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126a-3p靶向Bcl-6介导凋亡途径调控脓毒症Th1/Th2细胞平衡
1
作者 李苗苗 王洁 +3 位作者 齐雅囡 王婷 王德伟 刘成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840-848,共9页
目的:探讨miR-126a-3p与B细胞淋巴瘤6(Bcl-6)的关系以及其对脓毒症小鼠T淋巴细胞凋亡及T细胞分化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利用miRWalk数据库预测miR-126a-3p的靶基因,进一步利用Cytoscape软件筛选出核心靶基因。然后通过腹腔注射0.9%氯化钠... 目的:探讨miR-126a-3p与B细胞淋巴瘤6(Bcl-6)的关系以及其对脓毒症小鼠T淋巴细胞凋亡及T细胞分化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利用miRWalk数据库预测miR-126a-3p的靶基因,进一步利用Cytoscape软件筛选出核心靶基因。然后通过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NS)和脂多糖(LPS;20 mg/kg)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ham组)、脓毒症组(LPS组)、LPS+miR-126a-3p mimic组(miR-126 mimic组)、LPS+miR-126a-3p inhibitor组(miR-126 inhibitor组)。48 h后从小鼠尾静脉采集外周血,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T淋巴细胞,然后将miR-126a-3p模拟物(mimic)和抑制剂(inhibitor)转染至miR-126 mimic组和miR-126 inhibitor组脓毒症T淋巴细胞中。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蛋白质印记实验检测T细胞内Bcl-6 mRNA和蛋白水平,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T淋巴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辅助性T细胞(Th)1、Th2比例,最后通过GraphPad Prism 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iRWalk数据库检索获得5930个miR-126a-3p的预测靶点,其中Bcl-6是miR-126a-3p的核心靶点之一。Bcl-6的表达水平与miR-126a-3p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两者具有靶向调控关系。且与sham组相比,LPS组Bcl-6 mRNA及蛋白表达减少,T淋巴细胞凋亡增多,T细胞向Th1分化增多,向Th2分化减少,Th1/Th2比值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LPS组相比,增强(miR-126 mimic组)或抑制(miR-126 inhibitor组)miR-126a-3p表达后,Bcl-6 mRNA和蛋白表达、T细胞凋亡及Th1和Th2细胞比例均表现出相应的增加或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脓毒症小鼠T淋巴细胞内抗凋亡蛋白Bcl-6表达异常,其表达水平受miR-126a-3p的靶向调控,从而影响T淋巴细胞的凋亡及Th1/Th2细胞分化,进而调节脓毒症免疫状态,该研究可以为脓毒症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miR-126a-3p B细胞淋巴瘤6 细胞凋亡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来源的多糖在干预神经发育障碍中的应用前景
2
作者 曾德洁 陈增辉 +3 位作者 丁乾坤 孙夏青 孙琪 赵士兵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9-787,共9页
神经发育障碍(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NDDs)是由于多种遗传性或者获得性病因导致的可影响认知、运动、社会适应能力、行为等的慢性发育性脑功能障碍性疾病。天然多糖是生物体合成的,位于细胞壁、细胞内、细胞间以及分泌至细胞外... 神经发育障碍(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NDDs)是由于多种遗传性或者获得性病因导致的可影响认知、运动、社会适应能力、行为等的慢性发育性脑功能障碍性疾病。天然多糖是生物体合成的,位于细胞壁、细胞内、细胞间以及分泌至细胞外的生物大分子,是生命活动的必需成分。天然多糖在神经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通过抗氧化应激、抗神经细胞凋亡、抗神经炎症、抗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和调节脑-肠轴等途径,改善神经性疾病引起的行为异常和临床症状。该文综述17种来自植物和真菌的生物活性多糖在神经性疾病中的干预作用,旨在为NDDs疾病的研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发育障碍 天然多糖 氧化应激 神经炎症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出现脓毒性休克的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徐杰 王喆 +1 位作者 张忠满 董艳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34-940,共7页
目的:通过分析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特征,探究预测休克的早期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2021年4月经CT引导下穿刺诊断为肝脓肿的24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住院期间是否出现... 目的:通过分析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特征,探究预测休克的早期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2021年4月经CT引导下穿刺诊断为肝脓肿的24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住院期间是否出现脓毒性休克分为休克组及非休克组。纳入患者初诊时一般资料、首诊症状、生命体征、腹部CT及血生化指标等,对休克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休克组与非休克组一般资料比较,休克组年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休克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及最高体温均较非休克组患者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平均动脉压及脓肿的CT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休克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较非休克组显著增加,血小板计数显著减少。(4)休克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较非休克组显著延长(P <0.05),凝血酶原时间国际化标准化比值增高(P <0.05)。(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呼吸频率、最高体温及凝血酶原时间是脓毒性休克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初诊时患者呼吸频率、最高体温及凝血酶原时间可为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休克的早期识别提供重要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脓肿 糖尿病 休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