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SAM改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空穴传输能力
1
作者 张琳 关雪峰 +2 位作者 方兴 林梦豪 林杰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32-141,共10页
针对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MeO-2PACz自组装单分子层因HOMO能级失配导致界面空穴传输势垒等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混合SAM界面工程策略,通过将MeO-2PACz与偶极矩更大的Me-4PACz以特定比例复合,优化氧化镍空穴传输层的能级排列与缺陷钝化... 针对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MeO-2PACz自组装单分子层因HOMO能级失配导致界面空穴传输势垒等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混合SAM界面工程策略,通过将MeO-2PACz与偶极矩更大的Me-4PACz以特定比例复合,优化氧化镍空穴传输层的能级排列与缺陷钝化能力。实验表明,当Me-4PACz体积占比为10%时,M-SAM/NiO_(x)复合层可显著提升界面电荷提取效率,并诱导钙钛矿薄膜形成致密晶体结构。基于此,所制备的p-i-n结构PSCs实现了1.079 V的开路电压、24.23 mA/cm^(2)的短路电流密度及0.79的填充因子,光电转换效率从18.7%提升至20.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O-2PACz 混合SAM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增强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振宇 蔡建臣 +4 位作者 蒋金云 陈轲 薛平 朱浩宇 吴珈辛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4,48,共8页
近年,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因对环境友好这一显著特点而被国家大力推广,但其模量、韧性与工程塑料仍然有一定差距,严重限制了其推广与应用。目前,有多种增强改性方法可以强化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本文综述了当前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增... 近年,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因对环境友好这一显著特点而被国家大力推广,但其模量、韧性与工程塑料仍然有一定差距,严重限制了其推广与应用。目前,有多种增强改性方法可以强化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本文综述了当前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增强改性的研究进展,包括通过复合、填充材料的方式以及通过引入剪切力场、拉伸力场等外加力场对其进行增强。其中力场强化方法可大幅提高可降解生物质材料的力学性能并且保留其可降解的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为后续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应用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填充改性 力场强化 增强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梅果的机械损伤试验和生物力学特性 被引量:19
3
作者 马晓丽 陈晓英 +1 位作者 闫语丝 蒋晓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82-287,共6页
为探讨在机械采摘条件下杨梅果的损伤机理与规律,该文依据机械手采摘果实的压缩、夹持、坠落等机械损伤形式,设计了杨梅果的力学特性试验方案,分析了杨梅果实的表型和成熟度等生物特性,应用圆球与平面接触的弹性力学模型理论以及试验数... 为探讨在机械采摘条件下杨梅果的损伤机理与规律,该文依据机械手采摘果实的压缩、夹持、坠落等机械损伤形式,设计了杨梅果的力学特性试验方案,分析了杨梅果实的表型和成熟度等生物特性,应用圆球与平面接触的弹性力学模型理论以及试验数据,推导杨梅果的生物力学参数。分析得出了杨梅果的压缩弹性系数C、最大接触应力q和几种机械损伤杨梅果的力学特性方程和关系曲线。研究结果可为杨梅采摘机械手末端执行器的设计与采摘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弹性力学 机械化 损伤 杨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流变工艺对轴承滚道表面质量与精度的影响
4
作者 郭路广 戴卓豪 +3 位作者 王东峰 王旭 吕冰海 袁巨龙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1-279,共9页
