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眼镜蛇毒细胞毒素的分离及对人鼻咽癌等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雷丹青 王秋雁 +2 位作者 刘绵林 舒雨雁 汤圣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 探讨广西眼镜蛇毒细胞毒素对人鼻咽癌细胞(CNE)等多种癌细胞株的抑制作用。方法 经SephadexG 5 0 ,CM SepharoseCL 6B层析法从广西眼镜蛇毒中分离纯化获得细胞毒素 (CTX) ,采用MTT检测CTX对癌细胞株体外培养抑制作用 ,探索量效... 目的 探讨广西眼镜蛇毒细胞毒素对人鼻咽癌细胞(CNE)等多种癌细胞株的抑制作用。方法 经SephadexG 5 0 ,CM SepharoseCL 6B层析法从广西眼镜蛇毒中分离纯化获得细胞毒素 (CTX) ,采用MTT检测CTX对癌细胞株体外培养抑制作用 ,探索量效时效关系。结果 从广西眼镜蛇毒中分离到一种细胞毒素单一组分 (CTXCM 5 )对体外培养的人鼻咽癌细胞株 (CNE)、淋巴瘤细胞株 (YAC)、人宫颈癌细胞株 (HELA)和卵巢癌细胞株 (Ho8990 )的抑制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 ,作用 48h的IC50 分别为 1 84,0 75 ,1 84和 2 5 9mg·L-1;随作用时间的延长 ,CTXCM 5对CNE细胞株作用最为明显 ,作用 3h和 2 4h的IC50 分别为 4 78和1 0 4mg·L-1。结论 CTXCM 5对体外培养的癌细胞株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素 鼻咽癌 MTT 眼镜蛇毒 抑癌作用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黄抗体用于蛇毒抗原检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桂平 余清声 +3 位作者 刘新艳 朱柳 覃媛 黄劭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51-1354,共4页
目的在常规ELISA检测中,以卵黄抗体取代哺乳动物来源的IgG类抗体,以探讨卵黄抗体应用于蛇毒检测的可行性.方法以甲醛减毒的眼镜王蛇毒抗原免疫莱航母鸡,制备抗眼镜王蛇毒抗体;采用过碘酸钠法对特异卵黄抗体进行酶标;将卵黄抗体及相应酶... 目的在常规ELISA检测中,以卵黄抗体取代哺乳动物来源的IgG类抗体,以探讨卵黄抗体应用于蛇毒检测的可行性.方法以甲醛减毒的眼镜王蛇毒抗原免疫莱航母鸡,制备抗眼镜王蛇毒抗体;采用过碘酸钠法对特异卵黄抗体进行酶标;将卵黄抗体及相应酶标抗体应用于常规ELISA中,对国内常见蛇毒样品抗原(包括眼镜王蛇毒、眼镜蛇毒、金环蛇毒、银环蛇毒、五步蛇毒及广东园斑蝰蛇毒)进行检测,并进行灵敏度、精确度、特异性及交叉反应等分析.结果检测的灵敏度可达32 μg·L-1,并且眼镜王蛇毒抗原浓度在32~750 μg·L-1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r=0.963);初步应用表明卵黄抗体对眼镜王蛇毒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蝰蛇科的五步蛇毒、园斑蝰蛇毒无交叉反应,与眼镜蛇科的金环及银环蛇毒仅在高剂量(剂量大于500 μg·L-1)时存在轻度交叉反应,不干扰实验检测,但与眼镜蛇毒之间交叉反应明显,干扰实验检测;应用本方法对低(100 μg·L-1)、中(300 μg·L-1)、高(1 000 μg·L-1)不同浓度的眼镜王蛇毒样品检测,结果平均板内变异系数均在1%~3%之内,板间变异系数在8%以内.结论 特异的卵黄抗体应用于微量蛇毒检测研究是可行的,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较强等优点.该研究将为蛇伤诊断试剂盒的研制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镜王蛇毒 卵黄抗体(IgY)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IGG类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蝮蛇毒血小板抑制因子对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黄璐 张根葆 +4 位作者 闵志雪 马开然 郑汝琦 孙瑶 吴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1355-1360,共6页
目的:探讨皖南蝮蛇毒血小板抑制因子(AHV-PI)对家兔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新西兰家兔24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动脉血栓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奥扎格雷钠,5mg/kg),AHV-PI(0.1mg/kg)实验组共4组,每组6只。应用70%FeCl3溶液化... 目的:探讨皖南蝮蛇毒血小板抑制因子(AHV-PI)对家兔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新西兰家兔24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动脉血栓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奥扎格雷钠,5mg/kg),AHV-PI(0.1mg/kg)实验组共4组,每组6只。应用70%FeCl3溶液化学损伤的方法来制备家兔颈动脉血栓模型,采用血栓弹力仪(TEG)描计血栓弹力图,比浊法测定家兔血小板聚集率,ELISA测定各组血浆中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血栓素B2(TXB2)水平,光镜和透射电镜分别观察动脉血栓形成和血小板形态的改变。