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选择性激动黑皮质素4型受体(MC4R)通过HMGB1/TLR4/NF-κB信号途径对抗大鼠脓毒症致急性肝损伤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徽徽 仇大鹏 +2 位作者 高琴 汪华学 孙美群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55-1059,1064,共6页
目的观察选择性激动黑皮质素4型受体(MC4R)对脓毒症致急性肝损伤大鼠的影响。方法 6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假手术组(假手术后用PBS处理)、盲肠结扎穿孔(CLP)组(采用CLP建立脓毒症模型)、Ro27-3225处理组(CLP后用Ro27-3225处理)和Ro27-322... 目的观察选择性激动黑皮质素4型受体(MC4R)对脓毒症致急性肝损伤大鼠的影响。方法 6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假手术组(假手术后用PBS处理)、盲肠结扎穿孔(CLP)组(采用CLP建立脓毒症模型)、Ro27-3225处理组(CLP后用Ro27-3225处理)和Ro27-3225假手术对照组(假手术后用Ro27-3225处理),每组16只(10只大鼠观察术后一般状态和72 h生存率,另外6只大鼠于术后24 h采集血液及肝组织标本)。各组分别于术后30 min腹腔注射PBS或Ro27-3225(180μg/kg),术后24 h测定大鼠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大鼠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动物处死后,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变,反转录PCR检测肝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和caspase-3 mRN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p65的表达,并分析NF-κB p65核阳性率。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CLP组大鼠72 h生存率和MAP降低,血清中AST和ALT水平明显升高,肝索排列紊乱,肝细胞水肿,有明显炎性细胞浸润,肝组织中TLR4、HMGB1和caspase-3 mRNA水平明显升高,肝细胞中NF-κB p65核阳性率明显升高。与CLP组相比,Ro27-3225处理组大鼠72 h生存率和MAP明显升高,血清中AST和ALT水平明显降低,肝组织结构损伤明显减轻,肝组织中TLR4、HMGB1和caspase-3 mRNA水平降低,肝细胞中NF-κB p65核阳性率明显降低。结论脓毒症能引起肝损伤,选择性激动MC4R可能通过抑制HMGB1/TLR4/NF-κB信号途径,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脓毒症引起的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肝损伤 Toll样受体4 高迁移率族蛋白1 核因子ΚB 黑皮质素4型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及其配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谢长好 王元元 +1 位作者 李志军 陈琳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7-280,共4页
PD-1(Programmed Cell Death-1,CD279)是一种新近发现的CD28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新成员,与CTLA-4(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4)有23%的相同氨基酸序列。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发病机制 PD-1 Death-1 配体 超家族新成员 免疫球蛋白 氨基酸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达PD-L1的分析和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谢长好 王元元 +2 位作者 李志军 唐洁 李柏青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9-432,共4页
目的:探讨PD-L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Mo)上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1例SLE患者和38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14+Mo表面PD-L1表达水平,比较SLE不活动组、活动组和健康对照组以及狼疮肾炎组和无狼疮... 目的:探讨PD-L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Mo)上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1例SLE患者和38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14+Mo表面PD-L1表达水平,比较SLE不活动组、活动组和健康对照组以及狼疮肾炎组和无狼疮肾炎组之间CD14+Mo表面PD-L1表达的百分比,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数据的相关性。结果:SLE活动组和稳定组CD14+PD-L1+Mo百分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狼疮肾炎患者CD14+PD-L1+Mo百分率高于无狼疮肾炎患者(P<0.05)。SLE患者CD14+PD-L1+Mo百分率与SLEDAI评分、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SLE患者中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U1snRNP抗体、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组外周血CD14+PD-L1+单核细胞百分率均高于对应阴性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CD14+Mo细胞表达PD-L1异常,与病情活动性和抗体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PD-L1 单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烯丙基二硫对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突触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柴继侠 李徽徽 +5 位作者 王元元 柴强 贺文欣 周艳梅 胡小冬 王震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17-1422,共6页
目的探讨二烯丙基二硫(DADS)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突触的影响。方法侧脑室立体定位术注射凝集态Aβ1-42制备AD模型小鼠,随机分成四组AD模型组,低中高DADS剂量组,分别灌服0、10、50和100 mg/kg/d的DADS。1个月后各... 目的探讨二烯丙基二硫(DADS)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突触的影响。方法侧脑室立体定位术注射凝集态Aβ1-42制备AD模型小鼠,随机分成四组AD模型组,低中高DADS剂量组,分别灌服0、10、50和100 mg/kg/d的DADS。1个月后各组小鼠进行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银染和电镜检测海马CA1区树突棘和突触的结构、蛋白印迹和RT-PCR检测海马内PSD95和SYP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与AD模型组相比,水迷宫检测显示中高剂量DADS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增强,银染和电镜检测显示海马CA1区树突棘和突触增多,蛋白印迹和RT-PCR检测显示海马PSD95和SYP表达增多。结论随着DADS剂量的增加,AD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得到改善,海马内树突棘和突触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烯丙基二硫 阿尔茨海默病 突触 学习记忆能力 海马突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ebrin在神经元树突棘形成和重塑中的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柴继侠 李瑞锡 彭裕文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1-226,共6页
关键词 树突棘 神经元 调节蛋白 肌动蛋白 结构分布 神经突起 重建过程 脑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ebrin和SYP在APP/PS1转基因AD小鼠海马内的表达与认知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柴继侠 姚君茹 +6 位作者 于剑锋 陈明军 徐冲冲 朱新平 陈祖林 李瑞锡 彭裕文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3-278,共6页