为获得高质量的套圈滚动面形貌,改善形状精度,提高轴承服役性能,采用力流变抛光技术设计了正交试验方案,确认了试验参数范围,研究了力流变加工过程中抛光速度、磨粒粒径和磨粒浓度对材料去除率(MRR)和表面粗糙度Ra的影响规律。对数据进... 为获得高质量的套圈滚动面形貌,改善形状精度,提高轴承服役性能,采用力流变抛光技术设计了正交试验方案,确认了试验参数范围,研究了力流变加工过程中抛光速度、磨粒粒径和磨粒浓度对材料去除率(MRR)和表面粗糙度Ra的影响规律。对数据进行信噪比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得到工艺参数对加工结果的影响权重和最优工艺参数。对比了最优参数加工前后套圈的形状精度,建立了力流变加工模型来分析精度改善机理。结果表明,抛光速度对材料去除率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都最为显著,磨粒粒径和浓度的影响相对较低。在最优工艺参数(抛光盘转速90 r/min,磨粒粒径2.5μm,质量分数6%)下抛光90 min,Ra从初始的322 nm下降到12.982 nm,且方差不超过2.158 nm^(2),平均圆度从抛光前的约3.05μm下降到约1.67μm。仿真模型揭示了形状精度改善的原因是凸出部位易形成更高的材料去除率。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优化的力流变抛光工艺可有效提高轴承套圈滚道的表面质量和形状精度。在提高轴承服役性能的高质量加工方面,力流变抛光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流变抛光 轴承 套圈 超精密加工 剪切增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磷系阻燃剂对玻璃纤维增强反应尼龙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梁显峰 王佳明 +2 位作者 贾明印 蒋金云 蔡建臣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5-61,70,共8页
为探究3种型号阻燃剂[磷腈无卤阻燃剂(A型阻燃剂)、有机磷酸酯阻燃剂(B型阻燃剂)、苯氧基环磷腈阻燃剂(C型阻燃剂)]对玻璃纤维增强反应尼龙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制备了阻燃剂含量分别为树脂基体质量的0%、3%、5%、10%、15%的阻燃剂/反应... 为探究3种型号阻燃剂[磷腈无卤阻燃剂(A型阻燃剂)、有机磷酸酯阻燃剂(B型阻燃剂)、苯氧基环磷腈阻燃剂(C型阻燃剂)]对玻璃纤维增强反应尼龙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制备了阻燃剂含量分别为树脂基体质量的0%、3%、5%、10%、15%的阻燃剂/反应尼龙6材料试样。结合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了阻燃剂的种类及含量对反应尼龙6树脂基体的熔点和结晶度的影响,开展了拉伸、弯曲、冲击及层间剪切力学性能试验,并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力学性能下降的原因,同时结合智能氧指数测定仪和垂直燃烧仪分析试样的阻燃性能。结果表明,在质量百分数0%~10%的范围内,阻燃剂含量的增加会造成树脂结晶度的提高以及树脂熔点的提升,当阻燃剂质量百分数超过10%时,阻燃剂会抑制PA6分子晶区增长,降低树脂结晶度。3种材料的力学性能随着阻燃剂含量的增加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当C型阻燃剂质量百分数为10%时,制品试样的拉伸强度、缺口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层间剪切强度分别达到232.78 MPa、90.12 kJ/m^(2)、237.12 MPa、5.79 GPa、32.49 MPa,力学性能最优。同时,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LOI)达到了28.7%,试样燃烧等级达到了HB级,阻燃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聚合 反应尼龙6 阻燃剂 力学性能 阻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材料防滑改性研究进展及应用展望
6
作者 吴志锦 蔡建臣 +5 位作者 蒋金云 王振宇 胡昌富 吴珈辛 朱浩宇 戴秉恒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共9页
随着使用场景的多样化,人们对高分子材料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在医疗、户外运动、建筑家具等领域,对防滑性能的需求愈发迫切。目前,主要通过材料改性的方法来增强材料的防滑性能。本文对高分子材料防滑改性研究进展及应用展望进行了... 随着使用场景的多样化,人们对高分子材料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在医疗、户外运动、建筑家具等领域,对防滑性能的需求愈发迫切。目前,主要通过材料改性的方法来增强材料的防滑性能。本文对高分子材料防滑改性研究进展及应用展望进行了全面概述,分别从高分子材料的摩擦机理、防滑改性技术以及实际应用三个方面,介绍了高分子材料的摩擦机理和影响因素,总结了高分子材料防滑改性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阐明了高分子材料防滑改性研究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在提升高分子材料防滑性能的过程中,往往面临诸多挑战:防滑性能的提升可能牺牲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间的相容性较差可能导致改性效果不佳,同时部分改性方法的技术难度大且成本高昂。