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与Ⅰ期肿瘤临床试验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结局
1
作者 李陆风 张驰 +4 位作者 李郅 张子易 李慧 李海鹏 李洪涛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769-775,共7页
目的:评估参与Ⅰ期肿瘤临床试验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试验研究中心接受Ⅰ期抗肿瘤试验药物治疗的65例晚期NS... 目的:评估参与Ⅰ期肿瘤临床试验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试验研究中心接受Ⅰ期抗肿瘤试验药物治疗的65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疗效及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 adverse events,SAE)发生情况。结果: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9.2%,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61.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2.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15.1个月。既往2线及以上治疗史、发生SAE是PFS较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既往有吸烟史、2线及以上治疗史是OS较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AE发生率为15.4%,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死亡事件。结论:晚期NSCLC患者参与Ⅰ期肿瘤临床试验可获益,对于既往治疗线数较多、试验期间发生SAE的患者PFS较短,而既往无吸烟史、治疗线数较少的患者总生存期更长,总体安全性可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期临床试验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化淋巴结分拣对胃食管结合部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何辉虎 高凯绩 +3 位作者 孙家和 姚启杨 张士杰 耿灵钧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65-1470,共6页
目的 探讨手术后规范淋巴结分拣对胃食管结合部恶性肿瘤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外科胃癌数据库中所有胃食管结合部恶性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后是否有外科医生立即进行淋巴结分拣,将患者分为淋巴结分拣组(分拣组)和淋巴结未分... 目的 探讨手术后规范淋巴结分拣对胃食管结合部恶性肿瘤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外科胃癌数据库中所有胃食管结合部恶性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后是否有外科医生立即进行淋巴结分拣,将患者分为淋巴结分拣组(分拣组)和淋巴结未分拣组(未分拣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癌胚抗原(CEA)、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前血红蛋白等,围术期及病理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肿瘤分化程度、肿瘤距上切缘距离、淋巴结总数、阳性淋巴结数等;使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调整组间混杂因素。结果 共纳入患者386例,淋巴结分拣组、未分拣组分别为133、253例,中位随访时间40.18月;分拣组淋巴结总数、阳性淋巴结数分别为(26.38±12.18)、(6.63±10.14)枚,未分拣组淋巴结总数、阳性淋巴结数分别为(12.25±7.06)、(3.07±3.77)枚,淋巴结分拣组与未分拣组在淋巴结总数、阳性淋巴结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匹配前分拣组和未分拣组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进展期胃癌患者分别为112、203例,分拣组患者总体生存曲线优于未分拣组,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卡钳值设置为0.02,倾向性匹配94对患者,匹配后分拣组淋巴结总数、阳性淋巴结数分别为(24.71±12.03)、(5.70±9.95)枚,未分拣组淋巴结总数、阳性淋巴结数分别为(13.05±7.63)、(3.37±4.32)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拣组患者总体生存曲线优于未分拣组,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术后淋巴结分拣可显著提高总淋巴结、阳性淋巴结送检数目,降低淋巴结迁移,改善术后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恶性肿瘤 淋巴结分拣 生存期 倾向性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OTAIR rs920778多态性调控乳腺癌易感性及HER2靶向治疗耐药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张明亮 孙非凡 +2 位作者 韩卓琪 高越 罗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270-2276,共7页
目的探讨HOTAIR基因rs920778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皖北人群乳腺癌易感性及抗HER2靶向治疗敏感性的关联。方法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287例乳腺癌患者及260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rs920778位点(chr12:54,376,218... 目的探讨HOTAIR基因rs920778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皖北人群乳腺癌易感性及抗HER2靶向治疗敏感性的关联。方法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287例乳腺癌患者及260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rs920778位点(chr12:54,376,218)基因分型。通过卡方检验比较两组人群的基因型(GG/GT/TT)及等位基因(G/T)分布频率,评估其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进一步结合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包括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ER/PR/HER2状态及分子分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该位点与乳腺癌侵袭性特征的关系。针对HER2阳性亚组,分析rs920778基因型与双靶向治疗(曲妥珠单抗[6 mg/kg,每3周1次]联合帕妥珠单抗[420 mg,每3周1次]+多西他赛[75 mg/m^(2)]方案)疗效的相关性,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病理完全缓解率(pCR)、客观缓解率(ORR)及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rs920778的TT基因型显著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OR=1.54,95%CI=1.09-2.19,P=0.017),且与晚期肿瘤分期(P<0.001)、淋巴结转移(P<0.001)及三阴性亚型(P<0.001)相关。HER2阳性患者中,TT基因型携带者对靶向联合化疗的客观缓解率显著降低(33.3%vs 89.3%,P=0.001),且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率下降(P=0.018)。结论HOTAIR基因rs920778的TT基因型是乳腺癌易感性和恶性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可能作为HER2阳性患者靶向治疗耐药的预后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TAIR 单核苷酸多态性 乳腺癌易感性 治疗敏感性 预后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尿失禁随访清单的编制及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汤琪 郜鹤 +2 位作者 郭琼 刘春芳 陈永侠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30-35,共6页
