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汉平原12.76 cal. ka B.P.以来环境干湿变化的高分辨率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枫 吴立 +10 位作者 朱诚 孙伟 王晓翠 孟华平 刘辉 齐士峥 龚琪岚 朱光耀 周凤琴 李溯源 欧阳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78-884,共7页
选择位于江汉平原的JZ-2010湖相沉积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AMS14C测年建立江汉平原12.76 cal.ka B.P.以来环境演变的时间序列。对湖相沉积物中元素Rb和Sr的差异分布、Rb/Sr值、Ti元素含量以及磁化率等多项环境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表明:江... 选择位于江汉平原的JZ-2010湖相沉积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AMS14C测年建立江汉平原12.76 cal.ka B.P.以来环境演变的时间序列。对湖相沉积物中元素Rb和Sr的差异分布、Rb/Sr值、Ti元素含量以及磁化率等多项环境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表明:江汉平原12.76 cal.ka B.P.以来环境干湿变化经历了晚冰期由偏干转向偏湿波动、全新世开始湿度增强、全新世中期偏湿到湿润再至干湿波动,全新世晚期至现代偏湿到偏干的过程。磁化率波动与江汉平原新石器时代各文化类型出现或转型相关。江汉平原环境干湿变化体现东亚季风环流影响,驱动机制主要是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变化;还受到东北、北、西三面环山而东南面向夏季风倾斜开放的地势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Ti元素含量 RB/SR 磁化率 干湿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江山市江郎山岩石岩性特征及其对丹霞地貌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吕文 朱诚 +8 位作者 彭华 俞锦标 李中轩 张广胜 欧阳杰 周日良 朱光耀 李兰 朱青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9-355,共7页
岩性特征的量化研究对分析丹霞地貌的成因具重要意义。江郎山岩石岩性标本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和偏光显微镜鉴定发现,江郎山方岩组砂岩、砾岩中SiO2含量高达55.5%-75.8%,火山岩碎屑含量高,石英晶屑多已被高温熔蚀,三爿石中多处贯穿有辉... 岩性特征的量化研究对分析丹霞地貌的成因具重要意义。江郎山岩石岩性标本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和偏光显微镜鉴定发现,江郎山方岩组砂岩、砾岩中SiO2含量高达55.5%-75.8%,火山岩碎屑含量高,石英晶屑多已被高温熔蚀,三爿石中多处贯穿有辉绿岩和橄榄玄武岩的岩脉和岩墙,其辉绿-间粒结构和斜长石与暗色矿物的组合,构成了抗风化能力强的岩体,使三爿石得以长期保存。洞穴岩石CaO含量百分比的平均值是崖壁的三倍,且洞穴中岩石的胶结物多为方解石,其含量超过总胶结物的50%以上,使岩石结构的稳定性受到影响,会发生类似石灰岩地区的溶蚀作用,从而导致岩体的破碎和崩塌,有可能形成诸如会仙岩、天宫洞等大型洞穴和凹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郎山 岩石岩性特征 丹霞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方岩丹霞地貌发育的年代、成因与特色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朱诚 彭华 +14 位作者 欧阳杰 张广胜 李兰 俞锦标 朱光耀 李中轩 钟宜顺 朱青 吕文 胡永起 周日良 郑朝贵 吕振荣 胡昶 武弘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9-237,共9页
