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升麻素抑制MAPK通路调节辅助性T细胞免疫平衡改善小鼠克罗恩病样结肠炎
1
作者 殷丽霞 牛民主 +4 位作者 张可妮 耿志军 胡建国 李江艳 李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5-602,共8页
目的探索升麻素(CIM)对小鼠克罗恩病(CD)样结肠炎的作用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30只体质量20~23 g(6~8周龄)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组和CIM组,10只/组。TNBS组使用TNBS灌肠建立CD样结肠炎模型,CI... 目的探索升麻素(CIM)对小鼠克罗恩病(CD)样结肠炎的作用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30只体质量20~23 g(6~8周龄)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组和CIM组,10只/组。TNBS组使用TNBS灌肠建立CD样结肠炎模型,CIM组经TNBS灌肠后每日灌胃CIM(12.5 mg/kg)。通过记录小鼠体质量变化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测量结肠长度,进行HE染色炎症评分以及检测肠黏膜中炎症因子水平评估CIM对小鼠结肠炎的作用;采用免疫荧光及免疫印记检测小鼠肠屏障损伤;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肠系膜淋巴结中辅助性T细胞亚群的比例;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CIM潜在作用靶点,KEGG富集分析筛选关键通路,分子对接验证CIM与MAPK通路核心蛋白的结合能力;Western blotting验证MAPK信号通路的改变。结果CIM干预改善了TNBS诱导的小鼠体质量降低和结肠缩短,同时DAI评分和结肠组织炎症评分低于TNBS组(P<0.05)。ELISA和PCR检测结果显示,同TNBS组相比,CIM降低小鼠肠黏膜组织中促炎因子(IFN-γ和IL-17)的水平并促进抗炎因子(IL-4和IL-10)表达(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CIM可改善TNBS诱导的小鼠上皮细胞Claudin-1的缺失和移位,以及杯状细胞的减少(P<0.05);免疫印记数据提示CIM组小鼠结肠黏膜中Claudin-1和ZO-1表达高于TNBS组(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CIM干预后肠系膜淋巴结中Th1和Th17细胞比例下降,而Th2及Treg细胞比例升高(P<0.05)。KEGG富集分析发现CIM对肠炎的作用可能与MAPK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对接显示,CIM与MAPK通路核心靶点之间有很好的结合,免疫印记结果显示p-JNK、p-ERK和p-p38在CIM组的小鼠肠黏膜中表达低于TNBS组(P<0.05)。结论CIM可改善肠屏障损伤从而缓解TNBS诱导的小鼠克罗恩病样结肠炎,这与其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调节小鼠肠道Th1/Th2和Th17/Treg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升麻素 MAPK 辅助性T细胞 免疫平衡 肠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6TSEDRVAJZ小分子化合物组合诱导人胎盘成纤维细胞分化为上皮样细胞
2
作者 代振佳 高群伟 +6 位作者 应梦娇 王澳 洪娟 王春景 郭俣 刘长青 刘高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2-330,共9页
目的利用小分子化合物组合将人胎盘成纤维细胞(HPFs)重编程为化学诱导上皮样细胞(ciEP-Ls)。方法常氧条件下培养HPFs细胞,通过免疫荧光、PCR和染色体核型分析鉴定HPFs。生理性低氧条件下(37℃,5%O2),HPFs在含有小分子化合物C6TSEDRVAJZ(... 目的利用小分子化合物组合将人胎盘成纤维细胞(HPFs)重编程为化学诱导上皮样细胞(ciEP-Ls)。方法常氧条件下培养HPFs细胞,通过免疫荧光、PCR和染色体核型分析鉴定HPFs。生理性低氧条件下(37℃,5%O2),HPFs在含有小分子化合物C6TSEDRVAJZ(CHIR99021、616452、TTNPB、SAG、EPZ5676、DZNep、Ruxolitinib、VTP50469、Afuresertib、JNK-IN-8、EZM0414)的培养基中进行诱导,诱导期间每日定时观察细胞形态。通过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ting和PCR技术检测上皮细胞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对诱导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计算诱导效率。结果HPFs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表达成纤维表面标记物CD34和Vimentin,不表达上皮表面标志物;PCR结果显示,成纤维特异性基因S100A4、COL1A1高表达,且具有人正常二倍体核型。在低氧条件下诱导1 d后,部分HPFs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由多突的纺锤形变成圆形或多边形,具有ciEP-Ls形态特征。诱导处理完成第4天,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诱导细胞能够高表达上皮细胞特征性标志物E-Cadherin和Lin28A(P<0.05)。PCR结果表明,细胞显著表达上皮标志物Smad3,GLi3,PAX8,WT1,KRT19和KRT18,而成纤维细胞表面标记物表达均下调,且诱导细胞具有人正常二倍体核型,HPFs重编程效率为(64.53±2.80)%~(68.10±3.60)%。结论小分子组合C6TSEDRVAJZ在低氧条件下成功将HPFs诱导为ciEP-Ls,且具有较高的诱导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重编程 小分子诱导 成纤维细胞 上皮样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细胞及普通转录组数据构建结直肠癌患者新型糖酵解相关预后风险模型
3
作者 姚凯 夏静怡 +5 位作者 张硕 孙韵 马俊杰 朱博 任丽 张从利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15,共11页
目的探究糖酵解基因对结直肠癌(CRC)患者的预后价值并构建新型糖酵解相关预后风险模型。方法从肿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收集CRC患者的单细胞、普通转录组数据;通过ssGSEA方法计算各样本糖酵解评分;利用Kapl... 目的探究糖酵解基因对结直肠癌(CRC)患者的预后价值并构建新型糖酵解相关预后风险模型。方法从肿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收集CRC患者的单细胞、普通转录组数据;通过ssGSEA方法计算各样本糖酵解评分;利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CRC患者糖酵解评分总生存率生存曲线;基于单细胞转录组数据,在糖酵解评分最高细胞类型中定义糖酵解相关亚群;通过基因富集、代谢活性分析和单因素Cox回归鉴定新定义亚群的生物学功能及对患者预后影响;基于影响预后最显著亚群的特征基因,构建并验证预后风险模型;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探讨高低风险组患者间生物学功能差异;使用R软件包评估高低风险组间免疫微环境和药物敏感性差异;借助Enrichr数据库预测预后风险基因的靶向药物。结果糖酵解评分在肿瘤组织中显著升高,且高糖酵解评分与CRC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CRC组织中,糖酵解评分最高的细胞类型为上皮细胞,我们在这些细胞中定义了8个糖酵解相关的细胞亚群。这些亚群中,P4HA1+上皮细胞亚群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基于该亚群特征基因,成功构建并验证了糖酵解相关预后风险模型。GSEA显示高低风险组之间存在显著生物学差异。免疫微环境分析表明,高风险组患者巨噬细胞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浸润较高,且伴有明显的免疫排斥和抑制;低风险组患者的B细胞和T细胞浸润较高。药物敏感性分析显示,高风险组患者对阿博利布等药物敏感,低风险组对顺铂等药物敏感。药物预测结果还表明,丙戊酸可能是预后风险基因的潜在靶向药物。结论CRC中高糖酵解状态影响患者预后。我们构建的新型糖酵解相关预后风险模型,在辅助CRC的诊疗方面具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CRC) 糖酵解 单细胞分析 预后风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核核糖核蛋白D1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4
