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化疗联合全身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鲍双振 王晓喜 +2 位作者 王志超 康政捷 刘防震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5,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化疗联合全身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在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200例行胃癌根治手术的III期(进展期)胃癌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的全... 目的探讨腹腔化疗联合全身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在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200例行胃癌根治手术的III期(进展期)胃癌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的全身化疗方案)和腹腔化疗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基础上联合腹腔化疗:腹腔灌注紫杉醇),每组100例。所有患者治疗6~8周,每个周期21 d。收集对比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围手术期不良反应,术后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及病灶转移情况。最后,随访分析患者1年和3年患者生存率。结果腹腔化疗组患者腹痛和腹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腹腔化疗组1年和3年的腹膜复发转移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CEA、CA125与CA19-9表达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腹腔化疗组患者指标水平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腹腔化疗组患者随访1年和3年生存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腹腔化疗联合全身化疗可有效降低进展期胃癌患者1年和3年的术后腹膜复发转移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预后。同时,该治疗方案安全性良好,无严重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这一治疗策略有望成为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腔化疗 复发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部巨大遗传性多发性毛根鞘囊肿
2
作者 王展 韩莉 冯会敏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6-238,共3页
患者女,68岁。因头皮多发肿物40年,破溃伴疼痛2个月就诊。患者40年前无明显诱因头部出现黄豆大丘疹,皮损渐增多并增大至鸡蛋大,无明显自觉症状,未予诊治。2个月前,一肿物破溃伴疼痛,患者自行外用药物(具体药物不详)治疗无效,为明确诊断... 患者女,68岁。因头皮多发肿物40年,破溃伴疼痛2个月就诊。患者40年前无明显诱因头部出现黄豆大丘疹,皮损渐增多并增大至鸡蛋大,无明显自觉症状,未予诊治。2个月前,一肿物破溃伴疼痛,患者自行外用药物(具体药物不详)治疗无效,为明确诊断,遂于2022年5月22日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既往有2型糖尿病5年,自行口服降糖药物(具体药物不详)病情稳定。家族中患者祖父、伯父、父亲、堂兄、侄女和儿子均有类似头皮多发肿物。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各系统检查均正常。皮肤科检查:头皮可见7个直径1.5~12.0 cm近肤色类圆形质中肿物,表面光滑,隆起于头皮,肿物可推动;枕部肿物直径10 cm,基底较宽,表面可见直径4.5 cm溃疡,有渗出,并可见软骨样物质(图1A~C),伴明显触痛。身体其他部位无类似皮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根鞘囊肿 多发性 遗传性 巨大 皮肤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性大理石样皮肤
3
作者 韩莉 马东来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68,共4页
患儿女,出生后2小时。主诉:右侧腰背部、右臀部和右下肢网状红斑2小时。现病史:患儿出生后2小时即发现右侧腰背部、右臀部和右下肢大片网状深红色斑,压之褪色,松开后立即复色。患儿为第三胎第三产,足月剖宫产,出生时Apgar评分10分。患... 患儿女,出生后2小时。主诉:右侧腰背部、右臀部和右下肢网状红斑2小时。现病史:患儿出生后2小时即发现右侧腰背部、右臀部和右下肢大片网状深红色斑,压之褪色,松开后立即复色。患儿为第三胎第三产,足月剖宫产,出生时Apgar评分10分。患儿出生后哭声大,吮奶良好,睡眠及二便均正常。既往史及家族史:患儿父母体健,非近亲结婚,其母无自然流产史,否认孕期用药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发育正常,各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皮肤科检查:右侧腰背部、右臀部和右下肢可见大片网状深红色斑,部分红斑处皮肤萎缩,表皮毛细血管扩张、迂曲呈网状或树枝状(图1),压之褪色,松开后立即复色,且按压时患儿无明显哭闹。患儿双下肢基本等长、等粗。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及抗核抗体检查均正常。右下肢血管B超未见明显异常。皮肤镜检查:镜下可见红色背景基础上有均质模糊的红蓝色区域,明显粗大、扩张的树枝状血管及周围散在的点状血管。患儿出生后4个月再次行皮肤镜检查,镜下可见红色背景基础上扩张的分支状血管及散在的点状血管,同一位置血管扩张情况明显减轻(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石样 先天性 皮肤镜 毛细血管扩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GB1对复发性流产模型子宫内膜容受性及RhoA/ROCK2信号通路的影响
4
