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损检测技术在再制造工程中的应用展望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贵民 马丽丽 郑铁军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6年第z1期118-120,共3页
阐明了无损检测(NDT)技术在再制造(RM)工程体系中的作用,介绍了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涡流检测、磁粉检测以及渗透检测等五大常规NDT技术的原理与适用范围,以实例的形式给出了NDT技术在RM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对NDT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情况... 阐明了无损检测(NDT)技术在再制造(RM)工程体系中的作用,介绍了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涡流检测、磁粉检测以及渗透检测等五大常规NDT技术的原理与适用范围,以实例的形式给出了NDT技术在RM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对NDT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情况进行了回顾,在此基础上对NDT技术在RM工程中的应用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制造工程 无损检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极引弧微爆轰加工工程陶瓷工艺参数优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田欣利 刘超 +2 位作者 杨俊飞 张保国 郭日方 《工具技术》 2010年第3期14-18,共5页
简要介绍了一种基于工程陶瓷的全新的低成本特种加工技术——电极引弧微爆轰加工技术。在详细分析该技术易损件——爆轰波发射器喷嘴孔径烧损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了喷嘴与工件间的距离(L)、工作气压(P)、工作电流(I)、通气... 简要介绍了一种基于工程陶瓷的全新的低成本特种加工技术——电极引弧微爆轰加工技术。在详细分析该技术易损件——爆轰波发射器喷嘴孔径烧损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了喷嘴与工件间的距离(L)、工作气压(P)、工作电流(I)、通气引弧时间(T)四种主要参数对加工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确定了它们的有效取值范围;进一步采用正交试验,对应用于反应烧结Si3N4陶瓷平面成型加工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的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为:L=4mm,I=80A,P=0.10MPa,T=0.61s。最后,展望了该技术下一步亟待深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引弧微爆轰加工 工程陶瓷 喷嘴烧损规律 单因素实验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制造高硬堆焊层切削加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志远 王淑卉 +1 位作者 贾少军 田欣利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3-65,106,共4页
采用高性能硬质合金YG610对洛氏硬度为HRC30和HRC45的两种堆焊层进行切削三要素的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两组试验中三要素对加工过程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即进给量、切削速度、切削深度对刀具切削里程的影响幅度依次减小。其中,进给量... 采用高性能硬质合金YG610对洛氏硬度为HRC30和HRC45的两种堆焊层进行切削三要素的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两组试验中三要素对加工过程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即进给量、切削速度、切削深度对刀具切削里程的影响幅度依次减小。其中,进给量对刀具切削里程的影响是单调的,随进给量的增大,刀具破损速度急剧增加,最大切削里程降低。切削深度的增加对刀具切削里程的影响相对较小,尤其是高硬材料切削过程中,切削深度的增加对刀具切削性能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因此,降低进给量和增加切削深度是冲击材料加工过程中保持刀具切削能力和提高材料去除率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性加工 正交试验 堆焊层 再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易语言的再制造覆层切削加工数据库研究
4
作者 张甲英 戴连辉 王晓丽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3期195-196,219,共3页
