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焦虑与抑郁心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8
1
作者 赵昌东 赵红艳 +4 位作者 柯希权 张小节 张辉 王淑芳 李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4-239,共6页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是消化内科常见病,目前,该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精神心理因素可能也参与了UC的发病,但精神心理因素到底通过何种机制参与UC的发病,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目的探讨焦虑、抑郁心理对UC患...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是消化内科常见病,目前,该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精神心理因素可能也参与了UC的发病,但精神心理因素到底通过何种机制参与UC的发病,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目的探讨焦虑、抑郁心理对UC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1月在蚌埠医学院附属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和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门诊及住院UC患者198例为病例组,根据病情分期将其分为缓解期(A组)57例和活动期(B组)141例。B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活动期(B1亚组)83例和中-重度活动期(B2亚组)58例。121例轻-中度活动期患者中合并焦虑和/或抑郁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干预组31例,对照组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干预组予“心理干预+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另选取同期在两院体检健康者32例作为健康体检组。于纳入研究和治疗4周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定研究对象焦虑、抑郁情况,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5羟色胺(5-HT)、白介素(IL)-6、IL-8、IL-2水平。结果健康体检组、A组、B1亚组HAMA、HAMD评分及5-HT、IL-6、IL-8水平均分别低于病例组、B组、B2亚组,IL-2水平均分别高于病例组、B组、B2亚组(P<0.01)。Pe 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HAMA评分、HAMD评分均与5-HT、IL-6、IL-8呈正相关,与IL-2呈负相关(P<0.001)。治疗4周后,干预组HAMA、HAMD评分及5-HT、IL-6、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干预组治疗后HAMA、HAMD评分及5-HT、IL-6、IL-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IL-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焦虑、抑郁心理与UC发病密切相关,其可能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免疫相关指标而参与UC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焦虑 抑郁 神经内分泌细胞 细胞因子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BRCA1和β-tubulin Ⅲ mRNA表达与紫杉类耐药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姜维美 叶维 +1 位作者 蒋华 朱志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288-1291,共4页
目的:检测食管癌组织BRCA1、β-tubulinⅢmRNA的表达,探讨与紫杉类耐药性的关系。方法:收集36例晚期食管癌组织标本,采用RTq-PCR方法检测组织中BRCA1、β-tubulinⅢmRNA表达,分析二者与紫杉类药物耐药性的关系。结果:BRCA1相对于内参基... 目的:检测食管癌组织BRCA1、β-tubulinⅢmRNA的表达,探讨与紫杉类耐药性的关系。方法:收集36例晚期食管癌组织标本,采用RTq-PCR方法检测组织中BRCA1、β-tubulinⅢmRNA表达,分析二者与紫杉类药物耐药性的关系。结果:BRCA1相对于内参基因β-actin的中位值为6.27;β-tubulinⅢ相对于内参基因β-actin的中位值为4.44。以中位值作为cutoff值,36例标本根据cutoff值分为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BRCA1高表达组的有效率66.7%(12/18)稍高于低表达组55.6%(10/18),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3)。β-tubulinⅢ低表达组的有效率83.3%(15/18)显著高于高表达组38.9%(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BRCA1 mRNA表达水平与紫杉类药物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tubulinⅢmRNA表达水平与紫杉类药物敏感性之间存在相关性。提示β-tubulinⅢ可以作为紫杉烷类药物在晚期食管癌中疗效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BRCA1 β-tubulinⅢ 紫杉类药物 化疗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CA1、TUBB3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铂类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阮芳芳 姜维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32-734,共3页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BRCA1和TUBB3的表达及其与铂类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66例晚期NSCLC组织中BRCA1和TUBB3的表达,并回顾性分析其表达与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BRCA1、TUBB3高表达率分别为34.8%(23/...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BRCA1和TUBB3的表达及其与铂类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66例晚期NSCLC组织中BRCA1和TUBB3的表达,并回顾性分析其表达与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BRCA1、TUBB3高表达率分别为34.8%(23/66)、48.5%(32/66);BRCA1高表达组化疗有效率为30.4%(7/23),低表达组的化疗有效率为67.4%(29/4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TUBB3高表达组化疗有效率为59.4%(19/32),低表达组的化疗有效率为50.0%(17/3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CA1表达可预测铂类药物敏感性,有利于个体化化疗方案的制定。而TUBB3表达对晚期NSCLC患者接受铂类方案化疗的疗效没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BRCA1 TUBB3 铂类耐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中KRAS基因状态在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中的预后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靖宇 程磊 +2 位作者 蒋华 姜维美 钱晓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510-2513,共4页
