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美托咪定抑制Nrf2通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铁死亡 被引量:1
1
作者 杨焕然 吴胜男 高琴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21-928,共8页
目的:基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通路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海马神经元铁死亡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建立氧糖剥夺/复氧(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 目的:基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通路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海马神经元铁死亡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建立氧糖剥夺/复氧(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模型,DEX(50μmol/L)、Nrf2抑制剂Bru(100 nmol/L)干预观察对海马神经元活性氧(ROS)的影响。雄性SD大鼠构建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Long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TTC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检测海马组织氧化应激因子表达和Fe2+浓度;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氧化应激和铁死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CON组相比,OGD/R细胞二氢乙锭(DHE)荧光强度增强;与OGD/R组相比,DEX干预后DHE荧光强度降低,Bru升高DHE荧光强度。与Sham组相比,I/R组Longa评分和脑梗死面积显著增高(P<0.01),丙二醛(MDA)含量和Fe2+浓度升高(P<0.01),抗氧化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下降(P<0.01),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FTH1、FPN1蛋白表达降低(P<0.01),TFR1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I/R组相比,DEX干预后Longa评分和脑梗死面积、MDA含量和Fe2+浓度降低(P<0.01),抗氧化水平升高(P<0.01),铁死亡相关蛋白表达增高,TFR1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I/R+DEX组相比,Bru干预后,逆转了DEX的作用。结论:DEX可能通过激活海马Nrf2信号通路,调节铁代谢相关蛋白、抑制铁死亡,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右美托咪定 Nrf2通路 海马神经元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通过下调HIF-1α通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脂质代谢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丹丹 楚佳鑫 +6 位作者 闫妍 徐文隽 朱行春 孙韵 丁浩峰 任丽 朱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39-1046,共8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脂质代谢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549和H1299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姜黄素(0~70μmol/L)的增殖抑制效应,并筛选20、40μmol/L用于后续实验。通过细胞摄取实验、伤口愈合实验、甘油三酯(TG)/游... 目的探讨姜黄素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脂质代谢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549和H1299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姜黄素(0~70μmol/L)的增殖抑制效应,并筛选20、40μmol/L用于后续实验。通过细胞摄取实验、伤口愈合实验、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NEFA)测定及油红O染色评估姜黄素对脂质代谢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PGC-1α、PPAR-α及HIF-1α表达。网络药理学预测代谢通路,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验证。体内实验采用裸鼠移植瘤模型,比较姜黄素(20 mg/kg)与对照组的肿瘤质量及脂滴变化。结果姜黄素浓度依赖性抑制NSCLC细胞增殖(P<0.05),并降低TG、NEFA和脂滴含量(P<0.05)。Western blotting显示姜黄素上调PGC-1α和PPAR-α表达(P<0.05)。KEGG通路富集预测发现HIF-1信号通路在姜黄素治疗NSCLC中被显著富集,HIF-1α与PPAR-α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Western blotting提示姜黄素下调HIF-1α(P<0.05)。动物实验中,姜黄素组肿瘤重量和脂滴减少。结论姜黄素通过HIF-1α通路抑制NSCLC细胞增殖、脂质代谢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非小细胞肺癌 脂质代谢 HIF-1α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日本血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可通过调节炎症微环境对“二次打击”脓毒症小鼠发挥治疗作用