随着再制造技术的发展,其在维修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再制造零件覆层特有的机械加工特征使得它不同于传统的机械加工。分析了零件再制造覆层切削的相关信息,包括材料种类、硬度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数据库的E-R图,通过规范化与优化... 随着再制造技术的发展,其在维修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再制造零件覆层特有的机械加工特征使得它不同于传统的机械加工。分析了零件再制造覆层切削的相关信息,包括材料种类、硬度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数据库的E-R图,通过规范化与优化,获得了数据库的逻辑模式,然后在SQL Server 2000中建立数据库与数据表。数据库系统以易语言为前端应用软件的编程工具、以SQL Server 2000为后端数据库管理工具,数据库中存储的工艺参数可供加工人员查询参考,其中数控程序还可直接供数控机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语言 再制造覆层 数据库 SQL SERVER 20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制造冲击性表面的极限切削特性研究
5
作者 吴志远 纪凯文 +1 位作者 唐修检 巴国召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9-22,共4页
采用硬度和韧性不同的3种刀具(YG8、YT15和YW1)对再制造堆焊表面进行切削加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堆焊层硬度小于50HRC时,刀具的韧性是决定刀具抗冲击破坏的决定性因素。而随着被加工材料硬度的增加,刀具硬度的重要性也不断增加。当... 采用硬度和韧性不同的3种刀具(YG8、YT15和YW1)对再制造堆焊表面进行切削加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堆焊层硬度小于50HRC时,刀具的韧性是决定刀具抗冲击破坏的决定性因素。而随着被加工材料硬度的增加,刀具硬度的重要性也不断增加。当堆焊层硬度达到56HRC时,刀具的硬度对刀具的抗破坏能力起主要作用,但此时刀具的韧性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刀具的应用效果。此外,正交试验结果的直观分析还表明,刀具自身抗冲击性的提高并不一定意味着刀具破损的减少。正确确定刀具几何参数所引起冲击力的大小和刀具抗冲击性的综合平衡指标才是冲击加工场合刀具角度设计的正确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性加工 正交试验 堆焊层 再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陶瓷恒力磨削金刚石砂轮钝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吴志远 闫峻 +1 位作者 时小军 张纾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7-99,137,共4页
通过一系列试验建立了恒力磨削条件下砂轮全钝化周期的钝化曲线,并通过相应的数学手段对各个阶段的砂轮钝化特征和磨削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初期钝化阶段的钝化曲线随时间的变化是由凹到凸的过程,与砂轮磨损过程有很大的区别。初期... 通过一系列试验建立了恒力磨削条件下砂轮全钝化周期的钝化曲线,并通过相应的数学手段对各个阶段的砂轮钝化特征和磨削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初期钝化阶段的钝化曲线随时间的变化是由凹到凸的过程,与砂轮磨损过程有很大的区别。初期钝化阶段砂轮钝化速度大大低于其他两个阶段,砂轮具有很强的磨削能力,这一特征的潜在应用价值非常高。正常磨损阶段砂轮的钝化与砂轮磨损规律一致,呈线性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砂轮 钝化曲线 恒力磨削 磨削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甲装备橡胶密封件抗老化封存膜的研制 被引量:2
7
作者 黄琪 梁志杰 +2 位作者 冯斌 胡军强 苑建设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8-60,66,共4页
针对东南沿海地区装甲装备橡胶器材老化现象,为了进一步提高涂层本身的防老化性能、改进涂层的施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尽量降低成本以及防老化涂料的通用性,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水性橡胶防老化涂料,为我军解决装甲装备橡胶制品老化问题... 针对东南沿海地区装甲装备橡胶器材老化现象,为了进一步提高涂层本身的防老化性能、改进涂层的施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尽量降低成本以及防老化涂料的通用性,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水性橡胶防老化涂料,为我军解决装甲装备橡胶制品老化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老化 水性涂料 乙丙橡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陶瓷专用磨削液抗堵塞添加剂分子结构设计及其验证
