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促进肿瘤转移的机制
1
作者 吴雷 杜凤麟 +3 位作者 赵明娜 任逸喆 张先洲 娄加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46-857,共12页
目的·分析N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receptor type N,PTPRN)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肿瘤转移中的功能及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多轮心内注射筛选出具有高骨转移能力的A549-BM细胞株,并利... 目的·分析N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receptor type N,PTPRN)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肿瘤转移中的功能及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多轮心内注射筛选出具有高骨转移能力的A549-BM细胞株,并利用RNA测序结合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筛选出与转移相关的关键基因PTPRN。结合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进一步评估PTPRN在肺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并基于TCGA数据分析PTPRN的共表达关系,筛选并分析与其共表达的关键基因。在A549-BM细胞中转染siPTPRN后,采用Transwell实验评估其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性。在A549-BM细胞中转染siPTPRN,并在小鼠模型中进行心内注射实验,以评估其对肺腺癌体内转移能力的影响。结合多种数据库交叉分析,预测BCL6为PTPRN的上游转录因子,并通过siBCL6转染实验验证BCL6对PTPRN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RNA测序及GO/KEGG富集分析显示,PTPRN在具有高转移能力的A549-BM细胞中显著上调,并富集于PI3K-AKT信号通路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受体相互作用等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的通路。TCGA数据库分析进一步证实,PTPRN在肺腺癌患者中高表达,并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基于TCGA数据的共表达分析结合GO/KEGG富集分析显示,与PTPRN相关的基因主要富集于神经信号转导、内分泌调控、细胞通信及ECM-受体相互作用等生物过程。体外实验结果显示,siPTPRN转染后,A549-BM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下降,同时EMT相关蛋白表达下调,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降低。体内实验结果表明,敲低PTPRN可显著抑制A549-BM细胞的体内转移能力,进一步验证了其促进肺腺癌转移的作用。siBCL6转染实验结果显示,BCL6敲低可上调PTPRN表达。结论·PTPRN在肺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并通过促进EMT及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肺腺癌细胞的迁移与转移;PTPRN高表达与肺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PTPRN可增强肺腺癌细胞的侵袭性及转移能力;BCL6可能作为PTPRN的上游转录调控因子,影响其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 肺腺癌 转移 上皮-间充质转化 PI3K-AKT通路 BC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6TSEDRVAJZ小分子化合物组合诱导人胎盘成纤维细胞分化为上皮样细胞
2
作者 代振佳 高群伟 +6 位作者 应梦娇 王澳 洪娟 王春景 郭俣 刘长青 刘高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2-330,共9页
目的利用小分子化合物组合将人胎盘成纤维细胞(HPFs)重编程为化学诱导上皮样细胞(ciEP-Ls)。方法常氧条件下培养HPFs细胞,通过免疫荧光、PCR和染色体核型分析鉴定HPFs。生理性低氧条件下(37℃,5%O2),HPFs在含有小分子化合物C6TSEDRVAJZ(... 目的利用小分子化合物组合将人胎盘成纤维细胞(HPFs)重编程为化学诱导上皮样细胞(ciEP-Ls)。方法常氧条件下培养HPFs细胞,通过免疫荧光、PCR和染色体核型分析鉴定HPFs。生理性低氧条件下(37℃,5%O2),HPFs在含有小分子化合物C6TSEDRVAJZ(CHIR99021、616452、TTNPB、SAG、EPZ5676、DZNep、Ruxolitinib、VTP50469、Afuresertib、JNK-IN-8、EZM0414)的培养基中进行诱导,诱导期间每日定时观察细胞形态。通过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ting和PCR技术检测上皮细胞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对诱导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计算诱导效率。结果HPFs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表达成纤维表面标记物CD34和Vimentin,不表达上皮表面标志物;PCR结果显示,成纤维特异性基因S100A4、COL1A1高表达,且具有人正常二倍体核型。