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胸科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朱明 陈立建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胸科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 I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胸科全麻手术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抽签方法均分为4组:第1组芬太尼30μg/kg(F1组);第2组芬太尼40μg/kg(F2组);...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胸科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 I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胸科全麻手术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抽签方法均分为4组:第1组芬太尼30μg/kg(F1组);第2组芬太尼40μg/kg(F2组);第3组舒芬太尼3μg/kg(S1组);第4组舒芬太尼4μg/kg(S2组),每组20例。分别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到100ml,持续流量为2ml/h,患者自控镇痛(PCA)1ml/次,锁定时间为15 m in。术毕意识清醒拔管后开始行PCIA,记录4组术后1、4、8、12、24、48h疼痛评分和镇静评分;记录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患者单位时间内实际用药量。结果 S2组疼痛评分低于、镇静评分高于其它3组,但仅在术后1~12 h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泵按压次数最少,4组间单位时间内实际用药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4~8h内,F2组SPO2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且F2组略低于其它3组;4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等效剂量的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用于胸科手术后PCIA镇痛效果更加完善,其镇静作用强于芬太尼,而呼吸抑制比芬太尼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病人控制 舒芬太尼/药理学 芬太尼/药理学 胸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门地区新生儿幽门狭窄手术的麻醉处理
2
作者 朱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326-327,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 幽门狭窄 麻醉处理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拉地尔对腹腔镜手术气腹期间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郭锡恩 徐晖 代春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780-781,共2页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系统 二氧化碳气腹 乌拉地尔 腹腔镜手术 肾素 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腹腔镜胆囊手术 血液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或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结肠镜检查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4
作者 朱明 李勇 岳侃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80-581,共2页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或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50例ASAⅠ或Ⅱ级接受结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先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5min后缓慢静注丙泊酚2.0~2.5mg/kg;B组:静脉给予...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或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50例ASAⅠ或Ⅱ级接受结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先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5min后缓慢静注丙泊酚2.0~2.5mg/kg;B组:静脉给予舒芬太尼10μg,3min后缓慢静注丙泊酚2.0~2.5mg/kg;C组:缓慢静注丙泊酚2.O~2.5mg/kg,待患者安静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后即行结肠镜检查,根据检查时间对丙泊酚总量进行调控。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体动反应、丙泊酚总用药量、生命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记录术毕清醒后1min(T0)、5min(T1)、10min(T2)、20min(T3)各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A、B两组在术毕清醒后各时点的VAS均显著低于C组(P〈0.05)。与镜检前比较,C组镜检中、镜检后各时点的MAP升高、HR增快(P〈0.05);与c组比较,A、B两组镜检中、镜检后各时点的MAP降低、HR减慢;A组和B组镜检中体动反应和丙泊酚总用药量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或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结肠镜检查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均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氟比洛芬酯 舒芬太尼 丙泊酚 无痛结肠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熵指数在老年患者七氟醚或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徐晖 金孝岠 +1 位作者 潘松 吴鸿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14-1516,共3页