目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中KRAS基因状态与治疗疗效及预后相关,检测外周血中循环DNA改变被认为是一种无创的、很有潜力的一种诊断和预测疗效的手段。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血液中KRAS基因状态在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中的预后作用。方法... 目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中KRAS基因状态与治疗疗效及预后相关,检测外周血中循环DNA改变被认为是一种无创的、很有潜力的一种诊断和预测疗效的手段。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血液中KRAS基因状态在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中的预后作用。方法:总结2010年12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经姑息性化疗及唑来磷酸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的疗效。检测所有患者外周血中KRAS基因突变情况。分析KRAS突变状况与患者临床特征、疾病控制率(DCR)和无疾病进展生存(PFS)的相关性。结果:总共有77例患者进入本项研究,患者血液中KRAS突变率为24.7%。血液中KRAS突变状况与入组患者临床特征无明显相关性。总DCR为68.8%,KRAS突变组DCR为47.4%,KRAS野生型组DCR为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平均PFS为6.399个月,突变型和野生型KRAS患者PFS分别为3.291个月和7.41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经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证实血液中KRAS基因状态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子。结论:外周血中KRAS基因突变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治疗中的一个不良预后因子,可能与唑来磷酸治疗疗效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骨转移 KRAS 唑来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组织BRCA1和β-tubulin Ⅲ的表达与紫杉醇疗效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叶维 姜维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35-1437,共3页
目的:检测食管癌组织BRCA1、β-tubulin Ⅲ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紫杉醇疗效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BRCA1和β-tubulin Ⅲ的蛋白表达水平,分析表达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BRCA1的高表达率为47%,BRCA1高表达组化疗有效率为... 目的:检测食管癌组织BRCA1、β-tubulin Ⅲ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紫杉醇疗效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BRCA1和β-tubulin Ⅲ的蛋白表达水平,分析表达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BRCA1的高表达率为47%,BRCA1高表达组化疗有效率为57%、低表达组的化疗有效率为6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3);β-tubulinⅢ的高表达率为57%,β-tubulin Ⅲ高表达组的化疗有效率41%、低表达组化疗有效率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β-tubulin Ⅲ可以作为紫杉类在晚期食管癌中疗效的预测因子,β-tubulin Ⅲ低表达的食管癌患者是紫杉类化疗的最适人群。本研究未体现出BRCA1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BRCAL Β-TUBULIN 紫杉类 化疗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质分级对老年手术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评价意义 被引量:25
6
作者 胡翠纹 郭轩 +3 位作者 张琪 杨胜楠 黎翠 张军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91-494,共4页
目的探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质分级(ASA-PS)对围术期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评价意义。方法选择择期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93例,按照患者的ASA-PS分级对应分为A1组(Ⅰ级)10例、A2组(Ⅱ级)41例、A3组(Ⅲ级)33例及A4组(Ⅳ级)9例。采用动态心电图... 目的探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质分级(ASA-PS)对围术期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评价意义。方法选择择期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93例,按照患者的ASA-PS分级对应分为A1组(Ⅰ级)10例、A2组(Ⅱ级)41例、A3组(Ⅲ级)33例及A4组(Ⅳ级)9例。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术前1 d、术后1 d、术后2 d的长时程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总功率,极低频功率(VLF),LF/HF。结果4组术前总功率、HF、LF、VLF,术后2 d总功率、LF、LF/HF、VLF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A4组术前总功率、LF、VLF明显低于其他3组,HF明显低于A1组(P<0.05,P<0.01),且A3组LF、LF/HF、VLF明显低于A2组(2.00±0.50 vs 2.23±0.41,1.08±0.05 vs 1.11±0.07,2.74±0.55 vs 2.98±0.41,P<0.05)。与术前比较,A1组,A2组和A3组术后1 d总功率、VLF,术后2 d总功率、HF、LF、VLF明显降低,A2组和A3组HF及LF明显降低(P<0.05,P<0.01)。A3组术后2 d总功率、LF、LF/HF、VLF明显低于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6±0.53 vs 2.62±0.47,1.66±0.45 vs 1.90±0.41,1.08±0.06 vs 1.11±0.06,2.21±0.54 vs 2.48±0.48,P<0.05)。结论ASA-PS高的患者心率变异性各指标有降低趋势,ASA-PS对手术前后自主神经调节心脏功能的紊乱有评价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自主神经系统 麻醉 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联合最小表观弥散系数值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与鉴别的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耿磊 孙毅 +4 位作者 许磊 叶永盛 陆格 汪秀玲 徐凯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在logistic回归模型下探讨常规MRI征象联合最小表观弥散系数值(minimum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value,ADC_(min))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诊断与鉴别的价值。方法:收... 目的:在logistic回归模型下探讨常规MRI征象联合最小表观弥散系数值(minimum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value,ADC_(min))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诊断与鉴别的价值。