在低氧条件下诱导1 d后,部分HPFs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由多突的纺锤形变成圆形或多边形,具有ciEP-Ls形态特征。诱导处理完成第4天,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诱导细胞能够高表达上皮细胞特征性标志物E-Cadherin和Lin28A(P<0.05)。PCR结果表明,细胞显著表达上皮标志物Smad3,GLi3,PAX8,WT1,KRT19和KRT18,而成纤维细胞表面标记物表达均下调,且诱导细胞具有人正常二倍体核型,HPFs重编程效率为(64.53±2.80)%~(68.10±3.60)%。结论小分子组合C6TSEDRVAJZ在低氧条件下成功将HPFs诱导为ciEP-Ls,且具有较高的诱导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重编程 小分子诱导 成纤维细胞 上皮样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病毒CAR-T开发工艺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海鹏 朱启宇 +1 位作者 朱家良 闵静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61-467,共7页
嵌合抗原受体T(CAR-T)淋巴细胞是过继性免疫疗法中的研究热点,这项技术将肿瘤免疫治疗的应用前景推至巅峰。CAR-T对淋巴细胞起源的血液肿瘤已经取得了极佳的疗效,并为实体瘤治疗提供了可能性。CAR-T制备工艺目前以病毒载体转染T细胞为主... 嵌合抗原受体T(CAR-T)淋巴细胞是过继性免疫疗法中的研究热点,这项技术将肿瘤免疫治疗的应用前景推至巅峰。CAR-T对淋巴细胞起源的血液肿瘤已经取得了极佳的疗效,并为实体瘤治疗提供了可能性。CAR-T制备工艺目前以病毒载体转染T细胞为主,但产生病毒载体的过程长、成本高,同时病毒载体载荷量低且伴随插入不稳定性。因此目前急需努力寻找更便捷、更精确的非病毒基因传递方法。本文综述了目前最有前途的非病毒基因传递技术的现状,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相关蛋白9(CRISPR/Cas9)基因编辑、转座子系统,如睡美人(SB)和PiggyBac(PB)和mRNA,并对非病毒载体CAR-T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病毒载体 嵌合抗原受体T(CAR-T) 转座子 CRISPR/Cas9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犀草素通过AKT⁃mTOR通路诱导人卵巢癌A2780细胞凋亡和自噬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如敏 曹雨蝶 +4 位作者 连晓芙 蔡烨 石世杰 张帅 张静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690-1696,共7页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对人卵巢癌A2780细胞的作用,并揭示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CCK-8检测木犀草素对A2780细胞活力的影响,确定加药浓度;克隆斑、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木犀草素对A2780细胞增殖和转移能力的影响;并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木...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对人卵巢癌A2780细胞的作用,并揭示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CCK-8检测木犀草素对A2780细胞活力的影响,确定加药浓度;克隆斑、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木犀草素对A2780细胞增殖和转移能力的影响;并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木犀草素作用下细胞凋亡水平的变化;凋亡、自噬及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则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结果:木犀草素抑制了A2780细胞活力、增殖和转移的能力;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木犀草素呈浓度依赖性诱导A2780细胞凋亡;且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比例增加,P62表达下降,P-AKT、P-mTOR与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水平降低。结论:木犀草素通过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人卵巢癌A2780细胞凋亡和自噬,从而抑制卵巢癌细胞恶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卵巢癌 AKT-mTOR 凋亡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P2A1影响结直肠癌增殖、迁移及免疫浸润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董锐 张富星 +3 位作者 武心悦 倪郅楷 吴华彰 刘牧林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69-778,共10页