作者 殷丽霞 杨晶晶 +3 位作者 牛民主 耿志军 李江艳 李静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探讨小核核糖核蛋白D1(SNRP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对胃癌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ALCAN和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PIA)数据库分析SNRPD1在泛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胃癌预后的关系。回顾... 目的探讨小核核糖核蛋白D1(SNRP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对胃癌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ALCAN和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PIA)数据库分析SNRPD1在泛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胃癌预后的关系。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10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胃癌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NRPD1的表达。采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SNRPD1稳定高表达和低表达的BGC-823胃癌细胞模型,采用CCK-8法和细胞克隆实验分析SNRPD1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改变,免疫印记法检测信号通路。结果UALCAN和GEPI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SNRPD1在胃癌(P<0.001)等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SNRP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1),且表达量与胃癌患者癌胚抗原(P<0.001)、糖类抗原19-9(P<0.001)、G分期(P=0.042)、T分期(P=0.002)和N分期(P=0.027)呈正相关。SNRPD1高表达对胃癌远期预后具有预测价值(P<0.001),是胃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3)。基因本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结果显示,SNRPD1生物学功能可能与调控细胞周期有关。CCK-8法和细胞克隆实验结果显示,上调SNRPD1可显著促进胃癌细胞增殖(P<0.001,P<0.001);免疫印迹法分析结果显示,上调SNRPD1使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6、G 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的表达显著增加(P<0.001,P=0.002),而干扰SNRPD1则结果相反(P=0.004,P<0.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SNRPD1加快胃癌细胞G 1/S期转变(P<0.001)。过表达SNRPD1可促进胃癌细胞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Akt)的表达(P=0.043,P<0.001),而干扰SNRPD1则抑制其表达(P均<0.001)。使用PI3K/Akt信号通路激动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干预后,显著促进了SNRPD1干扰组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P=0.002)。结论SNRPD1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其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并调控细胞周期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远期预后 小核核糖核蛋白D1 细胞周期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通过下调HIF-1α通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脂质代谢
5
作者 李丹丹 楚佳鑫 +6 位作者 闫妍 徐文隽 朱行春 孙韵 丁浩峰 任丽 朱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39-1046,共8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脂质代谢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549和H1299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姜黄素(0~70μmol/L)的增殖抑制效应,并筛选20、40μmol/L用于后续实验。通过细胞摄取实验、伤口愈合实验、甘油三酯(TG)/游... 目的探讨姜黄素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脂质代谢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549和H1299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姜黄素(0~70μmol/L)的增殖抑制效应,并筛选20、40μmol/L用于后续实验。通过细胞摄取实验、伤口愈合实验、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NEFA)测定及油红O染色评估姜黄素对脂质代谢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PGC-1α、PPAR-α及HIF-1α表达。网络药理学预测代谢通路,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验证。体内实验采用裸鼠移植瘤模型,比较姜黄素(20 mg/kg)与对照组的肿瘤质量及脂滴变化。结果姜黄素浓度依赖性抑制NSCLC细胞增殖(P<0.05),并降低TG、NEFA和脂滴含量(P<0.05)。Western blotting显示姜黄素上调PGC-1α和PPAR-α表达(P<0.05)。KEGG通路富集预测发现HIF-1信号通路在姜黄素治疗NSCLC中被显著富集,HIF-1α与PPAR-α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Western blotting提示姜黄素下调HIF-1α(P<0.05)。动物实验中,姜黄素组肿瘤重量和脂滴减少。结论姜黄素通过HIF-1α通路抑制NSCLC细胞增殖、脂质代谢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非小细胞肺癌 脂质代谢 HIF-1α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前胡苷通过抑制肠上皮细胞焦亡改善2,4,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
6
作者 黄菊 殷丽霞 +4 位作者 牛民主 耿志军 左芦根 李静 胡建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1-268,共8页