结果:AHV-PI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栓弹力图凝血时间(R)值和血凝块形成时间(K)值延长(P<0.01和P<0.05),Alpha角度、最大幅度(MA)和凝血指数(CI)减小(P<0.05和P<0.01);血小板聚集率的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血浆中GMP-140和TXB2含量降低(P<0.01)。AHV-PI实验组光镜下动脉内未见血栓形成,血小板电镜显示血小板形态基本规则,与模型组相比伪足较少,α-颗粒和致密颗粒无明显减少,胞浆空泡化现象减轻。结论:AHV-PI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动脉血栓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之保护血小板超微结构,减少血小板脂质代谢和颗粒内容物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蝮蛇毒 血小板抑制因子 动脉血栓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眼镜蛇毒活性组分体外抑制三维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余清声 刘晓颖 +1 位作者 覃媛 黄劭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105-1109,共5页
目的研究中华眼镜蛇毒活性组分的抗血管生成作用。方法采用拟血管生成三维培养法,观察活性组分对体外血管生成的抑制效应。结果活性组分可抑制内皮细胞在培养基质中生成血管网状三维结构的反应,0.6、1.2、2.4μg·ml-1的不同浓度组... 目的研究中华眼镜蛇毒活性组分的抗血管生成作用。方法采用拟血管生成三维培养法,观察活性组分对体外血管生成的抑制效应。结果活性组分可抑制内皮细胞在培养基质中生成血管网状三维结构的反应,0.6、1.2、2.4μg·ml-1的不同浓度组分抑制程度不同。在0.6μg·ml-1浓度组,培养基质Matrigel中的内皮细胞团只形成局部的、不完整的空间网状结构;在1.2μg·ml-1浓度组,悬浮于凝胶中的细胞团所形成的管芽不能相互连接而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在2.4μg·ml-1浓度组,细胞散在悬浮于胶层中大部分不能粘聚,且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无明显的结构变化。结论中华眼镜蛇毒活性组分具有体外抑制血管生成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眼镜蛇毒 抗血管生成 三维血管生 内皮细胞 体外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蛇毒抗高凝状态酶对小鼠肝癌H2 2生长作用的实验研究(英文) 被引量:9
5
作者 芮景 程明荣 +1 位作者 徐永强 文尚武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蛇毒抗高凝状态酶 (AHCSE)对小鼠肝癌H2 2生长作用的影响。方法 :小鼠皮下接种小鼠肝癌(H2 2 )后 ,待肿瘤长成 1 0mm2 分别经腹腔注射不同剂量AHCSE,每天 1次 ,连续 1 0d ,观察瘤重抑制率、瘤体积、抑瘤率、脾指数和...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蛇毒抗高凝状态酶 (AHCSE)对小鼠肝癌H2 2生长作用的影响。方法 :小鼠皮下接种小鼠肝癌(H2 2 )后 ,待肿瘤长成 1 0mm2 分别经腹腔注射不同剂量AHCSE,每天 1次 ,连续 1 0d ,观察瘤重抑制率、瘤体积、抑瘤率、脾指数和白细胞及其组成成分 ,统计采用LDS t,检验水准α =0 .0 5。采用白细胞及其组分与脾指数的相关和回归。结果 :中、高剂量组AHCSE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而低剂量组抗肿瘤作用效果不佳 ,但高剂量组的小鼠体重降低明显。实验组的脾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并且随着AHCSE的剂量增大脾系数也增大。白细胞随着AHCSE剂量的增大而增大 ,白细胞及其组分与脾指数存在相关性和回归直线。结论 :在一定的范围内 ,随着AHCSE的剂量增大 ,抗肿瘤效果增强 ,但副作用也增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抗高凝状态酶 H22肝癌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浙蝮蛇毒精氨酸酯酶Agkihpin的研究 Ⅰ.分离纯化和初步表征 被引量:11
6
作者 胡启平 舒雨雁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1-256,F0003,共7页
江浙蝮蛇毒中存在有多种精氨酸酯酶,其中有多种已被纯化,本研究应用离子交换和凝胶过滤等方法,新分离纯化了一种精氨酸酯酶,命名为Agkihpin,分子量约为25·46KDa,等电点约为7·43,含235个氨基酸残基,糖蛋白染色阴性,是单链蛋白,... 江浙蝮蛇毒中存在有多种精氨酸酯酶,其中有多种已被纯化,本研究应用离子交换和凝胶过滤等方法,新分离纯化了一种精氨酸酯酶,命名为Agkihpin,分子量约为25·46KDa,等电点约为7·43,含235个氨基酸残基,糖蛋白染色阴性,是单链蛋白,对TAME的最适pH为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浙蝮蛇 蛇毒 精氨酸酯酶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眼镜蛇毒神经生长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雷丹青 李晓飚 舒雨雁 《广西科学》 CAS 1997年第1期48-52,56,共6页
