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现代中国漫画艺术及其思想文化探源 被引量:1
1
作者 章建生 朱家席 蒋兰惠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2期1-4,共4页
中国漫画发轫于清末并在辛亥革命及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中成长,其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在中国近代革命运动中尤其是在思想文化领域起到先锋作用。漫画的产生与发展同中国革命历史运动紧密结合,并且总是与先进的思想文化相融和,相得益... 中国漫画发轫于清末并在辛亥革命及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中成长,其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在中国近代革命运动中尤其是在思想文化领域起到先锋作用。漫画的产生与发展同中国革命历史运动紧密结合,并且总是与先进的思想文化相融和,相得益彰。近现代中国漫画是代表着当时先进思想文化的典型艺术形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中国漫画 产生 发展 成熟 思想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楼梦》人物对话英译的言语行为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石平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7-174,共8页
本文运用言语行为理论,选择《红楼梦》人物对话及其英译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杨宪益、戴乃迭译文和霍克斯译文作为分析文本,抓住《红楼梦》中具有典型性的对话实例作深入分析,分析了译者如何翻译人物对话中的言外之意。
关键词 对话翻译 言语行为理论 会话含义 语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的人文教育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晓燕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5-179,共5页
教育的第一要义是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为个人的充分和谐发展服务。纵观世界教育发展史,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有"科学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和"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这些教育思潮在特定历史阶段顺应了时... 教育的第一要义是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为个人的充分和谐发展服务。纵观世界教育发展史,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有"科学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和"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这些教育思潮在特定历史阶段顺应了时代需要,但由于科学与人文自身存在的不足,这些思潮呈现出相互更替、妥协和融合的历史轨迹。基于对当代教育发展趋势的审视,文章提出"科学的人文教育"这一理念,指出它既不是"‘科学的人’教育",也不是"‘科学的并且人文的’教育",而是"科学的‘人文教育’",其根基是"人文性"的,其发展方向是"科学性"的,其宗旨是使人朝着符合人性的方向发展,并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主义教育 科学主义教育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 科学的人文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农村大学生就业与现代农业科技推广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6
4
作者 杨小云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11期330-331,共2页
分析了农村大学生就业和农村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两大农村社会问题。指出改变大学生就业观,认为农村大学生回农村就业,既可以解决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题,又可以为农村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提供人才,从而实现双赢。
关键词 农村大学生 就业 现代农业科技 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语能成践 译鞮待三读——怀想贯通中西印文化的孤绝学者徐梵澄
5
作者 李晓燕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4-171,280-283,共12页
作为贯通中西印文化的孤绝学者,徐梵澄先生的价值难以估量。他是一位中华传统文化的守大成者,同时又是一位空前绝后的人类精神高行之路的开拓者。从他为世人留下的丰厚学术遗产中不但可以看到中华传统文化宏大的开放视野和无穷潜力,更... 作为贯通中西印文化的孤绝学者,徐梵澄先生的价值难以估量。他是一位中华传统文化的守大成者,同时又是一位空前绝后的人类精神高行之路的开拓者。从他为世人留下的丰厚学术遗产中不但可以看到中华传统文化宏大的开放视野和无穷潜力,更重要的是他自身的存在带给后学者深远的思考。他"一语成践"的治学风范留给后辈弥足珍贵的人格启迪,他的一生一如他的学问,且更胜于他的学问,这种价值之巨更甚于单纯的学术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梵澄 孤独学者 中西印文化 贯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建构的镜像误区——重读凯特·肖班的《觉醒》
6
作者 郝燕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年第12期76-80,共5页
凯特·肖班的代表作《觉醒》讲述了主人公艾琳娜不愿做家庭的奴隶,勇敢地走出家庭,追求爱情和事业的故事。法国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家拉康的镜像理论解析了艾琳娜在男权社会中建构"自我"的艰辛历程:她对男权社会"镜像... 凯特·肖班的代表作《觉醒》讲述了主人公艾琳娜不愿做家庭的奴隶,勇敢地走出家庭,追求爱情和事业的故事。法国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家拉康的镜像理论解析了艾琳娜在男权社会中建构"自我"的艰辛历程:她对男权社会"镜像"的认同导致了其"自我"的异化,而在"他者"的生活中也无法寻求到正确的出路,最终只得抛弃女性主体意识,以男性的姿态去生活。她陷入了"镜像"的误区,无法建构真正的"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觉醒》 镜像理论 自我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