目的探讨天然植物单体紫花前胡苷(Nod)对克罗恩病(CD)样结肠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脂多糖和三磷酸腺苷(ATP)联合诱导的结肠类器官焦亡模型,通过检测焦亡关键调节因子、通透性和促炎因子,探讨Nod对细胞焦亡、肠道屏障功能和炎... 目的探讨天然植物单体紫花前胡苷(Nod)对克罗恩病(CD)样结肠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脂多糖和三磷酸腺苷(ATP)联合诱导的结肠类器官焦亡模型,通过检测焦亡关键调节因子、通透性和促炎因子,探讨Nod对细胞焦亡、肠道屏障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以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干预小鼠为CD动物模型,通过检测体质量、DAI评分、组织病理学分析、炎症评分、肠屏障功能和肠上皮细胞焦亡,探讨Nod对CD样结肠炎的治疗效果。通过网络药理学和体内、体外实验验证探索Nod保护肠上皮细胞焦亡的潜在机制。结果脂多糖和ATP诱导的结肠类器官经Nod干预后显著抑制NLRP3、GSDMD-N、cleaved caspase-1和caspase-11的表达,改善肠道FITC-dextran(FD4,4000)通透性,以及降低IL-1β和IL-18水平(P<0.05)。在TNB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中,Nod治疗后能缓解小鼠体质量下降幅度、降低DAI评分、改善炎症细胞浸润和炎症评分(P<0.05),并降低血清中FD4、I-FABP的含量与细菌移位至肠系膜淋巴结、脾和肝脏中比例(P<0.05)。Nod可抑制小鼠肠黏膜中NLRP3、GSDMD-N、cleaved caspase-1和caspase-11的表达(P<0.05)。网络药理学预测分析显示,Nod抗结肠炎可能与PI3K/Akt通路有关;体内外实验证实,Nod抑制PI3K/Akt通路的激活,且PI3K/Akt通路的激活剂(IGF-1)逆转了Nod对肠上皮细胞焦亡和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P<0.05)。结论Nod至少部分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传导拮抗肠上皮细胞的焦亡,从而保护肠屏障功能和改善CD样结肠炎,有望成为一种新的CD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紫花前胡苷 细胞焦亡 肠上皮细胞 PI3K/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莲苷A通过调控JAK2/STAT3通路抑制M1型巨噬细胞极化改善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结肠炎
7
作者 牛民主 殷丽霞 +6 位作者 乔通 尹林 张可妮 胡建国 宋传旺 耿志军 李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97-1306,共10页
目的 探讨旱莲苷A(ESA)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炎症性肠病(IBD)模型的影响及其对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内实验采用24只8~10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WT组)、2.5%DSS诱导模型组(DSS组)、ESA治疗组(DSS+ESA组... 目的 探讨旱莲苷A(ESA)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炎症性肠病(IBD)模型的影响及其对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内实验采用24只8~10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WT组)、2.5%DSS诱导模型组(DSS组)、ESA治疗组(DSS+ESA组,50 mg/kg),8只/组。每日记录小鼠体质量,观察粪便性状,通过DAI评分、结肠长度、脾指数、结肠组织HE染色及组织炎症评分、ELISA和RT-qPCR检测的肠黏膜炎症介质(TNF-α、IL-6和iNOS)水平评估ESA对小鼠肠炎症状的影响;采用AB-PAS染色标记杯状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紧密连接蛋白水平(ZO-1和Claudin-1),评估ESA对小鼠肠道屏障的作用。体外培养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分为Control组(M0组)、LPS(1μg/mL)+IFN-γ(20 ng/mL)诱导组(M1组)和ESA治疗组(ESA组,50μmol/L),采用流式细胞术评估ESA对小鼠肠系膜淋巴结及体外模型M1型极化标志物(CD86)比例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JAK2/STAT3通路关键蛋白表达,并使用信号通路激活剂RO8191(20μmol/L)干预,分析ESA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的分子机制。结果 体内实验显示,ESA可明显缓解DSS诱导的小鼠体质量下降、结肠长度缩短及DAI评分、脾指数、组织炎症评分的升高(P<0.05);HE结果显示,ESA可保护肠道固有层,减轻肠道炎症细胞浸润;ELISA和RT-qPCR显示,ESA可抑制DSS诱导的小鼠肠黏膜组织相关炎症介质(TNF-α、IL-6和iNOS)的高表达(P<0.05);AB-PAS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ESA可保护结肠组织杯状细胞、黏液屏障和机械屏障的损伤。流式细胞术结果发现,ESA可降低DSS诱导的小鼠肠系膜淋巴结和体外诱导的M1型巨噬细胞极化标志物(CD86)的阳性比例(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体内外ESA治疗组p-JAK2和p-STAT3水平低于诱导组(P<0.05);体外经JAK2/STAT3激活剂RO8191干预后显示,ESA药物治疗未能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活化,同时M1型极化标志物CD86阳性比例增加(P<0.05)。结论 ESA可靶向拮抗JAK2/STAT3通路活化介导的M1型巨噬细胞极化,抑制炎症因子导致的肠道屏障的损伤,从而缓解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莲苷A 炎症性肠病 肠屏障 巨噬细胞极化 JAK2/STAT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晶兰苷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减少神经元凋亡改善脊髓损伤后小鼠的运动功能
8
作者 陈悦 肖林雨 +3 位作者 任侣 宋雪 李静 胡建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4-784,共11页
目的探究水晶兰苷(Mon)对脊髓损伤(SCI)小鼠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脊髓撞击仪构建脊髓损伤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SCI组和SCI+Mon组,15只/组,SCI+Mon组小鼠每日腹腔注射0.2 mL的Mon溶液,其余2组注射等量生理盐... 目的探究水晶兰苷(Mon)对脊髓损伤(SCI)小鼠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脊髓撞击仪构建脊髓损伤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SCI组和SCI+Mon组,15只/组,SCI+Mon组小鼠每日腹腔注射0.2 mL的Mon溶液,其余2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利用巴索小鼠量表(BMS)运动评分、斜板实验、足迹测试来评估小鼠的运动功能;通过苏木精-伊红、快蓝、尼氏染色观察SCI小鼠脊髓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和神经元数量;通过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Mon在SCI中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采用免疫荧光同时标记NeuN和cleaved-caspase3、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蛋白分析Mon对SCI小鼠脊髓中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培养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利用Tunel染色分析Mon对HT22细胞凋亡的影响;结合体内外样本,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Mon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并增加回复实验检测加入通路激活剂后对神经元的凋亡及SCI小鼠运动恢复的影响。