采用CM-SepharoseCL-6B和SephosilC8以及HPLC层析方法,自广西产中华眼镜蛇毒中分离纯化神经生长因子(NGF),此NGF经8d鸡胚背根神经节体外培养证明具有促进神经纤维生长的活性。经HPLC及... 采用CM-SepharoseCL-6B和SephosilC8以及HPLC层析方法,自广西产中华眼镜蛇毒中分离纯化神经生长因子(NGF),此NGF经8d鸡胚背根神经节体外培养证明具有促进神经纤维生长的活性。经HPLC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为单一组成,经SDSPAGE及HPLC测定分子量分别为24.1KD和24.9KD,等电聚焦电泳测得pI为8.2,氨基酸组分分析表明NGF含酸性氨基酸较少,通过125|标记NGF测定出NGF在生物体内主要分布于肾、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眼镜蛇毒 神经生长因子 电泳 蛇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尖吻蝮蛇毒K组分抗血管生成活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映新 李剑军 +1 位作者 周先丽 雷丹青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广西尖吻蝮蛇毒小分子多肽组分(K组分)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噻唑蓝法检测K组分对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的生长抑制情况,结晶紫法测定K组分对ECV304细胞的黏附抑制作用,鸡胚尿囊实验观察K组分对血管生成的影... 目的探讨广西尖吻蝮蛇毒小分子多肽组分(K组分)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噻唑蓝法检测K组分对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的生长抑制情况,结晶紫法测定K组分对ECV304细胞的黏附抑制作用,鸡胚尿囊实验观察K组分对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 K组分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呈明显的时-效及量-效关系,能够抑制ECV304细胞与纤维连接蛋白的黏附和鸡胚尿囊血管生成。结论广西尖吻蝮蛇毒K组分对血管生成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吻蝮蛇毒 小肽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地区眼镜蛇毒活性组分镇痛效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闵志雪 黄璐 +3 位作者 孙瑶 包鹏举 王海华 张根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0-154,共5页
目的:从皖南地区眼镜蛇毒粗毒中分离纯化出活性组分眼镜蛇毒镇痛因子(cobra venom analgesic factor,CVAF),并研究其镇痛效应。方法:采用阳离子交换色谱(cat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CEC)和分子排阻层析(size-exclusion chromatogra... 目的:从皖南地区眼镜蛇毒粗毒中分离纯化出活性组分眼镜蛇毒镇痛因子(cobra venom analgesic factor,CVAF),并研究其镇痛效应。方法:采用阳离子交换色谱(cat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CEC)和分子排阻层析(size-exclusion chromatography,SEC)从眼镜蛇粗毒中分离纯化出镇痛活性组分CVAF,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和毛细管区带电泳法进行纯度及相对分子量的鉴定;将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和盐酸吗啡阳性对照组、CVAF实验组,采用小鼠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评估活性组分CVAF的镇痛效应。结果:纯化后得到活性产物为单一组分,相对分子量为6 500 D;热板法显示吗啡组在给药0.5 h后达高峰,6 h镇痛作用消失;活性组分CVAF的镇痛作用自用药后0.5 h开始,且持续8 h仍存在。扭体法中0.03 mg/kg、0.1 mg/kg和0.3 mg/kg的活性组分在给药后小鼠扭体抑制率分别为27%、50%和70%;0.3 mg/kg实验组与吗啡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从皖南地区眼镜蛇粗毒中分离纯化出的活性组分CVAF具有剂量依赖性镇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镜蛇毒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眼镜蛇毒组份Ⅲ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侯力强 赵路宁 +3 位作者 林振桃 强永刚 廖永华 管锦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058-2062,共5页