作者 王娇 李素叶 +4 位作者 焦艳 王磊 崔家璐 冀雪霞 张聪祎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5-581,共7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群盒蛋白1(HMGB1)在复发性流产(RSA)模型中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以及其与RhoA/ROCK2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方法雌性CBA/J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Con组(正常妊娠小鼠),RSA组(复发性流产模型小鼠)、sh-HMGB1组(RS...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群盒蛋白1(HMGB1)在复发性流产(RSA)模型中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以及其与RhoA/ROCK2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方法雌性CBA/J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Con组(正常妊娠小鼠),RSA组(复发性流产模型小鼠)、sh-HMGB1组(RSA小鼠体内转染sh-HMGB1组)、sh-HMGB1+LPA组(RSA小鼠体内转染sh-HMGB1组并注射RhoA激活剂溶血磷脂酸)、C3组(RSA小鼠注射Rho A抑制剂C3外酶)。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ELISA试剂盒检测子宫内膜组织炎症因子水平。检测子宫内膜厚度与腺体数目。TUNEL检测组织细胞凋亡。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HMGB1、HOXa10、VEGF、Caspase-9、Caspase-3、RhoA和ROCK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on组相比,RSA组的TNF-α、IFN-γ、IL-6水平、TUNEL阳性细胞减少(P<0.05),RhoA、ROCK2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平均胚胎着床点、子宫内膜厚度、腺体数目数、HOXa10、VEGF、Caspase-9和Caspase-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RSA组相比,sh-HMGB1组和C3组的TNF-α、IFN-γ、IL-6水平、TUNEL阳性细胞减少(P<0.05),RhoA、ROCK2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平均胚胎着床点、子宫内膜厚度、腺体数目数、HOXa10、VEGF、Caspase-9和Caspase-3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sh-HMGB1组相比,sh-HMGB1+LPA组TNF-α、IFN-γ、IL-6水平、TUNEL阳性细胞减少(P<0.05),RhoA、ROCK2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平均胚胎着床点、子宫内膜厚度、腺体数目数、HOXa10、VEGF、Caspase-9和Caspase-3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HMGB1在RSA模型中通过促进炎症反应,抑制子宫内膜的细胞凋亡对子宫内膜容受性产生负面影响,其机制可能与Rho A/ROCK2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群盒蛋白1 复发性流产 子宫内膜容受性 RhoA/ROCK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肺部超声评分构建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5
作者 李月丹 宣小庆 +3 位作者 刘铁军 黄丽萍 李雅 高晓增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65-572,共8页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患者肺部超声评分(LUS)和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关系,构建腹部手术患者PPCs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24年1—6月行腹部手术的患者446例为训练集。分别在入手术室、术后1、24 h行床旁肺部超声检查并记录LUS,记录术...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患者肺部超声评分(LUS)和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关系,构建腹部手术患者PPCs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24年1—6月行腹部手术的患者446例为训练集。分别在入手术室、术后1、24 h行床旁肺部超声检查并记录LUS,记录术后7 d内PPCs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腹部手术患者PPCs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另选择2024年7—9月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93例为验证集,用以评估模型性能。结果 训练集有66例(14.8%)患者发生PPCs,验证集有29例(15.0%)患者发生PPCs。与非PPCs患者比较,术后1 h、术后24 h PPCs患者LUS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24 h LUS是腹部手术患者PPCs的危险因素(OR=1.166,95%CI 1.091~1.247,P<0.001)。最终筛选出的危险因素有术后24 h LUS、年龄、手术时间、手术部位、白蛋白水平,并根据以上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预测腹部手术PPC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4(95%CI 0.792~0.895)和0.860(95%CI 0.792~0.929);校准曲线显示,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实际曲线和理想曲线重合度较好;决策曲线分析(DCA)显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结论 术后24 h LUS是腹部手术患者PPCs的危险因素,基于术后24 h LUS、年龄、手术时间、手术部位、白蛋白水平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腹部手术患者PPC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超声评分 列线图 预测模型 术后肺部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贞归脾汤辅助治疗对食管癌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细胞E-cadher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明艳 刘学博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芪贞归脾汤辅助治疗对食管癌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细胞钙黏素(E-cadherin)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月食管癌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病例96例,随机编号方法分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放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 目的探讨芪贞归脾汤辅助治疗对食管癌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细胞钙黏素(E-cadherin)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月食管癌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病例96例,随机编号方法分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放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芪贞归脾汤辅助治疗,持续治疗8周。