的耐腐蚀磨损性能。镍基合金堆焊层表层金属脆性剥离区域有明显的Cl和O元素分布,说明氯脆是导致堆焊层腐蚀磨损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合金 断弧脉冲氩弧焊 组织 腐蚀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电弧喷涂Fe-Al/Cr_3C_2粉芯丝材的研制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徐维普 徐滨士 +2 位作者 张伟 孟凡军 李新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4年第2期43-45,共3页
介绍了Fe -Al/Cr3 C2 粉芯丝材的研制过程 ,采用高速电弧喷涂技术 (HVAS) ,用Fe -Al/Cr3 C2 粉芯丝材原位合成了铁铝金属间化合物涂层 ;阐明了粉芯丝材在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应用中的优点 ;探讨了添加增强相Cr3 C2 对涂层氧化层的影响 ;研... 介绍了Fe -Al/Cr3 C2 粉芯丝材的研制过程 ,采用高速电弧喷涂技术 (HVAS) ,用Fe -Al/Cr3 C2 粉芯丝材原位合成了铁铝金属间化合物涂层 ;阐明了粉芯丝材在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应用中的优点 ;探讨了添加增强相Cr3 C2 对涂层氧化层的影响 ;研究了高速电弧喷涂铁铝金属间化合物涂层的性能。结果表明 ,用Fe -Al/Cr3 C2 粉芯丝材得到的高速电弧喷涂涂层具有较高的结合强度和显微硬度 ,良好的耐高温冲蚀、耐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电弧喷涂 Fe-A1 CR3C2 粉芯丝材 涂层氧化层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合成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谭俊 张勇 +1 位作者 吴迪 赵军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79-83,共5页
阐述了自蔓延高温合成法(SHS)制备的功能梯度材料的种类、特性及其应用前景,探讨了自蔓延高温反应合成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材料的影响因素(合成原料、点火工艺、反应环境和辅助措施),并分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合成阶段和后处理阶段)讨论了SH... 阐述了自蔓延高温合成法(SHS)制备的功能梯度材料的种类、特性及其应用前景,探讨了自蔓延高温反应合成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材料的影响因素(合成原料、点火工艺、反应环境和辅助措施),并分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合成阶段和后处理阶段)讨论了SHS法制备功能梯度材料应注意的技术问题,同时介绍了自蔓延法辅助其他工艺(SHS反应喷涂)制备梯度陶瓷材料技术,并提出了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制备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材料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陶瓷 功能梯度材料 自蔓延高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换向脉冲喷射电沉积制备Co-Cr_3C_2复合镀层的工艺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猛 谭俊 +1 位作者 吴迪 兰龙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5-142,共8页
目的有效解决利用喷射电沉积在直流电流下制备的复合镀层存在的镀层表面粗糙,尤其当硬质颗粒尺寸达到微米级时,表面恶化程度尤为严重的问题。方法将换向脉冲电流取代直流电流应用于喷射电沉积,制备颗粒尺寸达到微米级的Co-Cr_3C_2复合镀... 目的有效解决利用喷射电沉积在直流电流下制备的复合镀层存在的镀层表面粗糙,尤其当硬质颗粒尺寸达到微米级时,表面恶化程度尤为严重的问题。方法将换向脉冲电流取代直流电流应用于喷射电沉积,制备颗粒尺寸达到微米级的Co-Cr_3C_2复合镀层,通过分析复合镀层组织形貌、硬度和耐磨性等,探讨换向脉冲电参数对复合镀层颗粒复合量、镀层表面粗糙度以及镀层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分析。结果在保持颗粒较高含量复合的同时提高镀层表面平整度,通过控制脉冲电参数,制备出复合微米级Cr_3C_2颗粒平整、颗粒质量分数为11%的Co-Cr_3C_2复合镀层。结论 Cr_3C_2颗粒的复合量越高,镀层性能越优异,但镀层表面也更加粗糙,换向脉冲电流的反向过程可发生共沉积的逆过程,利用脉冲电流不仅对复合镀层起到整平的作用,同时可以提高颗粒在复合镀层中分散的均匀性,使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以及性能均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沉积 喷射电沉积 钴基镀层 碳化铬 复合镀层 微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射电沉积技术制备Co-Cr_3C_2复合镀层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猛 谭俊 +1 位作者 吴迪 兰龙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5-85,共11页
为提高微米级硬质陶瓷颗粒在金属基复合镀层的含量,制备性能优异的防护性镀层,采用喷射电沉积的方法在直流电压下制备了Co-Cr_3C_2复合镀层,利用控制变量法探讨了电流密度、固体颗粒用量、镀液流量以及喷枪移动速度等对镀层中颗粒含量... 为提高微米级硬质陶瓷颗粒在金属基复合镀层的含量,制备性能优异的防护性镀层,采用喷射电沉积的方法在直流电压下制备了Co-Cr_3C_2复合镀层,利用控制变量法探讨了电流密度、固体颗粒用量、镀液流量以及喷枪移动速度等对镀层中颗粒含量及镀层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各因素的影响机理。同时,分别采用能谱仪、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复合镀层的成分、硬度和摩擦因数进行分析,最终确定了制备该复合镀层的较优工艺参数。结果显示:喷头移动速度对颗粒复合量的影响最为显著;颗粒复合量越大,复合镀层硬度越高、摩擦因数越低;在较优工艺参数下制备的Co-Cr_3C_2复合镀层的Cr_3C_2颗粒含量高达2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电沉积 钴基镀层 碳化铬 复合镀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电源对电沉积复合镀层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王猛 谭俊 吴迪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24,共7页
