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形势下衢江区种子产业化策略初探
1
作者 张富仙 郑连光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0-91,共2页
通过对衢州市衢江区种子产业在新形势下发展的形势分析 ,提出了如何适应新形势 ,探求新的种子产业化发展策略。
关键词 衢州市 种子 产业化 市场 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保克浸种对杂交水稻种子成苗率的影响
2
作者 曾爱娟 陈建明 夏秋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施保克浸种 杂交水稻 种子 成苗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早熟晚糯航育1号的选育、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被引量:20
3
作者 徐建龙 林贻滋 +9 位作者 奚永安 张小明 鲍根良 张柄林 姚建龙 朱卫东 朱茂丹 庐王印 严培鸿 陈斌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4-76,共3页
航育1号系采用高秆、迟熟、优质晚香糯ZR9干种子搭载高空气球进行空间诱变处理,在变异后代结合糙米外观米质筛选、抗性鉴定,经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早熟晚糯新品种,是目前国内采用空间诱变技术育成的第1个水稻新品种。该... 航育1号系采用高秆、迟熟、优质晚香糯ZR9干种子搭载高空气球进行空间诱变处理,在变异后代结合糙米外观米质筛选、抗性鉴定,经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早熟晚糯新品种,是目前国内采用空间诱变技术育成的第1个水稻新品种。该品种克服了原亲本秆高易倒、分蘖力弱和迟熟的缺点,适宜浙江金、衢地区作迟熟早稻、早夏制种田及西瓜田等后茬栽培。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主要围绕育壮秧、控秧龄、插足苗、防虫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新品种 航育1号 空间诱变 育种 早熟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1的初步利用 被引量:8
4
作者 徐建龙 林贻滋 +1 位作者 张炳林 翁锦屏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70-73,共4页
分析了来源于长雄蕊野生稻Oryzalongistaminata的显性抗性基因Xa-21在籼粳稻不同背景下的遗传表现及转育效应。结果表明,Xa-21基因的抗性表达受不同亚种遗传背景的影响,在粳稻背景下抗性表达充分,呈完... 分析了来源于长雄蕊野生稻Oryzalongistaminata的显性抗性基因Xa-21在籼粳稻不同背景下的遗传表现及转育效应。结果表明,Xa-21基因的抗性表达受不同亚种遗传背景的影响,在粳稻背景下抗性表达充分,呈完全显性遗传,并具有较强的转育效应;而在籼稻背景下,抗性表达不充分,呈不完全显性遗传。同时对育成的晚粳DP5165、DP5148品系对我国水稻白叶枯病不同致病型菌系的抗性进行了评价,并就利用Xa-21基因改良杂交稻的白叶枯病抗性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效应 育种 白叶枯病 水稻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20施用量对Ⅱ32A主要经济性状及制种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卢王印 马华升 陈建明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1-92,共2页
本试验较系统地研究了Ⅱ32A穗期施用不同量920对主要经济性状及制种产量的影响。Ⅱ优92组合制种的母本株高和穗透出率随920用量增加而增高,两项指标与920用量呈线性正相关。母本的结实率和制种产量随920用量增加而提高,至240g/hm2时达... 本试验较系统地研究了Ⅱ32A穗期施用不同量920对主要经济性状及制种产量的影响。Ⅱ优92组合制种的母本株高和穗透出率随920用量增加而增高,两项指标与920用量呈线性正相关。母本的结实率和制种产量随920用量增加而提高,至240g/hm2时达最大值,此后再加大用量其结实率、产量反而下降。F1种子千粒重与920用量呈线性负相关。作者认为:用Ⅱ32A制种的最佳920用量以(240±15)g/hm2为宜,比其它不育系(珍汕97A、协青早A)多75~90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 920施用量 Ⅱ32A水稻 经济性状 制种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粒粳稻嘉禾212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郑连光 叶元林 李春生 《中国稻米》 2003年第5期12-12,共1页
关键词 长粒粳稻 “嘉禾212”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栽植密度 水肥管理 病虫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早稻品种演变与产量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昆荣 张吕望 +2 位作者 卢王印 陈亲凯 黄德惠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01-205,共5页