治疗前后评价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免疫功能、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 19 fragment,CYFRA21-1)、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癌抗原(cancer antigen 125,CA125)、E-cadherin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咽下困难、胸闷不舒、形体消瘦、气短乏力等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等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CD^(+)_(3)、CD^(+)_(4)、CD^(+)_(4)/CD^(+)_(8)高于对照组,CD^(+)_(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YFRA21-1、CEA、CA125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E-cadherin阳性率72.92%高于对照组5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放射性皮炎、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芪贞归脾汤辅助治疗可以提高食管癌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睡眠质量,降低肿瘤标志物及E-cadherin的表达,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贞归脾汤 食管癌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免疫功能 E-CADHERIN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疱型钙化上皮瘤及皮肤镜表现
7
作者 韩莉 冯会敏 +1 位作者 韩占栋 刘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47,共2页
1病历摘要患者女,28岁。左腋下出现水疱样肿物2年。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腋下发现绿豆大丘疹,皮损渐增大,无明显自觉症状。为明确诊治,于2020年2月25日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既往史、个人史均无特殊。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一般... 1病历摘要患者女,28岁。左腋下出现水疱样肿物2年。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腋下发现绿豆大丘疹,皮损渐增大,无明显自觉症状。为明确诊治,于2020年2月25日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既往史、个人史均无特殊。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各系统检查均正常。皮肤科检查:左腋下一直径1.3 cm类圆形半透明囊性肿物,呈水疱样,表面光滑(图1),触之较软,有压痛,其他部位无类似皮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上皮瘤 水疱型 皮肤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联合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米晓璐 齐洪娜 +2 位作者 王维展 孙少杰 武艳品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3-490,共8页
目的测定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IRI)和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并探讨二者及其联合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 目的测定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IRI)和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并探讨二者及其联合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和第四人民医院诊断与治疗的265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测定SIRI和血清Lp⁃PLA2水平,根据是否发生DEACMP分为DEACMP组(32例)和非DEACMP组(233例),根据中毒程度分为轻度中毒组(20例)、中度中毒组(107例)和重度中毒组(138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发生DEACMP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IRI、Lp⁃PLA2及二者联合对DEACMP的预测效能。结果DEACMP组患者SIRI(t=13.068,P=0.000)和血清Lp⁃PLA2水平(t=8.208,P=0.000)均高于非DEACMP组,且二者随中毒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重度中毒组和中度中毒组SIRI(t=8.764,P=0.000;t=4.586,P=0.000)和Lp⁃PLA2(t=3.726,P=0.000;t=2.038,P=0.044)高于轻度中毒组,重度中毒组亦高于中度中毒组(t=10.294,P=0.000;t=2.700,P=0.00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度中毒(OR=11.695,95%CI:4.893~39.994;P=0.000)、SIRI增加(OR=1.600,95%CI:1.033~2.476;P=0.001)和血清Lp⁃PLA2水平升高(OR=11.302,95%CI:1.486~38.933;P=0.000)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发生DEACMP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Lp⁃PLA2、SIRI及二者联合预测DEACM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95%CI:0.754~0.894,P=0.000)、0.82(95%CI:0.739~0.895,P=0.000)和0.87(95%CI:0.805~0.934,P=0.000),灵敏度为0.66、0.72和0.84,特异度为0.85、0.88和0.90;Lp⁃PLA2联合SIRI预测DEACMP的效能优于单一Lp⁃PLA2(t=2.198,P=0.027)或SIRI(t=2.268,P=0.023)。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SIRI和血清Lp⁃PLA2水平较高时易发生DEACMP,二者联合检测可用于DEACMP的早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脑疾病 1⁃烷基⁃2⁃乙酰甘油磷酸胆碱酯酶 炎症 生物标记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性腹膜炎合并肠结核的治疗策略探讨