方法:收集34例PCNSL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及病理证实,观察分析常规MRI特征及检测ADC_(min),另取36例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HGG)作为对照组,统计学分析2组肿瘤各个MRI特征、ADC_(min)之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比较各指标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对2组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PCNSL组的囊变(或)坏死(或)出血征象所占比率明显小于HGG组(χ^(2)=25.2,P<0.001);PCNSL组在边界清晰、累及中线结构或(和)脑室、均匀强化、存在“缺口征”和(或)“尖角征”、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高信号征象上所占比率大于HGG组(均P<0.05);2组肿瘤瘤周水肿程度及占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PCNSL组ADC_(min)明显小于HGG组ADC_(min)(t=-7.962,P<0.001),而2组对照侧ADC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208,P=0.231)。ADC_(min)单独诊断时,以ADC_(min)=0.727×10^(-3)mm^(2)/s为诊断2组的最佳诊断阈值,鉴别诊断2组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7.1%、80.6%,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922),诊断效能最高。logistic回归方程模型为:Logistic(P)=15.269+3.963×均匀强化-24.695×ADC_(min)。ADC_(min)和均匀强化均是诊断PCNSL的影响因素,联合诊断最佳阈值为0.46时,诊断PCNSL的AUC为0.977,鉴别诊断2组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7.1%、94.4%(P<0.001),联合诊断效能最高。结论:常规MRI特征分析联合ADC_(min)为无创性鉴别PCNSL与HGG提供形态学及分子影像学依据,特别是对于常规MRI存在重叠表现的2种肿瘤,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下联合诊断可有效提高诊断效能,从而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早期干预、及时调整患者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胶质瘤 中枢神经系统 磁共振成像 最小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区域的ADC值、rADC值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与鉴别及其与Ki-67相关性 被引量:3
8
作者 耿磊 孙毅 +5 位作者 赵妍 万金鑫 许磊 叶永盛 汪秀玲 徐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2530-2534,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不同区域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与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HGG)鉴别诊断及... 目的探讨肿瘤不同区域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与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HGG)鉴别诊断及其与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相关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PCNSL和35例HGG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及病理证实,分析比较两组肿瘤不同区域ADC值的差异,绘制ROC曲线,比较ADC与rADC值对两组肿瘤的诊断效能;分析PCNSL组肿瘤实质ADC值、rADC值与Ki-67的相关性。结果PCNSL组肿瘤实质、近、远侧瘤周、对侧脑白质的ADC值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8.758,P<0.001),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CNSL与HGG组实质ADC值和近、远侧瘤周ADC值变化趋势分别为:先升后降抛物线型与折线上升型。PCNSL组肿瘤实质与远侧瘤周ADC值、rADC值均显著低于HGG组(P<0.001),而PCNSL组近侧瘤周ADC值、rADC值均显著高于HGG组(P<0.001);肿瘤实质rADC值=1.045时,鉴别诊断PCNSL与HGG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6.7%、85.7%、90.8%,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964),诊断效能最高。ADC值、rADC值与Ki-67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不同区域的ADC值测量技术为PCNSL与HGG的诊断与鉴别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为无创性判断肿瘤及瘤周的微观浸润状态提供病理基础及分子影像学依据,亦可从分子水平反映PCNSL的增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胶质瘤 中枢神经系统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弥散系数值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与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耿磊 孙毅 +3 位作者 许磊 叶永盛 汪秀玲 徐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00-1303,共4页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与高级别胶质瘤(HGG)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PCNSL患者34例为PCNSL组,另选同期确诊的HGG患者36例为HGG组,行MRI平扫、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得到平...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与高级别胶质瘤(HGG)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PCNSL患者34例为PCNSL组,另选同期确诊的HGG患者36例为HGG组,行MRI平扫、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得到平均ADC值、最小ADC值、最大ADC值及对侧正常脑白质平均(对侧)ADC值,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PCNSL组平均ADC值、最小ADC值、最大ADC值及对侧ADC值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HGG组最小ADC值与对侧ADC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项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CNSL组平均ADC值、最小ADC值、最大ADC值均低于HGG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大ADC值是独立危险因素,而平均ADC值、最小ADC值是保护因素(P<0.05,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最小ADC值单独鉴别诊断的最佳临界值为0.727×10^(3)mm^(2)/s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922;各指标联合鉴别诊断的AUC为0.978,准确率92.9%、敏感性91.2%、特异性94.4%(P=0.000)。结论肿瘤实质不同ADC值参数为无创性鉴别PCNSL与HGG提供分子影像学依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下三者联合诊断可有效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弥散张量成像 诊断 鉴别 神经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