结果在体实验发现,相较于SCI组,SCI+Mon组小鼠的BMS评分、斜板实验角度、足迹测试评分均升高(P<0.01),脊髓损伤面积减小、髓鞘保留和神经元数量增加(P<0.01);生信分析发现Mon在SCI中可能发挥抗凋亡作用且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免疫荧光结果显示,SCI+Mon组比SCI组小鼠神经元凋亡数量减少(P<0.01);Western blotting数据表明,Mon干预后小鼠脊髓中cleaved-caspase3和Bax的蛋白水平降低,而Bcl-2的表达量升高(P<0.05);体外实验也发现Mon可改善TNF-α诱导的HT22细胞凋亡(P<0.01);Mon能够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P<0.01);加入该通路的激活剂后,HT22细胞凋亡增加(P<0.01),cleaved-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降低,而Bcl-2的表达量升高(P<0.05),且SCI小鼠的运动功能加剧(P<0.01)。结论Mon可通过减少神经元的凋亡促进SCI小鼠运动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晶兰苷 脊髓损伤 神经元 凋亡 PI3K/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M2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通过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影响患者预后
9
作者 宋雪 陈悦 +8 位作者 张敏 张诺 左芦根 李静 耿志军 张小凤 王月月 王炼 胡建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9-238,共10页
目的探究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GPSM2)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进展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其功能途径和作用机制。方法基于基因表达谱交互式分析(GEPIA)数据库和收治于本院的109例胃癌患者,分析GPSM2在肿瘤中的表达水平;公共数据库分析GPSM2... 目的探究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GPSM2)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进展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其功能途径和作用机制。方法基于基因表达谱交互式分析(GEPIA)数据库和收治于本院的109例胃癌患者,分析GPSM2在肿瘤中的表达水平;公共数据库分析GPSM2对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影响;生物信息学富集分析GPSM2在胃癌中的功能学途径及作用机制;体外培养MGC803细胞,敲低或过表达GPSM2,利用CCK-8实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和免疫印迹实验分析GPSM2对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在体通过观察裸鼠移植瘤的大小分析GPSM2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GEPIA数据库分析发现,在胃癌组织中GPSM2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免疫组化染色发现,GPSM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升高(P<0.01);临床数据分析显示,当GPSM2高表达时,T_(3~4)期、N_(2~3)期、术前外周血癌胚抗原(CEA)≥5μg/L和糖类抗原(CA19-9)≥37 kU/L的胃癌患者明显增多(P<0.05);单因素与Cox多因素联合分析证明,GPSM2蛋白表达量增加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因本体论(GO)分析其生物学功能发现,GPSM2在胃癌中可能参与调控细胞周期(P<0.05)。体外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和CCK-8实验发现GPSM2可加快MGC803细胞生长速度(P<0.05);通过免疫印迹与流式细胞技术发现,当GPSM2基因过表达时,将促进MGC803细胞从G1期向S期的转变(P<0.05),同时相关蛋白的表达也有所增加;裸鼠成瘤实验证明GPSM2促进移植瘤的生长;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显示GPSM2可能通过调控p53信号通路发挥生物学功能(P<0.05);体内和体外免疫印迹实验结果表明,提升GPSM2的表达水平能抑制p53信号通路活性(P<0.05)。结论GPSM2在胃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及G1/S期的转变,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5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 预后 细胞周期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福豆苷对2,4,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作用
10
作者 耿志军 殷丽霞 +3 位作者 牛民主 杨晶晶 张小凤 李静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7-218,共12页
目的探讨阿福豆苷(AFZ)在克罗恩病样结肠炎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小鼠模型,体内评估AFZ对实验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体外建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Caco-2模型,评估AFZ对肠屏障功能、肠上皮细胞... 目的探讨阿福豆苷(AFZ)在克罗恩病样结肠炎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小鼠模型,体内评估AFZ对实验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体外建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Caco-2模型,评估AFZ对肠屏障功能、肠上皮细胞凋亡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体内外研究验证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沉默调节蛋白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子1α(PGC-1α)通路在AFZ治疗结肠炎中的调控作用。