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RA33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及一年随访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琳洁 李志军 +1 位作者 范晓云 段京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1期1141-1143,共3页
目的:深入了解抗RA33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并探讨与类风湿因子(RF)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测定了124例RA;60例未分化关节炎;68例其他结缔组织病;40例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31例膝骨性关节炎和12例痛风患者血清... 目的:深入了解抗RA33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并探讨与类风湿因子(RF)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测定了124例RA;60例未分化关节炎;68例其他结缔组织病;40例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31例膝骨性关节炎和12例痛风患者血清抗RA33抗体的水平。结果:抗RA33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37.1%,特异性90.99%;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54.8%,特异性66.4%。124例RA中,RF阳性组抗RA33抗体阳性率32.3%,56例RF阴性组中抗RA33抗体阳性率42.9%,RA33抗体与RF间无相关性(P>0.05);侵蚀性关节病变组50例RA33抗体阳性率为30.0%,无侵蚀组74例RA33抗体阳性率为41.9%,RA33抗体与关节骨侵蚀的相关性比较,(P>0.05)。在60例未分化关节炎中,18例RA33抗体阳性,阳性率为30%;追随12~18个月,18例阳性者中有10例(55.6%)确诊为RA,明显高于RA33抗体阴性组。结论:抗RA33抗体对RA的诊断虽敏感性不高,但有较高的特异性;抗RA33抗体与RF间无相关性,与RA的关节骨侵蚀也无相关性;RA33抗体阳性对预测未分化关节炎演变成RA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RA33抗体 类风湿关节炎 鉴别诊断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斯蒂尔病的治疗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陈琳洁 刘超 刘艳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494-495,共2页
目的 :探讨成人斯蒂尔病 (AOSD)的治疗模式。方法 :分析 32例AOSD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非甾类抗炎药 (NSAID)组、激素组、激素联合甲氨蝶呤 (MTX)组。结果 :NSAID组显效率、总有效率为0 ,10 % ,激素组显效率、总有效... 目的 :探讨成人斯蒂尔病 (AOSD)的治疗模式。方法 :分析 32例AOSD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非甾类抗炎药 (NSAID)组、激素组、激素联合甲氨蝶呤 (MTX)组。结果 :NSAID组显效率、总有效率为0 ,10 % ,激素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 92 % ,10 0 % ,与NSAID组比较 ,P <0 0 0 1,激素联合MTX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为 10 0 % (与NSAID组比较 ,P <0 0 0 1) ;激素组与激素联合MTX组疗效相似 (P >0 0 5 ) ;激素组复发率为 6 9% ,而联合MTX组复发率 11% ,两组比较P <0 0 5。结论 :激素联合MTX的治疗能快速控制病情 ,复发率低 ,不良反应无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型Still病 甲氨蝶呤 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疮性肾炎并发狼疮脑病的临床及治疗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琳洁 范晓云 +1 位作者 李志军 刘艳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7期533-534,共2页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并环磷酰胺(CTX)双冲击治疗狼疮性肾炎(LN)并发狼疮脑病(NPSLE)的疗效。方法:分析20例LN并NPSLE的临床资料,并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大剂量MP并CTX双冲击治疗...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并环磷酰胺(CTX)双冲击治疗狼疮性肾炎(LN)并发狼疮脑病(NPSLE)的疗效。方法:分析20例LN并NPSLE的临床资料,并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大剂量MP并CTX双冲击治疗组及标准剂量强的松并CTX单冲击治疗组。结果:双冲击组与单冲击组总体疗效相似(P>005),但双冲击组于第1疗程结束后缓解率达100%,其中完全缓解率60%,部分缓解率40%;而单冲击组完全缓解率0,部分缓解率50%(P<005)。结论:预防LN并发NPSLE的重要措施是早期积极治疗LN。双冲击治疗起效快,副作用与单冲击组比,无明显增加,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并发症 狼疮脑病 治疗 MP CT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致免疫受损并发肺结核及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刘超 许启霞 陈琳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7期610-611,共2页
目的 :研究药物致免疫受损患者发生肺结核及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近年药物致免疫受损并发肺结核以及下呼吸道感染 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8例患者共发生 10 8例次感染 ,其中院内感染占 3 9 8% ;G-杆菌感染... 目的 :研究药物致免疫受损患者发生肺结核及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近年药物致免疫受损并发肺结核以及下呼吸道感染 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8例患者共发生 10 8例次感染 ,其中院内感染占 3 9 8% ;G-杆菌感染为 5 4 6% ,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分别位于前三位 ;G+球菌、结核杆菌和真菌感染分别占 2 6 9% ,9 3 %和 7 4% ;12 9%由L型变异菌株引起 ;非特异感染中 60 %缓慢起病 ,真菌感染 5 0 %为二重感染 ,肺结核以浸润型多见。结论 :药物致免疫受损并发肺结核及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复杂 ,医院感染发生率高 ,G-杆菌是常见的病原菌 ,根据药物敏感试验合理地联合使用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肺结核 免疫抑制 药物 免疫受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