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庭营养支持病人出院准备度研究进展
1
作者 徐晓旋 陈楚琳 +3 位作者 董倩 刘梦 王福萍 朱冬梅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123,共5页
出院准备度是指综合评价病人出院前的健康状况,即护理人员分别从生理、心理、社会支持等方面判断病人是否具备离开医院、回归社会、进一步康复的能力。实施家庭营养支持对病人专业照护能力要求较高,其出院准备度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大。本... 出院准备度是指综合评价病人出院前的健康状况,即护理人员分别从生理、心理、社会支持等方面判断病人是否具备离开医院、回归社会、进一步康复的能力。实施家庭营养支持对病人专业照护能力要求较高,其出院准备度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大。本文综述了家庭营养支持病人出院准备度的概念、影响因素、分析病人出院准备需求,总结了出院准备度的提升策略。旨在提升家庭营养支持病人的出院准备度,以期为医护人员在医院内为HNS病人制定出院准备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营养 出院准备度 方案策略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蛋白(a)与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何讯 陈心怡 +3 位作者 胡杰 李佳璇 贾新会 吴君仓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75-780,共6页
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是一种具有高度遗传性的脂蛋白,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已被广泛研究,但与缺血性卒中的关联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回顾了Lp(a)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不同种族、地域、年龄和性别人群中Lp(a)水平的差异,并探讨了... 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是一种具有高度遗传性的脂蛋白,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已被广泛研究,但与缺血性卒中的关联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回顾了Lp(a)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不同种族、地域、年龄和性别人群中Lp(a)水平的差异,并探讨了Lp(a)与遗传因素的关系,阐述了其在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和复发中的作用,重点讨论了Lp(a)在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中的病理生理作用。目前,传统的降脂药物降低Lp(a)水平的作用有限,但RNA靶向治疗等新兴治疗策略显示出了降低Lp(a)水平的潜力。这些新兴的治疗策略为降低卒中风险提供了新的靶点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a) 缺血性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阑尾影响肠-脑轴相关性疾病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莫淑婷 田哲 +2 位作者 雷新 韩超 陈育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1,共7页
肠-脑轴是连接中枢神经系统及胃肠道的双向通信通路,可能在肠-脑轴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阑尾是肠道的一部分,与盲肠相连,具有独特的解剖位置、丰富的微生物群及大量的免疫细胞。研究证实,阑尾炎症及阑尾切除与肠-脑... 肠-脑轴是连接中枢神经系统及胃肠道的双向通信通路,可能在肠-脑轴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阑尾是肠道的一部分,与盲肠相连,具有独特的解剖位置、丰富的微生物群及大量的免疫细胞。研究证实,阑尾炎症及阑尾切除与肠-脑轴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本文在介绍阑尾的解剖及功能的基础上,探讨了阑尾炎症及阑尾切除与肠-脑轴相关性疾病的相关性,并对阑尾影响肠-脑轴相关性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 微生物-肠-脑轴 炎症性肠病 帕金森病 多发性硬化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OTAIR rs920778多态性调控乳腺癌易感性及HER2靶向治疗耐药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张明亮 孙非凡 +2 位作者 韩卓琪 高越 罗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270-2276,共7页
目的探讨HOTAIR基因rs920778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皖北人群乳腺癌易感性及抗HER2靶向治疗敏感性的关联。方法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287例乳腺癌患者及260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rs920778位点(chr12:54,376,218... 目的探讨HOTAIR基因rs920778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皖北人群乳腺癌易感性及抗HER2靶向治疗敏感性的关联。方法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287例乳腺癌患者及260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rs920778位点(chr12:54,376,218)基因分型。通过卡方检验比较两组人群的基因型(GG/GT/TT)及等位基因(G/T)分布频率,评估其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进一步结合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包括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ER/PR/HER2状态及分子分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该位点与乳腺癌侵袭性特征的关系。针对HER2阳性亚组,分析rs920778基因型与双靶向治疗(曲妥珠单抗[6 mg/kg,每3周1次]联合帕妥珠单抗[420 mg,每3周1次]+多西他赛[75 mg/m^(2)]方案)疗效的相关性,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病理完全缓解率(pCR)、客观缓解率(ORR)及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rs920778的TT基因型显著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OR=1.54,95%CI=1.09-2.19,P=0.017),且与晚期肿瘤分期(P<0.001)、淋巴结转移(P<0.001)及三阴性亚型(P<0.001)相关。HER2阳性患者中,TT基因型携带者对靶向联合化疗的客观缓解率显著降低(33.3%vs 89.3%,P=0.001),且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率下降(P=0.018)。结论HOTAIR基因rs920778的TT基因型是乳腺癌易感性和恶性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可能作为HER2阳性患者靶向治疗耐药的预后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TAIR 单核苷酸多态性 乳腺癌易感性 治疗敏感性 预后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出院准备指导清单的方案构建