方岩丹霞地貌在大地构造上隶属于华南褶皱系构造单元,该单元在燕山运动时期,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入欧亚板块之下,促使大陆边缘地壳重新活动。晚侏罗世末至早白垩世,本区构造应力场由晚侏罗世的北西-南东向挤压,转为早白垩世的北东-南西... 方岩丹霞地貌在大地构造上隶属于华南褶皱系构造单元,该单元在燕山运动时期,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入欧亚板块之下,促使大陆边缘地壳重新活动。晚侏罗世末至早白垩世,本区构造应力场由晚侏罗世的北西-南东向挤压,转为早白垩世的北东-南西向挤压和北西-南东向的拉张,发育了永康早白垩世断坳盆地,在盆地中沉积了下白垩统永康群馆头组(K1g)、朝川组(K1c)和方岩组(K1f)地层。中生代晚期永康盆地逐渐隆升,结束了红层沉积,遭受侵蚀,方岩地区丹霞地貌密集围谷、密集方山和廊穴等青年期的地貌特点表明该区大规模的抬升发生在较近的地质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方岩 丹霞地貌 发育年代 成因与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峡库区全新世环境考古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朱诚 马春梅 +5 位作者 李兰 孙智彬 郑朝贵 白九江 朱光耀 黄润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2-232,共11页
充分利用长江三峡工程文物抢救性发掘的宝贵机会,通过对重庆市忠县中坝遗址、丰都县玉溪遗址等典型遗址和神农架大九湖泥炭地层环境考古研究,摸索出了一套利用年代学、沉积学、重矿物组分鉴定、锆石形态统计、地球化学和环境磁学方法辨... 充分利用长江三峡工程文物抢救性发掘的宝贵机会,通过对重庆市忠县中坝遗址、丰都县玉溪遗址等典型遗址和神农架大九湖泥炭地层环境考古研究,摸索出了一套利用年代学、沉积学、重矿物组分鉴定、锆石形态统计、地球化学和环境磁学方法辨别考古遗址地层中古洪水沉积的方法;建立了该区地表孢粉-气候的转换函数,并将其用于对神农架大九湖泥炭地层的研究,弄清了该区全新世以来环境演变的背景,并将自然沉积地层环境演变记录与典型考古遗址地层古洪水事件作了对比分析。遗址时空分布研究表明:长江三峡库区旧石器时代至宋代677处遗址时空分布总趋势是从西往东、从高往低逐渐增加的,遗址多沿江河分布,且在河流交汇处呈聚集状态,这与人类多选择河流1~2级阶地为生、河流交汇处鱼类资源丰富有关。研究表明:中坝遗址能延续5000a的原因一方面与其盐业遗址的属性有关,另一方面与其长期具有良好生态环境有关。从该遗址T0202探方出土近20万件动物骨骼的分类统计证明了这一点。7.6kaBP以来,水位在吴淞高程147.024m以上的古洪水至少在玉溪遗址T0403探方中留下了16次沉积记录。神农架大九湖297cm厚的泥炭及其148个孢粉样品和10个AMS14C测年数据表明,该泥炭地层为本项目提供了理想的全新世自然环境演变背景,尤其8.2kaBP前后的降温事件很明显,6.7~4.2kaBP为中全新世最适宜期,4.2kaBP前后由暖湿转为凉干,3.5~0.9kaBP季风降水整体较弱,0.9kaBP前后转为较凉湿。根据对中坝和玉溪两处遗址地层的研究,在8.2~6.7kaBP期间出现有10个古洪水层;在6.7~4.2kaBP全新世最适宜期遗址地层中出现有8个古洪水层;在3.5~0.9kaBP降水减少的时期,中坝遗址中仅出现2个洪水层(即西周时期的37-1和战国早期的第21层);在0.9kaBP以来降水较多的时期,中坝遗址中存在3个洪水层(即宋代中期的11C-1层、清代的5-1层和1981年的2B-2层)。这表明,8.2~6.7kaBP的洪水在三峡地区次数是最多的,6.7~4.2kaBP的洪水数量次之。长江三峡库区的这一古洪水发生规律或许可以解释长江中游的江汉平原在7.8~5.1kaBP期间遗址数量偏少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库区 全新世环境演变 环境考古 古洪水事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教育辩证考量 被引量:1
5
作者 施光跃 邬旭东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0-187,共8页
基于网络调查的实证性分析,对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状况的认知及对策性研究,应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在网络中的状况、问题的解决、现状的改变和教育方式方法的变革着手,科学、准确地把握当代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深刻内涵、发展的总... 基于网络调查的实证性分析,对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状况的认知及对策性研究,应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在网络中的状况、问题的解决、现状的改变和教育方式方法的变革着手,科学、准确地把握当代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深刻内涵、发展的总体趋势、工作重心和路径选择,为研究和探索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思想道德 教育现状 教育走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