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因素预测:基于CT血管成像形态学联合临床因子和血液炎症指标
1
作者 王玙璠 李裕国 +4 位作者 顾长青 时凡 仝贺 李松 马宜传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4期412-418,共7页
目的基于CT血管成像(CTA)的形态学参数、患者的临床因子和血液炎症指标,对颅内动脉瘤(IA)的破裂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月~2024年9月于蚌埠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76例IA患者,根据是否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分为未... 目的基于CT血管成像(CTA)的形态学参数、患者的临床因子和血液炎症指标,对颅内动脉瘤(IA)的破裂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月~2024年9月于蚌埠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76例IA患者,根据是否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分为未破裂组(n=72)和破裂组(n=104)。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血液炎症指标数据和CTA影像的瘤体形态学参数进行对比,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IA破裂的风险因素,并且通过分析ROC曲线和AUC对风险因素进行诊断效能的评估。结果IA的形态不规则(OR=3.079,95%CI:1.030~9.200,P=0.044)、存在子囊(OR=3.271,95%CI:1.109~9.650,P=0.032)、尺寸比(OR=2.117,95%CI:1.074~4.170,P=0.030)、长宽比(OR=7.189,95%CI:1.242~41.619,P=0.028)、全身炎症反应指数(OR=1.500,95%CI:1.242~1.810,P<0.001)是独立破裂风险因素,其AUC值分别为0.77、0.75、0.67、0.75、0.93。结论基于CTA形态学参数联合临床因子与血液炎症指标数据分析发现,IA的形态不规则、存在子囊、高尺寸比、高长宽比及高全身炎症反应指数均是动脉瘤破裂的高危因素,对其破裂风险的预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CT血管成像 动脉瘤破裂 蛛网膜下腔出血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动脉优势与基底动脉形态及斑块特征间的关系:基于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
2
作者 陈文静 沈龙山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054-1060,共7页
目的通过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R-VWI)研究椎动脉优势(VAD)与非VAD患者基底动脉的形态、斑块分布及强化方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4年3月蚌埠医科大学第附属二医院行磁共振HR-MRI检查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基底动... 目的通过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R-VWI)研究椎动脉优势(VAD)与非VAD患者基底动脉的形态、斑块分布及强化方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4年3月蚌埠医科大学第附属二医院行磁共振HR-MRI检查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基底动脉形态、斑块特征。采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正位视图,将患者分为VAD组(n=77)和非VAD组(n=23);测量椎动脉直径及基底动脉的直径、长度、弯曲方向和弯曲程度等参数。利用HR-VWI图像分析斑块的分布及强化程度,计算狭窄程度、重构指数及斑块负荷。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基底动脉的弯曲方向、弯曲程度及斑块的分布和强化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D组基底动脉多向右侧弯曲。VAD组基底动脉的弯曲程度1级和3级占比较大,而非VAD组则主要集中在0级。VAD组斑块横向分布多位于腹侧壁(P=0.010),纵向分布多为远端斑块(P=0.047)。VAD组中斑块2级强化的比例显著高于非VAD组(P<0.05)。结论HR-VWI作为一项无创性核磁共振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椎-基底动脉的几何状态、血管壁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定性或定量评估斑块特征和血管的重构状况、狭窄率等;椎动脉优势显著影响基底动脉的弯曲方向、弯曲程度及斑块的分布和强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优势 基底动脉 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 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脑梗死的影像评估及临床研究进展
3
作者 陈文静 沈龙山 朱越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7期769-773,共5页
小脑梗死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类型之一,发病率并不高,仅占缺血性脑卒中的2%~3%,但具有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一旦病情恶化进展迅速。由于小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多样化且不典型,小脑梗死并未被充分认识,容易漏诊误诊。小脑梗死的病因... 小脑梗死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类型之一,发病率并不高,仅占缺血性脑卒中的2%~3%,但具有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一旦病情恶化进展迅速。由于小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多样化且不典型,小脑梗死并未被充分认识,容易漏诊误诊。小脑梗死的病因机制复杂很难确定,传统影像技术常常受椎-基底动脉解剖变异的影响,难以区分解剖变异和疾病。为了进一步发现和诊断小脑梗死的病因,可以考虑增加基底平行解剖扫描MRI,基底平行解剖扫描MRI作为飞行时间磁共振血管造影的补充序列,可以提供准确的椎-基底动脉三维解剖视图,旨在区分动脉粥样硬化、夹层及发育不全。小脑梗死症状不典型、病因复杂及预后差,本文从临床表现、影像评估、临床诊断及治疗等几个方面对小脑梗死进行综述,更进一步全面了解小脑梗死,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梗死 小脑后下动脉 基底平行解剖扫描 枕下减压颅骨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