9
作者 吕孟斐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99-100,共2页
目的:针对结核性腹膜炎合并肠结核的治疗问题,对两种不同的治疗策略进行比较,以寻找更有效的措施。方法:共选取119例结核性腹膜炎合并肠结核的患者,其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59例。通过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发热、腹泻、呕吐、便秘等症... 目的:针对结核性腹膜炎合并肠结核的治疗问题,对两种不同的治疗策略进行比较,以寻找更有效的措施。方法:共选取119例结核性腹膜炎合并肠结核的患者,其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59例。通过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发热、腹泻、呕吐、便秘等症状对治疗的响应进行比较。结果: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在发热阳性率、腹泻阳性率、呕吐阳性率和便秘阳性率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特别是在第二次疗程中,诸如发热阳性率、腹泻阳性率、呕吐阳性率和便秘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中的治疗策略对于治疗结核性腹膜炎合并肠结核表现出较好的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腹膜炎 肠结核 治疗策略 症状变化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灭荨汤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5
10
作者 宋红娟 王宝娟 +4 位作者 李秋梅 刘丽丽 张恒 马国安 丁红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15-1519,共5页
目的:观察灭荨汤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分析灭荨汤联合抗组胺药物在慢性荨麻疹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医院在2014年5月—2016年6月治疗的3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两组,即灭荨汤组(... 目的:观察灭荨汤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分析灭荨汤联合抗组胺药物在慢性荨麻疹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医院在2014年5月—2016年6月治疗的3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两组,即灭荨汤组(灭荨汤+枸地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和对照组(枸地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每组各150例患者,在治疗前后观察慢性荨麻疹症状积分变化,并于治疗2疗程后客观评价各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结果:治疗后,灭荨汤组风团评分(0.59±0.70)分、瘙痒评分(0.75±0.66)分、总积分(1.35±1.24)分、复发率(1个月13.33%、3个月18.67%、6个月26.00%)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67.33%),灭荨汤组湿热内蕴证疗效(81.82%)显著低于风寒束表证(97.50%)、风热袭肺证(96.30%)、血虚风燥证(94.1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灭荨汤联合抗组胺药物对慢性荨麻疹转归有显著改善作用,其不仅促进临床症状改善,而且有效降低复发风险,是慢性荨麻疹安全、高效的较为理想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灭荨汤 枸地氯雷他定片 盐酸西替利嗪 抗组胺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导向下医疗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1
11
作者 吴战坡 高凤梅 +2 位作者 魏国勇 赵红林 王国敬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4期292-293,共2页
目的观察CT导向下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均经CT或MRI检查证实。在CT导向下行臭氧消融治疗。盘内注入浓度为60μg/ml臭氧10-20 ml,退针出纤维环至椎间孔附近,注入浓度为40μg/ml臭氧5 ml。... 目的观察CT导向下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均经CT或MRI检查证实。在CT导向下行臭氧消融治疗。盘内注入浓度为60μg/ml臭氧10-20 ml,退针出纤维环至椎间孔附近,注入浓度为40μg/ml臭氧5 ml。结果随访时间1-6个月,显效7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0.3%,未发生任何明显并发症。结论CT导向下医用臭氧局部注射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导向 臭氧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艳辉 吴荣光 +4 位作者 高凤梅 吴占坡 赵红林 李玉峰 杨伟胤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526-528,共3页