结果AFZ显著改善TNBS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P=0.003)、体重下降(P<0.001)、结肠缩短(P<0.001)、结肠炎症评分(P=0.002)和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P<0.001;TNF-α:P=0.010)水平,以及肠屏障通透性(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4:P<0.001;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P=0.013)、结肠上皮电阻(P=0.001)、细菌移位(P<0.001)和紧密连接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P=0.005)和紧密连接蛋白-1(P=0.024)]的定位与表达。在TNF-α诱导的Caco-2模型中,AFZ对肠上皮细胞的通透性(P=0.017)、跨上皮电阻(P=0.014)和紧密连接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P=0.014)和紧密连接蛋白-1(P=0.006)]的定位与表达具有保护作用。体外和体内研究结果证实,AFZ减少肠上皮细胞的凋亡比例(P<0.001,P=0.013)、裂解型半胱氨酸蛋白酶3(P=0.028,P=0.004)和Bax(P=0.004,P=0.020)的表达,且上调Bcl2(P=0.020,P=0.006)的水平。AFZ增加肠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数量和线粒体膜电位,增加线粒体DNA拷贝数(P=0.007),增强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P=0.005)和Ⅳ(P=0.001)的活性。AMPK/SIRT1/PGC-1α通路的激活参与了AFZ对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和凋亡的保护作用。结论AFZ可改善肠屏障功能障碍和实验性结肠炎,这与其激活AMPK/SIRT1/PGC-1α通路保护肠上皮细胞免受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阿福豆苷 肠屏障功能 线粒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泽拉木醛通过抑制AKT/CREB信号通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2
11
作者 韩齐齐 叶梦然 金齐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0-288,共9页
目的探讨去甲泽拉木醛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和H1299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镜下初步观察不同浓度的去甲泽拉木醛(0、1、3、10、30μmol/L)对A549和H1299细胞形态及细胞数量的影响。通过克隆形成、CCK-8、... 目的探讨去甲泽拉木醛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和H1299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镜下初步观察不同浓度的去甲泽拉木醛(0、1、3、10、30μmol/L)对A549和H1299细胞形态及细胞数量的影响。通过克隆形成、CCK-8、细胞划痕、Transwell和流式细胞实验检测去甲泽拉木醛对A549和H1299细胞增殖、细胞活力、细胞迁移和侵袭、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SC79处理后对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浓度的去甲泽拉木醛对A549和H1299细胞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Bax、Bcl-2、cleaved-caspase 3表达和AKT/CREB磷酸化水平变化的影响,SC79处理后对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镜下观察药物作用后,细胞形态由饱满变为细长,细胞间隙增宽。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去甲泽拉木醛能抑制A549和H1299细胞活力并且抑制细胞的增殖(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去甲泽拉木醛诱导A549和H1299细胞的凋亡,而SC79处理后逆转了促凋亡作用(P<0.05)。划痕和Transwell实验结果说明,去甲泽拉木醛抑制了A549和H129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P<0.05)。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表明,去甲泽拉木醛处理后A549和H299细胞中Bax、cleva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调,而SC79的使用逆转了凋亡蛋白的表达趋势,E-cadherin表达上调,N-cadherin、Vimentin表达下调,AKT/CREB磷酸化水平也被显著抑制(P<0.05)。结论去甲泽拉木醛能够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AKT/CRE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去甲泽拉木醛 AKT CRE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耐热抗原(MTB-HAg)对γδ T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魏婧 袁美丽 +3 位作者 王楚彤 李柏青 许涛 汪洪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结核分枝杆菌耐热抗原(MTB-HAg)是从结核分枝杆菌(MTB)减毒菌株H37Ra经121℃,20 min,高温高压处理后从菌体释放到上清液中一种多肽类抗原。γδ T细胞是一类广泛分布于非淋巴组织的非常规T细胞,可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 结核分枝杆菌耐热抗原(MTB-HAg)是从结核分枝杆菌(MTB)减毒菌株H37Ra经121℃,20 min,高温高压处理后从菌体释放到上清液中一种多肽类抗原。γδ T细胞是一类广泛分布于非淋巴组织的非常规T细胞,可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等细胞因子,在抗MTB感染的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MTB-HAg可在体外有效刺激γδ T细胞增殖活化,使其更加高效地参与抗结核感染的过程,故MTB-HAg可作为设计新型结核疫苗或药物的潜在靶点。但由于MTB-HAg组成复杂,具体是何种成分刺激γδ T细胞发挥抗MTB感染功能还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耐热抗原(MTB-HAg) ΓΔT细胞 增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9抑制小鼠肺腺癌移植瘤的生长及其作用机制
13
作者 吴凡 李雅 +4 位作者 刘星月 庞洪源 华梦晴 宋传旺 唐洁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8-443,共6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9(IL-9)对小鼠肺腺癌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肺腺癌CMT167细胞接种于BALB/C小鼠皮下,构建小鼠肺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IL-9对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9(IL-9)对小鼠肺腺癌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肺腺癌CMT167细胞接种于BALB/C小鼠皮下,构建小鼠肺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IL-9对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肺腺癌CMT167细胞IL-9受体(IL-9R)的表达情况。不同浓度IL-9体外作用于CMT167细胞后,观察不同时间点其细胞活力和细胞凋亡的变化。