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态影像融合联合增强现实技术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业森 尚毓淳 韩易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433-436,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联合应用多模态影像融合与增强现实技术对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4年1月某院神经外科114名本科实习生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名。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模式...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联合应用多模态影像融合与增强现实技术对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4年1月某院神经外科114名本科实习生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名。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多模态影像融合联合增强现实技术教学模式,比较2组学生考试(理论知识、临床技能)成绩、教学效果(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和增强自学能力、增强理论与实践联系、增强临床思维能力、扩展和延伸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动态)评分、模拟手术方案优良率及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考试成绩分别为(87.19±3.45)分、(85.26±3.24)分,高于对照组的(83.25±3.47)分、(82.19±3.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和增强自学能力、增强理论与实践联系、增强临床思维能力、扩展和延伸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动态评分分别为(85.37±5.04)分、(86.25±4.79)分、(87.01±5.11)分、(83.26±5.25)分、(84.06±5.26)分、(87.02±5.1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0.25±5.07)分、(82.01±5.14)分、(82.43±5.06)分、(77.56±5.28)分、(78.19±5.25)分、(75.36±5.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模拟手术方案优良率(98.25%)、教学满意度(96.49%)高于对照组(87.72%、8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联合应用多模态影像融合与增强现实技术可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增强其临床技能,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临床教学 多模态影像 增强现实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与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比较
2
作者 尚毓淳 赵永轩 张业森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604-607,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PBC)与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某院收治的101例PTN患者,将接受PBC治疗的59例患者列为实验组,接受MVD治疗的42例患者列为对照组。比... 目的:比较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PBC)与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某院收治的101例PTN患者,将接受PBC治疗的59例患者列为实验组,接受MVD治疗的42例患者列为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即刻和3个月有效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面部麻木、咀嚼肌无力、复发发生情况。结果:2组术后即刻、3个月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9.64±4.62)d]短于对照组[(18.62±5.4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3.39%)低于对照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面部麻木发生率(45.76%)、咀嚼肌无力发生率(25.42%)均高于对照组(2.38%、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轻度复发率(15.25%)高于对照组(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重度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VD疗效确切,且复发率较低,术后面部麻木及咀嚼肌无力发生率较低,适合年轻患者;PBC与MVD疗效相当,且并发症较少,住院时间较短,更适合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对比CT影像征象和临床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有效预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张
3
作者 蒋明宽 马宜传 +3 位作者 陈岩 徐加利 朱芸 董小辉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3期323-329,共7页
目的 构建并评估一种利用非对比CT(NCCT)影像征象和临床因素预测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血肿扩张(HE)的新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1日~2024年9月30日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sICH患者,根据基线血肿容量增加是否>6... 目的 构建并评估一种利用非对比CT(NCCT)影像征象和临床因素预测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血肿扩张(HE)的新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1日~2024年9月30日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sICH患者,根据基线血肿容量增加是否>6 mL或33%分为HE组和血肿未扩张组。进行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筛选出与HE发生显著相关的独立预测因子,在此基础上使用R语言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构建相关的临床模型和影像模型。通过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 发病-首检CT时间、糖尿病、血小板、低密度征、混合征、卫星征是H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将以上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28,临床模型和影像模型分别为0.832和0.829,列线图模型的约登指数、敏感度和特异度整体上亦优于以上2种模型。校准曲线结果表明,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拟合度较好;决策曲线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阈值概率范围较宽。结论 基于NCCT影像征象和临床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sICH患者HE发生的效能良好,优于单纯临床模型和影像模型,从而为患者HE的临床风险划分提供了一种有效且无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血肿扩张 列线图模型 预测模型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