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剂量地西他滨对老年MDS患者可溶性CD44、GDF11水平及造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郭素青 石锐 +2 位作者 陈园园 刘珊 李英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09-514,共6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地西他滨对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清可溶性CD44与GDF11水平及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99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各33例。A组采用低剂... 目的:探讨低剂量地西他滨对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清可溶性CD44与GDF11水平及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99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各33例。A组采用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B组采用常用剂量地西他滨治疗,C组采用低剂量地西他滨联合G-GSF、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CD44,GDF11水平和造血功能指标(sTfR/E)变化情况,分析3组患者临床缓解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血清可溶性CD44、GDF11以及sTfR/E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血清CD44及GDF11水平显著下降,而sTfR/E水平显著上升,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A、B、C 3组总缓解率分别为84.8%、81.8%和78.8%,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在非血液毒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中A组为9.1%,显著低于B组和C组的30.3%和27.3%(P<0.05,P<0.05);在血液毒性不良反应中A组为39.4%,显著低于B组和C组的63.7%和53.7%(P<0.05、 P<0.05)。结论:单用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老年MDS患者相较于常规剂量及联合治疗方式,其临床疗效一致,且显著降低患者可溶性CD44和GDF11的水平,而且患者造血功能有改善,不良反应发生低,因而可作为临床治疗MDS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CD44 GDF11 造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及BCL-2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巨勇 牟娜 +3 位作者 牟佳 李伟 张长庚 王冬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1-125,共5页
目的:探讨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蛋白的基因(PTEN)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80例AML(包括56例初治患者,16例缓解患者,8例复... 目的:探讨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蛋白的基因(PTEN)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80例AML(包括56例初治患者,16例缓解患者,8例复发患者)及30例非血液病患者骨髓中PTEN及BCL-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初治和复发组患者骨髓细胞PTE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缓解组(P<0.01),BCL-2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缓解组(P<0.01)。PTEN与BCL-2 mRNA表达水平与AML患者年龄,性别及白细胞计数无相关性(P>0.05)。AML患者中PTEN与BCL-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r=-0.432,r=-0.569)。结论:PTEN及BCL-2参与AML的发生发展,并对AML的化疗效果起着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蛋白的基因(PTEN)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去甲基化作用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中SHP-1和c-kit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孟真 王东梅 +3 位作者 李英华 刘晓 郭素青 罗建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3-616,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SHP-1及C-kit基因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三氧化二砷(As2O3)去甲基化作用对SHP-1及C-kit表达的影响。用RT-PCR方法检测药物处理的HL-60细胞组与对照组SHP-1、C-kit基因的mRNA的表达水平。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 本研究旨在探讨SHP-1及C-kit基因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三氧化二砷(As2O3)去甲基化作用对SHP-1及C-kit表达的影响。用RT-PCR方法检测药物处理的HL-60细胞组与对照组SHP-1、C-kit基因的mRNA的表达水平。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HL-60细胞中SHP-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原本不表达SHP-1 mRNA的HL-60细胞中,经过As2O3的去甲基化作用后,SHP-1得到表达,而使原来高表达的C-kit mRNA的表达水平随之下降。当1.0μmol/L、2.5μmol/L、5.0μmol/L As2O3分别作用于白血病细胞株时,去甲基化作用增强,SHP-1 mRNA的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C-kit mRNA的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经两两比较,二者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60细胞株中SHP-1 mRNA表达缺如,经去甲基化作用后表达恢复,说明SHP-1基因高度甲基化与白血病发生有关;在白血病形成中可能存在C-kit mRNA表达的异常增高。As2O3对SHP-1与C-kit的表达水平的影响呈剂量依赖性,浓度越高,SHP-1平均表达水平越高,C-kit mRNA表达水平越低,在特定的浓度下,呈现时间依赖性;SHP-1 mRNA与C-kit mRNA表达呈负相关,提示白血病细胞中SHP-1表达降低或缺如削弱了对C-kit信号通路的负调控而在白血病形成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SHP-1 C-KIT 白血病 去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比例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例变化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意义 被引量:10
4