因此,需根据实际应用中的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改性方法和原料,通过优化配方和工艺参数,保证材料的防滑性能与其他性能协调提升。科学的改性方法不仅能显著提高材料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还能有效控制成本,进一步拓展高分子材料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材料 防滑性能 改性方法 研究进展 应用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基础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探索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军 周兆忠 +1 位作者 张元祥 宋晓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8-171,共4页
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依托省级学科和创新服务平台,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实践为基、创新为魂"的教育理念,从创新人才培养要求出发,围绕核心课程群,构建产学研结合、符合专业特点的实验课程体系。突出因材施教,通过多种教学方... 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依托省级学科和创新服务平台,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实践为基、创新为魂"的教育理念,从创新人才培养要求出发,围绕核心课程群,构建产学研结合、符合专业特点的实验课程体系。突出因材施教,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构建了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实验对象和实验项目。同时中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实现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加强校企合作,整合资源,构筑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最后,中心进一步深化中心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实验师资队伍建设,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地方产业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方法 校企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率手持草莓采摘器机械装置设计
8
作者 陶国柱 王素芬 +1 位作者 孙荣喜 王新东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8年第7期17-18,共2页
文章设计了一种高效率手持草莓采摘器。该装置主要由握把、连杆、剪切机构、刀架、刀具和草莓承接盘组成,通过四杆机构、齿轮连杆机构和曲柄导杆机构等多个机构串联实现对草莓的采摘。该装置能快捷剪断草莓茎部,实现站立式采摘。
关键词 草莓采摘器 剪切机构 承接盘 连杆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固着软质磨粒抛光薄膜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天晨 冯凯萍 +1 位作者 周兆忠 袁巨龙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7-217,共11页
目的实现微小光学器件高效、高质量、绿色的可溶固着软质磨粒薄膜抛光,对可溶固着软质磨粒抛光薄膜的制备工艺及抛光性能进行研究。方法研究可溶树脂、不可溶树脂、磨粒和薄膜基底等原料对成膜及抛光性能的影响,探索可溶固着软质磨粒抛... 目的实现微小光学器件高效、高质量、绿色的可溶固着软质磨粒薄膜抛光,对可溶固着软质磨粒抛光薄膜的制备工艺及抛光性能进行研究。方法研究可溶树脂、不可溶树脂、磨粒和薄膜基底等原料对成膜及抛光性能的影响,探索可溶固着软质磨粒抛光薄膜制备工艺,以光纤连接器作为加工对象验证抛光薄膜的抛光特性。结果选用双峰SiO_(2)作为磨粒,采用环氧树脂(质量分数为95%)和聚丙烯酸树脂(质量分数为5%)组成的“可溶”混合树脂为结合剂,可实现磨粒层逐步溶解。在磨粒涂覆层中添加5%(质量分数)的硅橡胶可调节磨粒涂覆层成膜后的弹性模量和硬度,使薄膜兼顾抛光性能和耐用性。对PET薄膜基底进行电晕处理可增强其表面附着力。选用含1%(质量分数为)有机硅烷偶联剂的聚氨酯树脂作为PET基底和磨粒涂覆层连接剂,结合强度好,成膜后表面无裂纹。通过光纤端面抛光对比实验发现,可溶固着软质磨粒抛光薄膜的抛光性能和耐用性均优于日本NTTAT抛光片的相关性能。可溶固着软质磨粒抛光薄膜使用25次后,光纤端面仍可保持表面光滑,曲面面形完整,表面粗糙度Ra小于5 nm,回波损耗大于45 dB,连接损耗小于0.1 dB。结论抛光实验表明,可溶固着软质磨粒抛光薄膜能实现光纤端面的高效精密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固结 软质磨粒 抛光薄膜 制备 光纤连接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动驾驶车辆调度的停车系统收费策略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驰 梅振宇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5,共9页
