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表面活性剂物化性能与润湿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周喜阳 王国永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7-40,共4页
研究了几种表面活性剂的物化性能(平衡表面张力、动态表面张力等)与润湿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良好的动态表面张力是优异润湿性能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适当提高疏水基的支链化度可改善动态表面张力,进而提高润湿性能。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平衡表面张力 动态表面张力 润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基胺化催化剂中Ni还原性能的研究
2
作者 侯潇云 周庚生 +1 位作者 芦晓芳 李秋小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718-720,共3页
用酸碱共沉淀法制备五种Cu基胺化催化剂,在相同条件下对制得的催化剂进行TPR表征.结果表明,在Cu-Zn-Al-Ni四元催化剂中增加少量的Al后,再分别加入少量的Ba、Fe、Mg,可对催化剂中Ni的还原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加入Mg使得TPR表征中催化剂中... 用酸碱共沉淀法制备五种Cu基胺化催化剂,在相同条件下对制得的催化剂进行TPR表征.结果表明,在Cu-Zn-Al-Ni四元催化剂中增加少量的Al后,再分别加入少量的Ba、Fe、Mg,可对催化剂中Ni的还原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加入Mg使得TPR表征中催化剂中的Ni还原程度增大,还原峰向低温方向漂移;加入Ba、Fe则使得Ni还原程度减小,还原峰向高温方向漂移,并且Fe使Ni还原程度减小以及还原峰向高温方向漂移的作用大于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催化剂 TPR表征 还原 漂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柔软剂用硬脂酸三乙醇胺酯的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友国 王佩维 +2 位作者 姚晨之 王萍 关景才 《皮革化工》 2004年第6期29-33,共5页
以Ⅴ(苯)Ⅴ(乙醚)=8515,Ⅴ(乙醚)Ⅴ(甲醇)=982和95%乙醇为洗脱剂,硬脂酸三乙醇胺酯经过硅胶柱层析梯度洗脱分离,可以得到三个馏分;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的检测表明,三个馏分分别是硬脂酸三乙醇胺三酯,硬脂酸三乙醇胺双酯和硬脂酸三乙... 以Ⅴ(苯)Ⅴ(乙醚)=8515,Ⅴ(乙醚)Ⅴ(甲醇)=982和95%乙醇为洗脱剂,硬脂酸三乙醇胺酯经过硅胶柱层析梯度洗脱分离,可以得到三个馏分;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的检测表明,三个馏分分别是硬脂酸三乙醇胺三酯,硬脂酸三乙醇胺双酯和硬脂酸三乙醇胺单酯。对三个馏分定量,并且和核磁共振氢谱所得到的结果做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脂酸三乙醇胺酯 柔软剂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催化剂的表征及其制备条件对脂肪腈加氢催化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建远 康保安 《皮革化工》 2006年第2期12-15,24,共5页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钯炭催化剂并用于脂肪腈加氢催化制备单烷基二甲基叔胺,并使用N2-吸附、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进行物性表征,而且用气相色谱对叔胺产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制备条件的优化,选定了pH值为...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钯炭催化剂并用于脂肪腈加氢催化制备单烷基二甲基叔胺,并使用N2-吸附、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进行物性表征,而且用气相色谱对叔胺产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制备条件的优化,选定了pH值为7.90、浸渍时间15 h,并且在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5 h、二甲胺间歇式进料的反应条件下,叔胺含量可以高达98.6%,说明浸渍法制备的钯炭催化剂,作为脂肪腈加氢催化制备叔胺的催化剂,其活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炭 脂肪腈 叔胺 加氢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谱与Zeta电位法研究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与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彦庆 张剑 张高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2-45,共4页