3
作者 多文娟 王怡祥 +9 位作者 王家兴 许鑫龙 李林献 杨栋臣 申启利 杨立春 刘晓静 金启旺 褚亮 杨小迪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7,共8页
目的探讨重组日本血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rSj-Cystatin)对“二次打击”脓毒症小鼠的干预作用。方法64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蛋白组(B组)、“二次打击”造模组(C组)、蛋白干预组(D组),16只/组。A组和B组小鼠首... 目的探讨重组日本血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rSj-Cystatin)对“二次打击”脓毒症小鼠的干预作用。方法64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蛋白组(B组)、“二次打击”造模组(C组)、蛋白干预组(D组),16只/组。A组和B组小鼠首先腹腔注射PBS(100μL/只),24 h后开腹探查盲肠,但不进行盲肠结扎和穿刺(CLP),术后30 min,分别腹腔注射PBS(100μL/只)或含25μg rSj-Cystatin蛋白的PBS(100μL/只);C组和D组小鼠首先腹腔注射含LPS(5 mg/kg)的PBS(100μL/只),24 h后行CLP手术,术后30 min,分别腹腔注射PBS(100μL/只)或含25μg rSj-Cystatin蛋白的PBS(100μL/只)。每组随机抽取6只,造模12 h后取小鼠血清、脾、肝、肺和肾组织。肝、肺和肾组织HE染色观察其病理损伤并进行评分;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验血清和肝、肺、肾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以及组织中巨噬细胞极化标志物iNOS和Arg-1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CD3+CD4+CD25+Foxp3+T的比例变化;剩余小鼠造模后记录72 h生存率并观察小鼠状态。结果与A、B组(100%)相比,C组(0%)72 h生存率降低,经rSj-Cystatin蛋白治疗后,D组生存率较C组增高(20%)。与A、B两组相比,C组肝、肺、肾组织切片病理损伤加重,血清和组织匀浆中TNF-α、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经蛋白治疗后,病理损伤程度减轻,血清和组织匀浆中TNF-α、IL-6水平降低(P<0.05),调节因子IL-10、TGF-β水平明显升高(P<0.05),同时CD3+CD4+CD25+Foxp3+T比例升高(P<0.05);与A、B两组相比,C组各器官组织中iNOS水平均升高,而Arg-1水平呈差异性,仅在肾中呈下降趋势(P<0.01);与C组相比,D组iNOS水平下降(P<0.05),Arg-1水平升高(P<0.001)。结论rSj-Cystatin可通过调节炎症微环境进而对“二次打击”脓毒症起到明显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日本血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脂多糖 盲肠结扎穿刺 脓毒症 免疫调节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病毒CAR-T开发工艺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海鹏 朱启宇 +1 位作者 朱家良 闵静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61-467,共7页
嵌合抗原受体T(CAR-T)淋巴细胞是过继性免疫疗法中的研究热点,这项技术将肿瘤免疫治疗的应用前景推至巅峰。CAR-T对淋巴细胞起源的血液肿瘤已经取得了极佳的疗效,并为实体瘤治疗提供了可能性。CAR-T制备工艺目前以病毒载体转染T细胞为主... 嵌合抗原受体T(CAR-T)淋巴细胞是过继性免疫疗法中的研究热点,这项技术将肿瘤免疫治疗的应用前景推至巅峰。CAR-T对淋巴细胞起源的血液肿瘤已经取得了极佳的疗效,并为实体瘤治疗提供了可能性。CAR-T制备工艺目前以病毒载体转染T细胞为主,但产生病毒载体的过程长、成本高,同时病毒载体载荷量低且伴随插入不稳定性。因此目前急需努力寻找更便捷、更精确的非病毒基因传递方法。本文综述了目前最有前途的非病毒基因传递技术的现状,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相关蛋白9(CRISPR/Cas9)基因编辑、转座子系统,如睡美人(SB)和PiggyBac(PB)和mRNA,并对非病毒载体CAR-T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病毒载体 嵌合抗原受体T(CAR-T) 转座子 CRISPR/Cas9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花苷通过抑制TLR4/NF-κB通路抑制小鼠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活化介导的神经炎症和神经元凋亡 被引量:6
5
作者 肖林雨 段婷 +6 位作者 夏勇生 陈悦 孙洋 许轶博 徐磊 闫兴洲 胡建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89-1598,共10页
