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骨密度、骨代谢及骨小梁数量分析微创经皮锁钉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汪兆文 李杰 霍玉宝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3年第6期764-769,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骨密度、骨代谢及骨小梁数量分析微创经皮锁钉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优势。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在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四肢骨折患者,其中男性110例,女性90例;年龄33~49岁,平均年龄41.23岁;身体质量指数18.... 目的探讨基于骨密度、骨代谢及骨小梁数量分析微创经皮锁钉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优势。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在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四肢骨折患者,其中男性110例,女性90例;年龄33~49岁,平均年龄41.23岁;身体质量指数18.87~30.28 kg/m^(2),平均身体质量指数24.58 kg/m^(2);骨折时间3~6 d,平均骨折时间4.56 d;上肢骨折95例,下肢骨折105例;高血压11例,糖尿病8例,脂代谢异常3例;受伤因素,交通事故72例,机械伤53例,高处坠落75例。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肢体功能、骨代谢指标、骨小梁、骨密度及并发症等参数。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优50例,良33例,一般10例,差7例,优良率为83.00%;对照组患者优20例,良30例,一般29例,差21例,优良率为50.00%;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65.59±9.41)min vs(95.09±9.13)min]、骨折愈合时间[(18.55±2.88)d vs(25.67±2.91)d]、住院时间[(8.19±0.99)d vs(14.53±1.54)d]和术中出血量[(119.54±10.21)mL vs(241.33±11.92)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20.59±1.87)分vs(15.66±1.4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和Ⅰ型胶原C端肽(CTX)明显降低,两组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基端前肽(PINP)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患者血清PTH[(24.43±5.01)ng/L vs(38.89±4.76)ng/L]和CTX[(463.21±50.21)ng/L vs(499.03±48.87)ng/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PINP[(83.32±17.01)g/L vs(72.19±9.87)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骨密度和骨小梁数量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患者骨密度[(0.73±0.17)g/cm^(2)vs(0.62±0.15)g/cm^(2)]和骨小梁数量[(4.02±0.29)U/mL vs(3.11±0.21)U/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骨不连(χ^(2)=3.886,P=0.049)和术后伤口感染(χ^(2)=4.781,P=0.029)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vs 13%、1%vs 17%。P<0.05)。结论微创经皮锁钉钢板内固定应用于四肢骨折患者,可有效提高临床优良率,改善围术期指标,恢复肢体功能,并纠正骨密度、骨代谢和骨小梁指标异常表达,降低术后伤口感染率,降低骨不连率和皮肤坏死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锁钉钢板 四肢骨折 骨密度 骨代谢 骨小梁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51对结肠癌中Wnt信号通路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学刚 刘艳彩 +3 位作者 吴春平 李景光 赵岭岭 张振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6期13-16,共4页
目的探究CD151对结肠癌中Wnt信号通路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正常结肠癌细胞(HT29)、CD151基因敲除的结肠癌细胞(CD151--HT29)中CD151、LRG-1以及LGR-5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HT29、CD151--H... 目的探究CD151对结肠癌中Wnt信号通路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正常结肠癌细胞(HT29)、CD151基因敲除的结肠癌细胞(CD151--HT29)中CD151、LRG-1以及LGR-5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HT29、CD151--HT29细胞中LRG-1以及LGR-5基因的表达情况;考察HT29、CD151--HT29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HT29细胞中存在明显的CD151、LRG-1以及LGR-5蛋白表达,而CD151--HT29细胞中并无CD151蛋白的表达,且可以观察到LRG-1以及LGR-5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与HT29细胞比较,CD151--HT29细胞中的LRG-1以及LGR-5基因表达显著下降(P<0.05);细胞侵袭实验可见,HT29细胞侵袭能力强于CD151--HT29细胞(P<0.05)。结论 CD151基因的缺失能够抑制Wnt信号通路的起始蛋白LRG-1、LGR-5的表达,并且能够下调癌细胞侵袭能力,提示CD151基因对Wnt信号通路存在一定调控作用,这为结肠癌联合靶向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51 结肠癌 WN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经腹小儿斜疝高位结扎术—附620例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郭振怀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261-261,共1页
目的 探讨改良经腹小儿斜疝高位结扎术的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 1987年 7月~ 2 0 0 2年 12月采用改良经腹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 6 2 0例 ,探讨其手术方法、手术时间、并发症和复发情况。 结果 全部手术顺利 ,手术时间15分钟... 目的 探讨改良经腹小儿斜疝高位结扎术的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 1987年 7月~ 2 0 0 2年 12月采用改良经腹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 6 2 0例 ,探讨其手术方法、手术时间、并发症和复发情况。 结果 全部手术顺利 ,手术时间15分钟~ 30分钟 ,平均 17 5分钟 ,出血 3ml~ 15ml,平均 10ml,经随访 3年以上 4 96例 (80 % ) ,无复发。 结论 改良经腹小儿斜疝高位结扎术创伤小 ,简便易行 ,并发症少 ,不易复发 ,疗效可靠 ,易于在基层医院开展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斜疝 高位结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合并糖尿病误诊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吕永川 贡瑞霞 郗书英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14期1225-1225,F0002,共2页
患者,男,63岁,主因右眼渐进性视物不清4个月余于2012年3月5日就诊我院眼科。2011年10月28日无明显诱因右眼视物不清,无视物变形,无眼部胀痛,无一过性黑朦,无头晕、头痛病史,在我地某院就诊,右眼矫正视力0.6,视网膜可见少数... 患者,男,63岁,主因右眼渐进性视物不清4个月余于2012年3月5日就诊我院眼科。2011年10月28日无明显诱因右眼视物不清,无视物变形,无眼部胀痛,无一过性黑朦,无头晕、头痛病史,在我地某院就诊,右眼矫正视力0.6,视网膜可见少数动脉瘤,无硬性渗出,无黄斑水肿,考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给予药物治疗。1个月后视物不清无好转,再到另外一家眼科医院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视力 糖尿病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用贝伐株单抗和标准疗法对新诊断为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探究
5