目的 :观察中华眼镜蛇 (Najanajaatra)蛇毒组份Ⅲ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和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状况。方法 :用氯胺 -T法对眼镜蛇毒组份Ⅲ进行碘化标记 ,用放射性核素示踪动力法检测血液中的药物浓度 ,以放射性参与量 (脏器与血液放射比 ... 目的 :观察中华眼镜蛇 (Najanajaatra)蛇毒组份Ⅲ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和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状况。方法 :用氯胺 -T法对眼镜蛇毒组份Ⅲ进行碘化标记 ,用放射性核素示踪动力法检测血液中的药物浓度 ,以放射性参与量 (脏器与血液放射比 )的比值作为组份Ⅲ在组织中分布的依据。结果 :兔静脉注射眼镜蛇毒组份Ⅲ 75、15 0和 30 0 μg/kg 3个剂量后 ,快分布相半衰期T1/2 α为 39 6 - 4 2 5min ,慢分布相半衰期T1/2 β为 16 8- 17 3h ,消除相半衰期T1/2 γ为 2 1 7- 2 2 1h。小鼠尾静脉注射 [12 5Ⅰ ]-组份Ⅲ后 ,2h及 4h放射性参与量大于 1的器官为肝脏、肾脏、肺脏、心脏和肌肉 ,其中以肾脏分布最高 ,且 4h放射性参与量高于 2h。结论 :兔静脉注射组份Ⅲ 3个剂量后 ,血药 -时间曲线经 3P87药动学程序拟合符合三房室模型特征 ,3个时相的半衰期各剂量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曲线下面积 (AUC)与剂量成正比 ,表明药物在兔体内的分布和消除为一级线性动力学过程。小鼠静注组份Ⅲ后 2h ,以肾脏分布最高 ,肝脏与肺脏的放射性参与量也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镜蛇毒液类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浙蝮蛇毒精氨酸酯酶Agkihpin的研究 Ⅱ.对鼻咽癌细胞活力、增殖、迁移和细胞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胡启平 舒雨雁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7-260,共4页
目的:将江浙蝮蛇粗毒中新分离纯化的一种精氨酸酯酶Agkihpin应用于鼻咽癌细胞LXC的体外培养,观察Agkihpin对鼻咽癌细胞活力、增殖、迁移和细胞形态的影响,以期探索治疗鼻咽癌的新方法、新药物。方法:将不同剂量的Agkihpin加入细胞培养液... 目的:将江浙蝮蛇粗毒中新分离纯化的一种精氨酸酯酶Agkihpin应用于鼻咽癌细胞LXC的体外培养,观察Agkihpin对鼻咽癌细胞活力、增殖、迁移和细胞形态的影响,以期探索治疗鼻咽癌的新方法、新药物。方法:将不同剂量的Agkihpin加入细胞培养液中,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法分析细胞活力,细胞计数法观察和分析细胞增殖和细胞迁移。结果:一定剂量的Agkihpin可抑制LXC的细胞活力、增殖、迁移,并可改变细胞形态和杀伤LXC,且剂量越大抑制、杀伤和细胞形态改变越明显。结论:Agkihpin对鼻咽癌的治疗具有潜在的重要意义,Agkihpin具有作为抗鼻咽癌新药物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kihpin 细胞活力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蝮蛇毒蛋白C激活物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曙 张根葆 +1 位作者 洪云 陆晓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41-146,共6页
目的:探讨皖南产蝮蛇毒(AHV)蛋白C激活物(protein C activator,PCA)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作用与机制。方法:Sprague-Daw-ly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组、心肌梗死模型(MI)组、PCA低、中、高剂量组(0.5、2、8mg/kg)、阳性对照组... 目的:探讨皖南产蝮蛇毒(AHV)蛋白C激活物(protein C activator,PCA)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作用与机制。方法:Sprague-Daw-ly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组、心肌梗死模型(MI)组、PCA低、中、高剂量组(0.5、2、8mg/kg)、阳性对照组(阿司匹林5mg/kg),每组10只。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采用Medlab生物信号处理系统监测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Westernblot检测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光镜观察心肌组织学改变。结果:与心肌梗死组比较,PCA高、中剂量大鼠左室内压最低值(LVD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心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明显升高(P<0.05),MMP-9的蛋白表达下降(P<0.05)。病理观察显示PCA干预组较梗死模型组炎症细胞浸润显著减轻,梗死面积缩小。结论:蝮蛇毒PCA组分可以限制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肌梗死扩大,有效改善心脏血液动力学,抑制MMP-9表达,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蝮蛇毒 蛋白C激活物 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眼镜蛇毒组分CⅡ抗耐药K562/A02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左长清 林振桃 孔天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9期1015-1019,共5页