5
作者 徐晓旋 陈楚琳 +3 位作者 刘梦 朱宁宁 叶向红 朱冬梅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77-981,共5页
目的 构建适用于护士针对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患者所实施的出院准备指导清单。方法 以“Melies过渡理论”为框架,采用文献回顾法,检索建库至2024年3月,国内外有关“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出院指导”的指南、临床决策及系统评价等,结合前期... 目的 构建适用于护士针对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患者所实施的出院准备指导清单。方法 以“Melies过渡理论”为框架,采用文献回顾法,检索建库至2024年3月,国内外有关“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出院指导”的指南、临床决策及系统评价等,结合前期质性研究结果,拟定初稿,根据专家遴选标准进行Delphi专家函询。运用熟悉程度、专家权威系数、变异系数及Kendall和谐系数,量化评估专家的积极性、权威性和意见一致性水平。结果 共开展两轮专家函询,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96(P<0.01),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24、0.16(P<0.01),经过两轮修改,最终确定了“评估、知识宣教、技术指导、疗效监测、过渡支持”5项一级指标、27项二级指标的清单。方案初步应用中共纳入15例患者,未发生非计划再入院情况,其出院指导质量得分为(141.87±9.43)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结论 函询专家的权威程度、积极性较高,专家意见协调性较好,结果真实可信,可助力护士在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在出院准备过程中高效有序地实施出院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肠内营养 出院准备 出院指导 方案构建 清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评估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时期海马体损伤的实验性研究
6
作者 章宵 王凯 +2 位作者 姜李平 李哲 秦雷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3-161,168,共10页
目的评估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模型后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时期不同时间点海马体损伤情况。材料与方法于2023年1月至12月将72只斯普拉格-道利(Sprague-Dawley,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 oper... 目的评估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模型后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时期不同时间点海马体损伤情况。材料与方法于2023年1月至12月将72只斯普拉格-道利(Sprague-Dawley,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 group,Sham)(36只)和SAH组(36只),每组进一步分为术后3、6、12、24、48、72 h共6个亚组(每亚组6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构建SAH模型,Sham组以等量生理盐水替代血液注射。造模后,于各时间点进行全脑MRI扫描,测量海马体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采用改良Garcia评分标准评估神经功能;采用常规分级量表评估SAH严重程度;取海马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HE)观察病理变化,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SAH组海马体ADC值在12 h和24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ham组相比,各SAH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减低、SAH严重程度评分升高、IL-1β表达升高(P均<0.05);与Sham组相比,SAH组病理局部周围见神经元密度增高、细胞拥挤及神经元变性;海马体ADC值与IL-1β蛋白浓度及SAH严重程度评分呈负相关性(P均<0.05,r=-0.695,r=-0.624),与神经功能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r=0.568);IL-1β蛋白浓度与神经功能评分呈负相关性(P<0.05,r=-0.419),与SAH严重程度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r=0.568);SAH严重程度评分与神经功能评分呈负相关性(P<0.05,r=-0.680)。结论SAH后的EBI阶段,大鼠海马体ADC值的降低、IL-1β蛋白浓度的升高、神经功能评分的降低及SAH严重程度评分的升高,在SAH造模后12 h和24 h时间点表现更为显著,SAH后12~24 h可能是海马体损伤的高峰期,海马体ADC值可以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白细胞介素-1Β 海马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内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莉 刘志广 +2 位作者 傅新民 张洋 宗海亮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0-318,共9页
目的探讨院内发生的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行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血管内治疗及预后,为制订院内大血管闭塞性卒中预防策略提供参考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3年7月因非缺血性卒中原因在徐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期间发... 