目的:探究内质网Ca2+转运ATP酶亚型1(ATP2A1)参与影响结直肠癌(CRC)生物学行为和免疫浸润的机制。方法:采用转录组及免疫组化(IHC)分析ATP2A1在结直肠癌肿瘤细中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GO和KEGG分析ATP2A1表达水平可能参与... 目的:探究内质网Ca2+转运ATP酶亚型1(ATP2A1)参与影响结直肠癌(CRC)生物学行为和免疫浸润的机制。方法:采用转录组及免疫组化(IHC)分析ATP2A1在结直肠癌肿瘤细中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GO和KEGG分析ATP2A1表达水平可能参与的细胞功能及信号通路。ESTIMATE算法分析ATP2A1表达对肿瘤微环境及肿瘤突变负荷的影响。CCK8增殖实验及流式细胞周期实验检测ATP2A1参与结直肠癌增殖的机制,采用划痕伤口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分析ATP2A1参与结直肠癌迁移的机制。结果:依据ATP2A1表达的中位值将结直肠癌患者分为高、低表达两组,Kaplan-Meier曲线及Cox回归分析表明ATP2A1高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风险因素,ESTIMATE算法结果表明ATP2A1表达降低免疫细胞浸润丰度,增加肿瘤突变负荷(TMB)和肿瘤细胞干性。CCK8增殖实验及细胞周期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敲低ATP2A1表达引起直肠癌细胞S期阻滞进而抑制细胞增殖。划痕伤口愈合实验、Transwell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ATP2A1可以通过促进结直肠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增强结直肠癌细胞的迁移能力。结论:ATP2A1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和免疫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2A1 结直肠癌 免疫浸润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胶质细胞重编程多巴胺能神经元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运动功能障碍的修复效应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淳博 应梦娇 +7 位作者 王澳 刘宇萌 陈颖 叶文豪 文河保 马彩云 刘长青 郭俣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77-1389,共13页
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其根本原因是患者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dopaminergic neuron,DA)的死亡。由于DA不可再生,传统治疗手段只能缓解PD的症状。本研究旨在通过将易于获得的星形胶质细胞(astr... 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其根本原因是患者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dopaminergic neuron,DA)的死亡。由于DA不可再生,传统治疗手段只能缓解PD的症状。本研究旨在通过将易于获得的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重编程为DA后再移植入脑内,重建受损的神经通路,以达到治疗PD的目的。方法:从新生乳鼠脑组织中分离得到AS。构建携带转录因子核受体相关因子1(nuclear receptor-related factor 1,NURR1)和achaete-scute家族bHLH转录因子1(achaete-scute family bHLH transcription factor 1,ASCL1)的慢病毒载体LV-NURR1-ASCL1,用LV-NURR1-ASCL1感染体外培养的大鼠AS。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蛋白质印迹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检测并比较慢病毒感染后的AS(LV组)和未添加LV-NURR1-ASCL1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的AS(Con组)NURR1、ASCL1的表达水平。将慢病毒感染后的AS细胞置于神经元诱导培养基中培养18 d后,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其是否表达DA标志物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叉头框蛋白A2(forkhead boxA2,FOXA2)及神经元标志物β-微管蛋白III型(class III beta-tubulin,TUJ1)。予大鼠右脑内侧前脑束(medial forebrain bundle,MFB)区域2个位点注射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以建立PD大鼠模型。将转分化后的细胞(AS-iDA)定量后通过立体定位仪移植入PD模型大鼠右脑MFB区域。移植后4周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AS-iDA在PD大鼠脑内的存活、分化、迁移情况,以及PD大鼠大脑组织中TH、TUJ1、FOXA2的表达情况;移植8周后,通过阿扑吗啡(apomorphine,APO)诱导旋转实验、转棒疲劳实验和旷场实验检测移植后PD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慢病毒感染后的AS中NURR1、ASCL1表达阳性。RT-PCR结果显示LV组AS中NURR1和ASCL1的mRNA表达量相较于Con组分别上升了(7.483±0.706)倍和(10.830±1.940)倍。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LV组NURR1和ASCL1的蛋白质表达量相较于Con组分别上升了(2.403±0.511)倍和(4.423±0.603)倍。将慢病毒感染后的AS定向诱导培养18 d后,细胞形态发生显著变化,衍生出神经元样的长突触,同时细胞高表达神经元标志物TUJ1,以及DA标志物TH、FOXA2。移植后4周的大鼠脑切片免疫荧光显示AS-iDA在移植区域存活并向周围迁移,表达TUJ1、TH及FOXA2;移植后8周时,相比于PD大鼠,移植AS-iDA后的PD大鼠APO诱导旋转实验中APO诱导的旋转圈数明显减少,旷场实验中的移动距离和转棒疲劳实验中的在棒时间均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通过慢病毒感染过表达NURR1和ASCL1可高效诱导AS转分化为DA,移植转分化的DA可显著改善PD大鼠的运动功能,为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供体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转录因子 多巴胺能神经元 帕金森病 细胞转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份陈皮中多糖-酚结合物的组成和抗氧化性研究