作者 孙巨勇 牟娜 +2 位作者 牟佳 张长庚 王冬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85-1189,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NLR)比例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例(PLR)变化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本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80例,记录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 目的:探讨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NLR)比例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例(PLR)变化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本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80例,记录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NC)、血小板数目(PC)、肾小球滤过率(GFR)、血钙、白蛋白、β2微球蛋白等。结果:ROC曲线分析预测预后的NLR最佳阈值为2.78(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43.1%),PLR最佳阈值为155.58(敏感性为67.7%,特异性为36.9%)。依据不同NLR和PLR值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组,高NLR和PLR患者白蛋白水平较低,临床分期较高。高NLR患者以男性为主,血红蛋白、GFR值、白蛋白水平较低,白细胞数目和β2微球蛋白水平较高。高PLR患者白蛋白水平较低,临床分期较高。多因素分析显示,β2微球蛋白水平和NLR是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高NLR患者生存期中位数为37个月(95%CI:21.80-52.19),低NLR患者生存期中位数为66个月(95%CI:53.19-78.80)。在高PLR患者中,生存期中位数为45个月(95%CI:0.00-91.18),低PLR患者生存期中位数为62个月(95%CI:45.67-78.33)。结论:高NLR值(>2.78)与MM患者预后差相关,可作为MM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比例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例 多发性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化抑制剂5-杂氮脱氧胞苷和三氧化二砷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中SHP-1和c-kit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孟真 罗建民 +2 位作者 李英华 王东梅 陈娜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254-2256,共3页
目的:探讨甲基化抑制剂As2O3和5-aza-CdR在急性白血病细胞株中对SHP-1及C-kit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HL60细胞株药物组与对照组SHP-1、c-kit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种药物联合应用,SHP-1mRNA的表达水平比单独用药时显... 目的:探讨甲基化抑制剂As2O3和5-aza-CdR在急性白血病细胞株中对SHP-1及C-kit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HL60细胞株药物组与对照组SHP-1、c-kit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种药物联合应用,SHP-1mRNA的表达水平比单独用药时显著升高,c-kitmRNA的表达水平比单独用药时降低,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HL60细胞株中存在SHP-1、c-kitmRNA表达异常;5-aza-CdR和As2O3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加强去甲基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5-杂氮脱氧胞苷 SHP-1 C-KIT 白血病 甲基化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杂氮脱氧胞苷去甲基化作用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中SHP-1和C-kit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孟真 李英华 +1 位作者 王东梅 罗建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72-1576,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SHP-1及C-kit基因在急性白血病HL-60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5-杂氮脱氧胞苷(5-azaCdR)去甲基化作用对SHP-1及C-kit表达的影响。用RT-PCR方法检测药物处理组HL-60细胞与对照组SHP-1、C-kit基因的mRNA的表达水平。用甲基化特异... 本研究旨在探讨SHP-1及C-kit基因在急性白血病HL-60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5-杂氮脱氧胞苷(5-azaCdR)去甲基化作用对SHP-1及C-kit表达的影响。用RT-PCR方法检测药物处理组HL-60细胞与对照组SHP-1、C-kit基因的mRNA的表达水平。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 SP)检测HL-60细胞中SHP-1、C-kit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改变。结果表明,在原本不表达SHP-1 mRNA的HL-60细胞中,经过5-aza-CdR的去甲基化作用后,SHP-1可以重新表达,而使原来高表达的C-kit mRNA水平下降。当0.5、1、2μmol/L 5-aza-CdR分别作用于白血病细胞株时,去甲基化作用增强,SHP-1 mRNA的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C-kit mRNA的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两两比较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60细胞株中SHP-1 mRNA表达缺如,经去甲基化作用后表达恢复,说明SHP-1基因高度甲基化与白血病发生有关;白血病形成中可能存在C-kit mRNA表达的异常增高。5-aza-CdR对SHP-1与C-kit的表达水平的影响呈剂量依赖性,浓度越高,SHP-1平均表达水平越高,C-kit mRNA表达水平越低,在特定的一个浓度下,呈现时间依赖性。SHP-1 mRNA与C-kit mRNA表达呈负相关,提示白血病细胞中SHP-1表达的降低或缺如消弱了对C-kit信号通路的负调控而在白血病形成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杂氮脱氧胞苷 SHP-1 C-KIT 白血病 去甲基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的jak2v617f点突变与socs3基因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冬梅 潘崚 +3 位作者 张俊棉 李英华 王红芬 王修乾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479-483,共5页
本研究探讨bcr-abl阴性MPD患者中的jak2v617f点突变与socs3基因表达的相关性。选择62例bcr-abl阴性MPD患者(PV26例、ET26例、IMF9例、CNL1例)为研究组,CML20例、AL10例、健康志愿者15名为对照组;用AS-PCR检测各组患者jak2v617f的突变情... 本研究探讨bcr-abl阴性MPD患者中的jak2v617f点突变与socs3基因表达的相关性。选择62例bcr-abl阴性MPD患者(PV26例、ET26例、IMF9例、CNL1例)为研究组,CML20例、AL10例、健康志愿者15名为对照组;用AS-PCR检测各组患者jak2v617f的突变情况,PCR产物纯化后测序以发现突变患者;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socs3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bcr-abl阴性MPD患者中jak2v617f点突变阳性组及阴性组之间socs3 mRNA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在62例bcr-abl阴性MPD患者中44例jak2v617f突变阳性(PV23例、ET15例、IMF5例、CNL1例),18例突变阴性。对照组均为阴性。44例突变阳性组中39例表达socs3 mRNA。18例突变阴性组中10例表达socs3 mRNA。jak2v617f突变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的socs3 mRNA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χ2值=8.44,p<0.005);jak2v617f突变阳性组与阴性组两组患者的socs3 mRNA表达水平也有显著性差异(t值2.167,p=0.035)。结论bcr-abl阴性MPD患者中jak2v617f点突变阳性与阴性组socs3 mRNA的表达率及表达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疾病 JAK2V617F socs3基因 bcr—ab1基因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脲相关的手部皮肤慢性伤口导致鳞状细胞癌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孟真 王冬梅 李英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3966-3966,共1页