针对有人驾驶车辆与自动驾驶车辆共存的停车系统,设计基于自动驾驶车辆调度的停车系统收费策略,以提升停车系统运行效率.该策略在停车场无可用停车泊位但存在自动驾驶车辆时向有人驾驶车辆提供自动驾驶车辆调度服务,停车系统向有人驾驶... 针对有人驾驶车辆与自动驾驶车辆共存的停车系统,设计基于自动驾驶车辆调度的停车系统收费策略,以提升停车系统运行效率.该策略在停车场无可用停车泊位但存在自动驾驶车辆时向有人驾驶车辆提供自动驾驶车辆调度服务,停车系统向有人驾驶车辆收取一定调度费用后,通过在多个停车场间调度若干自动驾驶车辆,为有人驾驶车辆在其目标停车场创造可用停车泊位.各停车场的调度费用会影响有人驾驶车辆用户的停车选择,进而影响停车系统的运行效率,构建基于智能体的停车仿真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差异化地设置系统内各个停车场的停车调度收费方案.仿真结果显示,采用基于自动驾驶车辆调度的差异化收费策略,可以有效地减少有人驾驶车辆用户的行驶时间、步行时间、总出行时间及行驶里程,增加停车系统营收,降低社会成本,有效地缓解停车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车调度 停车收费 自动驾驶车辆 基于智能体模型 停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4169/BNi-7钎焊接头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腐蚀行为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凯涛 董多 +3 位作者 杨晓红 朱冬冬 王晓红 马腾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84-191,共8页
采用BNi-7箔带钎料实现了GH4169合金的钎焊连接。钎焊接头可分为扩散影响区(DAZ)、等温凝固区(ISZ)以及非等温凝固区(ASZ)。ISZ主要由镍基固溶体组成;ASZ由γ(Ni)+Ni 3P共晶组织和Ni-Cr-P金属间化合物组成。接头典型显微组织为GH4169/γ... 采用BNi-7箔带钎料实现了GH4169合金的钎焊连接。钎焊接头可分为扩散影响区(DAZ)、等温凝固区(ISZ)以及非等温凝固区(ASZ)。ISZ主要由镍基固溶体组成;ASZ由γ(Ni)+Ni 3P共晶组织和Ni-Cr-P金属间化合物组成。接头典型显微组织为GH4169/γ(Ni)/γ(Ni)+Ni 3P+Ni-Cr-P/γ(Ni)/GH4169。在连接过程中,钎焊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元素的扩散,导致镍基固溶体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加,而脆性相的体积分数逐渐减少,有利于提高接头强度,当钎焊温度为1020℃时,接头具有最高的剪切强度,为161.35 MPa。接头的断裂方式均为脆性断裂,断裂路径位于ASZ。对接头进行电化学测试,ISZ作为阳极并产生明显的腐蚀沟槽,而基体和ASZ作为阴极被保护。相比于母材,焊接后接头的耐腐蚀性能和钝化膜稳定性均明显降低。钎焊温度的升高导致抗腐蚀元素Cr、Mo的扩散更充分,接头的组织更均匀,因此提升了接头的耐腐蚀性能及钝化膜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钎焊 镍基合金 BNi-7 剪切强度 腐蚀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喷头-多材料FDM 3D打印机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珈辛 蔡建臣 +2 位作者 蒋金云 王振宇 朱浩宇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共7页
当前传统熔融沉积成型(FDM)型3D打印机基本采用单喷头结构,这导致了打印速度相对较低和打印材料单一的问题,进而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复合喷头-多材料FDM 3D打印机可以实现多材料复杂模型的3D打印,有效弥补了传统单喷头FDM型3D打印机在... 当前传统熔融沉积成型(FDM)型3D打印机基本采用单喷头结构,这导致了打印速度相对较低和打印材料单一的问题,进而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复合喷头-多材料FDM 3D打印机可以实现多材料复杂模型的3D打印,有效弥补了传统单喷头FDM型3D打印机在打印材料和打印速度方面的不足。首先,本文结合3D打印成型理论和3D打印机喷头结构设计,对比并简要分析了复合喷头-多材料FDM 3D打印机相对于传统单喷头3D打印机的创新之处。第二,总结了复合喷头-多材料FDM 3D打印机的基本结构分类。