目的探讨院内发生的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行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血管内治疗及预后,为制订院内大血管闭塞性卒中预防策略提供参考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3年7月因非缺血性卒中原因在徐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期间发生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45例患者(院内组)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通过急诊绿色通道入院的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100例作为对照(院外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以及血管内治疗相关资料,比较两组人口学信息、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治疗结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院内发生大血管闭塞性卒中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院内组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首诊住院科室主要有脑外科(10/45,22.2%)、心脏外科(9/45,20.0%)、血甲疝外科(9/45,20.0%)及胸外科(5/45,11.1%)等,23例(51.1%)与外科手术有关。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烟酒史比例、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功能不全及既往卒中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院外组患者相比,院内组患者合并心房颤动(53.3%vs.19.0%,P<0.001)、恶性肿瘤(15.6%vs.1.0%,P=0.002)、其他动脉栓塞(15.6%vs.1.0%,P=0.002)以及围手术期(51.1%vs.1.0%,P<0.001)的比例更高,发病时NIHSS评分更高[21.0(14.5~35.0)分vs.18.0(13.5~24.5)分,P=0.019]。院内组的白细胞计数(U=1385.000,P<0.001)、D-二聚体(U=654.500,P<0.001)及IL-6(U=1376.000,P<0.001)水平高于院外组,血红蛋白(U=1758.000,P=0.035)、收缩压(t=-2.766,P=0.006)和舒张压(U=1317.500,P<0.001)水平低于院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院内组与院外组卒中在前后循环的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院内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源性、其他原因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分别有7例(15.6%)、22例(48.9%)、16例(35.6%),院外组分别有63例(63.0%)、26例(26.0%)、11例(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432,P<0.001)。两组行血管内治疗前缺血区与梗死区的体积比以及术后TICI血流分级、出血转化/造影剂渗出及死亡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院外组比较,院内组发病到血管内治疗时间及再通时间更短,术中使用补救措施更少(P<0.05)。在校正了发病时NIHSS评分、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缺血区与梗死区的体积比后,院内卒中与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的良好预后结局仍呈负相关(OR 0.213,95%CI0.063~0.711,P=0.012)。结论院内外发生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有着不同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及治疗结局。院内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神经系统损伤症状较严重,合并基础疾病较多,病因机制复杂,易预后不良。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预防及控制感染、积极干预危险因素可能会减少院内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卒中 大血管闭塞性卒中 血管内治疗 心房颤动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律性听觉刺激促进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袁润萍 张寒阳 +2 位作者 张阳 杨晓莉 吴鸣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86-492,共7页
节律性听觉刺激(RAS)是使用重复的、有节律的声音感觉信号,通过诱发有节奏的运动,促进因神经功能受损而出现明显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RAS作为一种促进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新兴干预手段,能够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矫正... 节律性听觉刺激(RAS)是使用重复的、有节律的声音感觉信号,通过诱发有节奏的运动,促进因神经功能受损而出现明显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RAS作为一种促进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新兴干预手段,能够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矫正异常步态,提高平衡功能,从而改善患者上下肢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节奏夹带运动系统、听觉-运动同步有关。此外,RAS还可与其他多种康复技术结合,更好地促进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该文将对RAS在卒中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刺激 卒中 康复 节律性听觉刺激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及躯体化症状评分对首发心梗PCI术后发生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郑梦奕 毛家亮 +3 位作者 邹治国 张瑞雷 张厚 李世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341,共8页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及躯体化症状评分(somatic symptom scale-China,SSS-CN)对首发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及躯体化症状评分(somatic symptom scale-China,SSS-CN)对首发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发生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就诊于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并接受PCI治疗的首发AMI患者305例。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MACE相关事件分为MACEs组(n=203)与非MACEs组(n=102)。对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检验;进一步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SII及SSS-CN预测院内MACE发生的价值。在此基础上联合冠状动脉syntax评分(syntax score,SS),评价三者联合的预测效能,根据最大约登指数确定诊断的最佳cut-off值。