目的构建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尿失禁随访清单,并评价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94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按入院时间段分为对照组46例和试验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随访,试验组按随访清单实施随访。随访清单以证据总结为基础,通过半结构式访... 目的构建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尿失禁随访清单,并评价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94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按入院时间段分为对照组46例和试验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随访,试验组按随访清单实施随访。随访清单以证据总结为基础,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明确患者随访需求,结合2轮德尔菲法专家函询形成,包括尿失禁症状的监测与评估、尿失禁管理与健康教育、信息支持、自我管理评估4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46项三级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拔除尿管1个月、3个月尿失禁发生率、严重程度、生活质量及应对效能。结果拔除尿管后1个月试验组应对效能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拔除尿管后3个月,试验组尿失禁发生率、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和应对效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随访清单可以规范随访内容,降低尿失禁的发生,改善患者尿失禁相关症状,提升尿失禁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应对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根治术 尿失禁 随访清单 生活质量 应对效能 证据总结 泌尿外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病人化疗期间口服益生菌制剂对肠道菌群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季红敏 李秀川 +4 位作者 刘春芳 张梦媛 郭琼 李仪 钱军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100,共9页
目的:探讨口服益生菌制剂对乳腺癌化疗病人肠道菌群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安徽省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女性乳腺癌术后接受蒽环类化疗的病人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 目的:探讨口服益生菌制剂对乳腺癌化疗病人肠道菌群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安徽省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女性乳腺癌术后接受蒽环类化疗的病人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化疗期间均口服肠内营养制剂,观察组于化疗期间口服益生菌制剂。分析对比两组化疗前后粪便菌群差异,以及病人主、客观认知功能水平变化、化疗相关胃肠道不良反应和营养状况。结果:两组病人化疗前后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Chao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化疗后肠道Actinomyces菌丰度显著升高(P<0.05),而Acetoanaerobium、Lachnospiracea_incertae_sedis、unclassified_Frankineae菌丰度显著降低(P<0.05)。两组病人化疗后客观认知功能障碍和主观认知功能障碍的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较化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观察组化疗后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期间,观察组胃肠道不良反应(便秘、恶心呕吐、腹泻、腹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益生菌制剂可以改善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和认知功能障碍,可能和调节肠道菌群紊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 益生菌 肠道菌群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C35A2、前叶黄素亚基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观察指标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宋子旭 朱光正 +3 位作者 郭晨旭 武佳琪 张立功 钱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6-502,共7页
目的研究SLC35A2、前叶黄素亚基2(PFDN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观察指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使用TCGA数据库及TIMER 2.0数据库分析SLC35A2、PFDN2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K-M数据库绘制两者高、低表达组患者的生存曲线... 目的研究SLC35A2、前叶黄素亚基2(PFDN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观察指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使用TCGA数据库及TIMER 2.0数据库分析SLC35A2、PFDN2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K-M数据库绘制两者高、低表达组患者的生存曲线。qRT-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SLC35A2、PFDN2在癌和癌旁组织的表达,统计学分析两者在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表达水平与临床观察指标之间的关系,并筛选出乳腺癌独立预后因素;将两者按表达水平分组,使用K-M生存分析比较各组预后差异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生信、qRT-PCR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LC35A2、PFDN2在乳腺癌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SLC35A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情况显著相关,PFDN2的表达与肿瘤直径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显著相关,两者高表达是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两者均为高表达的患者预后最差。结论乳腺癌组织中SLC35A2和PFDN2的表达与临床观察指标和乳腺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乳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SLC35A2 PFDN2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I3L1蛋白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分子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7
作者 徐熙凤 翁嘉翕 +2 位作者 李红伟 秦燕子 马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61-1267,共7页
目的探究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tinase-3-like protein 1,CHI3L1)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119例ESCC石蜡组织标本及60例正常食管组织标本。... 目的探究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tinase-3-like protein 1,CHI3L1)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119例ESCC石蜡组织标本及60例正常食管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 Plus法检测上述组织中CHI3L1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蛋白表达水平,比较ESCC患者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中CHI3L1、TCF4、Cyclin D1、APC表达及β-catenin蛋白异常表达水平,并随访ESCC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与正常食管组织比较,ESCC中CHI3L1、TCF4、Cyclin D1阳性率及β-catenin异常阳性率升高(分别为63.0%、69.7%、68.1%、67.2%),APC阳性率降低(41.2%)。CHI3L1、TCF4、Cyclin D1、β-catenin四种蛋白表达水平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APC表达呈负相关(P<0.05)。CHI3L1蛋白与ESCC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pTNM分期相关(P<0.05)。CHI3L1、TCF4、Cyclin D1蛋白表达或β-catenin蛋白异常表达与ESCC患者预后不良相关,提示患者生存时间缩短(Log-rank=10.121、Log-rank=34.896、Log-rank=34.923、Log-rank=4.082,P均<0.05)。结论ESCC中CHI3L1高表达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密切相关,推测CHI3L1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参与ESCC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CHI3L1 TCF4 Cyclin D1 APC β-cate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