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脱色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张汝芝 朱文元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64-266,共3页
干预黑素合成、黑素体转运及降解等环节的药物影响皮肤颜色。氢醌、曲酸、壬二酸、芦荟苦素、熊果苷、甘草提取物等通过竞争和(或)非竞争机制影响酪氨酸酶活性,抑制黑素生成;维生素C、硫辛酸、α-生育酚等则通过抗氧化作用干扰黑素合成... 干预黑素合成、黑素体转运及降解等环节的药物影响皮肤颜色。氢醌、曲酸、壬二酸、芦荟苦素、熊果苷、甘草提取物等通过竞争和(或)非竞争机制影响酪氨酸酶活性,抑制黑素生成;维生素C、硫辛酸、α-生育酚等则通过抗氧化作用干扰黑素合成;烟酰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RWJ-50353和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通过增加蛋白酶活化受体-2水平和活性抑制黑素体转运;α-羟酸、亚油酸等药物可刺激细胞更新,促进含黑素颗粒的角质形成细胞脱落,因而产生脱色作用;部分中药单体或方剂通过不同途径发挥脱色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色剂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植物提取物及药物对中波紫外线诱导的色素沉着斑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汝芝 朱文元 +1 位作者 谢芳 韩洪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30-634,共5页
目的:检测植物提取物对皮肤色素沉着的抑制作用。方法:以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1.5倍的最小红斑量照射,在受试者腹部皮肤建立人工色素沉着模型,分别用3%和5%烟酰胺、1%美白因子、1%羽扇豆素、1%沙棘油、1%和3%橙皮苷、3%维生素C磷酸酯... 目的:检测植物提取物对皮肤色素沉着的抑制作用。方法:以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1.5倍的最小红斑量照射,在受试者腹部皮肤建立人工色素沉着模型,分别用3%和5%烟酰胺、1%美白因子、1%羽扇豆素、1%沙棘油、1%和3%橙皮苷、3%维生素C磷酸酯镁、3%甘草酸二铵乳膏涂抹在模型各区域内,以3%氢醌霜为阳性对照,基质为阴性对照,未用药组作空白对照。分别在照射前、照射后1周(即用药前)、用药后第1、2、4、6、8周进行皮肤颜色测量。结果:紫外线照射后7周内,局部皮肤血红蛋白逐渐减少、胶原蛋白合成增加,表皮黑素总量增加。与空白对照区域和阴性对照区域相比,应用1%羽扇豆素、1%沙棘油、3%橙皮苷、3%烟酰胺等制剂的区域,L*值显著增加,高于(P<0.05)或近似于3%氢醌组(P>0.05);局部血红蛋白含量<氢醌组(P<0.01),与基质组相似(P>0.05);且对局部胶原蛋白的合成有轻度促进作用;用SIAscopyTM测定出的局部黑素总量也显著小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1),与氢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羽扇豆素、沙棘油、橙皮苷、烟酰胺、维生素C磷酸酯镁、甘草酸二铵、美白因子使紫外线照射后的色素沉着减轻,作用与氢醌相当,且刺激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沉着 美白 植物提取物 紫外线 中波 窄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橙皮苷对UVB照射后的B16和HaCaT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汝芝 朱文元 +3 位作者 谢芳 葛晓松 赵浩 金慧玲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6-149,共4页
目的:研究橙皮苷对紫外线照射后的鼠黑素瘤B16和永生化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株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NaOH法测定黑素含量,Takahashi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流式细胞仪分析HaCaT细胞的CXC型趋化因... 目的:研究橙皮苷对紫外线照射后的鼠黑素瘤B16和永生化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株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NaOH法测定黑素含量,Takahashi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流式细胞仪分析HaCaT细胞的CXC型趋化因子受体(CXCR)2表达;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含量的变化。结果:50~600mg/L橙皮苷对B16和HaCaT细胞的增殖活性无明显影响,200mg/L浓度以上时轻度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合成。不同浓度的橙皮苷作用后,角质形成细胞培养上清中TGF-β1水平呈无规律性变化。正常角质形成细胞的CXCR2表达不受橙皮苷的影响,紫外线照射后,CXCR2表达增加,200~600mg/L橙皮苷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其表达,浓度在600mg/L时作用更显著。结论:橙皮苷无细胞毒性,其作用温和,具多效性,是有前途的褪色和光防护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苷 窄谱中波紫外线 CXC型趋化因子受体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壬二酸对人黑素细胞和鼠黑素瘤B_(16)细胞黑素合成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马佳 沈继龙 张汝芝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03-505,共3页