结果·共有203例患者发生MACE事件,其中179例(88.1%)患者发生心力衰竭,16例(7.9%)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4例(2.0%)患者发生休克,2例(1.0%)患者发生再发心肌梗死,2例(1.0%)患者死亡。与非MACE组相比,MACEs组SII及SSS-CN评分显著升高(1925.86 vs 934.23,38.57 vs 23.30;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两者均为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当SII≥952时预测效能最佳,敏感度达64.0%,特异度达62.7%(AUC 0.675,95%CI 0.612~0.737);SSS-CN≥28.5分时预测效能最佳,敏感度达80.7%,特异度达77.5%(AUC 0.840,95%CI 0.794~0.886);联合SS后,三者对MACE的预测效能进一步提高(AUC 0.898,95%CI 0.862~0.933)。结论·首发AMI患者的入院SII及SSS-CN分值为此类患者行PCI术后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监测首发AMI患者PCI术后SII变化,或对有明显躯体化症状的患者及时进行SSS-CN评分能帮助识别院内MACE发生的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躯体化症状评分 首发急性心肌梗死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MRI研究现状及进展
10
作者 王云梦 崔园园 萧毅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5-210,234,共7页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率居成人眼眶疾病首位。临床上主要根据临床活动度评分(clinical activity score,CAS)将TAO患者分为活动期和非活动期。TAO活动性的判断对于治疗...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率居成人眼眶疾病首位。临床上主要根据临床活动度评分(clinical activity score,CAS)将TAO患者分为活动期和非活动期。TAO活动性的判断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但CAS受临床医生经验及患者主诉的影响。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不仅能够提供眼眶各结构的解剖学信息,而且通过在各序列上进行定量评价,可以分析各结构的病理改变。MRI常规形态学序列(T1WI、T2WI)、磁共振功能成像(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张量成像)、磁共振定量分析技术(T1 mapping、T2 mapping)、化学位移成像技术(水脂分离成像技术、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乘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技术)及放射组学在TAO的活动性、严重程度、并发症发生以及治疗反应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这些技术在TAO患者的受累结构(眼外肌、视神经、泪腺及眶后脂肪)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有望提示多序列、多参数MRI对TAO临床管理的重要价值,并指导临床上治疗方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磁共振成像 甲状腺功能障碍视神经病变 临床活动度评分 疗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5
11
作者 欧阳红 娄晟 +3 位作者 刘炎鑫 王辉 张一粟 段晓侠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39,共4页
目的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敏感指标体系,为“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管理提供量化的监测工具。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及半结构式访谈拟定指标条目池,以Donabedian理论为框架初步构建指标体系,结合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及层次分析法确立“... 目的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敏感指标体系,为“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管理提供量化的监测工具。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及半结构式访谈拟定指标条目池,以Donabedian理论为框架初步构建指标体系,结合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及层次分析法确立“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及各级指标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94.12%,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0.87,Kendall系数分别为0.151、0.116(均P<0.001)。最终形成的指标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21个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敏感指标体系涵盖多方面内容,可为“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护理服务 护理质量 敏感指标 指标体系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后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开发 被引量:1
12
作者 蒋兰 傅新民 +1 位作者 孙梦飞 李怡萍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8-427,共10页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ve acute ischemic stroke,MCAO-AIS)患者血管内治疗短期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开发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2024年5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血...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ve acute ischemic stroke,MCAO-AIS)患者血管内治疗短期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开发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2024年5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MCAO-AIS患者的临床、影像和手术资料,以及术后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患者在术后第90天的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共线性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索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校准曲线和拟合优度检验对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评估和验证。