患者,女,60岁,3年前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查BCR/ABL阳性,因某种原因最终选择服用羟基脲治疗原发病,剂量为3.0—4.0g/d(根据血常规结果调整羟基脲用量)。原发病一直比较稳定,
关键词 羟基脲 鳞状细胞癌 慢性伤口 手部皮肤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CR ABL 原发病 血常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七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英华 王冬梅 罗建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17-519,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诊断、治疗和转归。方法总结近10年来我院诊治的7例PCNSL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治疗方案及随诊情况。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精神障碍、颅内压增高、中枢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影像学表现...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诊断、治疗和转归。方法总结近10年来我院诊治的7例PCNSL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治疗方案及随诊情况。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精神障碍、颅内压增高、中枢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影像学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类圆形肿块或结节影,肿瘤周围水肿相对较轻。7例患者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4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采用以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和大剂量地塞米松(HD-DEX)为基础的系统化疗联合鞘内(或侧脑室内)局部注射加或不加全颅脑放疗,生存期6~83个月,平均生存32个月。结论PCNSL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脑组织活检是重要的确诊手段,PCNSL多为B细胞来源的NHL,预后与年龄及行为状态相关。以HD-MTX和HD-DEX为基础的全身化疗联合鞘内注射治疗PC-NSL效果较好,远期神经毒性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 甲氨蝶呤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缺血预处理对造影剂肾病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成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LIPC)对造影剂肾病(radio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RCIN)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我院接受造影剂检查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LIPC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两...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LIPC)对造影剂肾病(radio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RCIN)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我院接受造影剂检查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LIPC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静脉水化治疗,上肢绑血压计袖带,LIPC组充气压力至高于收缩压50 mmHg,对照组充气压力至舒张压水平,持续5 min,放气至0 mmHg,间隔5min后再次充气、放气,共4个循环。观察两组治疗前、后72 h血肌酐(SCr)、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的变化及RCIN的发生率。结果:造影后对照组SCr较LIPC组明显升高,T-SOD活性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升高:SCr(185.8±27.2)μmol/L vs.(172.6±26.4)μmol/L,T-SOD(93.24±15.69)U/L vs.(108.28±16.35)U/L,MDA(6.98±1.90)μmol/L vs.(6.01±1.98)μmol/L。LIPC组RCIN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0.9%(15/46)vs.32.6%(5/46)。结论:在行血管造影检查前,给予LIPC能显著降低RCIN的发生;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造影剂肾病 氧化应激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因子Ⅴ缺乏症1例报告
11
作者 王冬梅 李英华 +1 位作者 孟真 耿建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7-507,共1页
患者女,8岁,主因间断出现皮肤淤斑、鼻衄6年余,右下肢疼痛1d于2013年7月2日15:10入院。患者于入院前6年余(2007年3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皮肤淤斑,鼻衄,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查胛37.2s(11-14s)、AFFF90.2s(2... 患者女,8岁,主因间断出现皮肤淤斑、鼻衄6年余,右下肢疼痛1d于2013年7月2日15:10入院。患者于入院前6年余(2007年3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皮肤淤斑,鼻衄,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查胛37.2s(11-14s)、AFFF90.2s(24~37s),均显著延长,FIB测不出(低于测试范围),诊为“纤维蛋白原缺乏症”。予输注冷沉淀后好转。之后每有外伤后皮肤淤斑,查凝血指标均示PT、APTT明显延长,而纤维蛋白原多示正常,偶有轻微下降。但输注冷沉淀可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因子V 遗传性 皮肤淤斑 APTT 右下肢疼痛 显著延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髓系白血病急性转化中基因组的不稳定
12
作者 郭素青 李英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99-1202,共4页
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是一种骨髓增殖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髓系细胞的过度增殖。患者往往早期(即慢性期CP)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有效,但后来出现耐药,并导致疾病的急性转化,进入加速期和急变期。目前有关... 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是一种骨髓增殖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髓系细胞的过度增殖。患者往往早期(即慢性期CP)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有效,但后来出现耐药,并导致疾病的急性转化,进入加速期和急变期。目前有关CML急性转化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表明,基因组不稳定促进了CML急性转化,本文将对CML急性转化的分子机制及阻止CML急变发生的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系白血病 急性转化 基因组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