7
作者 田长城 李晶 +1 位作者 陶志杰 赵大庆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65-270,共6页
陈皮是一种传统的药食同源物质,在食品和中医药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传统观点认为陈皮贮藏年份越久,其营养价值越高,但其机理尚不清楚。该研究着重探讨了1年、5年和10年陈皮中多糖-酚结合物(polysaccharide-phenol conjugates, PPC)... 陈皮是一种传统的药食同源物质,在食品和中医药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传统观点认为陈皮贮藏年份越久,其营养价值越高,但其机理尚不清楚。该研究着重探讨了1年、5年和10年陈皮中多糖-酚结合物(polysaccharide-phenol conjugates, PPC)的组成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以期阐释陈皮贮藏年份与其活性之间的联系。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PPC的表面结构,同时结合碱解萃取和HPLC法分析了PPC中不同形式酚类物质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PPC-1中含有较多的游离酚,表面平整光滑,而PPC-5和PPC-10中则含有较多的可溶性和不溶性结合酚,表面呈现为镂空网状结构。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PPC-5和PPC-10能有效清除DPPH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同时抑制自由基对DNA的损伤。随着贮藏年份的延长,陈皮中非共价键结合的酚类会逐渐与多糖发生共价结合,形成的多糖-酚结合物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活性,增强了陈皮的营养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皮 多糖 抗氧化活性 DNA损伤 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分子组合诱导大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功能性神经元
8
作者 高群伟 代振佳 +2 位作者 杨新康 刘长青 刘高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8-508,共11页
目的:建立通过小分子化合物将大鼠胚胎成纤维细胞(REF)重编程为化学诱导神经元(ciNC)的方法体系,为细胞移植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安全有效的供体细胞。方法:以裴钢研究团队建立的人成纤维细胞直接重编程为神经元的方法为基础,通过更... 目的:建立通过小分子化合物将大鼠胚胎成纤维细胞(REF)重编程为化学诱导神经元(ciNC)的方法体系,为细胞移植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安全有效的供体细胞。方法:以裴钢研究团队建立的人成纤维细胞直接重编程为神经元的方法为基础,通过更换包被液、缓解氧化应激损伤、添加神经源性保护因子、调整毛喉素浓度和小分子去除实验对诱导培养基和成熟培养基进行优化,并通过免疫荧光法和蛋白质印迹法验证不同诱导阶段细胞的相关蛋白质。结果:以原方案进行诱导时,细胞存活率仅(34.24±2.77)%。包被液更换为基质胶后,细胞存活率上升到(45.41±4.27)%;添加褪黑素后细胞存活率提高至(67.95±5.61)%,(23.43±1.42)%的细胞转变为神经样细胞;添加小分子P7C3-A20后细胞存活率进一步提升至(76.27±1.41)%,(39.72±4.75)%的细胞转变为神经样细胞;毛喉素浓度提升至30μmol/L时,神经样细胞比例达到(55.79±1.90)%;去除SP600125后,(86.96±2.15)%细胞存活,神经样细胞生成率提高至(63.43±1.60)%。以优化后的方案诱导,可经过神经前体细胞将REF诱导为ciNC。其中,神经前体细胞能够高表达神经前体细胞标志物SRY-box转录因子2、配对盒6以及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Ⅲ类β-微管蛋白,而成纤维相关蛋白波形蛋白表达量减少。神经前体细胞在成熟培养基中诱导两周后,可见大部分细胞呈神经样细胞形态,诱导后的ciNC高表达Ⅲ类β-微管蛋白和微管相关蛋白2,而成纤维相关蛋白波形蛋白表达减少。结论:优化后的小分子组合在常氧条件下能将REF重编程为ciN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细胞重编程 小分子化合物 胚胎成纤维细胞 化学诱导神经元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激酶抑制剂Y27632促进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原始神经上皮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的转化
9
作者 李洋洋 徐佳佳 +8 位作者 姜诚诚 陈子龙 陈颖 应梦娇 王澳 马彩云 王春景 郭俣 刘长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6-243,共8页