第三,深入探讨了不同结构下复合喷头-多材料FDM 3D打印机的研究进展,并针对具体应用场景详细阐述了其各自的优缺点。最后,对复合喷头-多材料FDM 3D打印机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与展望。复合喷头-多材料FDM 3D打印机在多材料应用、高效率打印及定制化服务方面展现了显著优势,并在新材料与新工艺的研发、机械稳定性和精度的提升,以及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等方面仍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可极大促进3D打印技术的普及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机 熔融沉积成型技术 复合喷头 多材料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三维力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剑涛 王勇 +1 位作者 江国权 张元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64-274,共11页
柔性传感器作为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健康监测、人机交互和智能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广泛应用而备受关注。传统的单一检测法向压力的柔性传感器无法满足复杂和先进智能系统中的使用需求,而柔性三维力传感器因其独特的多角度... 柔性传感器作为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健康监测、人机交互和智能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广泛应用而备受关注。传统的单一检测法向压力的柔性传感器无法满足复杂和先进智能系统中的使用需求,而柔性三维力传感器因其独特的多角度和全方位力学检测能力,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为实现高性能柔性三维力传感器的研制目标,需要综合协调考虑传感机制、结构、材料和解耦方法等多种因素。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设计和制备高性能柔性三维力传感器,包括结构设计和新型材料的开发、数据处理和机器学习算法的改进,多方面的创新推动着其进一步发展。本文旨在概述柔性三维力传感器的研究进展,首先详细介绍了柔性三维力传感器各种形式的传感机理,并分析比较了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然后系统总结了柔性三维力传感器在结构设计、材料、解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相互影响,以及在智能机械臂、运动姿态检测、人机交互和无线健康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最后分析了柔性三维力传感器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三维力传感器 传感机理 结构设计 功能材料 解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X1B型竹根挖掘机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3
14
作者 邓小雷 李欣 +3 位作者 夏鑫鑫 杨震 许天伟 邱志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35,共7页
为了解决竹根挖掘过程中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针对竹林复杂的地形条件和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DX1B型自动竹根挖掘机。该文阐述了该机器主要的工作原理、主要结构和关键部件的结构设计与主要参数计算,并对刀筒及其内部的压力弹簧进行有限... 为了解决竹根挖掘过程中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针对竹林复杂的地形条件和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DX1B型自动竹根挖掘机。该文阐述了该机器主要的工作原理、主要结构和关键部件的结构设计与主要参数计算,并对刀筒及其内部的压力弹簧进行有限元力学分析,对机器的强度进行验证。同时,对支架进行模态分析获得前四阶固有频率和振型,并进行机器的动态平稳性分析以便结构设计时避开共振频率激励。最后,制作小型的物理样机进行竹林间性能试验来验证竹根挖掘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样机的刀筒外径为40~120 mm,挖掘竹径为30~70 mm的竹根,最大挖掘深度为250 mm,大多数竹根挖掘到150~200 mm左右的深度时,就可将竹底部根须扭断从而将竹根带出,且竹根形状保持良好;当样机掘根的速度为2 mm/s左右时,工作机构的平稳性和效率最优,整个掘根工作过程一般需要2~5 min,竹根挖掘效率相对于手工挖掘提高60%以上。该机器可实现自动掘进挖根和自动取根的效果,还能实现自动排土、排根的功能,整个挖掘过程无需人与竹根或者土壤接触。该研究可为丘陵山区等复杂地况的竹根清除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为竹根挖掘机实现全自动操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设计 计算机仿真 竹根 自动挖掘 自动排根 竹根挖掘机 性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梯度理论的离心泵内流动不稳定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窦华书 蒋威 +3 位作者 张玉良 朱祖超 崔宝玲 李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8-92,103,共6页