通过荧光光谱与Zeta电位法研究了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DDAO)与鲑鱼精DNA的相互作用。非离子态DDAO胶束与DNA间存在弱的疏水相互作用。阳离子态DDAO与DNA的强烈静电相互作用导致体系荧光猝灭。胶束的形成有利于DNA构象的压缩与体系Zeta... 通过荧光光谱与Zeta电位法研究了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DDAO)与鲑鱼精DNA的相互作用。非离子态DDAO胶束与DNA间存在弱的疏水相互作用。阳离子态DDAO与DNA的强烈静电相互作用导致体系荧光猝灭。胶束的形成有利于DNA构象的压缩与体系Zeta电位的提高。外加NaCl的静电屏蔽作用减弱了DDAO胶束与DNA间的静电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DDAO) 鲑鱼精DNA 相互作用 荧光光谱 ZETA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丁炔二醇乙氧基化物三硅氧烷的合成 被引量:1
6
作者 秦洁琼 杜志平 +2 位作者 王万绪 朱艳艳 王国永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7-60,共4页
丁炔二醇乙氧基化物三硅氧烷应用广泛,但组成复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丁炔二醇乙氧基化物三硅氧烷的原料和产物进行分析,确定了产物中的8个组分,包含3组同系物:丁炔二醇单乙氧基化物三硅氧烷、丁炔二醇二乙氧基化物三硅氧烷... 丁炔二醇乙氧基化物三硅氧烷应用广泛,但组成复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丁炔二醇乙氧基化物三硅氧烷的原料和产物进行分析,确定了产物中的8个组分,包含3组同系物:丁炔二醇单乙氧基化物三硅氧烷、丁炔二醇二乙氧基化物三硅氧烷和丁炔二醇四乙氧基化物三硅氧烷。通过定量分析,确定目标产物丁炔二醇乙氧基化物三硅氧烷约占产物总质量的9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炔二醇乙氧基化物 三硅氧烷 表面活性剂 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烷基苯磺酸盐的界面性质和驱油机理 被引量:29
7
作者 张越 张高勇 +3 位作者 王佩维 牛金平 关景财 谷惠先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1-165,共5页
重烷基苯磺酸盐是在三次采油中广泛采用的表面活性剂之一,但重烷基苯原料组成复杂导致最终磺化产物的驱油效果差异很大.实验通过柱层析的方法将重烷基苯分离成6个族组分,并对其中的二烷基苯、单烷基苯和二烷基茚萘满、烷基萘、多苯烷进... 重烷基苯磺酸盐是在三次采油中广泛采用的表面活性剂之一,但重烷基苯原料组成复杂导致最终磺化产物的驱油效果差异很大.实验通过柱层析的方法将重烷基苯分离成6个族组分,并对其中的二烷基苯、单烷基苯和二烷基茚萘满、烷基萘、多苯烷进行磺化,中和提纯后对各磺酸盐进行界面张力测定.通过对比不同矿化度下界面张力以及各组分复配后的界面张力,对原油等效烷烃数(EACN)以及各组分碳数最低值(nmin)测定,得出各组分之间协同效应的规律和复配机理,从而阐明了重烷基苯磺酸盐的驱油机理.通过研究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与各组分之间的复配作用对上述规律和机理进行了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烷基苯磺酸盐 等效烷烃数 三次采油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蓖麻油酸甲酯乙氧基化物的合成及物化性能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得志 孙永强 +2 位作者 杨秀全 田春花 张勇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4-57,共4页
先用酯交换甲酯化法制备了蓖麻油酸甲酯,再与环氧乙烷(EO)反应合成了不同平均EO数的蓖麻油酸甲酯乙氧基化物(CA-MEE),分析了EO数分布,测定了物化性能。结果表明,EO对酯基的选择性高于对仲羟基的选择性;CA-MEE的浊点为37.7~66... 先用酯交换甲酯化法制备了蓖麻油酸甲酯,再与环氧乙烷(EO)反应合成了不同平均EO数的蓖麻油酸甲酯乙氧基化物(CA-MEE),分析了EO数分布,测定了物化性能。结果表明,EO对酯基的选择性高于对仲羟基的选择性;CA-MEE的浊点为37.7~66.2℃,γcmc为36.52~37.38mN/m,cmc为(1.73~3.94)×10^-5mol/L,润湿力为183~457S,对大豆油的乳化能力为17.2~25.9min,而对石蜡的乳化能力稳定在7.8~9.8min。与其他表面活性剂对比可知,平均E0数为10的CA-MEE的γcmc大于OMS-10,而cmc则低于OMS-10;CA-MEE的润湿力比COMEE-8和OMS的弱,但乳化力却优于COMEE-8和O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油酸甲酯 乙氧基化 蓖麻油酸甲酯乙氧基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对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孙彦庆 张剑 张高勇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3-575,共3页