目的提高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原始神经上皮细胞(hiPSCs-NECs)定向诱导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DAPs)的效率。方法将人iPSCs在含有小分子组合[DMH1(10μmol/L)、SB431542(10μmol/L)、音猬因子(SHH 200 ng/m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8(FGF... 目的提高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原始神经上皮细胞(hiPSCs-NECs)定向诱导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DAPs)的效率。方法将人iPSCs在含有小分子组合[DMH1(10μmol/L)、SB431542(10μmol/L)、音猬因子(SHH 200 ng/m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8(FGF8100 ng/mL)、嘌吗啡胺(2μmol/L)、CHIR99021(3μmol/L)、N2(1%)]的mTeSRTM培养基中诱导至12 d,细胞分化为原始神经上皮细胞(NECs)。特异性诱导DAPs,将诱导的hiPSCs-NECs用胶原酶IV消化后,在神经分化培养基[添加1%N2、2%B27-A、BDNF(10 ng/mL)、GDNF(10 ng/mL)、AA、TGF-β、cAMP、1%GlutaMax]中加入不同浓度的Rho激酶抑制剂Y27632重新接种,并于次日更换培养基去除Y27632,持续诱导至第28天获得DAPs。结果人iPSCs可在基质胶上稳定传代,表达多潜能性标记物OCT4、SOX2、Nanog和SSEA1,且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诱导分化至第13天获得hiPSCs-NECs,形成玫瑰花结样结构,能够表达特征性标记物(SOX2、Nestin和PAX6)。将hiPSCs-NECs消化后,添加5μmol/LY27632的hiPSCs-NECs相比较未加Y27632的对照组,细胞解离后贴壁存活率明显增加,处于S期的细胞(P<0.01)与细胞活力显著提高(P<0.01),且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持续诱导至第28天,细胞高表达DAPs特异性的标记物(TH、FOXA2、NURR1和Tuj1)。结论添加Y27632(5μmol/L)24 h可显著提高人iPSCs-NECs细胞向iPSCs-DA神经前体转化时的细胞存活率,并且Y27632去除后,不会影响后续向DA神经前体细胞分化,间接的提高了细胞的分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诱导多能干细胞 Y27632 原始神经上皮细胞 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kin通过介导PINK 1/Parkin线粒体自噬信号通路加速小鼠帕金森病发展及加剧神经炎症发生
10
作者 姜诚诚 李洋洋 +7 位作者 段可欣 詹婷婷 陈子龙 王永雪 赵蕊 马彩云 郭俣 刘长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59-2366,共8页
目的探讨E3泛素连接酶Parkin缺失造成的线粒体自噬障碍在帕金森病(PD)神经炎症中的作用。方法建立MPTP-PD模型,野生型(WT)小鼠和Parkin-/-小鼠连续腹腔注射MPTP 5 d建立PD小鼠模型,分别设置对照组:WT-PBS组、Parkin-/--PBS组;PD建模组:W... 目的探讨E3泛素连接酶Parkin缺失造成的线粒体自噬障碍在帕金森病(PD)神经炎症中的作用。方法建立MPTP-PD模型,野生型(WT)小鼠和Parkin-/-小鼠连续腹腔注射MPTP 5 d建立PD小鼠模型,分别设置对照组:WT-PBS组、Parkin-/--PBS组;PD建模组:WT-MPTP组、Parkin-/--MPTP组,8只/组,对照组连续5 d注射等量的PBS。建模1周后,通过旷场实验评估WT小鼠与Parkin-/-小鼠的运动行为;通过脑切片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Parkin缺失对PD发展以及神经炎症的影响;通过PINK 1/Parkin信号通路变化,探讨Parkin调控线粒体自噬对PD神经炎症发生的分子机制。结果与WT-MPTP组相比,Parkin-/--MPTP组小鼠运动功能下降(P<0.001),脑内TH+神经元减少并且α-突触核蛋白(α-syn)积累增加;神经炎症相关GFAP和I-ba1阳性细胞数量增加(P<0.001)。Parkin缺失影响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导致mtDNA增多以及炎症相关蛋白STING和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上调(P<0.01)。结论Parkin通过调节PINK1/Parkin信号通路加速了小鼠帕金森病发展及神经炎症发生,为后期研究Parkin基因隐性遗传早发性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及其治疗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PARKIN 神经炎症 线粒体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型PD-1抗体可提高c-Met CAR-T细胞对胰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11
作者 闵静婷 彭上 +5 位作者 杜娜娜 安然 甄翔程 曹佳威 周陈航 李正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76-1984,共9页
