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质量的措施——以衡阳市石鼓区为例 被引量:11
1
作者 屈朝辉 《现代园艺》 2020年第4期178-179,共2页
随着经济的增长,国内工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给城市资源规划和生态保护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计划的实施,退耕还林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为了保证退耕还林工作可以稳定有序地开展,深入的研究林业调查规划... 随着经济的增长,国内工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给城市资源规划和生态保护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计划的实施,退耕还林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为了保证退耕还林工作可以稳定有序地开展,深入的研究林业调查规划工作十分有必要。以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为例,详尽阐述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分析林业调查规划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具有针对性的提出应对策略,旨在为未来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调查 规划设计 质量安全 提高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阳市石鼓区林业调查规划浅析
2
作者 屈朝辉 《南方农业》 2019年第30期56-57,共2页
林业经济发展引领我国生态文明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迈进,在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升级的趋势下,林业生产模式也在发生变革,使林业经济实现高效、快速发展。基于此,分析林业调查规划中主要地类面积变化情况及其变化原因,发挥林业调查规划设... 林业经济发展引领我国生态文明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迈进,在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升级的趋势下,林业生产模式也在发生变革,使林业经济实现高效、快速发展。基于此,分析林业调查规划中主要地类面积变化情况及其变化原因,发挥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对策建议,对森林资源进行有效保护,使林业生产的发展规划目标具有超强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生产 调查规划设计 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性水稻土无机磷形态周年内变化及与磷肥利用率的关系
3
作者 黄晶 周玲红 +5 位作者 高菊生 李冬初 刘立生 邹平 刘淑军 张会民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2,共10页
红壤区稻田土壤磷素有效供应是保障水稻丰产的关键,土壤磷素有效性与磷形态转化密切相关,但目前对于不同施肥下双季稻关键生育期无机磷形态的变化及其与水稻磷肥利用效率的关系仍不明确。基于1982年开始的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定位试验,选... 红壤区稻田土壤磷素有效供应是保障水稻丰产的关键,土壤磷素有效性与磷形态转化密切相关,但目前对于不同施肥下双季稻关键生育期无机磷形态的变化及其与水稻磷肥利用效率的关系仍不明确。基于1982年开始的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定位试验,选择不施肥对照(CK)、单施有机肥(M)、单施化肥氮磷钾(NPK)和有机肥化肥配合施用(NPKM)处理,监测双季稻关键生育期无机磷组分变化以及磷肥利用率,并解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各处理之间无机磷总量呈现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NPKM>NPK>M>CK,施肥后无机磷总量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分蘖期和齐穗期。NPK和NPKM处理在早、晚稻不同生育时期的Al-P、Fe-P和Ca-P含量均显著高于M和CK处理(P<0.05),各处理晚稻生长季的Al-P、Fe-P和Ca-P平均含量高于早稻生长季,增幅分别为4.6%~19.8%、0.2%~8.6%和3.4%~23.3%,各处理晚稻季的O-P平均含量较早稻降低了8.4%~35.0%。不同施肥处理之间早稻和晚稻季各无机磷组分占无机磷总量的比例变化趋势相同,各处理Al-P、Fe-P、O-P和Ca-P含量占无机磷总量比例均值的大小顺序分别为NPKM>NPK>M>CK、M>CK>NPK>NPKM、CK>M>NPK>NPKM和CK>M>NPK>NPKM。早稻、晚稻的稻谷产量和地上部吸磷量均随着施肥而显著增加(P<0.05),MPKM处理的稻谷产量和地上部吸磷量显著高于NPK和M处理(P<0.05),增幅为25.1%~33.3%,但不同施肥处理之间的磷肥利用率未呈显著差异。早稻营养生长期的Al-P和Olsen-P含量对早稻产量和吸磷量的相对重要性更突出;晚稻则是营养生长期的Fe-P、生殖生长期的Al-P对晚稻产量和吸磷量的相对重要性更突出。有机无机配施情况下需要通过优化磷肥用量,并加强早稻和晚稻的分蘖期和齐穗期磷肥调控以提高磷肥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性水稻土 关键生育期 无机磷形态 磷肥利用率 长期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典型县域稻田不同肥力土壤剖面肥力变化特征及验证 被引量:5
4