8
作者 吴志远 赵桂彬 +2 位作者 曹帅 谭志坤 董晓庆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43-1947,共5页
根据有机化学基本原理以及课题组前期总结有机物分子结构与砂轮堵塞间的交互规律,讨论并确立了陶瓷专用磨削液最佳抗堵塞添加剂应具备的分子结构特征。依据该特征设计并选择了月桂酸钠和硬脂酸钾这两种优化添加剂进行试验和验证。试验... 根据有机化学基本原理以及课题组前期总结有机物分子结构与砂轮堵塞间的交互规律,讨论并确立了陶瓷专用磨削液最佳抗堵塞添加剂应具备的分子结构特征。依据该特征设计并选择了月桂酸钠和硬脂酸钾这两种优化添加剂进行试验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非极性氮化硅陶瓷磨削过程中,月桂酸钠应用效果最佳,完全抑制砂轮堵塞现象的发生。在极性陶瓷氧化铝磨削过程中,两种试剂也可以起到明显的抗堵塞效果,但抗堵塞能力相对较差。在此基础上,文章讨论了有机物在陶瓷表面的吸附形式与抗堵塞特性之间的交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性陶瓷 非极性陶瓷 磨削 抗堵塞 分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铜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磨损特性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38
9
作者 王晓丽 徐滨士 +2 位作者 许一 史佩京 于鹤龙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5-240,共6页
设计了4种试验方案,对比研究了不同摩擦试验条件下粒径为20 nm的铜添加剂对摩擦副的修复作用,考察了纳米铜添加剂在不同润滑油中的抗磨减摩性能,探讨了纳米铜添加剂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摩擦过程中,纳米铜添加剂能够在磨损表面形成由... 设计了4种试验方案,对比研究了不同摩擦试验条件下粒径为20 nm的铜添加剂对摩擦副的修复作用,考察了纳米铜添加剂在不同润滑油中的抗磨减摩性能,探讨了纳米铜添加剂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摩擦过程中,纳米铜添加剂能够在磨损表面形成由粒径为0.1μm团状物构成、低剪切强度的保护软膜,可以减小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使纳米铜添加剂表现出良好的抗磨减摩性能;对于基础润滑油650SN,纳米铜添加剂能够使其摩擦系数降低48%、磨痕宽度降低21%;对于坦克机油50CC,纳米铜添加剂能够使其摩擦系数降低40%、磨痕宽度降低33%;同时,铜保护膜修复了磨损表面的微坑和损伤,对摩擦副起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铜添加剂 抗磨减摩性能 保护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的功能化修饰及作为润滑添加剂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0
作者 乔玉林 赵海朝 +2 位作者 臧艳 张庆 刘宏飞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216-223,共8页
石墨烯优异的导热性能和减摩抗磨性能以及化学惰性,使其非常适合作为高性能、环保的润滑添加剂。石墨烯已成为潜在的高性能纳米润滑材料,但石墨烯难以稳定分散于水和润滑油中的特性,使其应用受限,因此必须对石墨烯进行可控功能化修饰。... 石墨烯优异的导热性能和减摩抗磨性能以及化学惰性,使其非常适合作为高性能、环保的润滑添加剂。石墨烯已成为潜在的高性能纳米润滑材料,但石墨烯难以稳定分散于水和润滑油中的特性,使其应用受限,因此必须对石墨烯进行可控功能化修饰。本文回顾了石墨烯功能化修饰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共价键和非共价键功能化修饰。重点介绍了石墨烯作为油基润滑添加剂和水基润滑添加剂的减摩抗磨性能,及其润滑作用机理。同时指出了石墨烯的可控功能化修饰、石墨烯负载纳米粒子功能化以及其摩擦化学反应润滑机理等领域的研究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功能化修饰 摩擦学 润滑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音速微粒轰击45钢表面纳米化的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巴德玛 马世宁 +2 位作者 李长青 孟凡军 熊天英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2-346,共5页