50年代以来,我省种植的早稻品种达500多个,种植品种从高秆到矮秆、农家品种到引进育成品种、单一熟期到早、中、迟熟搭配,产量稳步提高。但近10年来,早稻品种出现多、乱、杂,当家品种不突出,产量徘徊不前。本文通过对我省... 50年代以来,我省种植的早稻品种达500多个,种植品种从高秆到矮秆、农家品种到引进育成品种、单一熟期到早、中、迟熟搭配,产量稳步提高。但近10年来,早稻品种出现多、乱、杂,当家品种不突出,产量徘徊不前。本文通过对我省38年早稻品种演变的回顾,揭示品种与产量的关系,分析探讨当前品种应用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品种 演变 现状 产量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汕97A两步法提纯连续3年海南鉴定纯度100%的技术与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建明 程渭树 童海军 《中国稻米》 2002年第3期28-28,共1页
关键词 珍汕97A 两步法 提纯 海南 纯度 杂交水稻 制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西丘陵红黄壤春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郑连光 《大豆通报》 2003年第4期17-17,共1页
浙西低丘红黄壤地区土壤酸瘦瘠薄 ,易跑水跑肥 ,大豆产量不高不稳。近年来通过“红黄壤春大豆优良品种及高产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 ,大豆产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主要措施是 :因地制宜 ,选用良种。一般条件下选用“浙春 2号”或“婺春 1... 浙西低丘红黄壤地区土壤酸瘦瘠薄 ,易跑水跑肥 ,大豆产量不高不稳。近年来通过“红黄壤春大豆优良品种及高产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 ,大豆产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主要措施是 :因地制宜 ,选用良种。一般条件下选用“浙春 2号”或“婺春 1号” ;肥力好的地块可选用“浙春 3号”或“浙春 5号” ;肥水条件好的地块密度为 2 2 5万株 /hm2 ,一般地力条件为 45~ 5 2 5万株 /hm2 。大豆生育期间每hm2 施尿素 10 5~ 15 0kg ,磷肥 45 0~ 60 0kg ,氯化钾种植 12 0~ 15 0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西低丘红黄壤地区 春大豆 高产栽培 品种选择 种植密度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不育系提纯保纯技术要点
10
作者 陈建明 卢王印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3-73,共1页
本文从杂交稻珍汕 97不育系提纯保纯的结果 ,概要分析了三系杂交稻不育系提纯保纯的技术要点 :采用先进科学的提纯方法 ;严格隔离条件 ;稳固建立种子特约繁殖基地 ;主要农艺措施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 ;由专业队伍统一去杂 ;保持系割青处... 本文从杂交稻珍汕 97不育系提纯保纯的结果 ,概要分析了三系杂交稻不育系提纯保纯的技术要点 :采用先进科学的提纯方法 ;严格隔离条件 ;稳固建立种子特约繁殖基地 ;主要农艺措施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 ;由专业队伍统一去杂 ;保持系割青处理 ;实行专用晒场和专用脱粒机具 ;临时仓库禁止堆放或贮藏其他水稻种子 ;及时入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不育系 提纯保纯技术 提纯方法 隔离 种子特约繁殖基地 保持系 割青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汕97不育系与珍汕97保持系成对回交技术浅析
11
作者 陈建明 程渭树 +1 位作者 张炳林 曾爱娟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0-50,共1页
概述了珍汕 97不育系与珍汕 97保持系成对回交的基本做法 ,分析了 1989~ 1998年连续十年珍汕 97不育系与珍汕97保持系成对回交结实情况。作者认为 :要使成对回交结实粒数在 10 0 0粒水平 ,不育系种植密度宜扩大到 30 cm× 30 cm,... 概述了珍汕 97不育系与珍汕 97保持系成对回交的基本做法 ,分析了 1989~ 1998年连续十年珍汕 97不育系与珍汕97保持系成对回交结实情况。作者认为 :要使成对回交结实粒数在 10 0 0粒水平 ,不育系种植密度宜扩大到 30 cm× 30 cm,不育系单株有效穗应在 14穗以上 ,人工剪颖 12 5 0朵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汕97不育系 珍汕97保持系 成对回交技术 种植密度 单株有效穗 人工剪颖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的密阳46恢复系研究初报
12
作者 陈建明 程渭树 +2 位作者 朱卫东 王玉祥 曾爱娟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1-92,共2页
本研究采集浙江制种面积较大的四个来源不同的密阳 46恢复系 (密阳 46、密阳 46R、T2 8、45 1) ,分别与珍汕 97A测交得F1 杂种 ,次年增设对照 ,建立密阳 46恢复系鉴定圃、杂种优势鉴定圃、恢复系株行圃。研究结果表明 :全生育期、播始... 本研究采集浙江制种面积较大的四个来源不同的密阳 46恢复系 (密阳 46、密阳 46R、T2 8、45 1) ,分别与珍汕 97A测交得F1 杂种 ,次年增设对照 ,建立密阳 46恢复系鉴定圃、杂种优势鉴定圃、恢复系株行圃。研究结果表明 :全生育期、播始历期、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等方面 ,不同来源的密阳 46恢复系相互间无显著差异 ,配制的杂种F1 在上述诸方面也无显著差异 ,上述恢复系在生产上均可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季杂交稻 密阳46恢复系 制种面积 生育期 播始历期 经济性状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如何加强主要农作物品种区试工作的探讨