结果共纳入245例患者,其中预后良好组91例,预后不良组154例。多因素logi sti 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时NI HSS评分较高(OR 1.017,95%CI 1.026~1.119,P=0.002)、手术时间较长(OR 1.014,95%CI 1.004~1.023,P=0.004)、术后脑水肿(OR 11.396,95%CI 4.884~26.591,P<0.001)、术后肺炎(OR 5.609,95%CI 2.179~14.436,P<0.001)、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较高(OR 1.877,95%CI 1.214~2.903,P=0.005)及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β,S100β)水平较高(OR 1.013,95%CI 1.004~1.022,P=0.003)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采用颅内支撑导管辅助取栓支架联合抽吸行机械取栓术(mechanical thrombectomy using stent retriever combined with aspiration under intracranial support catheter assistance,SWIM)联合血管成形术(OR 0.140,95%CI 0.045~0.429,P=0.001)是其独立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的7个独立预测变量构建的模型AUC为0.934(95%CI 0.905~0.964),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模型的最佳截断值为0.665,此时模型的敏感度为0.844,特异度为0.890。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预测模型校准良好,校准图显示模型预测曲线和实际曲线贴合度较高。结论基于发病时NIHSS评分、手术时间、术后脑水肿、术后肺炎、FIB、S100β及SWIM联合血管成形术这7个指标构建的模型对MCAO-AIS患者血管内治疗后第90天的不良预后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大脑中动脉闭塞 血管内治疗 预后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杠柳苷元在预防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13
作者 王何月 胡旺 +2 位作者 王小妮 徐涛 周焕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9-717,共9页
目的探究杠柳苷元(periplogenin,Ppg)预防性干预对由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诱导的药物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构建APAP诱导的药物性肝损伤模型,观察肝脾指数的变化,测定血清中AST、ALT的水... 目的探究杠柳苷元(periplogenin,Ppg)预防性干预对由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诱导的药物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构建APAP诱导的药物性肝损伤模型,观察肝脾指数的变化,测定血清中AST、ALT的水平,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的病理变化。利用ELISA、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析Ppg对APAP诱导的AML-12细胞中炎症因子IL-6、TNF-α和IL-1β等指标表达的影响,同时检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通过q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实验对NF-κB信号通路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体内实验结果显示,Ppg改善了药物性肝损伤肝损伤小鼠的肝脾指数,血清中AST、ALT水平明显下降,减轻了肝组织的病理损伤。体外实验表明,Ppg明显抑制了APAP诱导的AML-12细胞中IL-6、TNF-α和IL-1β的表达,降低了GSH和MDA的水平,提高了SOD的活性。同时,通过PDTC(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少了炎症因子的表达,明显减少了p65在细胞核中的积累,效果与Ppg高剂量组相仿。结论Ppg能够减轻由APAP引起的肝损伤,其分子机制可能通过抑制肝细胞中的NF-κB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炎症反应,保护APAP诱导的小鼠肝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杠柳苷元 对乙酰氨基酚 药物性肝损伤 炎症 氧化应激 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运动模式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及平衡功能的效果比较
14
作者 张子昂 陈静 +4 位作者 沈孟茹 耿宗晓 韩雪 赵旭 徐磊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96-905,共10页
目的比较中等强度持续训练(MICT)和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和平衡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2023年12月至2024年12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卒中后步行和平衡功能障碍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2)、MICT组(n=32)和HIIT组... 目的比较中等强度持续训练(MICT)和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和平衡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2023年12月至2024年12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卒中后步行和平衡功能障碍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2)、MICT组(n=32)和HIIT组(n=32)。对照组进行常规综合康复治疗,MICT组增加MICT,HIIT组增加HIIT,共4周。治疗前后比较睁闭眼状态下平均压力、足印面积对称指数(SI),以及身体质心前后和内外位移,并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6分钟步行试验(6MWT)距离、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10米步行试验(10MWT)时间、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进行评定。结果各组BBS评分、6MWT距离、TUGT和10MWT时间、FMA-LE评分的组内(F>351.683,P<0.001)、组间(F>4.945,P<0.01)和交互效应(F>16.919,P<0.001)均显著;治疗后,MICT组、HIIT组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HIIT组6MWT距离、TUGT和10MWT时间、FMA-LE评分优于MICT组(P<0.05)。