采用超音速微粒轰击技术(SFPB)对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的45钢进行表面纳米化处理,在材料表面制备了纳米结构表层,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分析技术研究了表面纳米结构层不同深度的微观组织结构特征.研究表明:经SFPB处理... 采用超音速微粒轰击技术(SFPB)对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的45钢进行表面纳米化处理,在材料表面制备了纳米结构表层,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分析技术研究了表面纳米结构层不同深度的微观组织结构特征.研究表明:经SFPB处理后,材料表层发生了严重的塑性变形,形成了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纳米结构层;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纳米结构层的厚度由几微米增加到15μm(晶粒尺寸〈100 nm);在材料的最表层形成了晶粒尺寸约15 nm的具有随机取向的等轴晶,纳米晶粒尺寸随着距表面距离的增加增大;在距表面约为15μm处,存在平均晶粒尺寸约100 nm的等轴晶和具有相近尺寸的胞状结构;在约30μm处,大量的高密度位错墙分别将铁素体相和珠光体相分割成尺寸在200~500 nm的胞状结构.分析表明45钢表面纳米化主要是位错运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微粒轰击技术 表面纳米化 纳米结构表层 45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电弧喷涂Fe-Al/WC复合涂层的摩擦学特性 被引量:20
12
作者 朱子新 徐滨士 +2 位作者 马世宁 杜则裕 刘维民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4-178,共5页
利用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制备了Fe-Al涂层和Fe-Al/WC复合涂层,在T-11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比研究了2种涂层同GCr15钢球配副时的滑动摩擦磨损特性,并探讨了涂层的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可以将Fe-Al/WC复合涂层的摩擦磨损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 利用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制备了Fe-Al涂层和Fe-Al/WC复合涂层,在T-11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比研究了2种涂层同GCr15钢球配副时的滑动摩擦磨损特性,并探讨了涂层的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可以将Fe-Al/WC复合涂层的摩擦磨损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随着滑动距离的增加,摩擦系数先迅速升高,之后缓慢降低直至平稳阶段;由于Fe-Al/WC复合涂层的平均硬度较高,且涂层中的硬质颗粒能有效地阻止裂纹的扩展,故其耐磨性明显优于Fe-Al涂层;随着滑动速度增加,裂纹的扩展速率加快,并产生较厚磨屑,从而使涂层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均显著增大;在摩擦磨损过程中涂层表层受到拉应力与压应力的交替作用,Fe-Al/WC涂层的主要磨损机制为剥层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电弧喷涂 FE-AL金属间化合物 复合涂层 摩擦学特性 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音速等离子与HVOF喷涂WC-Co涂层的冲蚀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31
13
作者 王海军 蔡江 韩志海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54,共5页
用超音速等离子喷涂(HEPJet)和两种进口高速氧燃气火焰喷涂(HVOF)设备(JP-5000和DJ-2700)制备WC-Co涂层,进行了孔隙率、显微硬度、结合强度及30°和90°攻角的冲蚀磨损对比实验,分析了涂层的SEM磨损形貌。结果表明,超音速等离... 用超音速等离子喷涂(HEPJet)和两种进口高速氧燃气火焰喷涂(HVOF)设备(JP-5000和DJ-2700)制备WC-Co涂层,进行了孔隙率、显微硬度、结合强度及30°和90°攻角的冲蚀磨损对比实验,分析了涂层的SEM磨损形貌。结果表明,超音速等离子喷涂WC-Co涂层综合性能与JP-5000喷涂WC-Co涂层相当,优于DJ-2700;在30°冲蚀磨损条件下,WC-Co涂层的失效行为表现为疲劳剥落和微切削两种特征;在90°冲蚀磨损时,涂层的失效主要是垂直表面的磨粒冲击力导致涂层疲劳剥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等离子喷涂 高速氧燃气火焰喷涂 WC-CO涂层 冲蚀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电弧喷涂熔滴速度的数值模拟及试验 被引量:16
14
作者 朱子新 梁秀兵 +1 位作者 徐滨士 杜则裕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8,共4页