目的探讨PFNA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分成两组,分别采用PFNA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和单纯PFNA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两组间骨痂平均出现时... 目的探讨PFNA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分成两组,分别采用PFNA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和单纯PFNA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两组间骨痂平均出现时间和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功能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同时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可取得更加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NA 骨质疏松 股骨粗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川芎嗪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对各脏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敬 王岚 +1 位作者 王璞 王荣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7期3074-3076,共3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对各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ICU 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川芎嗪组。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及血液灌流,川芎嗪组为常...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对各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ICU 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川芎嗪组。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及血液灌流,川芎嗪组为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中毒剂量、服药距洗胃时间、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川芎嗪组氧分压(PO2)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川芎嗪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HBDH)及血肌酐(Cr)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川芎嗪联合血液灌流可保护百草枯对重要脏器的损害,减轻肺间质纤维化,降低百草枯中毒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中毒 川芎嗪 灌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脑电图与剥夺睡眠脑电图在小儿癫痫的诊断比较 被引量:32
14
作者 杨盈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99-101,104,共4页
目的:比较动态脑电图(aEEG)与剥夺睡眠脑电图(sdEEG)在小儿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癫痫诊断正确率。方法:对204例疑似癫痫患儿分别进行颅脑MRI、常规脑电图(rEEG)等常规检查及aEEG、sdEEG检查,以常规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 目的:比较动态脑电图(aEEG)与剥夺睡眠脑电图(sdEEG)在小儿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癫痫诊断正确率。方法:对204例疑似癫痫患儿分别进行颅脑MRI、常规脑电图(rEEG)等常规检查及aEEG、sdEEG检查,以常规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aEEG、sdEEG诊断正确率,并分析影响aEEG、sdEEG检查结果的因素。结果i204例疑似癫痫患儿常规检查确诊为癫痫189例,aEEG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8%、93.33%、99.44%、56.OO%,sdEEG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01%、73.339/5、97.73%、39.29%;aEEG痈样放电检出率为62.54%,高于sdEEG的51.95%;sdEEG在1~3岁惠儿检出痫样放电阳性率所占比例为69.819/6,高于4~7岁及〉岁患儿所占比例,而aEEG在三个年龄段痫样放电检出率较均衡。结论:aEEG检查对小儿癫痫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高于sdEEG,且适用于各个年龄段患儿的诊断,而sdEEG使用较灵活,适合于3岁以下患儿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癫痫 动态脑电图 剥夺睡眠脑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疹性汗管瘤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俊峰 李鑫 姜秋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11-712,711,共2页
患者女,27岁。主诉:面部及胸腹部起淡黄色小丘疹10年。现病史:患者10年前无意中发现双侧下眼睑周围分别有十几个针尖至小米粒大的淡黄色丘疹,出汗或日晒后略有痒感,未予重视,皮疹渐增多并波及颈部、胸部、腹部、上肢屈侧等部位。... 患者女,27岁。主诉:面部及胸腹部起淡黄色小丘疹10年。现病史:患者10年前无意中发现双侧下眼睑周围分别有十几个针尖至小米粒大的淡黄色丘疹,出汗或日晒后略有痒感,未予重视,皮疹渐增多并波及颈部、胸部、腹部、上肢屈侧等部位。近5年来自觉月经期前1~3d皮损增大肿胀,色泽也略有加深,遂于2012年5月18日来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管瘤 发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疱型毛母质瘤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国安 王宝娟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33-336,333-334,共4页