随着脉冲电源开始取代直流电源应用到电沉积领域中,研究发现脉冲电源与复合电沉积的结合,使所制备的复合镀层组织结构得以改善,性能也明显提高。在脉冲复合电沉积中,脉冲占空比和脉冲峰值电流密度是两个重要的技术参数,对脉冲占空比和... 随着脉冲电源开始取代直流电源应用到电沉积领域中,研究发现脉冲电源与复合电沉积的结合,使所制备的复合镀层组织结构得以改善,性能也明显提高。在脉冲复合电沉积中,脉冲占空比和脉冲峰值电流密度是两个重要的技术参数,对脉冲占空比和脉冲峰值电流密度对电沉积复合镀层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脉冲复合电沉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源 电沉积 复合镀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宽度对电刷镀制备Ni/CNT纳米晶复合镀层显微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吴迪 于甜甜 +1 位作者 谭俊 徐滨士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18,共6页
在不同工艺参数下利用电刷镀技术制备镍-碳纳米管纳米镀层。将碳纳米管添加到刷镀镍的基础镀液中,并以球磨的方式加以分散。镀液中碳纳米管质量浓度为3 g/L。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对镀层晶粒尺寸、显微结构以及形貌进行分析,... 在不同工艺参数下利用电刷镀技术制备镍-碳纳米管纳米镀层。将碳纳米管添加到刷镀镍的基础镀液中,并以球磨的方式加以分散。镀液中碳纳米管质量浓度为3 g/L。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对镀层晶粒尺寸、显微结构以及形貌进行分析,利用显微硬度仪和球磨磨损试验机对镀层硬度及磨损量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直流电流下所制备的Ni/CNT镀层的晶粒尺寸约为20 nm;在脉冲电流下,Ni/CNT镀层晶粒尺寸有所降低,并且当脉冲宽度变短时,镀层表面更为平整。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Ni/CNT镀层的晶粒尺寸有所增加,当加热温度达到500℃时,镀层晶粒尺寸超过50 nm。脉冲电流下所制备的镀层的显微硬度明显高于直流电流下,并且随着脉冲的变短镀层硬度增大。在300℃以下时,Ni/CNT镀层硬度有轻微变化,当温度升高到400℃以上时,镀层硬度明显降低。脉冲电流下所制备复合镀层的耐磨性较直流电流下更好,并且随着脉冲的变短,镀层耐磨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纳米晶粒 电刷镀 复合镀层 脉冲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S法制备TiC-Ni(Cr)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啸宇 谭俊 +3 位作者 任伟 董美伶 苏宏艺 兰龙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21045-21049,共5页
采用自蔓延燃烧合成技术在7A52铝合金表面制备了TiC-Ni(Cr)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测试(EDS)、X射线衍射分析(XRD)、显微硬度测量、抗热震性检测等对涂层的组织与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涂层主要由陶瓷相TiC... 采用自蔓延燃烧合成技术在7A52铝合金表面制备了TiC-Ni(Cr)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测试(EDS)、X射线衍射分析(XRD)、显微硬度测量、抗热震性检测等对涂层的组织与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涂层主要由陶瓷相TiC和金属相Ni组成,涂层内部各物相之间结合较紧密,涂层与基体结合处为高强度的冶金结合,其显微硬度约为基体的10倍,并通过抗热震性实验进一步验证了涂层与基体之间结合良好。实验证明在过渡层处加入与基体润湿性良好的Cr、Ni可较好地提高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蔓延 复合涂层 TIC 显微硬度 结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P合金镀层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皓 谭俊 +4 位作者 郑晓辉 张庆 王猛 张啸宇 阳振宇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2-108,共7页
Cr涂层的性能优异,在工业中应用广泛,但Cr(Ⅵ)化合物易致癌,需寻找具有优良摩擦学和耐蚀性能的涂料来替代电镀Cr(Ⅵ)。Co-P合金镀层作为Cr(Ⅵ)涂层的替代品之一,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成为复合材料发展的新秀,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 Cr涂层的性能优异,在工业中应用广泛,但Cr(Ⅵ)化合物易致癌,需寻找具有优良摩擦学和耐蚀性能的涂料来替代电镀Cr(Ⅵ)。Co-P合金镀层作为Cr(Ⅵ)涂层的替代品之一,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成为复合材料发展的新秀,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经热处理后的Co-P合金镀层的硬度可达到1224HV,可媲美硬Cr镀层。