睁眼状态下,各组平均压力SI、足印面积SI、身体质心前后向位移和内外向位移的组内(F>64.684,P<0.001)、组间(F>9.472,P<0.001)和交互效应(F>10.562,P<0.001)均显著;治疗后,MICT组和HIIT组上述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HIIT组显著优于MICT组(P<0.001)。闭眼状态下,各组平均压力SI、足印面积SI、身体质心前后向位移和内外向位移的组内(F>107.730,P<0.001)、组间(F>4.275,P<0.05)和交互效应(F>7.985,P<0.05)均显著;治疗后,MICT组和HIIT组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HIIT组平均压力SI优于MICT组(P<0.05)。结论HIIT和MICT均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步行和平衡功能,HIIT对步行功能和睁眼静态平衡功能的干预效果优于MICT,对闭眼静态平衡功能干预效果两种运动模式大致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高强度间歇训练 中等强度持续训练 步行 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PS治疗土三七致肝窦阻塞综合征中长期生存分析
15
作者 吴昱霖 侯昌龙 +3 位作者 熊柏柱 周磊 费一鹏 周伊然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0-185,共6页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在土三七致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HSOS)患者中的应用及中长期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2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4例行TIPS治...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在土三七致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HSOS)患者中的应用及中长期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2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4例行TIPS治疗的土三七致HSOS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术前和术后肝肾功能指标、腹水缓解情况及门静脉压力等,超声检查观察支架血流通畅情况及腹水深度,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使用Kaplan-Meier曲线计算累积生存率,以评估患者生存情况。结果44例土三七致HSOS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5例,中度13例,重度19例,极重度7例。所有患者TIPS手术成功率为100%,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TIPS治疗后肝性脑病发生率为20.5%(9/44)。门静脉压力由术前(42.00±0.91)cm H2O降至术后(18.27±0.67)cm 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血肌酐、转氨酶、总胆红素及Child-Pugh评分与术前比较降低,白蛋白与术前比较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9%、88.6%。不同严重程度患者1、3、6、12个月生存率:轻度患者均为100.0%,中度患者分别为100.0%、100.0%、92.3%、92.3%,重度患者均为94.7%,极重度患者分别为85.7%、71.4%、71.4%、71.4%。结论TIPS是治疗土三七致HSOS有效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腹水情况,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中长期生存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窦阻塞综合征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土三七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及短期预后的预测因素分析
16
作者 吕继乐 雷上 +3 位作者 吕余静 马梦晴 宋莉莉 张璐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73-382,共10页
目的探讨泛免疫炎症值(PIV)、血尿素氮与白蛋白比值(BAR)、侧支循环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APACI)患者病情进展及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4年10月安徽省第二人... 目的探讨泛免疫炎症值(PIV)、血尿素氮与白蛋白比值(BAR)、侧支循环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APACI)患者病情进展及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4年10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PACI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房颤动)、吸烟、饮酒及入院NIHSS评分。入院24 h内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血尿素氮、白蛋白水平,并计算PIV及BAR,PIV=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基于入院头部MRI及MR血管成像评估患者病灶位置(前循环、后循环)及脑白质病变Fazekas分级,根据入院CT血管成像评估患者侧支循环状况。将入院72 h NIHSS评分较入院时增加≥2分定义为病情进展,根据病情是否进展将所有患者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患者出院后90 d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预后,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3~6分为预后不良。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APACI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APACI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65例APACI患者,男121例,女44例,年龄27~86岁,平均(61±11)岁,其中进展组56例,非进展组109例,124例患者预后良好,41例患者预后不良。(1)进展组与非进展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房颤动、病灶位置及脑白质病变Fazekas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展组患者入院NIHSS评分、侧支循环不良患者比例、PIV及BAR均高于非进展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入院NIHSS评分(OR=1.177,95%CI:1.001~1.384,P=0.049)、侧支循环不良(OR=3.107,95%CI:1.216~7.939,P=0.018)、高PIV(OR=1.006,95%CI:1.003~1.009,P=0.001)及高BAR(OR=1.610×109,95%CI:5.769×104~4.494×1013,P<0.01)是APACI患者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IV、BAR、侧支循环及入院NIHSS评分联合预测APACI患者病情进展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4(95%CI:0.861~0.952,P<0.01),高于各单一指标预测的AUC(均P<0.05)。