采用FCM法分析小鼠肿瘤组织中骨髓来源免疫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immunosuppressive cells,MDSCs)、CD4^(+)T细胞和CD8^(+)T细胞百分比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模型对照组小鼠相比,IL-9能够明显抑制小鼠肺腺癌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并减轻移植瘤的重量(均P<0.01)。小鼠肺腺癌CMT167细胞中IL-9R呈阳性表达。不同浓度IL-9体外作用小鼠肺腺癌CMT167细胞后其细胞活力和凋亡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IL-9降低了小鼠肿瘤组织中MDSCs的数量(P<0.05),同时增加了肿瘤组织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比例(P<0.01)。结论IL-9能够抑制小鼠肺腺癌移植瘤的生长,这可能与IL-9降低小鼠肿瘤组织中MDSCs的数量,增加CD4^(+)T细胞和CD8^(+)T细胞比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9 肺腺癌 骨髓来源免疫抑制性细胞 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高表达ATP5A1与患者术后的不良预后和肿瘤细胞的糖代谢有关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晶晶 殷丽霞 +7 位作者 段婷 牛民主 何震东 陈心蕊 张小凤 李静 耿志军 左芦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4-980,共7页
目的分析ATP5A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其调控肿瘤细胞糖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6年11月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115例患者,检测ATP5A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以IOD值中位数为界,将样本分为ATP5A... 目的分析ATP5A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其调控肿瘤细胞糖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6年11月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115例患者,检测ATP5A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以IOD值中位数为界,将样本分为ATP5A1高表达组(n=58)和ATP5A1低表达组(n=57),分析其对患者术后远期预后的影响;慢病毒转染技术调控胃癌细胞系(MGC803)中ATP5A1基因的表达,并探究其对胃癌细胞糖代谢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将裸鼠随机分成对照组、ATP5A1过表达组和低表达组(3只/组)。收集对照组、敲低和过表达ATP5A1基因的胃癌细胞悬液,分别接种到对应组裸鼠背部皮下,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分析ATP5A1对肿瘤生长和糖代谢的影响。结果ATP5A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并与外周血CEA、CA19-9,病理分级、T分期及N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高表达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低(P<0.001),且ATP5A1高表达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表明,ATP5A1高表达对患者预后具有预判价值(P<0.001)。过表达ATP5A1上调胃癌细胞对葡萄糖摄取和乳酸生成量以及糖代谢关键酶HK2、PFK1、LDHA的蛋白水平(P<0.05),而干扰ATP5A1则结果相反(P<0.05);在体实验表明,ATP5A1过表达增加胃癌细胞糖代谢(P<0.05),且促进肿瘤的生长(P<0.05)。高表达ATP5A1促进胃癌细胞中p-JNK和p-JUN的表达(P<0.05),且JNK抑制剂SP600125阻遏了过表达ATP5A1胃癌细胞糖代谢的促进作用(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ATP5A1高表达并影响患者远期预后不良,且至少部分是通过JNK/JUN通路促进胃癌细胞的糖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5A1 胃癌 糖代谢 预后 JNK/JUN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低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抑制人宫颈癌细胞及骨肉瘤细胞自噬及增殖、侵袭和迁移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颖 高榴 +3 位作者 杨靖瑞 汪晶 蒋旭 禹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1-318,共8页
目的研究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对宫颈癌HeLa细胞及骨肉瘤U2OS细胞的线粒体功能、自噬、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HeLa、U2OS细胞转染TFAM小干扰片段(si-TFAM)下调TFAM表达,Mito-Tracker Red CMXRos染色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线... 目的研究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对宫颈癌HeLa细胞及骨肉瘤U2OS细胞的线粒体功能、自噬、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HeLa、U2OS细胞转染TFAM小干扰片段(si-TFAM)下调TFAM表达,Mito-Tracker Red CMXRos染色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MitoSOX^(TM)Red标记法检测线粒体活性氧(mtROS)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线粒体DNA(mtDNA)的表达,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自噬体数量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TFAM、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A/B(LC3A/B)、自噬相关基因2A(ATG2A)、ATG2B、ATG9A、锌指转录因子Snail、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的表达。CCK-8法、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TM)实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的变化。结果下调TFAM表达导致HeLa及U2OS细胞MMP减少,mtDNA拷贝数减少,mtROS产生量增加。LC3A/B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胞质内自噬体数量明显减少,自噬早期阶段蛋白ATG2B、ATG9A表达量明显减少。HeLa及U2OS细胞Snail、MMP2和MMP9蛋白表达均减少。干扰TFAM表达,抑制HeLa及U2OS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结论下调TFAM表达抑制线粒体功能,延缓自噬进程,降低宫颈癌细胞及骨肉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细胞 骨肉瘤细胞 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 自噬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胶质细胞重编程多巴胺能神经元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运动功能障碍的修复效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淳博 应梦娇 +7 位作者 王澳 刘宇萌 陈颖 叶文豪 文河保 马彩云 刘长青 郭俣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77-1389,共13页