通过相图研究了pH值对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DDAO)-鲑鱼精DNA复合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非离子态DDAO与DNA只能发生弱的疏水作用,阳离子态DDAO在低浓度时不能诱导DNA发生构象转变。只有当DDAO浓度高于非离子态临界胶束浓度并且达到临... 通过相图研究了pH值对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DDAO)-鲑鱼精DNA复合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非离子态DDAO与DNA只能发生弱的疏水作用,阳离子态DDAO在低浓度时不能诱导DNA发生构象转变。只有当DDAO浓度高于非离子态临界胶束浓度并且达到临界pH值时,DDAO才能与DNA发生强烈的静电相互作用而导致相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胺与DNA相互作用的相图 被引量:2
10
作者 潘华 张剑 +1 位作者 张高勇 孙彦庆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50-1254,共5页
利用相图方法研究了聚胺(PA)与DNA的相互作用,初步考察了NaCl对精胺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聚胺与DNA之间不仅存在着强烈的静电作用,同时聚胺与DNA碱基对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在较低的精胺(SPM)浓度(0.025mmol/L)时就开... 利用相图方法研究了聚胺(PA)与DNA的相互作用,初步考察了NaCl对精胺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聚胺与DNA之间不仅存在着强烈的静电作用,同时聚胺与DNA碱基对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在较低的精胺(SPM)浓度(0.025mmol/L)时就开始出现浊度,而在相同的条件下,亚精胺(SPD)-DNA体系和盐酸胍(GD)-DNA体系在聚胺浓度高达10mmol/L时浊度曲线仍无明显变化;SPD-DNA体系与GD-DNA体系的A260曲线相比,前者随着聚胺浓度的增加吸光度逐渐下降,说明SPD与DNA作用强于GD;由此可见聚胺所带正电荷越多,其与DNA的作用越强,水溶液条件下亚精胺(SPD)和GD与DNA间有较弱的相互作用,但不能使DNA产生相分离;加入NaCl后,由于外加电解质的静电屏蔽效应,SPM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NaCl浓度越大,二者之间相互作用越弱,SPM-DNA体系相图曲线的线性相关性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胺 DNA 相图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链长烷基二苯醚双磺酸钠的制备及性能
11
作者 曹圣悌 霍月青 +3 位作者 冀创新 刘晓臣 牛金平 张红梅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3年第1期24-27,共4页
以费托合成产物C_(9-11)、C_(10-13)、C_(14-16)馏分段、二苯醚和液体SO_(3)为原料,以SO^(4-)/ZrO_(2)固体超强酸为烷基化催化剂,经过烷基化、磺化、中和制备了3种不同链长的烷基二苯醚双磺酸钠(C_(9-11)MADS、C_(10-13)MADS和C_(14-16)... 以费托合成产物C_(9-11)、C_(10-13)、C_(14-16)馏分段、二苯醚和液体SO_(3)为原料,以SO^(4-)/ZrO_(2)固体超强酸为烷基化催化剂,经过烷基化、磺化、中和制备了3种不同链长的烷基二苯醚双磺酸钠(C_(9-11)MADS、C_(10-13)MADS和C_(14-16)MADS),并对其电喷雾质谱进行了表征。测定了3种MADS的耐盐性、耐碱性、表面张力、润湿性能、泡沫性能、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配伍性等性能。结果表明:三者的耐盐性无显著差异,耐碱性相同;临界胶束浓度按照C_(9-11)MADS>C_(10-13)MADS>C_(14-16)MADS顺序依次降低,在临界胶束浓度时的表面张力按照C_(9-11)MADS<C_(10-13)MADS<C_(14-16)MADS顺序依次升高;三者的润湿性能、起泡和泡沫稳定性无显著差异;C_(9-11)MADS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配伍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产物 煤基表面活性剂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