目的探讨蒙花苷(LIN)在脊髓损伤(SCI)后对激活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和神经元凋亡的神经保护作用和潜在机制。方法将50只8~10周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脊髓损伤模型组(SCI组)和LIN药物治疗组(12.5、25、50 mg/kg),10只... 目的探讨蒙花苷(LIN)在脊髓损伤(SCI)后对激活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和神经元凋亡的神经保护作用和潜在机制。方法将50只8~10周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脊髓损伤模型组(SCI组)和LIN药物治疗组(12.5、25、50 mg/kg),10只/组。使用巴索小鼠评分量表(BMS)、斜板实验和脚印分析评估SCI小鼠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通过HE染色和LFB染色分别评估脊髓组织损伤面积和髓鞘化面积。采用Nissl染色、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ting观察损伤脊髓组织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留情况。体外实验通过LPS诱导BV2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同时给予蒙花苷进行干预,将BV2细胞分为对照组(Con-B)、脂多糖组(LPS-B)及蒙花苷组(LIN-B)。通过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RT-qPCR及ELISA检测体内外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炎症因子的释放情况,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ting验证信号通路的改变。构建体外BV2细胞和HT22细胞共培养模型,分为Con-H组、LPS-H组以及LIN-H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激活小胶质细胞介导的HT22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行为学检测发现,LIN组小鼠BMS评分显著提高,承受的斜板高度更高,后肢行走协调且足迹清晰(P<0.05)。组织学染色结果显示,LIN组小鼠脊髓组织损伤面积减少,髓鞘化面积增加,并且小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数量增加(P<0.05)。体内外实验证实,LIN显著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和炎症因子(iNOS、COX-2、TNF-α、IL-6、IL-1β)的释放,并减少了体内神经元的凋亡(P<0.05)。Western blotting显示LIN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体外共培养实验结果显示,LIN的干预能够减少炎症介导的神经元凋亡数量(P<0.05)。结论LIN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减轻神经炎症,改善SCI后的神经元凋亡,提高SCI小鼠运动能力,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蒙花苷 神经炎症 神凋亡 TLR4/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院内死亡风险预测:基于可解释性机器学习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申采玉 王帅 +4 位作者 周锐盈 汪雨贺 高琴 陈兴智 杨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1-1148,共8页
目的 使用可解释性机器学习方法预测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院内死亡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MIMIC-IV数据库中诊断为CHF合并肺部感染的1415例患者病历信息。按病原体种类将患者划分为合并细菌性肺炎(841例)、合并非细菌性肺... 目的 使用可解释性机器学习方法预测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院内死亡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MIMIC-IV数据库中诊断为CHF合并肺部感染的1415例患者病历信息。按病原体种类将患者划分为合并细菌性肺炎(841例)、合并非细菌性肺炎(574例)两个亚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描述不同亚组的死亡风险差异。基于单因素分析和LASSO回归筛选特征。分别构建LR、AdaBoost、XGBoost、LightGBM模型,通过准确性、精确度、F1值、AUC等指标比较模型性能,使用eICU-CRD数据库进行外部验证。应用SHAP算法对XGBoost模型进行解释性分析。结果 内部测试集中XGBoost模型预测CHF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准确性高于其他模型。外部测试集显示,合并细菌性肺炎、合并非细菌性肺炎两亚组中XGBoost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691(95%CI:0.654~0.720)、0.725(95%CI:0.577~0.782)。相较于其他模型,XGBoost模型表现出了更好的预测能力和稳定性。结论 在预测CHF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院内死亡风险方面,XGBoost模型的综合表现优于其他3种模型。SHAP算法为模型提供了明确解释,有助于临床医生进行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肺部感染 预测模型 SHAP算法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肝细胞癌的系统治疗 被引量:2
