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颈椎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7
- 1
-
-
作者
占蓓蕾
叶舟
-
机构
衢州中心医院骨科
-
出处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2期140-144,共5页
-
文摘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自2000年3月至2011年3月,采用手术治疗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患者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48—72岁,平均55.3岁。术后通过JOA评分、影像学检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1.8~712年,平均3.6年。病变节段减压充分、脊髓膨隆良好,内固定无松动,无颈椎节段不稳发生。术后神经根性痛消失,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术前、术后3d、末次随访JOA评分分别为9.15±3.46,13.96±2.79,13.52±2.91,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于有脊髓神经症状体征的相邻节段退变应尽早手术治疗,以解除脊髓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根据受压部位不同,采用合理的手术方法大多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
关键词
颈椎
脊柱融合术
手术后并发症
相邻节段退变
再手术
-
Keywords
Cervical vertebrae
Spinal fusio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djacent spinal segment degeneration
Reoperation
-
分类号
R687.1
[医药卫生—骨科学]
-
-
题名钩-钉联合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枢椎创伤性滑脱
被引量:4
- 2
-
-
作者
占蓓蕾
叶舟
-
机构
衢州中心医院骨科
-
出处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11期830-831,共2页
-
文摘
目的:探讨钩-钉联合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枢椎创伤性滑脱(Hangma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3月至2008年5月采用钩-钉联合固定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17例,男15例,女2例;年龄28~75岁,平均46岁。损伤原因:高处坠落伤8例,交通伤5例,摔伤3例,重物砸伤1例。骨折类型:Ⅰ型0例,Ⅱ型3例,Ⅱa型5例,Ⅲ型9例。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标准,C级3例,D级5例,E级9例。结果:1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2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所有病例均获得完全复位;无上颈椎疼痛及C2、C3复位丢失情况发生;术前神经功能正常者,术后无一例出现神经损伤症状;不全瘫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C级3例,术后1例恢复到D级,2例恢复到E级;D级5例,全部恢复到E级。结论:经颈后路钩-钉联合固定治疗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能获得有效的解剖复位,维持颈椎坚强的生物学稳定。
-
关键词
枢椎创伤性滑脱
颈椎
骨折固定术
内
-
Keywords
Hangman's fracture
Cervical vertebrae
Fracture fixation
internal
-
分类号
R683
[医药卫生—骨科学]
R683.41
[医药卫生—骨科学]
-
-
题名选择性颈椎板开窗黄韧带切除治疗黄韧带肥厚症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占蓓蕾
叶舟
-
机构
衢州中心医院骨科
-
出处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10期741-743,共3页
-
文摘
目的:探讨应用选择性颈椎板开窗黄韧带切除治疗黄韧带肥厚症的手术方法与效果。方法:自1998年3月至2007年5月,采用颈椎板开窗黄韧带切除治疗21例黄韧带肥厚症患者,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37~76岁,平均52.2岁。发病时间:5h~25年,平均3年10个月。发病原因:无诱因突然发病4例,缓慢发病10例,外伤后发病7例。术后通过JOA评分与影像学检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个月~7年6个月,平均2年6个月。影像学检查:椎管矢状径增加,椎管横截面面积明显扩大,脊髓膨隆良好。术后行走能力增强,大部分患者手指活动灵活性改善,握力增加,用筷进食准确性提高,肢体麻木和胸腰部束带感有不同程度减轻,术前大小便功能障碍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前JOA评分5~16分,平均(11.48±2.94)分;术后JOA评分7~17分,平均(13.81±2.98)分,改善率平均45.86%,手术前后JOA评分有统计学差异(t=3.51,P<0.05)。其中优13例,良5例,中2例,差1例。结论:选择性颈椎板开窗黄韧带切除术,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只要适应证选择合理,可以使椎管获得有效的减压。
-
关键词
退行性疾病
黄韧带
颈椎
外科手术
-
Keywords
Degenerative diseases
Ligamentum flavum
Cervical vertebrae
Surgical procedure
operative
-
分类号
R686.5
[医药卫生—骨科学]
R681.53
[医药卫生—骨科学]
-
-
题名经肌间隙入路椎板下扩大成形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5
- 4
-
-
作者
占蓓蕾
叶舟
-
机构
浙江衢州中心医院骨科
-
出处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9期815-819,共5页
-
文摘
目的 :探讨应用经肌间隙入路颈椎板下扩大成形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方法与效果。方法 :自2005年7月至2013年6月,采用经肌间隙入路颈椎板下扩大成形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35~78岁,平均56.5岁。无诱因缓慢发病10例,无诱因突然发病7例,轻度外伤或劳累后发病8例。并通过JOA评分、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及影像学检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25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7年6个月,平均2年9个月。手术后无感染与脑脊液漏,无神经损害加重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20~150 min,出血量300~500 ml。影像学检查:椎管矢状径增加,椎管横截面面积明显扩大,脊髓膨隆良好,颈椎曲度变直4例中2例恢复正常序列,无新增颈椎后凸、节段不稳加重病例。术后行走能力增强,大部分患者手指活动灵活性改善,握力增加,用筷进食准确性提高,肢体麻木和胸腰部束带感有不同程度减轻,术前大小便功能障碍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前JOA评分3~13分,平均(8.86±4.25)分;术后12个月JOA评分7~17分,平均(13.76±3.56)分,改善率为60.19%,手术前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14例,良6例,中4例,差1例。结论:应用经肌间隙入路颈椎板下扩大成形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通过肌肉间隙入路,既可以保留颈椎后方肌肉完整,维持颈椎稳定;同时椎管又可以获得有效的减压。
-
关键词
颈椎病
椎板切除术
外科手术
-
Keywords
Cervical spondylosis
Laminectomy
Surgical procedures
operative
-
分类号
R681.55
[医药卫生—骨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