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预防腰硬联合麻醉下寒战反应的效果 被引量:5
1
作者 程李健 郑丽花 +5 位作者 江秀清 赵柯敏 余洁 余功敏 兰允平 邵雪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2期203-20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Dex)预处理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寒战反应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最佳剂量。方法:择期下腹部妇科手术的女性患者120例,ASAⅠ﹣Ⅱ级,年龄33~6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术中右美托咪啶微泵维持用量分为4组:D1组、D...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Dex)预处理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寒战反应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最佳剂量。方法:择期下腹部妇科手术的女性患者120例,ASAⅠ﹣Ⅱ级,年龄33~6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术中右美托咪啶微泵维持用量分为4组:D1组、D2组、D3组及对照组C组(生理盐水20mL)。D1、D2、D3组在硬膜外给药结束后输注右旋美托咪啶负荷量1μg/kg,之后分别以微泵缓慢输注右美托咪啶0.2(D1组)、0.4(D2组)、0.6μg/kg(D3组),C组输注同等容量生理盐水,关腹前停用。纪录患者自麻醉开始到手术结束后有无寒战、寒战发生时间、寒战级别、术中使用麻黄碱和阿托品的比率及并发症。采用BIS监测评估给药前(T0)、给药后5min(T1)、15min(T2)、30min(T3)及手术结束时(T4)患者镇静程度,纪录各时点的鼓膜温度。结果:4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质量及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均无明显差别(P〉0.05)。4组患者各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无明显差别(P〉0.05)。4组寒战发生率分别为43.3%、16.6%、6.7%及40%,4组寒战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4组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5%、7%、8%、8%,各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D3组与D1、D2组比较,阿托品使用比率有明显上升(P〈0.05)。与C组比较,前3组术中各时点BIS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患者的鼓膜温度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预处理可明显降低腰硬联合麻醉下寒战反应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中央室寒战温度触发阈值有关。右美托咪啶微泵维持的适宜剂量为0.4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腰硬联合麻醉 寒战 鼓膜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高危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夏昌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657-1659,共3页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高龄高危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48例ASAⅢ或Ⅳ级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年龄70~88岁,分为硬膜外组(EA组)、CSEA组,分别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腰麻加硬膜外麻醉。术中输液按8...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高龄高危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48例ASAⅢ或Ⅳ级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年龄70~88岁,分为硬膜外组(EA组)、CSEA组,分别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腰麻加硬膜外麻醉。术中输液按8~10mL/(kg·h)输6%羟乙基淀粉和复方乳酸钠(1︰1),出血量大于400mL,酌情输红细胞悬液和血浆。观察EA组和CSEA组局麻药用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平面﹑阻滞完善时间﹑痛觉恢复时间及改良Bromage评分。同时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不良反应等。结果:CSE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明显快于EA组(P<0.05或P<0.01)。下肢改良Bromage评分CSEA组优于EA组(P<0.05或P<0.01)。CSEA比单纯硬膜外麻醉完全率高,麻醉后低血压发生率低、呼吸系统影响小。结论:CSEA用于高龄高危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只要应用得当,控制好平面,可达到安全可靠、满意的麻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硬膜外 腰硬联合麻醉 高龄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恢复室中全身麻醉术后呼吸异常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9
3
作者 郑群燕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11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中全身麻醉术后呼吸异常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并总结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在衢州市人民医院麻醉恢复室中全身麻醉术后发生呼吸异常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5例呼吸异常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100%;观察60~300 mi...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中全身麻醉术后呼吸异常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并总结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在衢州市人民医院麻醉恢复室中全身麻醉术后发生呼吸异常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5例呼吸异常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100%;观察60~300 min,62例患者在拔除气管插管后给予面罩吸氧,2例患者给予呼吸道加压给氧,1例患者经吸痰等抢救处理后安全送返病房。结论护理人员应加强对麻醉恢复期患者的观察,有预见性地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将并发症的危险程度降到最低,确保患者平稳度过麻醉恢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麻醉恢复 呼吸异常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梗死灶周围水通道蛋白4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1
4