作者 周玲红 刘淑军 +7 位作者 刘立生 郝小雨 黄晶 刘彩文 申华平 马星竹 谷子寒 张会民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8-157,共10页
研究东北典型县域稻田不同肥力土壤剖面特征,阐明东北典型县域高肥力土壤的特征及中、低肥力土壤的关键障碍因素,为进一步提升该区域稻田肥力和水稻产量提供科学依据。在黑龙江省方正县7个乡镇采集了9个稻田不同肥力土壤剖面样,测定了... 研究东北典型县域稻田不同肥力土壤剖面特征,阐明东北典型县域高肥力土壤的特征及中、低肥力土壤的关键障碍因素,为进一步提升该区域稻田肥力和水稻产量提供科学依据。在黑龙江省方正县7个乡镇采集了9个稻田不同肥力土壤剖面样,测定了耕层和犁底层厚度、土壤容重、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硫离子(S^(2-))、锰离子(Mn^(2+))、阳离子交换量(CEC)、团聚体组分、微生物量碳/氮等指标,进行土壤综合肥力评价以及水稻产量与各土壤肥力指标的逐步回归分析,探究肥力差异的主控因子。结果表明,稻田不同肥力土壤剖面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CEC、Mn^(2+)含量随剖面土层深度增加逐渐降低,且均表现为高肥力土壤>中肥力土壤>低肥力土壤。方正县高肥力土壤(产量大于10000 kg/hm^(2))耕作层厚,容重低,耕作层有机质含量丰富,全氮含量高,全磷含量中等,且犁底层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高。中肥力土壤(产量介于7500~10000 kg/hm^(2))耕作层有机质含量高,全氮含量中等,全磷含量低。低肥力土壤(产量介于5500~7500 kg/hm^(2))耕作层薄,土壤S^(2-)含量高,其他养分含量均低于高肥力土壤。高、中、低肥力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养分达到丰富水平。高肥力土壤与中肥力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微生物量碳、0.25~0.053 mm团聚体含量和Mn2+差异显著,中肥力土壤与低肥力土壤耕作层除全磷和阳离子交换量外,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高、中、低肥力土壤耕作层和犁底层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分别为0.70和0.83、0.42和0.49、0.21和0.26。水稻产量与各土壤肥力指标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有机碳和全磷对产量的影响最大,耕作层微生物量氮和pH以及犁底层有效磷和全钾对产量影响较小。耕作层土壤有机碳和全磷对产量的影响最大,中、低肥力土壤有机碳和全磷养分供应不充足,全氮和碱解氮含量中等,低肥力土壤耕作层薄,因此,中、低肥力土壤建议采用增施有机肥和磷肥等措施,同时加强改良和培肥管理,以实现高肥力土壤的产量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水稻土 不同肥力水平 综合肥力指数 逐步回归分析 土壤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云英替代化学氮肥影响红壤水稻土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淑军 周玲红 +4 位作者 唐利忠 李纲 高学成 黄晶 高菊生 《土壤与作物》 2023年第1期25-33,共9页
为研究红壤双季稻田紫云英还田替代化学氮肥后土壤团聚体组分及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基于2008年开始的紫云英替代化学氮肥定位试验,选择稻-稻-冬闲[常规施肥,NPK(闲)]、稻-稻-紫云英[常规施肥,NPK(紫)]、稻-稻-紫云英[早稻和晚稻均减施20... 为研究红壤双季稻田紫云英还田替代化学氮肥后土壤团聚体组分及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基于2008年开始的紫云英替代化学氮肥定位试验,选择稻-稻-冬闲[常规施肥,NPK(闲)]、稻-稻-紫云英[常规施肥,NPK(紫)]、稻-稻-紫云英[早稻和晚稻均减施20%化学氮肥,0.8N+PK(紫)]和稻-稻-紫云英[早稻和晚稻均减施40%化学氮肥,0.6N+PK(紫)]等4个处理,采用湿筛法对土壤进行团聚体分级,并测定不同粒径团聚体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紫云英还田后,调节氮肥用量显著改变了土壤团聚体组成。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0.2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均以NPK(紫)处理最高。与冬闲处理相比,NPK(紫)处理可使>2 mm和0.25~2 mm团聚体含量提高了15.3%和3.81%。紫云英还田后,与NPK(紫)处理相比,0.8N+PK(紫)和0.6N+PK(紫)处理>2 mm团聚体含量显著降低了41.8%~57.6%(P<0.05)。与冬闲处理相比,冬种紫云英还田并减少氮肥用量显著降低了各粒级团聚体中土壤有机碳含量(P<0.05),但冬种紫云英还田各处理间各粒级团聚体中土壤有机碳含量未见显著差异。NPK(闲)处理不同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富集系数均>1,NPK(紫)、0.8N+PK(紫)和0.6N+PK(紫)处理>2 mm和0.25~2 mm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富集系数>1。土壤MWD和GMD与>2 mm团聚体和0.25~2 mm团聚体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团聚体不同粒级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可见,在红壤双季稻田进行冬种紫云英还田,有利于优化土壤结构,但不论减氮与否,同时需调节适宜的外源投入碳氮比,从而实现土壤结构稳定和肥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性水稻土 紫云英 减氮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