为研究离心泵内部流动失稳机理,对离心泵内三维湍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不同流量工况下的离心泵内部全流场流动参数,并且应用能量梯度方法对计算数据进行处理,获得能量梯度函数K的分布,并基于能量梯度理论对离心泵内部流动的稳定性进... 为研究离心泵内部流动失稳机理,对离心泵内三维湍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不同流量工况下的离心泵内部全流场流动参数,并且应用能量梯度方法对计算数据进行处理,获得能量梯度函数K的分布,并基于能量梯度理论对离心泵内部流动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叶轮出口处和蜗舌处是2个最容易激发流动不稳定的关键位置。此外,随着流量的减少,叶轮内的失稳区域从叶轮出口向叶轮进口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不稳定性 能量梯度 湍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泵快速变工况瞬态过程特性模拟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玉良 肖俊建 +1 位作者 崔宝玲 朱祖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8-75,共8页
为研究离心泵在不同工况点快速切换过程中的瞬态特性,该文以一台低比转速离心泵为研究对象,对其工况流量突然减小的瞬态过程,分别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的方式进行了外特性预测和内流场仿真研究。首先基于叶轮机械广义欧拉方程式,对离... 为研究离心泵在不同工况点快速切换过程中的瞬态特性,该文以一台低比转速离心泵为研究对象,对其工况流量突然减小的瞬态过程,分别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的方式进行了外特性预测和内流场仿真研究。首先基于叶轮机械广义欧拉方程式,对离心泵模型在流量突然减小瞬态过程中的附加理论扬程进行了定量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变工况过程结束后的稳定流量越小,附加理论扬程越大,瞬态效应愈发明显;同时该瞬态过程后期的瞬态效应比前期更为明显。动静干涉效应对泵出口流动参数产生显著影响,而对泵进口流动参数的影响并不明显;动静干涉效应对小流量工况时各个流动参数的影响将尤为显著。叶片与隔舌相对位置最近时,计算扬程最小;当隔舌位于叶轮流道中间位置稍后时,计算扬程最大。同一个转动周期(T)内,选取叶片转过隔舌后的0.225 T和0.825 T位置进行单次定常计算可取得较高精度的数值预测结果。动静过流部件和粘性效应使得叶轮和蜗壳内的轴向速度分布规律完全相反。瞬态过程中流体加速效应使得瞬态流场演化整体上滞后于准稳态流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数值方法 阀门 仿真 调阀 准稳态 瞬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需求驱动的性能冲突可拓传导变换协调方法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建强 赵燕伟 +2 位作者 洪欢欢 王欢 陈蔚刚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05-1215,共11页
为解决性能需求满足与工程特性实现的冲突协调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拓传导变换的冲突协调方法。首先划分客户群并构建对应产品需求集,生成需求层次化结构模型。应用质量功能配置方法将需求映射为工程特性,获取工程特性冲突强弱关系;分析... 为解决性能需求满足与工程特性实现的冲突协调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拓传导变换的冲突协调方法。首先划分客户群并构建对应产品需求集,生成需求层次化结构模型。应用质量功能配置方法将需求映射为工程特性,获取工程特性冲突强弱关系;分析工程特性实现与零部件构成的关联性,建立零部件传导链。结合可拓形式化建模方法,构建冲突要素基元模型、传导矛盾网以及传导矛盾环,生成工程特性和零部件的冲突模型。通过可拓逻辑推理获取基础变换信息库,给出冲突问题的协调算法和流程。以螺杆空压机为例进行了整机噪声性能优化与结构的冲突协调,并在解决螺杆空压机运行时的强噪声问题方面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驱动 传导变换 性能冲突 功能配置 螺杆空压机 产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密数控机床主轴系统多物理场耦合热态特性 被引量:10