相较于其他镀层(如纯Ni、纯Co、Ni-P、Ni-Fe、Ni-Co等),Co-P合金镀层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热循环时,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Co-P合金镀层发生塑性变形→产生热裂纹→与基体脱离→基体受到损害等变化。Co-P合金镀层的厚度均匀且致密,不会产生点蚀等局部效应,大大提高了镀层的耐蚀性能,且高P镀层的耐蚀性优于低P镀层,非晶态Co-P合金镀层的耐蚀性也优于晶态Co-P合金镀层。Co-P合金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较纯Co镀层有很大提高,但P质量分数超过2%后,其耐磨性提升不大。Co-P合金镀层中会有片状磁畴存在,自发磁化强度方向和Co晶粒易磁化方向平行,且镀层越厚,自发磁化的趋向性越强。然而,在制备Co-P合金镀层的过程中,镀液配制和保存,以及废液的回收-处理-再利用环节不够完善等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综述了Co-P合金镀层的硬度、热稳定性、耐蚀性、高温耐磨性以及磁性能等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合金镀层 沉积 硬度 热稳定性 耐蚀性 高温耐磨性 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电弧喷涂FeAlCrNi-Cr_3C_2涂层的组织与相结构研究
12
作者 徐维普 徐滨士 +2 位作者 张伟 杜令忠 吴毅雄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0-22,32,共4页
采用粉芯丝材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制备了FeAlCrNi Cr3C2涂层,并研究了涂层的组织和相结构。结果表明:涂层具有致密的层状结构,扁平颗粒小,氧化物膜细小,硬质点相分布均匀,孔隙率低;在涂层中存在着多种结构复杂的组织和化合物相,包括单立方... 采用粉芯丝材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制备了FeAlCrNi Cr3C2涂层,并研究了涂层的组织和相结构。结果表明:涂层具有致密的层状结构,扁平颗粒小,氧化物膜细小,硬质点相分布均匀,孔隙率低;在涂层中存在着多种结构复杂的组织和化合物相,包括单立方结构基体相FeAl、Fe3Al、Al Ni,AlNi;硬质相Cr3C2、Fe3C及AlFe3C0.5;氧化物相FeO·Al2O3、Cr2O3、少量六方结构的α Al2O3和面心立方结构的γ Al2O3以及面心立方结构的FeO·Cr2O3;某些区域还存在面心立方结构的γ (Fe,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 高速电弧喷涂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S法制备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材料的研究现状
13
作者 张啸宇 谭俊 任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28-132,共5页
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材料是一种新型耐高温、耐腐蚀的复合材料,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对自蔓延高温合成法(SHS)制备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材料的种类、特点、应用背景以及制备工艺进行了详细论述,总结并分析了影响SHS法制备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材料... 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材料是一种新型耐高温、耐腐蚀的复合材料,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对自蔓延高温合成法(SHS)制备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材料的种类、特点、应用背景以及制备工艺进行了详细论述,总结并分析了影响SHS法制备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材料的因素,归纳出了SHS法制备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材料的技术难点,最后对现阶段SHS法制备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材料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做了简要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陶瓷 功能梯度材料 复合材料 自蔓延高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压对电刷镀Co-Cr3C2复合镀层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长浩 谭俊 +3 位作者 阳振宇 宋皓 郑晓辉 张庆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50-153,共4页
采用电刷镀在45钢表面制备了Co-Cr3C2复合镀层。镀液组成和工艺参数为:CoSO4·7H2O 430 g/L、Cr3C2450 g/L、H3BO330 g/L、NaCl 5 g/L、pH=4.0、温度25℃,电压10~28 V。研究了电压对Co-Cr3C2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相结构、Cr3C2颗... 采用电刷镀在45钢表面制备了Co-Cr3C2复合镀层。镀液组成和工艺参数为:CoSO4·7H2O 430 g/L、Cr3C2450 g/L、H3BO330 g/L、NaCl 5 g/L、pH=4.0、温度25℃,电压10~28 V。研究了电压对Co-Cr3C2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相结构、Cr3C2颗粒含量、显微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压的增大,该镀层的表面平整度不断改善,小于22 V时,Cr3C2颗粒的含量不断升高,硬度和耐磨性也不断上升。当电压大于22 V时,该镀层中Cr3C2颗粒含量逐渐下降,导致涂层的硬度和耐磨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刷镀 Co-Cr3C2 复合镀层 组织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