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其根本原因是患者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dopaminergic neuron,DA)的死亡。由于DA不可再生,传统治疗手段只能缓解PD的症状。本研究旨在通过将易于获得的星形胶质细胞(astr... 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其根本原因是患者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dopaminergic neuron,DA)的死亡。由于DA不可再生,传统治疗手段只能缓解PD的症状。本研究旨在通过将易于获得的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重编程为DA后再移植入脑内,重建受损的神经通路,以达到治疗PD的目的。方法:从新生乳鼠脑组织中分离得到AS。构建携带转录因子核受体相关因子1(nuclear receptor-related factor 1,NURR1)和achaete-scute家族bHLH转录因子1(achaete-scute family bHLH transcription factor 1,ASCL1)的慢病毒载体LV-NURR1-ASCL1,用LV-NURR1-ASCL1感染体外培养的大鼠AS。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蛋白质印迹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检测并比较慢病毒感染后的AS(LV组)和未添加LV-NURR1-ASCL1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的AS(Con组)NURR1、ASCL1的表达水平。将慢病毒感染后的AS细胞置于神经元诱导培养基中培养18 d后,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其是否表达DA标志物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叉头框蛋白A2(forkhead boxA2,FOXA2)及神经元标志物β-微管蛋白III型(class III beta-tubulin,TUJ1)。予大鼠右脑内侧前脑束(medial forebrain bundle,MFB)区域2个位点注射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以建立PD大鼠模型。将转分化后的细胞(AS-iDA)定量后通过立体定位仪移植入PD模型大鼠右脑MFB区域。移植后4周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AS-iDA在PD大鼠脑内的存活、分化、迁移情况,以及PD大鼠大脑组织中TH、TUJ1、FOXA2的表达情况;移植8周后,通过阿扑吗啡(apomorphine,APO)诱导旋转实验、转棒疲劳实验和旷场实验检测移植后PD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慢病毒感染后的AS中NURR1、ASCL1表达阳性。RT-PCR结果显示LV组AS中NURR1和ASCL1的mRNA表达量相较于Con组分别上升了(7.483±0.706)倍和(10.830±1.940)倍。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LV组NURR1和ASCL1的蛋白质表达量相较于Con组分别上升了(2.403±0.511)倍和(4.423±0.603)倍。将慢病毒感染后的AS定向诱导培养18 d后,细胞形态发生显著变化,衍生出神经元样的长突触,同时细胞高表达神经元标志物TUJ1,以及DA标志物TH、FOXA2。移植后4周的大鼠脑切片免疫荧光显示AS-iDA在移植区域存活并向周围迁移,表达TUJ1、TH及FOXA2;移植后8周时,相比于PD大鼠,移植AS-iDA后的PD大鼠APO诱导旋转实验中APO诱导的旋转圈数明显减少,旷场实验中的移动距离和转棒疲劳实验中的在棒时间均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通过慢病毒感染过表达NURR1和ASCL1可高效诱导AS转分化为DA,移植转分化的DA可显著改善PD大鼠的运动功能,为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供体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转录因子 多巴胺能神经元 帕金森病 细胞转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续断皂苷Ⅵ通过抑制PI3K/AKT/NF-κB通路拮抗肠上皮细胞凋亡缓解TNBS诱导的小鼠克罗恩病样结肠炎 被引量:1
17
作者 牛民主 殷丽霞 +5 位作者 段婷 黄菊 李静 耿志军 胡建国 宋传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35-2346,共12页
目的探讨川续断皂苷VI(AVI)对小鼠克罗恩病(CD)样结肠炎的肠上皮细胞凋亡和肠屏障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WT组)、2,4,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模型组(TNBS组)、AVI药物治疗组(AVI组,150 mg/kg),每组1... 目的探讨川续断皂苷VI(AVI)对小鼠克罗恩病(CD)样结肠炎的肠上皮细胞凋亡和肠屏障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WT组)、2,4,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模型组(TNBS组)、AVI药物治疗组(AVI组,150 mg/kg),每组10只。通过监测小鼠体质量、测量结肠长度、疾病活动度(DAI)评分、HE染色、AB-PAS染色、组织炎症评分、ELISA和RT-qPCR实验,验证AVI对小鼠结肠炎的缓解作用。采用TNF-α诱导Caco-2细胞建立体外凋亡模型,分为Control组、TNF-α组、AVI组(250μmol/L)。CCK-8实验检测AVI对Caco-2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TUNEL实验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AVI对小鼠肠上皮细胞和Caco-2细胞屏障损伤与凋亡的改善情况。利用网络药理学预测AVI干预CD的分子机制可能与PI3K/AKT/NF-κB通路有关,Western blotting检测体内外通路的蛋白表达,以及经PI3K/AKT通路激活剂(Recilisib)和AKT1 siRNA转染干预细胞后,通过TUNEL实验和Western blotting验证其对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结果AVI能明显地缓解小鼠体质量降低、结肠缩短、DAI与组织炎症评分的增加、肠绒毛和杯状细胞的损伤,以及炎症因子的高表达(P<0.05)。AVI浓度在0~250μmol/L时对Caco-2细胞活力无影响。体内外实验证实,AVI可阻断紧密连接蛋白的缺失,减少肠上皮细胞的凋亡(P<0.05)。KEGG富集通路分析发现AVI干预CD可能与抑制PI3K/AKT/NF-κB通路活化有关,在体内外模型证实AVI干预后p-PI3K、p-AKT和p-p65的表达降低(P<0.05)。此外,Recilisib干预后可逆转AVI对通路的抑制作用和抗凋亡作用(P<0.05),AKT1 siRNA转染细胞后证实PI3K/AKT通路可介导下游NF-κB信号的活化(P<0.05)。结论AVI可通过拮抗肠上皮细胞的凋亡和减轻肠屏障损伤,达到改善TNBS诱导的CD小鼠结肠炎的目的,其机制可能与AVI负向调控PI3K/AKT/NF-κB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川续断皂苷Ⅵ 凋亡 肠屏障 PI3K/AKT/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黄酮G通过调控PI3K/AKT/mTOR通路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1
18
