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指背血管蒂岛状皮瓣应用解剖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琛 徐静 +2 位作者 张莉 熊竹友 李光早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4-517,共4页
目的:为指背血管蒂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0具尸体20只手逐层解剖观察手背侧动脉、静脉、神经走行方向及分布。结果:拇指尺侧指背动脉起点外径为(0.37±0.05)mm,示指桡侧指背动脉的起点外径为(0.40±0.07)mm,示指尺侧... 目的:为指背血管蒂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0具尸体20只手逐层解剖观察手背侧动脉、静脉、神经走行方向及分布。结果:拇指尺侧指背动脉起点外径为(0.37±0.05)mm,示指桡侧指背动脉的起点外径为(0.40±0.07)mm,示指尺侧、中指两侧、环指两侧、小指桡侧指背动脉的起点外径为(0.32±0.06)mm,1~5指两侧指背静脉于近侧指间关节处外径为(0.51±0.07)mm。平掌指关节处拇指尺侧指背神经横径为(0.41±0.06)mm;示指桡侧指背神经横径为(0.38±0.07)mm。结论:以指背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血管走行恒定,血运丰富,是修复手指邻近创面的理想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背静脉 指背动脉 皮瓣 应用解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颌颈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26
2
作者 熊绍虎 徐达传 +3 位作者 程新德 赵天兰 李宁 颜玲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3-114,共2页
目的 :为侧颌颈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① 2例新鲜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 ,分别灌注红色乳胶及明胶墨汁 ,切取皮瓣 ,后者制成透明标本 ;②在 10侧头面部铸型标本上 ,观测侧颌颈部皮肤和皮瓣蒂部的动脉血管分布及静脉回... 目的 :为侧颌颈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① 2例新鲜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 ,分别灌注红色乳胶及明胶墨汁 ,切取皮瓣 ,后者制成透明标本 ;②在 10侧头面部铸型标本上 ,观测侧颌颈部皮肤和皮瓣蒂部的动脉血管分布及静脉回流。结果 :侧颌颈部皮肤血供主要来源于面动脉、颞浅动脉、枕动脉的分支 ,亦有甲状腺上动脉的终末支分支营养 ,并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其蒂部血供来源于颞浅动脉小穿支形成的真皮下血管网。颞浅动脉和面动脉的小穿支在侧颌颈区相互吻合。结论 :侧颌颈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可以依赖于耳前蒂部小穿支真皮下血管网供血成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颌颈部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面动脉为蒂逆行下颌缘皮瓣修复鼻缺损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8
3
作者 程新德 熊绍虎 +6 位作者 徐达传 赵天兰 诹访文彦 竹村明道 户田伊纪 池宏海 方一如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33-335,共3页
目的 :为以面动脉为蒂逆行下颌缘皮瓣修复鼻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3 6侧灌注红色乳胶成人头面部及 8侧铸型标本 ,详细解剖观测下颌缘皮瓣血供、下颌下缘平面至口角平面动静脉长度、面神经下颌缘支和面动脉交点处距下颌下缘距离。结... 目的 :为以面动脉为蒂逆行下颌缘皮瓣修复鼻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3 6侧灌注红色乳胶成人头面部及 8侧铸型标本 ,详细解剖观测下颌缘皮瓣血供、下颌下缘平面至口角平面动静脉长度、面神经下颌缘支和面动脉交点处距下颌下缘距离。结果 :下颌缘皮瓣血供主要来源于面动脉及其分支 ,同时亦接受枕动脉及甲状腺上动脉的分支营养 ,并互相吻合。平下颌骨下缘平面 ,面动脉距下颌角距离为 2 .8± 0 .3 ( 2 .4~ 3 .5 )cm ,动脉前壁与静脉后壁距离 0 .7± 0 .2 ( 0 .4~ 1.2 )cm ,动脉后壁与静脉前壁距离 0 .4± 0 .2 ( 0~ 0 .9)cm。口角平面 ,动脉前壁与静脉后壁距离 1.4± 0 .4( 0 .5~ 1.9)cm ,动脉后壁与静脉前壁距离 0 .9± 0 .4( 0 .3~ 1.5 )cm ,两平面间面动静脉长 4.5± 0 .3 ( 4.1~ 5 .4)cm。面神经下颌缘支多为 1~ 2支 ,与面动脉的关系恒定 ,多走行于动脉的浅面 ( 83 .3 % )。另有 8%的下颌缘支弓状行于下颌骨下缘下方 1cm范围内。结论 :以面动脉为蒂的下颌缘皮瓣逆行转位修复全鼻缺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缘皮瓣 鼻缺损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血供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18
4
作者 熊绍虎 徐达传 +7 位作者 程新德 颜玲 赵天兰 诹访文彦 竹村明道 户田伊纪 池宏海 方一如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30-332,共3页
目的 :为面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血供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① 2个新鲜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 ,分别灌注红色乳胶及明胶墨汁 ,后者制成透明标本 ;②在 10侧头面部铸型标本上 ,观测面部血管分布 ;③ 2例头面部血管铸型标本 ,扫描电镜观测... 目的 :为面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血供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① 2个新鲜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 ,分别灌注红色乳胶及明胶墨汁 ,后者制成透明标本 ;②在 10侧头面部铸型标本上 ,观测面部血管分布 ;③ 2例头面部血管铸型标本 ,扫描电镜观测血管的形态特点。结果 :面部皮肤血供主要来源于面动脉、颞浅动脉及眶下动脉的分支 ,亦有上颌动脉及眼动脉的终末支分支营养 ,并因区域的不同而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它们发出的分支入浅层构成皮下动脉网 ,再由皮下动脉网发出小动脉达真皮层形成真皮下动脉网 ,并相互吻合交通 ,形似“筛网”状。结论 :面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早期主要依赖于蒂部稠密的真皮下血管网供血。临床应用时应考虑其方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皮瓣 真皮下血管网 血管构筑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