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水工隧洞爆破震动对周边建筑物影响的试验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乔雄 陈建勋 +1 位作者 王梦恕 王晓星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4-509,共6页
隧道开挖时的爆破震动对周边建筑物安全影响很大,但目前对不同爆破参数、周边建筑的距离与爆破开挖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不多,实际工程中也难以把握。以宁夏固原市某水工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对地表关键位置质点爆破振动频... 隧道开挖时的爆破震动对周边建筑物安全影响很大,但目前对不同爆破参数、周边建筑的距离与爆破开挖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不多,实际工程中也难以把握。以宁夏固原市某水工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对地表关键位置质点爆破振动频率与振动速度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1)经测试发现房屋主振频率在10~60Hz间,而一般房屋建筑的频率均小于10Hz,说明此次试验中爆破震动不能与房屋产生共振。(2)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并依据爆破震动规范安全振速标准进行判别,发现此次试验中土坯房的安全距离为160 m,一般砖房为60 m。研究结果可为隧道爆破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依据,为类似隧道的爆破工程及解决由爆破引起的纠纷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隧洞 爆破震动 爆破振速 现场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土负压排水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韩旭 徐浩伦 +2 位作者 赵荐 叶晖 孙红月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5-180,共6页
为了验证负压排水方法在粉土中的排水有效性,设计了室内圆筒物理模型试验。试验过程中监测负压值和排水量,并通过排水量计算平均排水速率。通过采用不同内径的排水管并多次改变排水路径,对粉土的负压排水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为了验证负压排水方法在粉土中的排水有效性,设计了室内圆筒物理模型试验。试验过程中监测负压值和排水量,并通过排水量计算平均排水速率。通过采用不同内径的排水管并多次改变排水路径,对粉土的负压排水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①在一定条件下,负压排水法可以实现粉土的高效排水,但与砂土不同的是,由于粉土渗透系数较小,排水过程中,负压达到稳定所需时间明显变长;②排水管内径影响着负压排水效果,当管径较大时,如6.5mm内径,因入渗水量不足以形成满管流诱发虹吸效应,难以产生稳定负压,导致其排水速率反而低于能够产生稳定负压的4 mm内径排水管,说明负压排水能显著提高排水速率;③排水路径对排水速率有一定影响,通过增加排水高差,增大排水管倾角,适当减小扬程,均可有效提高排水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排水 粉土 排水管内径 排水路径 排水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卡车运行对房屋振动影响分析与测试 被引量:1
3
作者 乔雄 张松 +1 位作者 岳峰 王晓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13-217,共5页
为了研究重车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范围,以兰州市西固区某村镇为依托,采用现场测试的方法,对地表质点振动的频率与传播速度进行测试,并利用相关规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隧道临近建筑的垂直振速大于径向振速和切向振速,应... 为了研究重车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范围,以兰州市西固区某村镇为依托,采用现场测试的方法,对地表质点振动的频率与传播速度进行测试,并利用相关规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隧道临近建筑的垂直振速大于径向振速和切向振速,应以监测其垂直振速为主;2在当前重车运行方案下,所测80 t的前四后八的重车途经时引起的路边民房各测点的振动速度未超出民宅类房屋的地质点振动速度限值;3今后类似的工程,应考虑建筑物与振源的位置关系,预先对建筑物本身的完好程度做记录,并实时监测,从而保证建筑物的安全,避免纠纷的发生。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 建筑安全 重车 振动 现场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役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弯全过程分析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项贻强 张翔 +2 位作者 赵荐 廖小辉 李少骏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0-35,共6页
为了解在运营若干年后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的材料退化和受力性能,探讨其在抗弯荷载作用下的承载能力及破坏模式,以汀塘圩大桥为背景,对该桥2片服役11年的PC空心板梁的材料强度、结构退化等进行详细检测,并采用2对加载装置进行三分点对... 为了解在运营若干年后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的材料退化和受力性能,探讨其在抗弯荷载作用下的承载能力及破坏模式,以汀塘圩大桥为背景,对该桥2片服役11年的PC空心板梁的材料强度、结构退化等进行详细检测,并采用2对加载装置进行三分点对称加荷,从弹性阶段、开裂荷载直至构件破坏,对试验梁的变形性能、破坏机理和抗弯极限承载能力等受弯特性进行全过程分析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梁跨中极限位移可达计算跨度的1/42,呈现出明显的延性破坏特征,在服役11年后仍具有很好的延性及足够的强度。对于试验梁的抗弯极限承载力,将试验结果与现行桥梁规范及非线性有限元进行对比,证明了桥梁规范设计给出的板梁极限荷载计算公式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退役空心板梁 抗弯性能 极限承载力 非线性有限元 分析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