目的:探讨熵指数在老年患者七氟醚吸入或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时的应用价值。方法:拟行气管插管全麻的老年患者40例,ASAⅠ~Ⅱ级,年龄≥65岁,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分别以七氟醚吸入和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诱导期间调节熵... 目的:探讨熵指数在老年患者七氟醚吸入或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时的应用价值。方法:拟行气管插管全麻的老年患者40例,ASAⅠ~Ⅱ级,年龄≥65岁,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分别以七氟醚吸入和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诱导期间调节熵指数维持在40~50,记录诱导、插管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各项参数在诱导后均下降,气管插管后又上升,P组平均动脉压(MAP)在插管前明显低于S组(P<0.01),两组各时点的RE及SE数值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增加值ΔHR、ΔMAP与熵指数增加值ΔSE、ΔRE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对于老年患者,熵指数可以反映七氟醚或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诱导时的麻醉深度,但不能准确预测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指数 老年人 七氟烷 普鲁泊福 麻醉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状态指数在七氟醚或丙泊酚诱导时的变化 被引量:8
6
作者 徐晖 郭锡恩 +1 位作者 金孝岠 吴鸿浩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观察七氟醚或丙泊酚麻醉时脑状态指数(CSI)的变化。方法3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成七氟醚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麻醉诱导:S组吸入2%的七氟醚,每隔1分钟增加1%;P组每隔1分钟重复给予15 mg丙泊酚,直至患者意识消失。记录患者诱... 目的观察七氟醚或丙泊酚麻醉时脑状态指数(CSI)的变化。方法3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成七氟醚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麻醉诱导:S组吸入2%的七氟醚,每隔1分钟增加1%;P组每隔1分钟重复给予15 mg丙泊酚,直至患者意识消失。记录患者诱导期的CSI数值,并对患者的镇静程度采用警觉/镇静评分(OAA/S)标准评分。结果S组与P组术前CSI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麻醉的加深,两组的CSI数值均明显下降(P<0.01),至OAA/S 1分时S组与P组的CSI数值较OAA/S 5分时明显下降(P<0.05或P<0.01),S组与P组的CSI与OAA/S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843和0.812。结论CSI监测可反映七氟醚或丙泊酚麻醉时的麻醉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状态指数 七氟醚 丙泊酚 麻醉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联合诱导时对镇静催眠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徐晖 金孝岠 郭锡恩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1166-1170,共5页
目的:采用权重配方法分析咪唑安定(Mid)、芬太尼(Fen)和异丙酚(Pro)联合诱导时在镇静、催眠上相互作用的性质。方法:60例美国麻醉协会(ASA)分级Ⅰ-Ⅱ级的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病人根据权重配方法设计,均匀分配至6个不同剂量水平不同的... 目的:采用权重配方法分析咪唑安定(Mid)、芬太尼(Fen)和异丙酚(Pro)联合诱导时在镇静、催眠上相互作用的性质。方法:60例美国麻醉协会(ASA)分级Ⅰ-Ⅱ级的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病人根据权重配方法设计,均匀分配至6个不同剂量水平不同的用药组(配伍组1~6),麻醉诱导为依次注入Mid(15s),Fen(15s),Pro(30s)和罗库溴铵0.6mg·kg^(-1)。Pro注入后3min行气管插管。记录诱导前、异丙酚注入后1、2min、插管即刻、插管后1、3、5、7min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值。结果:配伍组1的诱导期BIS变化值较为理想。结论:Mid、Fen和Pro在镇静催眠上呈相加作用,理想的诱导剂量为Mid 0.02 mg·kg^(-1)、Fen0.0025mg·kg^(-1)、Pro 0.8 na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安定 芬太尼 异丙酚 联合诱导 相互作用 权重配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对罗库溴铵插管条件和起效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郭锡恩 徐晖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598-600,共3页
目的 比较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对罗库溴铵插管条件和起效时间的影响。方法 60例ASA Ⅰ~Ⅱ级拟行择期上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均分为依托咪酯诱导组(E组)和丙泊酚诱导组(P组)。两组术前及其他术中用药相同,采用TOF-WATCH加速度仪监测肌松,并... 目的 比较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对罗库溴铵插管条件和起效时间的影响。方法 60例ASA Ⅰ~Ⅱ级拟行择期上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均分为依托咪酯诱导组(E组)和丙泊酚诱导组(P组)。两组术前及其他术中用药相同,采用TOF-WATCH加速度仪监测肌松,并记录诱导前后的血压、心率。结果两组的插管条件无显著性差异(P>0.05)。E组的起效时间明显快于P组(P<0.05),P组诱导后的MAP明显低于E组(P<0.05)。结论 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均可提高罗库溴铵的插管条件。相对于丙泊酚,依托咪酯可缩短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丙泊酚 罗库溴铵 起效时间 插管条件 诱导 上腹部手术 TOF 择期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