7
作者 徐家豪 尹东旭 +3 位作者 李宇辰 陈富杰 王明达 杨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06-2314,共9页
肝细胞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前列的恶性肿瘤。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肿瘤免疫学的进步,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索拉非尼、仑伐替尼等)为代表的分子靶向药物和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治疗为晚期肝细胞癌... 肝细胞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前列的恶性肿瘤。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肿瘤免疫学的进步,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索拉非尼、仑伐替尼等)为代表的分子靶向药物和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治疗为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带来福音。免疫治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此外,立体定向放疗、局部治疗与系统治疗的优化整合有望使得患者获益最大化。未来,深入理解肝细胞癌异质性,发展精准分子分型和个体化治疗,建立多学科协作诊疗体系,系统治疗有望实现晚期肝细胞癌的长期管理。本文就晚期肝细胞癌系统治疗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精准医学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组织核孔蛋白85(NUP85)高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刘新宇 丁泽邦 +2 位作者 吴焕 马俊杰 陆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8-519,共12页
目的 探究核孔蛋白85(NUP85)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意义及免疫相关性分析。方法 综合利用多种在线数据库分析NUP85在HCC中的mRNA表达、蛋白表达以及突变情况,并进行预后诊断价值分析;采用单细胞测序数据及肿瘤免疫评估资源(TIMER)和... 目的 探究核孔蛋白85(NUP85)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意义及免疫相关性分析。方法 综合利用多种在线数据库分析NUP85在HCC中的mRNA表达、蛋白表达以及突变情况,并进行预后诊断价值分析;采用单细胞测序数据及肿瘤免疫评估资源(TIMER)和基因表达谱交互作用分析2021(GEPIA2021)数据库分析NUP85的免疫相关性;利用基因组癌症分析(GSCA)和临床生信之家分析NUP85的药物敏感性;通过肝细胞癌综合分子数据库(HCCDB)筛选NUP85在HCC中的共表达基因,并利用R语言“limma包”分析NUP85及其相关基因的相关性;再利用R语言“clusterProfiler包”分析NUP85及其相关基因的基因本体论(GO)功能注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以及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利用临床生信之家对NUP85及其相关基因进行列线图和预后风险评分模型的构建。结果 NUP85的mRNA和蛋白质在HCC中表达上调,在不同分期和分级均高表达,不利于患者预后;而其在HCC样本中突变率是19%,显著影响患者的总生存期(OS)、疾病特异性生存(DSS)以及无进展生存(PFS),且其在巨噬细胞、 B细胞、 T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中高表达并与多种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呈正相关;此外,NUP85的表达与米尔达美替尼(PD0325901)、维莫非尼的结构类似物(PLX4720)和瑞法替尼(PD0325901)等多用药物具有显著相关性。NUP85及其共表达基因的GO功能主要富集在细胞器裂变、核分裂和染色体分离等,KEGG通路主要富集在细胞周期和运动蛋白等,并显著不利于HCC患者OS,且对HCC患者1年、 3年和5年OS预后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0.7。结论 NUP85高表达HCC患者预后差,并与多种免疫细胞和药物相关,可作为HCC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孔蛋白85(NUP85) 肝细胞癌 单细胞分析 免疫浸润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抗c-Met单链抗体腹腔注射可抑制A549肺腺癌荷瘤小鼠移植瘤生长
9
作者 安然 刘明珠 +4 位作者 张露 彭上 甄翔程 闵静婷 李正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9-555,共7页