患儿男,15岁。主诉:左上臂肿物3个月余。现病史:患儿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左上臂出现一绿豆大红色结节,因无自觉症状未予诊治,后结节逐渐增大、变软,遂于2016年2月26来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皮肤科就诊。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患儿既往体健... 患儿男,15岁。主诉:左上臂肿物3个月余。现病史:患儿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左上臂出现一绿豆大红色结节,因无自觉症状未予诊治,后结节逐渐增大、变软,遂于2016年2月26来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皮肤科就诊。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患儿既往体健,否认发病前病变部位有蚊虫叮咬史及外伤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各系统检查均正常。全身未触及增大的浅表淋巴结。皮肤科检查:左上臂一直径为1.3cm的半球形暗红色肿物,假水疱外观,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图1A),质软,压之则下陷,抬起则复原,有空泡感(图1B、C),疱底可触及一质硬结节,边界清楚,无明显压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大致正常,真皮中、下部可见边界清楚、周围有结缔组织包绕的以影细胞为主的肿瘤团块,局部可见嗜碱性粒细胞、过渡细胞、钙化灶及巨细胞反应;肿瘤团块上部真皮浅层可见淋巴管增生、扩张及淋巴水肿(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母质瘤 水疱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疣状角化不良瘤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俊峰 牛晓暐 +1 位作者 何春霞 姜秋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10-610,共1页
患者女,66岁。因头皮肤色结节2年于2012年2月6日来我科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侧头顶出现黄豆大的肤色类圆形结节,不痛不痒,未予重视。皮疹缓慢增大至樱桃大后不再有明显变化,但在梳头或搔抓后常会有角化物脱落。既往体健,家... 患者女,66岁。因头皮肤色结节2年于2012年2月6日来我科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侧头顶出现黄豆大的肤色类圆形结节,不痛不痒,未予重视。皮疹缓慢增大至樱桃大后不再有明显变化,但在梳头或搔抓后常会有角化物脱落。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化不良 疣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中心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国安 王宝娟 丁红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16-517,共2页
患者男,63岁。因关节疼痛3年、多发结节1.5年,于2006年8月来我科就诊。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全身出现剧痒,在当地医院按“瘙痒症”治疗无效。10d后,出现四肢乏力,肘、膝关节肿痛,经药物治疗后疼痛稍缓解,但经常复发,疼痛时重时... 患者男,63岁。因关节疼痛3年、多发结节1.5年,于2006年8月来我科就诊。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全身出现剧痒,在当地医院按“瘙痒症”治疗无效。10d后,出现四肢乏力,肘、膝关节肿痛,经药物治疗后疼痛稍缓解,但经常复发,疼痛时重时轻,且肿痛进行性加重。1.5年前因头部、面部、项部出现结节曾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效果不理想。2个月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增生症 网状 多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刺激对体外培养人牙龈成纤维细胞表达OPG和RANKL的影响
19
作者 许丽华 武海春 +3 位作者 董福生 王俊霞 杨冬茹 李彬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检测内毒素(LPS)刺激后,体外培养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s)表达骨保护素(OPG)和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变化,探讨其对牙槽骨吸收的影响。方法:组织块法培养正常HGFs并鉴定来源,以5μg/m l LPS刺激第4代细胞,在0、6、12... 目的:检测内毒素(LPS)刺激后,体外培养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s)表达骨保护素(OPG)和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变化,探讨其对牙槽骨吸收的影响。方法:组织块法培养正常HGFs并鉴定来源,以5μg/m l LPS刺激第4代细胞,在0、6、12、24、48 h各时间点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OPG和RANKL在细胞中的表达,ELISA法检测相应上清液中OPG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正常HGFs表达少量RANKL和OPG,LPS刺激后RANKL的表达未见显著变化,OPG的表达则在刺激后随时间延长而增强,且6、12、24、48 h时间段各实验组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之间,6、12 h 2时间段有显著差异(P<0.05)。ELISA结果显示培养上清中OPG含量表现同样变化趋势。结论:LPS刺激使体外培养HGFs的OPG表达增强,RANKL无明显变化,可能一定条件下对牙槽骨吸收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牙龈成纤维细胞 内毒素 骨保护素 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指(趾)部纤维角皮瘤1例
20
作者 李俊峰 冯会敏 +1 位作者 韩莉 姜秋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31-531,共1页
患者女,67岁。左足拇趾屈侧肿物3年,于2014年4月11日来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左足拇趾屈侧出现一黄豆大丘疹,走路时有轻度疼痛,自行忍耐未诊治。该丘疹进行性增大。因长期走路压迫和摩擦逐渐变为扁平状并紧贴在... 患者女,67岁。左足拇趾屈侧肿物3年,于2014年4月11日来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左足拇趾屈侧出现一黄豆大丘疹,走路时有轻度疼痛,自行忍耐未诊治。该丘疹进行性增大。因长期走路压迫和摩擦逐渐变为扁平状并紧贴在拇趾屈侧面,病程中无破溃及渗液。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常年口服硝苯地平(20mg,每日2次),血压控制可,否认左足拇指有外伤史,婚育史无特殊.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角皮瘤 指(趾) 获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