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家庭消费的非伦理化现象及成因 被引量:3
1
作者 谢芳 王学锋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3-156,共4页
家庭是人们的主要消费场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生活日益丰富,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非伦理化消费现象。不管人们是否认同,这些消费行为在客观上都已危害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建构。因而认真分析这些现象及成因具有重要理论... 家庭是人们的主要消费场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生活日益丰富,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非伦理化消费现象。不管人们是否认同,这些消费行为在客观上都已危害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建构。因而认真分析这些现象及成因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消费 非伦理化现象 消费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党内民主的推进机制建设 被引量:2
2
作者 管仕福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7-140,共4页
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党内民主建设任务的紧迫与党员民主意识的不足,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建立一个长效的、充分发挥党员积极性的、有实际权威的评议机制,以民主制度建设为评议的主要内容,采取多方参与、评议指标量化的方法,每... 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党内民主建设任务的紧迫与党员民主意识的不足,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建立一个长效的、充分发挥党员积极性的、有实际权威的评议机制,以民主制度建设为评议的主要内容,采取多方参与、评议指标量化的方法,每年对各级党委的民主建设工作进行评议,以为党内民主的发展提供持续的推动力,保证它平稳发展,顺利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民主 推进机制 长效性 权威性 评议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五代乡贡“拔解”考论 被引量:2
3
作者 宋社洪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7-132,共6页
盛唐迄五代,省试落第的乡贡进士携"书题"、书启、卷轴、家状等,向京兆府以外的州府行卷并免试取解的现象,称为"拔解"。"拔解"没有身份限制,却有明显的等级烙印;不合法,却公开而流行。其存废与当时贡举制... 盛唐迄五代,省试落第的乡贡进士携"书题"、书启、卷轴、家状等,向京兆府以外的州府行卷并免试取解的现象,称为"拔解"。"拔解"没有身份限制,却有明显的等级烙印;不合法,却公开而流行。其存废与当时贡举制度的不完备、社会重进士的风尚、诗赋取士局面的形成、京兆进士的特殊地位、一年一试的选拔频率等不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五代 乡贡 “拔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停滞中的变革--“不信奉国教者学园”在英国的兴起与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喻冰峰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0-45,共6页
1660年王政复辟后,英国大学和文法学校进入了长达近一个半世纪的衰退期。由于《统一法案》和《五英里法》的颁布,"不信奉国教者"被赶出大学校园,为了谋生,他们招揽学生,创办学园,一种新的教育机构——"不信奉国教者学园&... 1660年王政复辟后,英国大学和文法学校进入了长达近一个半世纪的衰退期。由于《统一法案》和《五英里法》的颁布,"不信奉国教者"被赶出大学校园,为了谋生,他们招揽学生,创办学园,一种新的教育机构——"不信奉国教者学园"在英国孕育而生。学园践行弥尔顿、洛克等教育改革家的主张,推行课程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学园在英国的兴起不仅打破了传统教育机构对教育的垄断地位,而且提供了一种课程更加广泛,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式教育,为英国教育的发展指引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信奉国教者 学园 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杨昌济对湖湘经世致用精神的创新
5
作者 魏长龙 唐巧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9-171,共3页
杨昌济继承了湖湘文化关注国家和民族命运经世传统的大略,同时又根据当时社会发展的大势,从西方文化中寻求救国济民的道路,提出了:一是变学,就是要学习西方的哲学思想;二是变法,就要学习西方的法律制度;三是变教,要学习实用的科学,培养... 杨昌济继承了湖湘文化关注国家和民族命运经世传统的大略,同时又根据当时社会发展的大势,从西方文化中寻求救国济民的道路,提出了:一是变学,就是要学习西方的哲学思想;二是变法,就要学习西方的法律制度;三是变教,要学习实用的科学,培养全面发展的有用之人;四是变俗,改变社会的风俗,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这些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内容,深深地影响了毛泽东等一代青年才俊,对我们建设文明和谐的现代社会也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昌济 经世致用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党的纪检监督体制
6
作者 管仕福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4-176,共3页
党的现行纪检监督体制,在党的历史上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一监督体制今天已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目前许多学者就这一问题进行过大胆的探索,并提出了种种设想;然而,这些设想也有不完善、不精密之处。为了探索出一个最美... 党的现行纪检监督体制,在党的历史上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一监督体制今天已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目前许多学者就这一问题进行过大胆的探索,并提出了种种设想;然而,这些设想也有不完善、不精密之处。为了探索出一个最美最宜的党的纪检监督体制,应该进一步研究探索实行“双向直接领导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检监督体制 模式 一元领导 双重领导 双向直接领导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吕氏春秋》成书的历史条件
7