13
作者 朱贵平 曾爱娟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浙江 农作物 品种 区试工作 种子管理 组织领导 投入 队伍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作晚稻部分组合早穗现象的探讨
14
作者 郑连光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连作晚稻 早穗现象 气候条件 育秧方式 秧龄弹性 播种 移栽 田间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西杂交早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15
作者 卢王印 张炳林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59-61,共3页
回顾分析衢州市10年来杂交早稻生产发展的过程,杂交早稻的主要优势以及继续发展杂交早稻的主要障碍等现状。提出今后加速发展杂交早稻的对策。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早稻 栽培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绿1号绿豆的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要点
16
作者 汪惠芳 施竞林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64-167,共4页
<正> 中绿1号原名Vcl973A,又名D0809,徐引1号。是中国农科院品资所于1983年春自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引进的绿豆高产品种。1986年5月引入我市种植,1987年12月经衢州市农作物品审小组审定通过,被列为全市绿豆推广品种。1988~1989... <正> 中绿1号原名Vcl973A,又名D0809,徐引1号。是中国农科院品资所于1983年春自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引进的绿豆高产品种。1986年5月引入我市种植,1987年12月经衢州市农作物品审小组审定通过,被列为全市绿豆推广品种。1988~1989两年在全市推广面积达1.5万亩以上,占全市绿豆总栽培面积的66%。两年来除我市大面积种植外,省内有嘉兴、杭州、武义、义乌、临海、松阳、东阳、庆元、缙云、绍兴等市县到我市农科所引种试种。一、产量表现1986~1987两年市农科所绿豆品比试验,小区面积13.5米~2,重复3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中绿1号 生育特性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早稻早优49辐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17
作者 潘晓飚 何道根 +6 位作者 屈为栋 张炳林 姚建龙 徐根富 方江林 程云来 颜贞龙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11,共2页
早优49辐系浙江省台州市农科所用优质早籼不育系早红突A与温恢49辐配组而成的早杂新组合,经1993~1997年的试验、试种示范,表现高产、稳产、熟期适中、中抗稻瘟病,米质明显优于目前推广的汕优48-2等组合。1998... 早优49辐系浙江省台州市农科所用优质早籼不育系早红突A与温恢49辐配组而成的早杂新组合,经1993~1997年的试验、试种示范,表现高产、稳产、熟期适中、中抗稻瘟病,米质明显优于目前推广的汕优48-2等组合。1998年5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早优49辐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季晚稻杂交组合比较试验
18
作者 周马四 《上海农业科技》 2005年第2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单季晚稻 杂交组合 比较试验 高产优质 产量表现 抗病 对比试验 山区 依据 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籼稻品种比较试验
19
作者 周马四 《上海农业科技》 2005年第2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品种比较试验 早籼稻 区试 生产试验 衢州市 衢江区 种子管理站 组织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垦低丘红壤浙春2号大面积亩产100公斤产量结构分析
20
作者 汪惠芳 郑连光 曾爱娟 《大豆通报》 1996年第4期6-6,共1页
新垦低丘红壤浙春2号大面积亩产100公斤产量结构分析汪惠芳(浙江省衢州市农科所·324000)郑连光,曾爱娟(浙江省衢州市种子公司)浙春2号大豆品种具有耐瘠、耐旱、稳产等优良特性,尤其适宜南方丘陵红黄埂地区种植。... 新垦低丘红壤浙春2号大面积亩产100公斤产量结构分析汪惠芳(浙江省衢州市农科所·324000)郑连光,曾爱娟(浙江省衢州市种子公司)浙春2号大豆品种具有耐瘠、耐旱、稳产等优良特性,尤其适宜南方丘陵红黄埂地区种植。为加速良种推广应用,结合浙春2号高产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品种 浙春2号 产量结构 低丘红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