18
作者 邓小雷 傅建中 +1 位作者 贺永 陈子辰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63-1870,共8页
在综合分析数控机床主轴系统的边界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三维多物理场耦合流场-温度-结构场的稳态和瞬态热态特性分析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法(FEM)进行仿真模拟.该模型考虑主轴系统各零部件的实际尺寸、零部件不同面的不同放置情况、外界空... 在综合分析数控机床主轴系统的边界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三维多物理场耦合流场-温度-结构场的稳态和瞬态热态特性分析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法(FEM)进行仿真模拟.该模型考虑主轴系统各零部件的实际尺寸、零部件不同面的不同放置情况、外界空气在不同流动情况与不同定性温度下对分析结果的影响,考虑主轴系统在外加非圆截面弯管冷却液影响下的温度场分析情况.以某精密数控双磨头磨床主轴系统为例进行分析与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主轴系统多物理场耦合热态特性分析的模型与方法可以快速、有效以及较准确地获得主轴系统的热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数控机床 主轴系统 耦合分析 热态特性 传热系数 热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拓设计理论方法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24
19
作者 赵燕伟 周建强 +2 位作者 洪欢欢 陈尉刚 何路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57-1167,共11页
为了针对产品创新设计中的矛盾问题寻求最佳设计方案,提出一种可拓设计理论方法,该方法集理论、实践、科学、哲学和方法论为一体,具有设计目标清晰、冲突消解过程有序、方案输出结果满意等特点。通过分析比较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基于规则... 为了针对产品创新设计中的矛盾问题寻求最佳设计方案,提出一种可拓设计理论方法,该方法集理论、实践、科学、哲学和方法论为一体,具有设计目标清晰、冲突消解过程有序、方案输出结果满意等特点。通过分析比较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基于规则/实例推理、约束松弛、协商、回溯、可拓设计等常用于产品创新设计过程中的冲突问题消解方法,论述了可拓设计方法最大的特色在于模型化、形式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是一种智能化处理设计对象、设计系统的现代设计方法;系统介绍了可拓学和可拓设计的形成及相互关系、可拓设计的研究方法和设计原理,对可拓设计各步骤环节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论述了目前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与思路;阐述了可拓设计方法及其计算机实现的策略生成系统,对几种典型的可拓设计软件系统做了简要介绍;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展望了今后的研究目标及需要解决的研究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拓设计 可拓策略生成系统 低碳设计 知识演化 可拓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卫星星箭分离机构运动系统设计 被引量:11
20
作者 谢长雄 徐月同 +2 位作者 傅建中 吴昌聚 陈子辰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6-632,共7页
为实现"皮星一号A"卫星无干涉分离,达到分离初始姿态要求,对皮卫星星箭分离机构运动系统进行了分析设计。首先,根据皮卫星与凸轮限位机构间的受力情况和能量守恒定理确定了凸轮轮廓尺寸和分离弹簧结构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 为实现"皮星一号A"卫星无干涉分离,达到分离初始姿态要求,对皮卫星星箭分离机构运动系统进行了分析设计。首先,根据皮卫星与凸轮限位机构间的受力情况和能量守恒定理确定了凸轮轮廓尺寸和分离弹簧结构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星箭分离过程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动力学模型的数值计算确定满足无干涉分离条件的舱门扭簧弹性系数。星箭分离过程的仿真计算和试验校验了"皮星一号A"星箭分离机构可实现无干涉分离,皮卫星初始速度、角速率均满足所提出的各项初始分离姿态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卫星 星箭分离机构 防干涉 运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