熔滴速度是电弧喷涂涂层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基于空气动力学和二相流流体力学理论建立了高速电弧喷涂雾化气流和熔滴速度的数学模型 ,并进行了数值模拟 ;同时用试验方法测试了气流速度及Al、3Cr13熔滴在不同喷涂距离处的平均速... 熔滴速度是电弧喷涂涂层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基于空气动力学和二相流流体力学理论建立了高速电弧喷涂雾化气流和熔滴速度的数学模型 ,并进行了数值模拟 ;同时用试验方法测试了气流速度及Al、3Cr13熔滴在不同喷涂距离处的平均速度 ;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基本吻合。结果表明 ,雾化气流的速度在距喷嘴一定距离内将保持初始速度 (约 6 5 0m/s) ,然后随喷涂距离的增大而衰减 ,这与超音速气流通过Laval喷管后所产生的膨胀波和压缩波相互作用有关 ;熔滴在雾化飞行过程中经历了先加速后减速的过程 ,小熔滴能在较短的距离内被加速到最大速度 ;达到最大速度之后 ,小熔滴由于惯性力较小而迅速减速 ,而大熔滴则因较大的惯性力而减速不明显 ;熔滴速度的变化是由熔滴的Reynolds数决定的。Al和 3Cr13熔滴的最大速度在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电弧喷涂 气流速度 熔滴速度 数值模拟 速度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石墨烯水分散体系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乔玉林 赵海朝 +1 位作者 臧艳 张庆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3-530,共8页
采用液相超声直接剥离法制备了不同厚度的纳米石墨烯片,用SEM、TEM对其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多功能往复摩擦磨损试验仪考察了石墨烯水分散体系的摩擦磨损性能.通过SEM、EDS、XPS等手段,分析了磨损表面的形貌、元素组成和典型元素的化学状... 采用液相超声直接剥离法制备了不同厚度的纳米石墨烯片,用SEM、TEM对其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多功能往复摩擦磨损试验仪考察了石墨烯水分散体系的摩擦磨损性能.通过SEM、EDS、XPS等手段,分析了磨损表面的形貌、元素组成和典型元素的化学状态,初步探讨了石墨烯水分散体系的润滑机理.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石墨烯为厚度不一的多层石墨烯混合物,厚度范围为10~180 nm;石墨烯作为水基添加剂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性能,使纯水的磨损机理发生转变,由严重的黏着磨损和腐蚀磨损转变为磨粒磨损,主要原因是在石墨烯水分散体系润滑下,磨损表面形成吸附减摩层和摩擦化学反应膜,两者协同作用,抑制Fe的氧化,减轻摩擦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石墨烯 水分散体系 磨损机理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电弧喷涂Fe-Al/WC复合涂层的高温摩擦磨损特性 被引量:10
16
作者 朱子新 徐滨士 +2 位作者 马世宁 张伟 刘维民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3-6,16,共5页
采用滑动磨损试验方法研究在室温至650℃温度下高速电弧喷涂Fe-Al/WC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涂层与Si3N4陶瓷球配副时的摩擦磨损特性,并探讨复合涂层的高温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试验温度的升高,Fe-Al/WC复合涂层的摩擦系数降低,而磨损... 采用滑动磨损试验方法研究在室温至650℃温度下高速电弧喷涂Fe-Al/WC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涂层与Si3N4陶瓷球配副时的摩擦磨损特性,并探讨复合涂层的高温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试验温度的升高,Fe-Al/WC复合涂层的摩擦系数降低,而磨损率仍保持在较低的水平。高温下复合涂层滑动摩擦系数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磨损面发生摩擦氧化反应而形成的起到固体润滑的作用氧化物保护层。剥层磨损是Fe-Al/WC复合涂层高温磨损的主要机理。涂层中Fe3Al和FeAl金属间化合物相较高的高温强度和硬度,能有效地阻碍裂纹的产生、扩展及扁平颗粒的断裂,从而使复合涂层表现出优异的高温耐磨性。650℃时Fe-Al/WC复合涂层的磨损率有所提高,这可能与高温下涂层表面WC颗粒的氧化和脱碳分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电弧喷涂 Fe—Al金属间化合物 WC 复合涂层 高温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负载纳米Fe_3O_4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11
17
作者 乔玉林 赵海朝 +1 位作者 臧艳 张庆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1-46,共6页