作者 耿志军 杨晶晶 +7 位作者 牛民主 刘馨悦 施金冉 刘亦珂 姚新宇 张雨路 张小凤 胡建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76-1484,共9页
目的探讨桑黄酮G(KG)对胃癌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通过CCK-8实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裸鼠背部成瘤和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不同浓度KG对胃癌细胞增殖与生长的影响;应用Annexin V-FITC/PI细胞凋亡检... 目的探讨桑黄酮G(KG)对胃癌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通过CCK-8实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裸鼠背部成瘤和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不同浓度KG对胃癌细胞增殖与生长的影响;应用Annexin V-FITC/PI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Western blotting分析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和Tunel染色评估KG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使用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与Western blotting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检测KG对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利用免疫印迹技术和rescue实验验证PI3K/AKT/mTOR通路在KG调控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结果KG以浓度依赖性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减少细胞形成克隆数(P<0.05);KG上调凋亡细胞比例,促进cleaved caspase-3、Bcl2-Bax表达并下调Bcl2水平(P<0.05);KG干扰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并且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P<0.05)。机制验证显示,KG抑制PI3K/AKT/mTOR通路的激活,且PI3K/AKT/mTOR通路的激活剂IGF-1逆转了KG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P<0.05)。结论KG至少部分是通过抑制PI3K/AKT/mTOR通路的激活影响胃癌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桑黄酮G 恶性行为 PI3K/AKT/mTOR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K抑制剂PF-562271减轻老化血小板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
19
作者 白钰婷 刚保才 +3 位作者 张梦洁 万子雨 刘国权 顾玮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2-259,共8页
目的探究FAK抑制剂对老化血小板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脂多糖(LPS)组、造模组(LPS+Plt)和FAK抑制剂PF-562271组(LPS+Plt+PF-562271)。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FAK、pFAK和PECA... 目的探究FAK抑制剂对老化血小板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脂多糖(LPS)组、造模组(LPS+Plt)和FAK抑制剂PF-562271组(LPS+Plt+PF-562271)。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FAK、pFAK和PECAM-1的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HUVEC活性氧(ROS)含量。细胞通透性和跨内皮细胞电阻实验,检测HUVEC屏障功能的变化。RT-qPCR检测炎性因子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炎性因子的分泌情况。免疫荧光检测加入ROS抑制剂维生素C(Vit.C)后,PECAM-1的表达。结果脂多糖和老化血小板处理后,FAK、pFAK和PECAM-1的蛋白表达增高,加入PF-562271后,FAK、pFAK和PECAM-1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脂多糖和老化血小板可促进ROS的释放,而加入PF-562271后,ROS释放减少(P<0.001)。脂多糖和老化血小板导致内皮细胞屏障受损,PF-562271可缓解内皮细胞屏障功能的损伤(P<0.01)。脂多糖和老化血小板促进内皮细胞炎症因子TNF-α、IL-6、IL-8的表达,PF-562271可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P<0.05)。加入维生素C后,PECAM-1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FAK抑制剂PF-562271可通过改善氧化应激水平和降低炎症反应,缓解脂多糖和老化血小板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LI PF-562271 FAK PECAM-1 老化的血小板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kin通过介导PINK 1/Parkin线粒体自噬信号通路加速小鼠帕金森病发展及加剧神经炎症发生
20
作者 姜诚诚 李洋洋 +7 位作者 段可欣 詹婷婷 陈子龙 王永雪 赵蕊 马彩云 郭俣 刘长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59-2366,共8页
目的探讨E3泛素连接酶Parkin缺失造成的线粒体自噬障碍在帕金森病(PD)神经炎症中的作用。方法建立MPTP-PD模型,野生型(WT)小鼠和Parkin-/-小鼠连续腹腔注射MPTP 5 d建立PD小鼠模型,分别设置对照组:WT-PBS组、Parkin-/--PBS组;PD建模组:W... 目的探讨E3泛素连接酶Parkin缺失造成的线粒体自噬障碍在帕金森病(PD)神经炎症中的作用。方法建立MPTP-PD模型,野生型(WT)小鼠和Parkin-/-小鼠连续腹腔注射MPTP 5 d建立PD小鼠模型,分别设置对照组:WT-PBS组、Parkin-/--PBS组;PD建模组:WT-MPTP组、Parkin-/--MPTP组,8只/组,对照组连续5 d注射等量的PBS。建模1周后,通过旷场实验评估WT小鼠与Parkin-/-小鼠的运动行为;通过脑切片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Parkin缺失对PD发展以及神经炎症的影响;通过PINK 1/Parkin信号通路变化,探讨Parkin调控线粒体自噬对PD神经炎症发生的分子机制。结果与WT-MPTP组相比,Parkin-/--MPTP组小鼠运动功能下降(P<0.001),脑内TH+神经元减少并且α-突触核蛋白(α-syn)积累增加;神经炎症相关GFAP和I-ba1阳性细胞数量增加(P<0.001)。Parkin缺失影响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导致mtDNA增多以及炎症相关蛋白STING和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上调(P<0.01)。结论Parkin通过调节PINK1/Parkin信号通路加速了小鼠帕金森病发展及神经炎症发生,为后期研究Parkin基因隐性遗传早发性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及其治疗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PARKIN 神经炎症 线粒体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