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用于评价口腔种植区软组织质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俞梦琴 张志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76-681,共6页
口腔拟种植区软组织质量评估可初步预测种植术后的美学效果、边缘骨吸收情况、种植体周围病变的发生等。近年来对软组织质量的评估一直处在不断探索实践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利用光学原理对所检查对... 口腔拟种植区软组织质量评估可初步预测种植术后的美学效果、边缘骨吸收情况、种植体周围病变的发生等。近年来对软组织质量的评估一直处在不断探索实践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利用光学原理对所检查对象进行投射,光线穿透牙龈,向后散射获取软组织数据,通过计算机软件转化为二维(two-dimension,2D)或三维(three-dimension,3D)图像,清楚显示软组织结构,对拟种植区软组织质量可进行初步评估。本文拟概述OCT在口腔种植术前牙龈厚度(gingival thickness,GT)、角化黏膜宽度(keratinized mucosa width,KMW)、牙槽嵴上软组织高度(supracrestal tissue height,STH)、牙龈软组织炎症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牙龈厚度 角化黏膜宽度 牙槽嵴上软组织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第一磨牙单冠种植义齿邻接关系改变对种植体周软硬组织健康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2
作者 罗昕 刘红红 +3 位作者 张志宏 陈佳 朱东澳 俞梦琴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5-160,共6页
目的:观察下颌第一磨牙种植支持的单冠修复体负载1年后邻接关系的变化,分析邻接关系改变对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健康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3年8月就诊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并已完成种植修复... 目的:观察下颌第一磨牙种植支持的单冠修复体负载1年后邻接关系的变化,分析邻接关系改变对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健康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3年8月就诊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并已完成种植修复的48例患者,共计54枚种植体。使用同一款牙线评估种植牙冠近远中邻接关系,根据牙线通过邻接区的松紧程度记录结果,分别记为:紧密邻接、松邻接、无邻接。在负载6个月、12个月后复诊,记录当下邻接关系及种植体周牙周探诊深度、菌斑指数、牙龈指数;12个月后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同时对每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2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3种不同邻接关系样本之间的差异。结果:负载6个月、12个月后依次有35.2%、44.6%邻接关系发生改变;6个月、12个月后松邻接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明显高于紧密邻接组(P<0.05);12个月后无邻接组与紧密邻接组牙周探诊深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线期相比,6个月、12个月后牙龈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参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同邻接关系对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无显著差异(P>0.05)。邻接关系发生改变的患者与紧密邻接的患者相比更容易出现食物嵌塞,并且因食物嵌塞困扰,从而影响对修复效果的满意度(P<0.05)。结论:下颌第一磨牙种植义齿邻接关系改变会增加食物嵌塞的风险,影响患者满意度;对种植体周软组织健康会造成一定影响,但对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未见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义齿 邻接关系 骨吸收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抑制Nrf2通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铁死亡
3
作者 杨焕然 吴胜男 高琴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21-928,共8页
目的:基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通路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海马神经元铁死亡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建立氧糖剥夺/复氧(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 目的:基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通路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海马神经元铁死亡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建立氧糖剥夺/复氧(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模型,DEX(50μmol/L)、Nrf2抑制剂Bru(100 nmol/L)干预观察对海马神经元活性氧(ROS)的影响。