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叶槭株间种子发芽试验与分析
1
作者 刘秋瑾 林静 《吉林林业科技》 2011年第5期6-8,共3页
以复叶槭不同植株的种子为材料,对其进行沙藏处理后做发芽试验,结果表明:经过4周沙藏处理的种子,在25℃(±1℃)恒温和2 000 Lx照度条件下,1~4号树种子的发芽率分别为30%、85%、49%和61%,株间遗传差异显著;无论发芽率高低,各植株... 以复叶槭不同植株的种子为材料,对其进行沙藏处理后做发芽试验,结果表明:经过4周沙藏处理的种子,在25℃(±1℃)恒温和2 000 Lx照度条件下,1~4号树种子的发芽率分别为30%、85%、49%和61%,株间遗传差异显著;无论发芽率高低,各植株间种子的发芽时间相对集中,均为3 d时间。发芽前进行一定时间的沙藏处理可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的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叶槭 种子 混沙埋藏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几种常见生物质颗粒燃料的性能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启昌 张英楠 +2 位作者 王峰洁 孙国文 颜科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6-98,102,共4页
对吉林省几种常见树种颗粒燃料的性能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7种颗粒燃料以玉米秸秆颗粒的灰分质量分数最大(11.90%),沙松去皮颗粒的灰分质量分数最低(0.37%);杨木颗粒的去灰分热值最大(20.896 kJ/g),其次是椴桦混颗粒(20.885 kJ... 对吉林省几种常见树种颗粒燃料的性能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7种颗粒燃料以玉米秸秆颗粒的灰分质量分数最大(11.90%),沙松去皮颗粒的灰分质量分数最低(0.37%);杨木颗粒的去灰分热值最大(20.896 kJ/g),其次是椴桦混颗粒(20.885 kJ/g),白桦去皮颗粒的去灰分热值大于白桦未去皮颗粒,木质颗粒大于秸秆颗粒。木质颗粒燃料以杂木颗粒燃料的轴向抗压性最强,其轴向载荷值为0.235 5 kN,其次为沙松去皮颗粒,其轴向载荷值为0.214 9 kN,白桦未去皮颗粒要强于去皮颗粒;白桦未去皮颗粒燃料的径向抗压性最强,其径向载荷值为0.640 2 kN,其次为杂木颗粒,其径向载荷值为0.624 2 kN,白桦未去皮颗粒要强于去皮颗粒。从抗压性角度分析宜选用杂木颗粒。杨木颗粒和杂木颗粒的质量损失率相对于其他4种颗粒较低,分别为0.131 6%和0.143 8%。椴桦混颗粒燃料的渗水率最大(10.235%),其次为白桦去皮颗粒(10.233%),白桦未去皮颗粒的抗渗水性要强于去皮颗粒。通过不同时间抗渗水性能测试,20 h后,6种木质颗粒都呈完全剥落状,但杂木颗粒状态要稍好一些,外型仍呈颗粒状。不同颗粒燃料的去灰分热值、轴向载荷和抗渗水率具有显著差异(t检验,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燃料 灰分 干质量热值 储运性能 轴向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全异株植物白牛槭功能性状与碳素含量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朱燕艳 王娟 +3 位作者 赵秀海 邳田辉 张忠辉 赵珊珊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089-2095,共7页
以雄全异株植物白牛槭为研究对象,在3个不同的花果发育期(盛花期、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将雄全异株繁育系统和植物功能性状相结合,从功能性状与碳元素关联性角度研究植物繁殖和营养生长过程,探讨白牛槭适应环境的策略以及其两性植株... 以雄全异株植物白牛槭为研究对象,在3个不同的花果发育期(盛花期、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将雄全异株繁育系统和植物功能性状相结合,从功能性状与碳元素关联性角度研究植物繁殖和营养生长过程,探讨白牛槭适应环境的策略以及其两性植株在营养与繁殖之间的权衡关系。结果显示:(1)白牛槭枝叶功能性状在同一花果发育期内,除果实膨大期两性植株与雄株的叶干物质含量有显著差异外,其他2个花果发育期两性植株与雄株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和枝干物质含量(BDMC)均无显著差异。不同花果发育期(盛花期、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之间枝叶功能性状差异极显著,两性植株盛花期与果实膨大期的LDMC差异显著,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的SLA差异显著,而雄株并不存在这样的差异。(2)两性植株LDMC与BDMC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雄株LDMC与BDMC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较两性植株弱。(3)同一花果发育期内,两性植株与雄株的叶碳含量、枝碳含量差异不显著;枝碳含量在不同花果发育期间差异极显著,大小顺序为:盛花期<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4)两性植株的枝叶碳含量与枝叶干物质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雄树仅叶碳含量与枝干物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白牛槭两性植株与雄株的繁殖和营养生长活动具有明显阶段性,两性植株在资源获取及养分保持能力方面显著大于雄株;在叶片与枝条之间联系紧密程度方面亦是如此,说明两性植株的养分制造及传输系统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这是两性植株面临着繁殖压力而做出的适应环境的策略之一,并且两性植株并没有因此而降低其营养生长,这可能与两性植株自身存在制造养分的补偿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全异株 白牛槭 功能性状 碳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林林木竞争数量指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康晓梅 刘盛 +4 位作者 陈建伟 何立军 孙显林 徐炳芳 陈兆双 《吉林林业科技》 2002年第6期11-14,共4页
选取5种竞争指标,建立人工落叶松林木胸径、树高和冠长与各竞争指标间的相关关系。对比发现,竞争指标CI、RCI、RC1、RC2随胸径的增大呈指数减小。鉴于此,选取5个经验方程进行建模,结果显示,对于胸径和CI、RCI、RC1、RC2间的关系用双曲... 选取5种竞争指标,建立人工落叶松林木胸径、树高和冠长与各竞争指标间的相关关系。对比发现,竞争指标CI、RCI、RC1、RC2随胸径的增大呈指数减小。鉴于此,选取5个经验方程进行建模,结果显示,对于胸径和CI、RCI、RC1、RC2间的关系用双曲线和幂函数方程拟合较为适宜。这一研究结果可作为单木生长模型建立的基础,同时,有助于提高人们对竞争指标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林木竞争数量指标 对比研究 竞争指标 胸径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冷杉结实特性的观测
5
作者 刘秋瑾 耿淑彦 李永生 《吉林林业科技》 2011年第6期5-6,35,共3页
以沙冷杉为材料,对其结实特性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在城市人工栽培条件下,初次结实年龄为40~45 a,与野生植株基本相同,初次结实株率为31.3%;充足的光照可使结实植株和球果数量增加,温度对其无明显影响。球果着生于2 a或3 a生枝条基部,以... 以沙冷杉为材料,对其结实特性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在城市人工栽培条件下,初次结实年龄为40~45 a,与野生植株基本相同,初次结实株率为31.3%;充足的光照可使结实植株和球果数量增加,温度对其无明显影响。球果着生于2 a或3 a生枝条基部,以2 a生枝条基部居多;多集中分布在树冠上部的枝条上。果鳞开裂至有种子与果鳞脱落为5 d左右,至2周左右种子与果鳞完全脱落;就群体而言,球果成熟期与种子散落期无明显时间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冷杉:结实年龄 球果着生部位 球果成熟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