作者 张文燕 王翠英 赵宝帅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11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联用贝伐株单抗(BEV)和标准疗法对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近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8例GB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这38例患者分为BEV组(20例)和TMZ组(18例)。手术结束后... 目的:探讨联用贝伐株单抗(BEV)和标准疗法对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近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8例GB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这38例患者分为BEV组(20例)和TMZ组(18例)。手术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放疗,并使用TMZ(替莫唑胺)对其进行同期化疗及放疗后的辅助治疗。在此期间,对BEV组患者均加用BEV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结果:这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6个周期的治疗。在治疗结束后的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BEV组患者进行治疗的ORR均明显高于TMZ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EV组患者的中位PFS明显长于TMZ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贝伐株单抗和标准疗法对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 贝伐株单抗 标准疗法 联合应用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F和VEGF的基因多态性及血清表达水平对晚期食管鳞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艳春 梁立 +4 位作者 孟立宁 杨曼 陈宏洋 韩爱勇 岳燕军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6期54-58,共5页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基因多态性及血清表达水平对晚期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接受同步放化疗的108例晚期食管鳞癌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患者EGF和VEGF基因型及血清表达...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基因多态性及血清表达水平对晚期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接受同步放化疗的108例晚期食管鳞癌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患者EGF和VEGF基因型及血清表达水平,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均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预后情况,分析EGF、VEGF的基因多态性和血清表达水平对晚期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随访12个月,死亡9例、局部进展13例、远处转移12例,共34例(31.48%),纳入预后不良组;无进展生存74例(68.52%),纳入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血清EGF、VEGF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EGF rs11568848、rs11568849位点基因型GT、AA占比及VEGF rs3025039、rs833061位点基因型TT、CT占比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EGF、VEGF水平以及EGF rs11568848、rs11568849位点基因型与VEGF rs3025039、rs833061位点基因型是影响晚期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EGF和VEGF基因型及血清表达水平与晚期食管鳞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肿瘤 鳞状细胞 预后 表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外伤致脑性耗盐综合征21例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强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12期146-146,153,共2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致脑性耗盐综合征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1例颅脑创伤合并脑性耗盐综合征患者,进行补充高渗盐、补充失水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致脑性耗盐综合征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1例颅脑创伤合并脑性耗盐综合征患者,进行补充高渗盐、补充失水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21例患者除2例因原发病较重或合并感染死亡,其余患者均获好转。结论脑性耗盐综合征需要慎密诊断,积极补钠、补水治疗才能减少颅脑损伤的致死率及致残率,不能限水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CSWS 低钠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6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1
8
作者 于鑫 马莹莹 +2 位作者 张国良 樊娟 沈春森 《临床误诊误治》 2017年第2期69-71,共3页
目的总结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经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年龄14~78岁,均存在不同程度头痛,其中4例同时伴恶心... 目的总结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经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年龄14~78岁,均存在不同程度头痛,其中4例同时伴恶心、呕吐,1例伴抽搐,1例伴偏瘫并意识障碍;合并癫痫8例,感觉运动障碍5例,视力下降及视乳头水肿4例,精神症状3例,复视2例,意识障碍及昏迷2例,失语1例。16例均经DSA检查确诊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其中单侧横窦血栓8例,横窦合并乙状窦血栓5例,上矢状窦血栓3例,确诊后均给予常规抗凝治疗,并根据病情给予抗感染、脱水、抗癫痫、扩充血容量、改善循环等治疗。14例常规治疗2周症状消失出院,出院后随访1~3个月无不适;1例常规治疗2周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2周再次出现头痛症状复诊,给予抗凝及对症治疗,症状再次消失;1例就诊次日早期脑疝形成,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多样,可从轻微头痛到存在局灶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甚至伴昏迷及癫痫等。DSA是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血栓形成 颅内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与晚期食管鳞癌患者含铂类药物化疗预后的相关性
9
作者 梁立 刘艳春 +4 位作者 孟立宁 杨曼 陈宏洋 韩爱勇 岳燕军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4期46-50,共5页
目的分析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与晚期食管鳞癌患者含铂类药物化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6月采用含铂类药物化疗的晚期食管鳞癌10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2年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53例和预后不良组47例。... 目的分析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与晚期食管鳞癌患者含铂类药物化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6月采用含铂类药物化疗的晚期食管鳞癌10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2年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53例和预后不良组47例。收集两组入院时临床资料,对病变组织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ER2/neu基因扩增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ER2蛋白表达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晚期食管鳞癌患者含铂类药物化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浸润深度为T4、淋巴结转移、白蛋白≤35 g/L、HER2蛋白表达阳性及HER2/neu基因扩增阳性患者占比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浸润深度为T4、淋巴结转移、白蛋白≤35 g/L、HER2蛋白表达阳性及HER2/neu基因扩增阳性是晚期食管鳞癌患者含铂类药物化疗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HER2蛋白表达阳性、基因扩增阳性与晚期食管鳞癌患者含铂类药物化疗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肿瘤 鳞状细胞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铂类药物 化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