(2)预后不良与预后良好患者吸烟、饮酒、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房颤动、病灶位置及BA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不良患者年龄、糖尿病比例、入院NIHSS评分、侧支循环不良比例及PIV均高于预后良好患者(均P<0.05),男性比例低于预后良好患者(P=0.039),脑白质病变Fazekas分级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入院NIHSS评分(OR=1.345,95%CI:1.081~1.674,P=0.008)、侧支循环不良(OR=3.903,95%CI:1.061~14.355,P=0.040)、高PIV(OR=1.011,95%CI:1.005~1.017,P<0.01)是APAC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IV、侧支循环及入院NIHSS评分联合预测APACI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911(95%CI:0.857~0.950,P<0.01),高于侧支循环或入院NIHSS评分单独预测的AUC(均P<0.05),但与PIV单独预测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PIV、高BAR、侧支循环不良及高入院NIHSS评分是APACI患者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4项指标联合对APACI患者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较高;此外,高PIV、侧支循环不良及高入院NIHSS评分是APAC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此3项指标联合或有助于APACI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尿素氮 血清白蛋白 侧支循环 泛免疫炎症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KN3高表达促进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基于调控p53/NF-κB信号通路和抑制胃癌细胞凋亡
17
作者 张毅 沈昱 +3 位作者 万志强 陶嵩 柳亚魁 王栓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3-861,共9页
目的探究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3(CDKN3)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纳入114例胃癌患者资料,分析CDKN3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及其对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影响;GO及KEGG富集分析预测CDKN3... 目的探究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3(CDKN3)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纳入114例胃癌患者资料,分析CDKN3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及其对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影响;GO及KEGG富集分析预测CDKN3的生物学功能及可能的作用机制;通过慢病毒转染技术干预CDKN3的表达。采用Transwell、CCK-8、TUNEL染色、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ting验证生物学功能。结果CDKN3在胃癌组织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且CDKN3的表达水平与CEA、CA19-9、T分期及N分期相关(P<0.05)。单因素联合多因素分析显示,CDKN3高表达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独立风险因子(P<0.05)且CDKN3高表达对胃癌患者远期预后具有预判价值(P<0.01)。生物信息学富集分析提示CDKN3的功能可能与凋亡有关。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下调CDKN3可抑制胃癌细胞迁移、侵袭,上调则反之(P<0.01)。TUNEL染色结果显示,癌旁组织中细胞凋亡水平高于胃癌组织(P<0.01)。CCK-8和流式结果显示,降低CDKN3表达可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升高胃癌细胞凋亡率(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过表达CDKN3后,p53、p21和促凋亡蛋白Bax表达降低,p-p65和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升高(P<0.05)。结论CDKN3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影响患者预后,其可能通过p53/NF-κB信号通路调控胃癌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侵袭与迁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DKN3 凋亡 增殖 预后 p53/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中国背景下基于LCT的“临床营养学”通识教育选修课应用效果评价
18
作者 陈楚琳 刘梦 +1 位作者 齐欣 王新颖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9-233,239,共6页
目的:评价将学习环理论(LCT)应用于高校“临床营养学”通识教育选修课,比较课程前后大学生对临床营养学知识、态度和行为,以期探索更高效的临床营养学通识教育的教学模式和途径。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24年度南京大学临床营养学选... 目的:评价将学习环理论(LCT)应用于高校“临床营养学”通识教育选修课,比较课程前后大学生对临床营养学知识、态度和行为,以期探索更高效的临床营养学通识教育的教学模式和途径。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24年度南京大学临床营养学选修课的全部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LCT设计“临床营养学”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分成四个模块:理论教学、技能教学、临床思维教学、综合模拟教学,共持续16周,32课时。在课程开始前和结束后,发放基于知信行理论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比基于LCT的课程效果。结果:共76名学生完成调查,选修课程前后临床营养学相关知识得分分别为(6.74±1.60)分、(7.91±1.62)分,态度得分分别为(20.87±2.39)分、(22.75±1.99)分,行为得分分别为(16.99±3.59)分、(18.54±3.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6.05%的学生表示对课程非常满意或满意。结论:基于LCT的临床营养学通识教育选修课,在提高学生临床营养学知识、态度、行为方面效果显著,未来可通过该途径进一步推广临床营养学课程,以提高高校学生营养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营养 学习环理论 选修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表达SURF4通过抑制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促进胃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19