雄性SD大鼠构建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Long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TTC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检测海马组织氧化应激因子表达和Fe2+浓度;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氧化应激和铁死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CON组相比,OGD/R细胞二氢乙锭(DHE)荧光强度增强;与OGD/R组相比,DEX干预后DHE荧光强度降低,Bru升高DHE荧光强度。与Sham组相比,I/R组Longa评分和脑梗死面积显著增高(P<0.01),丙二醛(MDA)含量和Fe2+浓度升高(P<0.01),抗氧化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下降(P<0.01),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FTH1、FPN1蛋白表达降低(P<0.01),TFR1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I/R组相比,DEX干预后Longa评分和脑梗死面积、MDA含量和Fe2+浓度降低(P<0.01),抗氧化水平升高(P<0.01),铁死亡相关蛋白表达增高,TFR1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I/R+DEX组相比,Bru干预后,逆转了DEX的作用。结论:DEX可能通过激活海马Nrf2信号通路,调节铁代谢相关蛋白、抑制铁死亡,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右美托咪定 Nrf2通路 海马神经元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内入路行下颌骨良性肿瘤切除游离腓骨移植同期种植体植入的临床分析
4
作者 李建成 颜明明 +4 位作者 马正豪 田瑞雪 王续纪 胡恺 姜丽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219,共8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辅助下口内入路行下颌骨良性肿瘤切除游离腓骨移植重建同期种植体植入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12例下颌骨良性肿瘤患者,术前均数字化技术行下颌骨三维重建,模拟下颌骨肿瘤切除腓骨切取重建及种植体植入;术中导板引导下,... 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辅助下口内入路行下颌骨良性肿瘤切除游离腓骨移植重建同期种植体植入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12例下颌骨良性肿瘤患者,术前均数字化技术行下颌骨三维重建,模拟下颌骨肿瘤切除腓骨切取重建及种植体植入;术中导板引导下,口内入路行下颌骨肿瘤切除,腓骨切取、塑形、重建和口内就位固定,并即刻行种植体植入;术后6个月实施种植后二期手术,二期术后1~2个月行义齿修复。结果口内入路切除后下颌骨缺损类型为:BrownⅠ类1例,BrownⅠc类4例,BrownⅡ类1例,BrownⅡc类3例,BrownⅢ类3例。切取腓骨长度为12~22 cm,腓骨塑形截断数:2段2例,3段6例,4段3例,5段1例,均行折叠性腓骨重建缺损下颌骨和牙槽骨。共计植入44个种植体,术后无1例种植失败。结论口内入路行下颌骨良性肿瘤的切除方法可靠,术后并发症少,且能很好地将数字化设计的重建折叠腓骨精确就位固定。移植腓骨即刻种植不影响血供,成功率高,是下颌骨良性肿瘤切除后下颌骨重建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内入路 下颌骨良性肿瘤 腓骨移植 同期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骨质类型对下颌双植体种植覆盖义齿应力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5
作者 魏星 张志宏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95-399,共5页
目的:使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不同骨质类型对下颌双植体支持的覆盖义齿系统的应力分布影响。方法:选择一位下颌无牙颌成年患者,拍摄锥形束CT生成下颌无牙颌实体化模型,并建立包含下颌骨、种植体、Locator附着体及覆盖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 目的:使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不同骨质类型对下颌双植体支持的覆盖义齿系统的应力分布影响。方法:选择一位下颌无牙颌成年患者,拍摄锥形束CT生成下颌无牙颌实体化模型,并建立包含下颌骨、种植体、Locator附着体及覆盖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给予模型垂直及斜向两种加载条件,得出种植体系统及其支持骨组织的冯米塞斯应力大小,分析应力分布的规律。结果:(1)皮质骨和种植体的最大冯米塞斯应力随着皮质骨厚度的减少和松质骨密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大,即Ⅳ类>Ⅲ类>Ⅱ类>Ⅰ类;(2)松质骨的最大冯米塞斯应力随着骨质的减弱而逐渐降低,即Ⅰ类>Ⅱ类>Ⅲ类>Ⅳ类;(3)所有工况种植体的应力峰值都集中在种植体和基台的接触区以及种植体与皮质骨交界的颈部螺纹处;(4)斜向加载条件下,种植体系统及周围骨组织的最大冯米塞斯应力明显增加。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行下颌双植体种植覆盖义齿修复时,骨质会影响种植体系统及支持骨组织的应力分布,随着骨质的减弱,皮质骨和种植体的应力增加而松质骨的应力降低,Ⅳ类骨可能会增加种植体并发症的风险,不利于提高种植体长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覆盖义齿 骨质类型 应力分布 牙种植体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oot BP plus盖髓治疗深龋恒牙的3年临床疗效分析