目的:研究中华眼镜蛇毒组分CⅡ(FCⅡNNAV)对多药耐药白血病细胞K562/A02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MTT法观察FCⅡNNAV体外对K562和K562/A02的毒性作用,流式细胞仪法观察FCⅡNNAV体外对K562/A02细胞Pgp,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比色法检测C... 目的:研究中华眼镜蛇毒组分CⅡ(FCⅡNNAV)对多药耐药白血病细胞K562/A02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MTT法观察FCⅡNNAV体外对K562和K562/A02的毒性作用,流式细胞仪法观察FCⅡNNAV体外对K562/A02细胞Pgp,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比色法检测Caspase3活性变化。结果:FCⅡNNAV对耐药K562/A02及敏感K562细胞均有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0.75±0.01μg·ml-1和0.67±0.11μg·ml-1。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FCⅡNNAV能使K562/A02细胞的Pgp,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Caspase3活性明显增强。结论:FCⅡNNAV对细胞K562/A02及细胞K562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FCⅡNNAV可能通过抑制K562/A02细胞Pgp,Bcl2蛋白表达,激活Caspase3活性而诱导K562/A02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 肿瘤 多药耐药 凋亡 P-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毒PCA改善冠脉微血栓大鼠血液流变学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曙 张根葆 +1 位作者 洪云 陆晓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5-600,共6页
目的:探讨皖南产蝮蛇毒(AHV)蛋白C激活物(PCA)改善冠脉微血栓(CAM)大鼠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机制。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AM组、低、中、高剂量PCA[CAM+PCA(0.5mg/kg)、CAM+PCA(2 mg/kg)、CAM+PCA(8 mg/kg)]干预... 目的:探讨皖南产蝮蛇毒(AHV)蛋白C激活物(PCA)改善冠脉微血栓(CAM)大鼠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机制。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AM组、低、中、高剂量PCA[CAM+PCA(0.5mg/kg)、CAM+PCA(2 mg/kg)、CAM+PCA(8 mg/kg)]干预组,每组10只。通过从主动脉根部直接向左心室注入月桂酸钠1.0 mg/kg(浓度10 g/L)以建立大鼠冠脉微血栓模型,采用血栓弹力仪系统(TEG)描计血栓弹力图,测定各组血浆中内皮素-1(ET-1)、P-选择素(P-selecti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中P-selectin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光镜观察心肌组织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PCA大剂量干预组凝血时间和血凝块形成时间延长,Alpha角度、最大幅度和血凝指数值减小(P<0.05),血浆CK-MB、LDH、AST、ET-1和P-selectin的水平降低(P<0.05),心肌组织P-selectin和TNF-α的蛋白表达下降(P<0.05)。病理观察显示中、高剂量PCA干预组大鼠冠脉未形成微血栓。结论:蝮蛇毒PCA组分可以限制冠脉微血栓的形成,降低血浆ET-1和P-selectin的含量,抑制心肌组织P-selectin和TNF-α表达,改善微血栓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有效保护心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蝮蛇毒 蛋白C激活物 微血栓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蝮蛇毒抑瘤组分Ⅰ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荷瘤鼠体内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卢林明 周珏 张根葆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5期491-496,共6页