作者 王子良 陈孝华 +8 位作者 杨晶晶 严晨 张志郅 黄炳轶 赵萌 刘嵩 葛思堂 左芦根 陈德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32-1742,共11页
目的研究SURF4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远期预后,进一步分析其影响胃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可能作用途径。方法采用公共数据库初步验证SURF4在胃癌中表达高低及与不良预后之间的关系。回顾性分析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9... 目的研究SURF4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远期预后,进一步分析其影响胃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可能作用途径。方法采用公共数据库初步验证SURF4在胃癌中表达高低及与不良预后之间的关系。回顾性分析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0月共155例胃癌患者的信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和癌旁中SURF4表达水平,以SURF4表达量中位数(IOD=2.82)为界分为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并分析与远期预后的关系。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相关的独立预测因子,K-M生存曲线评估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通过TISIBD数据库分析SURF4的表达水平与免疫细胞浸润方面的联系。采用GEO数据集筛选SURF4差异基因,利用GO和KEGG分析SURF4在胃癌中可能的分子机制及作用途径。在体外构建胃癌细胞系(HGC-27),并将SURF4分为上调组、下调组和2个对照组,采用CCK8、细胞划痕、Transwell、Western blotting实验证实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结果GEPIA数据集及免疫组化结果提示,SURF4在胃癌中表达水平升高(P<0.05)。K-M生存分析显示SURF4过表达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期缩短(Log-rankχ^(2)=38.749,P<0.001)。Cox回归分析表明胃癌的预后与肿瘤T3~4期、N2~3期及CEA≥5μg/L、CA19-9≥37 kU/L密切相关(P<0.05)。TISIBD数据库分析SURF4的表达量与与活化B细胞、NK细胞及CD8+效应记忆T细胞呈现负相关(P<0.05);与CD4+T细胞呈现正相关(P<0.05)。富集分析预测SUFR4可能通过紧密连接途径发生EMT参与胃癌恶性演变。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上调SURF4使Ecadherin表达降低,N-cadherin表达升高(P<0.05)。过表达SURF4可以抑制ZO-1和Claudin-1的发生(P<0.05)。CCK8、细胞划痕和Transwell结果显示敲高SURF4可促进HGC-27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结论SURF4在胃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并且与患者5年生存期缩短显著相关,可能通过抑制紧密连接蛋白进而参与上皮细胞间质化使肿瘤发生增殖、迁移和侵袭等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SURF4 预后 紧密连接蛋白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表达SF3B3促进胃癌细胞恶性增殖并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
20
作者 鲁辉 宋博文 +5 位作者 施金冉 王舜印 陈孝华 杨晶晶 葛思堂 左芦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240-2249,共10页
目的分析SF3B3在胃癌发展和预后中的作用,并探讨其潜在机制。方法利用TIMER2.0、GEPIA和UALCAN数据库分析SF3B3在多种癌症和胃癌中的表达模式,并通过胃癌组织免疫组化验证。通过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及本院队列构建K-M生存曲线,采... 目的分析SF3B3在胃癌发展和预后中的作用,并探讨其潜在机制。方法利用TIMER2.0、GEPIA和UALCAN数据库分析SF3B3在多种癌症和胃癌中的表达模式,并通过胃癌组织免疫组化验证。通过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及本院队列构建K-M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筛选术后5年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ROC曲线AUC值评估预测价值。生物信息学富集分析预测SF3B3在胃癌中可能参与的生物学过程。通过慢病毒介导的SF3B3干扰和过表达,结合CCK-8及Transwell迁移和侵袭方法,探究SF3B3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SF3B3对糖酵解关键蛋白表达的影响,通过测定细胞外酸化率(ECAR)探究SF3B3对糖酵解活性的作用。通过裸鼠成瘤实验,观察SF3B3对瘤体大小及对糖酵解关键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SF3B3在胃癌中高表达,且与患者较差的预后相关(P<0.05)。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是高表达SF3B3、CEA≥5μg/L、CA19-9≥37 kU/L、肿瘤分期的T3-4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分期的N2-3期(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糖酵解显著富集。干扰SF3B3削弱了HGC-27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而过表达SF3B3相反(P<0.05)。免疫印迹分析显示,SF3B3干扰降低HK2、PKM2、LDHA蛋白的表达,而过表达则相反(P<0.05)。ECAR实验显示,敲低SF3B3降低HGC-27细胞的ECAR,而过表达呈升高趋势(P<0.05)。裸鼠成瘤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F3B3干扰组肿瘤质量减少,HK2、PKM2、LDHA蛋白表达下调,而SF3B3过表达组显示出相反趋势(P<0.05)。结论SF3B3过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其可能通过增强糖酵解作用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SF3B3 不良预后 糖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