6
作者 李朋 沈正焱 +1 位作者 张磊 孙琼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09-913,共5页
目的:观察iRoot BP plus盖髓治疗恒牙深龋3年后的临床疗效,探讨此类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于我科就诊,诊断为深龋或可复性牙髓炎成熟恒牙112颗,在牙科手术显微镜下选择性去龋后完成盖髓治疗,随访3... 目的:观察iRoot BP plus盖髓治疗恒牙深龋3年后的临床疗效,探讨此类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于我科就诊,诊断为深龋或可复性牙髓炎成熟恒牙112颗,在牙科手术显微镜下选择性去龋后完成盖髓治疗,随访3年,通过影像学检查及临床指标评估患牙治疗效果。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统计活髓生存率,采用χ^(2)检验分析各个变量对疗效的影响。结果: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112例成熟恒牙盖髓术后3年生存率为91.1%,82例患牙行间接盖髓术,30例患牙去龋时露髓行直接盖髓术,3年生存率分别为92.7%与86.7%。盖髓疗效与性别、年龄、术前诊断、牙型(前牙、前磨牙、磨牙)、洞形(Ⅰ类洞、Ⅱ类洞、Ⅲ类洞)、牙位及盖髓方式无相关性(P>0.05)。结论:iRoot BP plus作为盖髓剂对诊断为深龋或可复性牙髓炎的成熟恒牙行盖髓治疗疗效良好,研究变量对预后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髓术 成熟恒牙 选择性去龋 iRoot BP plus 牙科手术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深度与扫描杆长度对下颌后牙区单牙种植修复数字化印模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孙舒雨 郑心妍 +2 位作者 甘红琴 田瑞雪 谢小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50-2255,共6页
目的体外研究不同植入深度的种植体以及相同植入深度下,不同长度扫描杆的使用对口内数字化印模精度的影响。方法将右下颌第1磨牙(46)缺失的5个标准牙列石膏模型制备出植入深度分别为龈下0、1、3、5、7 mm的就位道,将ITI RC及ITI RC H11... 目的体外研究不同植入深度的种植体以及相同植入深度下,不同长度扫描杆的使用对口内数字化印模精度的影响。方法将右下颌第1磨牙(46)缺失的5个标准牙列石膏模型制备出植入深度分别为龈下0、1、3、5、7 mm的就位道,将ITI RC及ITI RC H11型号的扫描杆与替代体连接后置入就位道进行扫描。使用三维牙齿扫描仪获得参考数据,使用数字化口内扫描仪对每种模型进行10次扫描,获得实验数据。通过3D分析软件Geomagic Wrap 2021进行模型数据的对比分析,测试相应模型的精密度与准确度。对植入深度不同的5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采用LSD检验进行成对比较;对植入深度相同扫描杆长度不同的两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各组间精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植入深度下的印模准确度:龈下1 mm组准确度为66.81±2.45μm,表现最佳,高于其他组(P<0.05)。龈下0 mm组准确度为95.60±3.04μm,低于龈下1和3 mm组(P<0.05)。从龈下1 mm开始,扫描的准确度随深度的加深逐渐降低(P<0.05)。相同植入深度不同扫描杆长度的印模准确度:在龈下5和7 mm组使用延长的扫描杆后,扫描准确度均有所提高(P<0.05)。结论种植体植入深度对数字化口内扫描精度具有影响,大体趋势为随植入深度的增加扫描精度逐渐降低,在植入深度较深时,可通过使用长度更长的扫描杆以提升扫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种植 植入深度 扫描杆 印模精度 数字化印模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探究牙龈生物型对正畸加力下牙龈血流变化的影响
8
作者 尹凡 韩爽 +3 位作者 安琪 王占礼 耿荣光 赵军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0-536,共7页
目的:应用激光散斑衬比成像(laser speckle contrast imaging,LSCI)探究牙龈生物型对正畸加力下牙龈血流变化的影响。方法:招募2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参与研究,包括薄龈型组12例,厚龈型组12例,随机在每例受试者上颌左侧或右侧的尖牙... 目的:应用激光散斑衬比成像(laser speckle contrast imaging,LSCI)探究牙龈生物型对正畸加力下牙龈血流变化的影响。方法:招募2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参与研究,包括薄龈型组12例,厚龈型组12例,随机在每例受试者上颌左侧或右侧的尖牙至第一磨牙间施加150 g的力,并在施力前、施力30 min、1 d、3 d、7 d、14 d分别使用LSCI动态监测施力侧尖牙区牙龈血流灌注。结果:组间比较,薄龈型组与厚龈型组各时间点的血流值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厚龈型血流值显著高于薄龈型(P<0.05);组内比较,每组各时间点的血流值比较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施力后,局部血流灌注在30 min~1 d内降至最小值,7 d左右上升至最大值,14 d时基本恢复到基线。在没有力值加载的静息状态下,游离龈与牙间乳头的血流值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游离龈血流值显著低于牙间乳头。结论:LSCI是正畸加力过程中实时监测牙龈血流灌注的良好工具,薄龈型血液供应显著低于厚龈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散斑衬比成像 牙龈血流 牙龈生物型 牙周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6例儿童及青少年颌面部骨折患者的回顾性研究