目的设计并制备能够分泌PD-1抗体和靶向c-Met的CAR-T细胞,以消除肿瘤对CAR-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从而提高CAR-T细胞对胰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Kaplan-Meier Plotter、GEPIA和Timer2.0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分析c-Met在胰腺癌中的表达、... 目的设计并制备能够分泌PD-1抗体和靶向c-Met的CAR-T细胞,以消除肿瘤对CAR-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从而提高CAR-T细胞对胰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Kaplan-Meier Plotter、GEPIA和Timer2.0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分析c-Met在胰腺癌中的表达、生存期及免疫浸润。免疫组化检测胰腺癌临床样本c-Met和PD-L1表达,流式细胞术验证胰腺癌细胞Aspc-1 c-Met和PD-L1表达通过基因编辑将PD-1分泌型抗体和HIS标签连接至2代c-Met CAR分子后,构建PD-1/c-Met CAR质粒并包被慢病毒,慢病毒感染至活化T细胞内,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AR-T阳性率和细胞亚群;Western blotting检测分泌型PD-1抗体在细胞上清液中的存在;体外功能试验中,通过LDH释放实验检测CAR-T对靶细胞的杀伤效率,CCK-8检测靶细胞存在下PD-1抗体对CAR-T增殖的促进作用。ELISA检测PD-1/c-Met CAR-T和c-Met CAR-T活化后细胞因子的分泌量。结果生信分析结果显示,胰腺癌组织c-Met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1);c-Met表达水平与胰腺癌患者生存期呈负相关(P<0.01)。c-Met的表达可能与多种免疫细胞浸润成正相关。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胰腺癌c-Met和PD-L1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Aspc-1细胞c-Met和PD-L1表达量为90.7%和57.7%,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成功制备四代PD-1/c-Met CAR分子;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ting显示,成功构建PD-1/c-Met CAR-T且PD-1抗体可顺利分泌。体外功能验证中LDH结果显示,PD-1/c-Met CART对肿瘤细胞杀伤效率在效靶比为20:1时高于c-Met CAR-T(P<0.01);CCK-8实验结果显示,靶细胞刺激72 h后增殖效率高于c-Met CAR-T(P<0.01);ELISA结果显示,PD-1/c-Met CAR-T分泌的细胞因子IL-2和TNF-α高于c-Met CAR-T(P<0.01)。结论PD-1抗体分泌型c-Met CAR-T可成功构建,并在体外胰腺癌细胞上显示出优于c-Met CAR-T肿瘤杀伤效率和增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C-MET PD-1分泌型抗体 胰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花丹素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减弱焦亡对抗脓毒症心肌损伤
12
作者 杜若丽 云琦 +4 位作者 王奕人 窦欣雨 叶红伟 王佳慧 高琴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09-2219,共11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白花丹素是否通过减轻焦亡来抑制脓毒症心肌损伤的机制。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获得白花丹素与疾病的关键靶点,进行GO、KEGG分析,通过分子对接验证结合能。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8只/组:Sham组、盲肠结扎组(CLP)、...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白花丹素是否通过减轻焦亡来抑制脓毒症心肌损伤的机制。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获得白花丹素与疾病的关键靶点,进行GO、KEGG分析,通过分子对接验证结合能。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8只/组:Sham组、盲肠结扎组(CLP)、白花丹素(PLB,2 mg/kg)+CLP组和PLB(4 mg/kg)+CLP组。采用CLP诱导脓毒症小鼠心脏损伤。超声心动图和HE染色检测心肌功能和形态的变化;检测小鼠血清CK-MB、LDH、MDA和心肌ROS水平,ELISA检测小鼠血清IL-1β和IL-18水平。Western blotting测定心肌STAT3、GSDMD、Caspase-11、JAK2、P-STAT3、P-JAK2、GSDMD-N和HMGB1的蛋白水平。结果从交集的10个基因中筛选出5个核心靶点,分子对接显示,白花丹素与STAT3、p-STAT3和JAK2结合较好。与Sham组相比,CLP组的CO、LVEF、LVFS和SV水平下降(P<0.01)。血清CK-MB、LDH、MDA、心肌炎症因子和ROS水平升高(P<0.01),HE染色结果显示心脏损伤;相关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CLP组相比,白花丹素处理组的心超功能指标水平升高(P<0.05);血清CK-MB、LDH、MDA、炎症因子和心肌ROS水平降低(P<0.01);相关蛋白水平降低(P<0.05)。结论白花丹素减轻小鼠脓毒症心肌损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STAT3减轻焦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丹素 脓毒症心肌损伤 焦亡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