作者 杨汉民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8-183,共6页
关于《吕氏春秋》成书的条件,除了一般认为是战国"百家争鸣"的文化融合,吕不韦当政后发挥门人宾客作用所为,为了大一统政治奠定理论基础和训导秦王政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历史基础,这就是秦为富国强兵而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决定... 关于《吕氏春秋》成书的条件,除了一般认为是战国"百家争鸣"的文化融合,吕不韦当政后发挥门人宾客作用所为,为了大一统政治奠定理论基础和训导秦王政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历史基础,这就是秦为富国强兵而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决定了采择诸子百家学说的目的性,而六国士人"夷狄视秦"观念的转变则构成了《吕氏春秋》的学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历史基础 夷狄视秦 文化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事裁判共识的博弈构建
8
作者 贺寿南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4-51,共8页
民事裁判不是裁判者单方的意志体现,而是在裁判法官与诉讼当事人之间建立有效的对话沟通机制并依法作出处理的过程。这种对话沟通机制是以双方当事人之间、当事人与法院之间的对话博弈为主要内容,通过当事人双方和法院构成的共同体来协... 民事裁判不是裁判者单方的意志体现,而是在裁判法官与诉讼当事人之间建立有效的对话沟通机制并依法作出处理的过程。这种对话沟通机制是以双方当事人之间、当事人与法院之间的对话博弈为主要内容,通过当事人双方和法院构成的共同体来协商运作,最终达成各参与主体都愿意接受的共识。这种裁判共识机制不仅需要建立对话与讨论的公共平台,还需要综合考虑法律、事实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因素,构建一种合理而公正的程序机制,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纳什均衡点,尽可能实现各方的利益最大化。民事裁判共识的实现不仅要得到诉讼主体的共同认可,还要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裁判 共识 对话 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案件事实认定过程中当事人的策略——博弈逻辑的视角
9
作者 贺寿南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由于案件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当事人的趋利避害的心理,当事人往往夸大甚至编造对自己有利的事实和证据、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事实和证据来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将自己承担责任的风险降到最低。在举证阶段,原告可能会自行收集证据,披露对方的&... 由于案件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当事人的趋利避害的心理,当事人往往夸大甚至编造对自己有利的事实和证据、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事实和证据来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将自己承担责任的风险降到最低。在举证阶段,原告可能会自行收集证据,披露对方的"私人信息",而被告则尽可能妨碍证明。质证过程是一个不完全且不完美动态信息博弈竞局,当事人的质证策略可用逆向归纳法来分析。我们可通过构建一个讲真话的激励相容机制和法官对证据进行综合评价,修正认知信念来克服和消除当事人的不正当诉讼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事实认定 策略 博弈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氏春秋》“王治”思想的形成及其历史实践
10
作者 杨汉民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5-138,共4页
针对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诸子各家都曾把"王道"思想作为经世的根本道理。秦商鞅变法后国富兵强和兼收并蓄的历史现实改变了六国士人的文化偏见,同时吕不韦把握了由霸而王的历史转折并集众编书... 针对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诸子各家都曾把"王道"思想作为经世的根本道理。秦商鞅变法后国富兵强和兼收并蓄的历史现实改变了六国士人的文化偏见,同时吕不韦把握了由霸而王的历史转折并集众编书,从而形成了《吕氏春秋》的"王治"思想。秦始皇虽然没能像吕不韦希望的那样把《吕氏春秋》的"王治"主张付诸实践,但把其中的圣王说、五德终始说和现实政治运作结合起来,从而深深影响了秦朝的历史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王治” 形成 历史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士子的游丐资读
11
作者 宋社洪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5-58,共4页
贫寒士子以游丐资读,在中唐后极为普遍。由于游丐者与州镇官僚之间,是一种不平衡的"相须"、"相资"的利益交换关系,故能如愿以偿的只是少数"名士"、"负艺之士"。探明贫寒士子游丐资读的原因、... 贫寒士子以游丐资读,在中唐后极为普遍。由于游丐者与州镇官僚之间,是一种不平衡的"相须"、"相资"的利益交换关系,故能如愿以偿的只是少数"名士"、"负艺之士"。探明贫寒士子游丐资读的原因、结果、资源交换机制,有助于理解科举制度促进唐代社会阶层垂直流动的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士子 游丐资读 相须相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前党内民主建设的关键——按新党章治党
12
作者 谭真雄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8-131,共4页
新党章为我们目前的党内民主建设作了全面部署,发展党内民主,必须按照新党章的部署和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奋斗。所以,目前的党内民主建设的关键是贯彻和落实党章精神、维护党章权威。只有落实了党章精神,党内民主才有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党内民主 原初要求 基本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行政复议决定的法律效力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志平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4-106,共3页
行政复议决定制度是法治国家解决行政纠纷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行政复议决定的法律效力是行政复议制度的生命力,研究行政复议决定的法律效力不仅是完善复议决定理论体系的需要,同时也是决定复议制度能否有效发挥行政救济功能的关键。
关键词 行政复议决定 法律效力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