作者 郑跃英 兰允平 祝胜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647-1649,1655,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梗死灶周围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再灌注6h、24h、48h、7d组及相应时点的假手术组,每组各6只。采用线栓法阻...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梗死灶周围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再灌注6h、24h、48h、7d组及相应时点的假手术组,每组各6只。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MCAo)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相应时点进行神经症状评分后断头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点梗死灶周围AQP4的表达及IgG的渗出以评价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结果:(1)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假手术组明显(P<0.01),6-48h呈逐渐加重趋势,72h后有所缓解,7d恢复正常;(2)大鼠脑缺血/再灌注6h时AQP4表达增加不明显,至再灌注24h后表达明显增加(P<0.05),7d仍处于表达高峰;(3)再灌注6h时IgG渗出不明显,再灌注24h后开始增加(P<0.05),于再灌注48hIgG渗出达高峰后开始下降;(4)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增强与AQP4表达的增加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AQP4表达增加与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强密切相关,两者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水肿发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 水通道蛋白4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5通过调节SOD活性介导人参皂苷Rb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徐慧 张民远 戴勤学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1215-1220,共6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1是否通过减少miR-145含量来上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SOD活性发挥脑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模型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人参皂苷Rb1组、人参皂苷Rb1+miR-145模拟物组、人参皂苷Rb1+miR-...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1是否通过减少miR-145含量来上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SOD活性发挥脑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模型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人参皂苷Rb1组、人参皂苷Rb1+miR-145模拟物组、人参皂苷Rb1+miR-145质控品组,每组12只。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人参皂苷Rb1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在制模后即刻分别腹腔注射人参皂苷Rb1(40 mg/kg)和等量生理盐水;人参皂苷Rb1+miR-145模拟物组和人参皂苷Rb1+miR-145质控品组大鼠在制模前2 d分别侧脑室注射miRNA 145模拟物和miRNA 145质控品,其他操作同人参皂苷Rb1组。再灌注损伤后24 h测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其中6只大鼠测量脑梗死体积;另6只大鼠取大脑皮质,测定miR-14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人参皂苷Rb1组大鼠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P <0. 05),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 <0. 05),miR-145含量明显减少(P <0. 05),SOD活性明显增加(P <0. 05)。与人参皂苷Rb1组,人参皂苷Rb1+miR-145模拟物组大鼠行为学评分明显升高(P <0. 05),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加(P <0. 05),miR-145含量明显增加(P <0. 05),SOD活性显著下降(P <0. 05)。结论:人参皂苷Rb1可以通过减少miR-145含量来上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SOD活性发挥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人参皂苷RB1 MIR-145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转运途中的低氧血症 被引量:5
6
作者 邵雪泉 徐慧 王之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33-33,74,共2页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转运途中低氧血症的发生。 方法 术毕围拔管期连续监测SPO2 ,重点观察转运途中 1、2、3、4、5min内有无低氧血症的发生。 结果  10 0例中有 15例SPO2 降至≤ 92 % ,低氧血症发生率为 1...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转运途中低氧血症的发生。 方法 术毕围拔管期连续监测SPO2 ,重点观察转运途中 1、2、3、4、5min内有无低氧血症的发生。 结果  10 0例中有 15例SPO2 降至≤ 92 % ,低氧血症发生率为 15 % (15 10 0 )。 结论 为防止老年患者术后从手术室到病房转运途中发生低氧血症 ,必须进行SPO2 监测和持续吸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低氧血症 老年人 SP02监测 持续吸氧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烷司琼联合氟哌利多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姚悦 邵雪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3090-3091,共2页
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腹腔镜手术麻醉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PONV会给患者带来焦虑、恐惧等精神方面的影响。同时还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可因误吸发生吸人性肺炎、窒息,甚至死亡。如何降低PONV的发生率已成为提高麻醉质量... 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腹腔镜手术麻醉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PONV会给患者带来焦虑、恐惧等精神方面的影响。同时还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可因误吸发生吸人性肺炎、窒息,甚至死亡。如何降低PONV的发生率已成为提高麻醉质量.让患者满意的首要任务。本研究就托烷司琼、氟哌利多联合应用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PONV的效果进行临床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 术后恶心呕吐 临床观察 氟哌利多 托烷司琼 预防 PONV 患者满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