目的建立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系,检测壬二酸对人表皮黑素细胞和鼠黑素瘤B16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方法体外人表皮黑素细胞和鼠黑素瘤B16细胞培养,TRP-1染色观察壬二酸作用后,细胞形态的变化;测定壬二酸对人表皮黑素细胞和鼠黑... 目的建立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系,检测壬二酸对人表皮黑素细胞和鼠黑素瘤B16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方法体外人表皮黑素细胞和鼠黑素瘤B16细胞培养,TRP-1染色观察壬二酸作用后,细胞形态的变化;测定壬二酸对人表皮黑素细胞和鼠黑色素瘤B16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含量变化观察壬二酸的脱色素作用。结果壬二酸作用于人表皮黑素细胞后,可见细胞树突明显减少;壬二酸作用于B16细胞后,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壬二酸抑制人表皮黑素细胞和鼠黑素瘤B16细胞的酪氨酸酶活性,细胞黑素合成减少,而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壬二酸对体外培养的人表皮黑素细胞和鼠黑素瘤B16细胞的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生成都有抑制作用,可临床应用于治疗色素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细胞学 黑色素瘤 二羧酸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囊内黑素细胞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汝芝 朱文元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8-271,共4页
黑素母细胞,即黑素前体细胞,起源于神经嵴,部分迁移到毛囊,在毛囊内进一步分化成产色素的黑素细胞。毛囊内包含存在于外根鞘的、可作为黑素细胞“贮库”的未分化的黑素母细胞,以及毛球部有活性的黑素细胞。毛囊黑素细胞数目、寿命、黑... 黑素母细胞,即黑素前体细胞,起源于神经嵴,部分迁移到毛囊,在毛囊内进一步分化成产色素的黑素细胞。毛囊内包含存在于外根鞘的、可作为黑素细胞“贮库”的未分化的黑素母细胞,以及毛球部有活性的黑素细胞。毛囊黑素细胞数目、寿命、黑素生成活性与毛发生长周期紧密结合在一起。灰发是由于毛囊内黑素干细胞不能完全维系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干细胞 毛发周期 黑素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硝酸溶液处理尖锐湿疣皮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汝芝 朱文元 +2 位作者 韩洪方 高人燕 陈燕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60-362,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硝酸溶液(商品名:思可得)治疗尖锐湿疣的作用机制,及其对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的作用。方法:20例尖锐湿疣患者皮损制成标本用思可得涂抹,并以鬼臼毒素作对照,分别检测2种药物首次用药和重复用药后,皮损内HPV6/1... 目的:探讨复方硝酸溶液(商品名:思可得)治疗尖锐湿疣的作用机制,及其对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的作用。方法:20例尖锐湿疣患者皮损制成标本用思可得涂抹,并以鬼臼毒素作对照,分别检测2种药物首次用药和重复用药后,皮损内HPV6/11DNA的检出率,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还原法检测思可得对HaCaT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单次用药后,思可得组HPV6/11DNA的检出率为20%,鬼臼毒素组的检出率为70%。重复用药后,思可得组HPV-DNA阳性率为5%,鬼臼毒素组为40%。用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标本呈凝固性坏死。HaCaT细胞经0.1~5.0μl/mL思可得处理后,细胞存活率降低,并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经1.0~3.0μl/mL思可得处理48h的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到凋亡峰。结论:思可得治疗尖锐湿疣,除化学性破坏组织外,尚有抗病毒作用,重复用药作用更强,有利于减少尖锐湿疣的复发。思可得对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可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硝酸溶液 复方 角质形成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线治疗42例寒冷性多形红斑
7
作者 伍翠如 赵丽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5年第5期43-43,共1页
红外线治疗42例寒冷性多形红斑伍翠如,赵丽华寒冷性多形红斑是多形红斑的一种类型,常于天气突然转冷季节发生。现将我科从1985年1月~1989年4月,用红外线治疗该病42例,治疗结果报道如下。1病例与治疗方法1.1病例... 红外线治疗42例寒冷性多形红斑伍翠如,赵丽华寒冷性多形红斑是多形红斑的一种类型,常于天气突然转冷季节发生。现将我科从1985年1月~1989年4月,用红外线治疗该病42例,治疗结果报道如下。1病例与治疗方法1.1病例7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线治疗灯 寒冷性 多形红斑 血液循环 治疗方法 红外线照射 白内障 抗过敏药物 皮肤病 附属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