目的:研究皖南蝮蛇毒抑瘤组分Ⅰ(Agkis-trodon halys venom antitumor component Ⅰ,AHVAC-Ⅰ)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荷瘤鼠的体内抑制作用及瘤细胞增殖活性变化,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生长状态良好的浓度为1×107个/mL的SGC... 目的:研究皖南蝮蛇毒抑瘤组分Ⅰ(Agkis-trodon halys venom antitumor component Ⅰ,AHVAC-Ⅰ)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荷瘤鼠的体内抑制作用及瘤细胞增殖活性变化,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生长状态良好的浓度为1×107个/mL的SGC-7901人胃癌细胞悬液0.1mL接种于裸小鼠右侧腋窝皮下,待其成瘤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紫杉醇阳性对照组、AH-VAC-Ⅰ高、中、低剂量组,隔日连续给药5次,定期观察肿瘤生长情况,测量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计算抑瘤率,HE染色观察瘤体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SP法检测Ki-67增殖指数,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结果:AHVAC-Ⅰ在1.0mg/kg剂量时对SGC-7901细胞有抑制作用,抑瘤率达42.2%;在3.0mg/kg剂量时有显著抑制作用,抑瘤率达78.5%。实验组肿瘤内Ki-67阳性细胞数量下降,凋亡细胞明显增多。结论:AHVAC-Ⅰ能明显抑制裸鼠体内SGC-7901人胃癌细胞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胃癌细胞发生凋亡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蝮蛇毒抑瘤组分Ⅰ 胃癌 裸小鼠抑制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蛇毒激活血浆蛋白C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林光 管锦霞 +1 位作者 黄劭 余清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 :从 9种国产蛇毒中筛选具有激活血浆蛋白C作用的蛇毒。方法 :运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发色底物实验分别观察抗凝活性和酰胺酶活性 ,综合抗凝活性和酰胺酶活性确定蛋白C蛇毒激活作用。结果 :在 9种国产蛇毒中烙铁头蛇毒及... 目的 :从 9种国产蛇毒中筛选具有激活血浆蛋白C作用的蛇毒。方法 :运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发色底物实验分别观察抗凝活性和酰胺酶活性 ,综合抗凝活性和酰胺酶活性确定蛋白C蛇毒激活作用。结果 :在 9种国产蛇毒中烙铁头蛇毒及蝮蛇毒在 1 5mg/L浓度下即使人血浆纯蛋白C产生酰胺酶活性 ,并使APTT显著延长。结论 :9种国产蛇毒中烙铁头蛇毒及蝮蛇毒具有激活人体血浆蛋白C成为活化蛋白C(AP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液类 血浆 蛋白质C 酶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尾蝮蛇毒磷脂结合抗凝蛋白的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黎渊弘 罗艳萍 廖共山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39-1641,共3页
目的:研究短尾蝮蛇毒磷脂结合抗凝蛋白(Phospholipid-binding anticoagulation protein,PBAP)的酶学性质。方法:通过对短尾蝮蛇毒PBAP精氨酸脂酶活性的测定,研究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苯甲基磺酰氟(Phenylmethanesulfonyl fluoride,PMSF)... 目的:研究短尾蝮蛇毒磷脂结合抗凝蛋白(Phospholipid-binding anticoagulation protein,PBAP)的酶学性质。方法:通过对短尾蝮蛇毒PBAP精氨酸脂酶活性的测定,研究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苯甲基磺酰氟(Phenylmethanesulfonyl fluoride,PMSF)、胰蛋白酶、抑肽酶、二价金属离子(Ca2+、Mg2+、Co2+、Mn2+、Zn2+)、温度、pH、金属络合剂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对PBAP的影响。结果: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PMSF、胰蛋白酶对PBAP精氨酸酯酶有抑制作用,抑肽酶、Ca2+、Mg2+、Co2+、Mn2+、Zn2+、二胺四乙酸对PBAP精氨酸酯酶活性无明显影响,温度在20℃~90℃,pH在4.0~11.0的条件下,PBAP的精氨酸酯酶性质稳定。结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PMSF、胰蛋白酶对PBAP精氨酸酯酶有抑制作用,温度在20℃~90℃,pH在4.0~11.0的条件下,PBAP的精氨酸酯酶性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蛋白 精氨酸酯酶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镜蛇毒NGF通过PI3K/Akt促人肝星状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蔡凤桃 张学荣 +5 位作者 孙林 王秀男 廖明 班建东 陈缨 农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眼镜蛇毒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肝纤维化关键细胞LX2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NGF和LY294002对LX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法检测NGF对LX2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研究NGF和LY294002单用与联用对p-Akt蛋白水平... 