目的 该实验旨在验证间质上皮转化单链抗体(Met scFv)在体内对皮下移植瘤裸鼠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建立裸鼠肿瘤模型,皮下注射A549肺腺癌细胞,成瘤后通过腹腔注射IRDye680 LT 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酯标记的Met scFv,借助小动物成像仪进... 目的 该实验旨在验证间质上皮转化单链抗体(Met scFv)在体内对皮下移植瘤裸鼠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建立裸鼠肿瘤模型,皮下注射A549肺腺癌细胞,成瘤后通过腹腔注射IRDye680 LT 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酯标记的Met scFv,借助小动物成像仪进行实时监测以观察该抗体在荷瘤小鼠体内的动态分布情况,检测肿瘤组织细胞c-Met与抗体的亲和力,定期尾静脉注射Met scFv,观察肿瘤体积变化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Met scFv是否能有效结合肿瘤组织中的c-Met抗原。结果 裸鼠体内分布结果表明,在最初的3 h内,Met scFv主要分布于腹腔内。经过大约48 h,荧光信号开始在肿瘤组织中聚集。瘤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组织中c-Met高表达;定期尾静脉注射Met scFv,可使小鼠瘤体生长明显减缓。结论 Met scFv在体内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且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间质上皮转化(c-Met) 单链抗体(scFv) 抗原识别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诱导的抑郁小鼠中央杏仁核和边缘前皮质神经网络的可塑性变化
10
作者 刘冬播 陈泽文 +3 位作者 王云 李昕鹏 赵彭玉 郑浩贤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82-2091,共10页
目的探讨由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引起的抑郁症小鼠神经网络的可塑性变化与空间学习记忆调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C57Thy1-YFP/GAD67-GFP小鼠分为对照组和CUMS组(n=15),对照组不做处理,CUMS组施加8周的应激以建立模... 目的探讨由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引起的抑郁症小鼠神经网络的可塑性变化与空间学习记忆调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C57Thy1-YFP/GAD67-GFP小鼠分为对照组和CUMS组(n=15),对照组不做处理,CUMS组施加8周的应激以建立模型。利用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估小鼠的抑郁水平,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采用膜片钳全细胞模式检测中央杏仁核(CeA)与边缘前皮质(PrL)脑区中不同亚群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模式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UMS组小鼠的糖水偏好指数降低(P<0.01),其在旷场实验中的总运动距离、穿越格子数、进入中心区域次数、中心区域停留时间等各项指标均下降(P<0.01),在强迫游泳实验中的挣扎时间、游泳时间和爬行时间均降低(P<0.01),而静止时间增高(P<0.01),在定位实验中定位潜伏期和路径长度均增加(P<0.05),在空间探索实验中目标象限内路程占总路程百分比和游泳时间均降低(P<0.05),而目标区首次入口时间和对角象限内游泳时间均增长(P<0.01)。同时CUMS提高了CeA区谷氨酸能神经元和PrL区GABA能神经元的能障、绝对不应期和动作电位间距(P<0.05),降低了CeA区GABA能神经元和PrL区谷氨酸能神经元的能障、绝对不应期和动作电位间距(P<0.05)。结论CUMS诱导的抑郁状态可能引起CeA和PrL区中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元网络的可塑性变化,进而损伤了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可塑性 杏仁核 内侧前额叶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型PD-1抗体可提高c-Met CAR-T细胞对胰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11
作者 闵静婷 彭上 +5 位作者 杜娜娜 安然 甄翔程 曹佳威 周陈航 李正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76-1984,共9页
目的设计并制备能够分泌PD-1抗体和靶向c-Met的CAR-T细胞,以消除肿瘤对CAR-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从而提高CAR-T细胞对胰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Kaplan-Meier Plotter、GEPIA和Timer2.0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分析c-Met在胰腺癌中的表达、... 目的设计并制备能够分泌PD-1抗体和靶向c-Met的CAR-T细胞,以消除肿瘤对CAR-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从而提高CAR-T细胞对胰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Kaplan-Meier Plotter、GEPIA和Timer2.0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分析c-Met在胰腺癌中的表达、生存期及免疫浸润。免疫组化检测胰腺癌临床样本c-Met和PD-L1表达,流式细胞术验证胰腺癌细胞Aspc-1 c-Met和PD-L1表达通过基因编辑将PD-1分泌型抗体和HIS标签连接至2代c-Met CAR分子后,构建PD-1/c-Met CAR质粒并包被慢病毒,慢病毒感染至活化T细胞内,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AR-T阳性率和细胞亚群;Western blotting检测分泌型PD-1抗体在细胞上清液中的存在;体外功能试验中,通过LDH释放实验检测CAR-T对靶细胞的杀伤效率,CCK-8检测靶细胞存在下PD-1抗体对CAR-T增殖的促进作用。