采用液相超声直接剥离法制备了石墨烯负载纳米Fe3O4复合材料,用SEM、TEM对其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多功能往复摩擦磨损试验仪考察了石墨烯负载纳米Fe3O4复合材料在纯水中的摩擦磨损性能。通过SEM、XPS分别分析了磨痕表面的形貌、典型元素... 采用液相超声直接剥离法制备了石墨烯负载纳米Fe3O4复合材料,用SEM、TEM对其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多功能往复摩擦磨损试验仪考察了石墨烯负载纳米Fe3O4复合材料在纯水中的摩擦磨损性能。通过SEM、XPS分别分析了磨痕表面的形貌、典型元素的化学状态,初步探讨了石墨烯负载纳米Fe3O4复合材料在纯水中的润滑机理。结果表明:纳米Fe3O4均匀分布于多层石墨烯片层表面和层间,粒径为20~90 nm;其作为纯水添加剂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性能,如试验载荷为10 N,浓度为0.01wt%的石墨烯负载纳米Fe3O4复合材料水分散体系润滑时比纯水润滑的摩擦系数和磨损体积分别下降26.7%和35.4%,这主要是由于复合材料在磨损表面形成了吸附膜、含石墨烯和纳米Fe3O4的边界润滑膜,抑制了Fe的氧化,减轻了摩擦表面的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FE3O4 复合材料 摩擦学性能 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电弧喷涂Fe-Al涂层的高温磨损特性 被引量:9
18
作者 朱子新 徐滨士 +2 位作者 马世宁 刘维民 张伟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6-110,共5页
采用滑动磨损试验方法考察了高速电弧喷涂Fe 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与Si3N4陶瓷球配副在室温~650℃下的摩擦磨损特性,并探讨了涂层的高温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试验温度的升高,Fe Al涂层的摩擦系数降低,耐磨性明显提高.在高温下涂层... 采用滑动磨损试验方法考察了高速电弧喷涂Fe 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与Si3N4陶瓷球配副在室温~650℃下的摩擦磨损特性,并探讨了涂层的高温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试验温度的升高,Fe Al涂层的摩擦系数降低,耐磨性明显提高.在高温下涂层滑动摩擦系数降低的主要原因在于磨损表面发生摩擦氧化反应,从而形成具有固体润滑作用的氧化物保护层,涂层在高温下主要呈现剥层磨损特征,涂层组分Fe3Al和FeAl金属间化合物的高温强度和硬度较高,能有效地阻碍裂纹的产生、扩展及扁平颗粒的断裂,从而使得Fe Al涂层表现出优异的高温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电弧喷涂 FE-AL金属间化合物 涂层 高温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在水中的分散稳定性及其减摩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崔庆生 乔玉林 +1 位作者 赵海朝 臧艳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50,120,共5页
考察不同分散剂对石墨烯在水中的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不同石墨烯含量、不同试验载荷和频率下石墨烯水溶液的减摩性能,分析石墨烯水溶液润滑下GCr15/45#钢摩擦副表面的形貌,初步探讨其减摩机制。结果表明,分散剂KH560和CTAB可以改善石... 考察不同分散剂对石墨烯在水中的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不同石墨烯含量、不同试验载荷和频率下石墨烯水溶液的减摩性能,分析石墨烯水溶液润滑下GCr15/45#钢摩擦副表面的形貌,初步探讨其减摩机制。结果表明,分散剂KH560和CTAB可以改善石墨烯在水中的稳定分散性能,而且能降低石墨烯水溶液的摩擦因数,随着分散剂含量的增加,石墨烯水溶液的摩擦因数呈降低的趋势;石墨烯水溶液的减摩性能与试验载荷、频率等因素有关,其中载荷对石墨烯水溶液的减摩性能影响较大;去离子水润滑时GCr15/45钢摩擦副表面摩擦机制为腐蚀磨损和磨粒磨损,石墨烯水溶液润滑时摩擦机制为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摩擦学性能 水基润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先驱体材料体系的陶瓷化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9
20
作者 乔玉林 薛胤昌 +2 位作者 刘军 臧艳 张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共6页
分析了先驱体转化陶瓷法制备陶瓷涂层的优缺点,阐述了高陶瓷产率聚合物先驱体制备陶瓷涂层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聚合物先驱体制备陶瓷涂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探索新的可控制备高质量陶瓷涂层的方法与技术,研制高陶瓷产率的裂解材料体系,注... 分析了先驱体转化陶瓷法制备陶瓷涂层的优缺点,阐述了高陶瓷产率聚合物先驱体制备陶瓷涂层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聚合物先驱体制备陶瓷涂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探索新的可控制备高质量陶瓷涂层的方法与技术,研制高陶瓷产率的裂解材料体系,注重裂解材料体系的复合化发展和不断完善裂解形成陶瓷涂层的机理是今后需要重点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解 陶瓷先驱体 陶瓷化 表面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