目的探讨眼镜蛇毒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肝纤维化关键细胞LX2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NGF和LY294002对LX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法检测NGF对LX2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研究NGF和LY294002单用与联用对p-Akt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NGF可降低LX2细胞存活率,最小有效浓度为1 mg·L^(-1);增加LX2细胞凋亡率;降低p-Akt表达水平,而对Akt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 NGF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促进LX2细胞凋亡,并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本研究对阐明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为临床上治疗肝纤维化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人肝星状细胞 眼镜蛇毒 神经生长因子 凋亡 PI3K/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地区眼镜蛇毒活性组分外用镇痛的效应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俞玲 张根葆 孙淑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1235-1239,共5页
目的:探讨皖南地区眼镜蛇毒活性组分(cobra venom analgesic factor,CVAF)外用镇痛的效应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完全弗氏佐剂炎痛组(CFA组)、双氯芬酸钠镇痛阳性对照组(CFA+SL组)、氟比洛芬镇... 目的:探讨皖南地区眼镜蛇毒活性组分(cobra venom analgesic factor,CVAF)外用镇痛的效应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完全弗氏佐剂炎痛组(CFA组)、双氯芬酸钠镇痛阳性对照组(CFA+SL组)、氟比洛芬镇痛阳性对照组(CFA+FB组)、CVAF镇痛实验组(CFA+CVAF组),比较观察CVAF凝胶局部外用的镇痛效果。分别采用热刺痛仪及机械压痛仪测定各组大鼠痛阈,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匀浆中IL-1、TNF-α的含量,HE染色法观察大鼠足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CFA组比较,CVAF镇痛组大鼠在给药后的第7日和第14日的体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 <0. 01),CVAF组大鼠的机械压痛阈和热痛阈都有所提高(P <0. 01),脊髓匀浆中IL-1、TNF-α的浓度相对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在HE染色中,CVAF组大鼠足趾组织水肿明显减轻,炎性浸润相对不显著。结论:皖南地区CVAF凝胶局部外用可提高炎痛大鼠热痛阈和机械压痛阈,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炎症介质释放,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镜蛇毒 凝胶剂 镇痛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镜蛇毒直接溶解因子对人肝癌细胞株H_(7402)产生NO和LPO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龚海云 余清声 +1 位作者 管锦霞 黄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研究眼镜蛇毒直接溶解因子(DLF)对人肝癌细胞株H7402产生一氧化氮(NO)和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影响。结果:DLF对体外培养的H7402细胞有杀伤作用,IC50为247mg·L-1,DLF与H74... 目的:研究眼镜蛇毒直接溶解因子(DLF)对人肝癌细胞株H7402产生一氧化氮(NO)和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影响。结果:DLF对体外培养的H7402细胞有杀伤作用,IC50为247mg·L-1,DLF与H7402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呈量效关系。DLF可介导H7402细胞产生大量NO2,NO2量与DLF的剂量呈量效关系。在一定剂量范围内NO2量与H7402的生长抑制率呈显著正相关。用570型粘附式细胞仪测定单个细胞内LPO,发现DLF可使H7402细胞内LPO产生增加。结论:DLF可杀伤H7402细胞,其部分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产生NO和LP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一氧经氮 脂质过氧化 蛇毒 DL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