ELISA检测PD-1/c-Met CAR-T和c-Met CAR-T活化后细胞因子的分泌量。结果生信分析结果显示,胰腺癌组织c-Met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1);c-Met表达水平与胰腺癌患者生存期呈负相关(P<0.01)。c-Met的表达可能与多种免疫细胞浸润成正相关。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胰腺癌c-Met和PD-L1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Aspc-1细胞c-Met和PD-L1表达量为90.7%和57.7%,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成功制备四代PD-1/c-Met CAR分子;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ting显示,成功构建PD-1/c-Met CAR-T且PD-1抗体可顺利分泌。体外功能验证中LDH结果显示,PD-1/c-Met CART对肿瘤细胞杀伤效率在效靶比为20:1时高于c-Met CAR-T(P<0.01);CCK-8实验结果显示,靶细胞刺激72 h后增殖效率高于c-Met CAR-T(P<0.01);ELISA结果显示,PD-1/c-Met CAR-T分泌的细胞因子IL-2和TNF-α高于c-Met CAR-T(P<0.01)。结论PD-1抗体分泌型c-Met CAR-T可成功构建,并在体外胰腺癌细胞上显示出优于c-Met CAR-T肿瘤杀伤效率和增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C-MET PD-1分泌型抗体 胰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樱花素对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的影响
12
作者 肖林雨 陈悦 +6 位作者 段婷 孙洋 许轶博 赵雅静 宋雪 闫兴洲 胡建国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6-848,共13页
目的探讨樱花素对脊髓损伤(SCI)小鼠运动功能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54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CI组和樱花素组,假手术组小鼠仅行T9椎板切除术,而SCI组及樱花素组小鼠于T9椎节处进行脊髓撞击损伤,在术后的不同时间对各组小... 目的探讨樱花素对脊髓损伤(SCI)小鼠运动功能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54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CI组和樱花素组,假手术组小鼠仅行T9椎板切除术,而SCI组及樱花素组小鼠于T9椎节处进行脊髓撞击损伤,在术后的不同时间对各组小鼠进行行为学检测以评估各组小鼠运动能力。采用组织病理学评估各组小鼠SCI程度,通过基因本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预测樱花素在SCI中的作用和机制,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ELISA和免疫荧光检测SCI小鼠体内炎症水平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体外利用脂多糖诱导BV2细胞活化并给予樱花素进行干预,分为对照组、脂多糖组和樱花素组,进一步评估樱花素干预对BV2细胞炎症因子释放和BV2细胞活化情况。采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体外干预樱花素诱导的BV2细胞(樱花素+IGF-1组),采用樱花素体外干预IGF-1诱导的BV2细胞(IGF-1+樱花素组),Western blot进行分子机制验证。结果行为学检测及组织学染色结果显示,与SCI组相比,樱花素组小鼠表现出更强的运动能力,且脊髓组织损伤面积明显减少(P均<0.001)。基因本体富集分析显示,樱花素可能参与SCI后的炎症过程,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显示,樱花素可能调控PI3K/Akt通路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体内外实验结果显示,樱花素显著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等炎症因子水平以及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数量(P均<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樱花素显著降低PI3K及Akt磷酸化水平(P均<0.001)且抑制IGF-1引起的PI3K及Akt磷酸化水平的提高(P均<0.001),而IGF-1的干预作用与之相反(P=0.001,P<0.001)。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ELISA及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樱花素+IGF-1组炎症因子水平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数量较樱花素组均显著增加(P均<0.05)。结论樱花素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的激活抑制SCI后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改善脊髓组织病理损伤并促进SCI小鼠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樱花素 小胶质细胞 炎症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