9
作者 邱若兰 马昊东 +1 位作者 房敏健 刘亮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86-1090,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及青少年颌面部骨折的临床特征,并对骨折伴随牙齿损伤(traumatic dental injury,TDI)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收集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0~18岁颌面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对年龄、性别、创伤原因... 目的:分析儿童及青少年颌面部骨折的临床特征,并对骨折伴随牙齿损伤(traumatic dental injury,TDI)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收集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0~18岁颌面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对年龄、性别、创伤原因、骨折部位、治疗方法、TDI进行分类统计。结果:纳入患者186例,3个年龄组中由坠落、机动车-人交通事故、摔倒导致的骨折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年龄组骨折手术治疗率分别为35.00%、50.00%和66.96%。骨折伴随TDI患者96例(51.61%),好发牙位为中切牙(41.93%),常见损伤类型为牙周组织损伤(68.32%)。骨折伴TDI失牙率为31.37%。结论:儿童及青少年颌面部骨折的创伤原因及治疗情况具有年龄分布特征。骨折伴随TDI常见且多发,失牙率较高,应提高诊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骨折 儿童 创伤性牙齿损伤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型PD-1抗体可提高c-Met CAR-T细胞对胰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10
作者 闵静婷 彭上 +5 位作者 杜娜娜 安然 甄翔程 曹佳威 周陈航 李正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76-1984,共9页
目的设计并制备能够分泌PD-1抗体和靶向c-Met的CAR-T细胞,以消除肿瘤对CAR-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从而提高CAR-T细胞对胰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Kaplan-Meier Plotter、GEPIA和Timer2.0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分析c-Met在胰腺癌中的表达、... 目的设计并制备能够分泌PD-1抗体和靶向c-Met的CAR-T细胞,以消除肿瘤对CAR-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从而提高CAR-T细胞对胰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Kaplan-Meier Plotter、GEPIA和Timer2.0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分析c-Met在胰腺癌中的表达、生存期及免疫浸润。免疫组化检测胰腺癌临床样本c-Met和PD-L1表达,流式细胞术验证胰腺癌细胞Aspc-1 c-Met和PD-L1表达通过基因编辑将PD-1分泌型抗体和HIS标签连接至2代c-Met CAR分子后,构建PD-1/c-Met CAR质粒并包被慢病毒,慢病毒感染至活化T细胞内,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AR-T阳性率和细胞亚群;Western blotting检测分泌型PD-1抗体在细胞上清液中的存在;体外功能试验中,通过LDH释放实验检测CAR-T对靶细胞的杀伤效率,CCK-8检测靶细胞存在下PD-1抗体对CAR-T增殖的促进作用。ELISA检测PD-1/c-Met CAR-T和c-Met CAR-T活化后细胞因子的分泌量。结果生信分析结果显示,胰腺癌组织c-Met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1);c-Met表达水平与胰腺癌患者生存期呈负相关(P<0.01)。c-Met的表达可能与多种免疫细胞浸润成正相关。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胰腺癌c-Met和PD-L1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Aspc-1细胞c-Met和PD-L1表达量为90.7%和57.7%,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成功制备四代PD-1/c-Met CAR分子;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ting显示,成功构建PD-1/c-Met CAR-T且PD-1抗体可顺利分泌。体外功能验证中LDH结果显示,PD-1/c-Met CART对肿瘤细胞杀伤效率在效靶比为20:1时高于c-Met CAR-T(P<0.01);CCK-8实验结果显示,靶细胞刺激72 h后增殖效率高于c-Met CAR-T(P<0.01);ELISA结果显示,PD-1/c-Met CAR-T分泌的细胞因子IL-2和TNF-α高于c-Met CAR-T(P<0.01)。结论PD-1抗体分泌型c-Met CAR-T可成功构建,并在体外胰腺癌细胞上显示出优于c-Met CAR-T肿瘤杀伤效率和增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C-MET PD-1分泌型抗体 胰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