已知Alzheimer病(AD)患者脑内的主要病理变化之一是树突棘与突触的退化,而树突棘与突触的正常发育及病理改变均与树突棘肌动蛋白结合蛋白drebrin和突触前成分内突触素(synaptophysin,SYP)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为探讨drebrin和SYP的表达... 已知Alzheimer病(AD)患者脑内的主要病理变化之一是树突棘与突触的退化,而树突棘与突触的正常发育及病理改变均与树突棘肌动蛋白结合蛋白drebrin和突触前成分内突触素(synaptophysin,SYP)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为探讨drebrin和SYP的表达与AD认知障碍之间的关系,本实验先采用Morris水迷宫法观测了6、9、12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和同种野生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再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了其海马内drebrin和SY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9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内drebrin蛋白的表达水平已有下降,其学习记忆能力也相应地降低,12月龄时二者下降明显;但作为突触前成分中的SYP蛋白表达水平的下降则较前二者的出现为迟。本结果提示,drebrin的表达下降在AD早期行为学改变的分子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SYP的表达下降则在drebrin下降之后参与AD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动蛋白结合蛋白 突触素 Alzheimer病 水迷宫 APP/PS1转基因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CD19^+ B细胞PD-L1的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谢长好 王元元 +3 位作者 陈静 肖燕秋 李志军 李柏青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1-164,167,共5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上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1例SLE患者和38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19+B细胞表面PD-L...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上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1例SLE患者和38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19+B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水平,比较SLE稳定组、活动组和健康对照组以及狼疮肾炎组和无狼疮肾炎组之间CD19+B细胞表面PD-L1表达阳性细胞的百分比,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数据的相关性。结果:SLE活动组和稳定组CD19+PD-L1+B细胞百分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活动组又低于稳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狼疮肾炎患者CD19+PD-L1+B细胞百分率低于无狼疮肾炎患者(P<0.05)。SLE患者CD19+PD-L1+B细胞百分率与SLEDAI评分、尿蛋白定量、呈负相关,与C3呈正相关。SLE患者中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U1snRNP抗体、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组外周血B细胞PD-L1表达水平均低于对应阴性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CD19+B细胞表达PD-L1下降,与病情活动性和抗体产生有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PD-L1 B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齐琦 郭飞 武世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 PNET)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和诊断标准。方法采用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影像学表现,对12例p PNET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1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增长迅速的局部肿块,伴有疼痛,以... 目的探讨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 PNET)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和诊断标准。方法采用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影像学表现,对12例p PNET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1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增长迅速的局部肿块,伴有疼痛,以及肿块压迫所引起的症状。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镜下肿瘤主要由小圆细胞构成,3例可见Homer-Wright菊形团形成;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D99阳性率为100%(12/12),NSE和Syn阳性率较高,分别为92%(11/12)和75%(9/12),Vim的阳性表达率为50%(6/12)。结论 p PNET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小圆细胞肿瘤,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有助于p PNE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瘤 病理 组织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肌幼虫排泄分泌蛋白对脓毒症诱发的小鼠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袁圆 年峰 +9 位作者 李徽徽 杨慧娟 吴玉芝 马梦禧 汪开贵 陈雪玲 张自强 栗根 杨小迪 吴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24-831,共8页
目的观察旋毛虫肌幼虫排泄分泌蛋白(Ts-MES)对脓毒症诱发的小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8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各组20只,分别为假手术组(A组)、心肌损伤模型组(B组)、Ts-MES治疗组(C组)和地塞米松对照组(D组)。B、C、D组采取... 目的观察旋毛虫肌幼虫排泄分泌蛋白(Ts-MES)对脓毒症诱发的小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8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各组20只,分别为假手术组(A组)、心肌损伤模型组(B组)、Ts-MES治疗组(C组)和地塞米松对照组(D组)。B、C、D组采取盲肠结扎穿孔术构建脓毒症诱发的心肌损伤小鼠模型,A组只行开腹探寻,不结扎和穿刺盲肠。术后40 min,A、B组腹腔注射150μL PBS,C组腹腔注射含20μg Ts-MES的等量PBS,D组腹腔注射含地塞米松(0.3 mg/kg)的等量PBS。术后12 h,每组随机抽取6只小鼠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另抽取8只用于观察72 h生存率。剩余的6只小鼠通过HE染色评价心肌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NTPro-BNP和cTnI水平,ELISA法和qRT-PCR法分别检测血清和心肌组织中TNF-α、IL-6、IL-10、TGF-β的表达。结果B组小鼠的心功能指标(LVEF、LVFS、E/A)及72 h生存率较A组显著下降(P<0.001),心肌病理损伤评分及血清中NTPro-BNP和cTnI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B组相比,C、D两组小鼠的心功能指标和72 h生存率明显回升(P<0.05),心肌病理损伤评分及血清中NTPro-BNP和cTnI水平明显降低(P<0.05)。小鼠血清和心肌组织中TNF-α和IL-6水平比较:B组小鼠血清和心肌组织中TNF-α和IL-6水平较A组显著升高(P<0.001),C、D两组较B组显著下降(P<0.05);IL-10和TGF-β水平:C组较B组显著升高(P<0.05),D组较B组虽有增高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s-MES可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并促进调节性细胞因子的表达,进而保护脓毒症诱发的小鼠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排泄分泌蛋白 脓毒症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异链球菌sepM基因中存在与变链素IV形成相关的突变类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姗姗 刘玉东 +5 位作者 张容秀 路晓淼 胡浩 胡洁 张凯 孙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76-882,共7页
目的了解sepM基因在变异链球菌临床株中的突变类型及其分布特征;探索sepM基因突变与变异链球菌变链素IV形成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抑菌圈法检测80株变异链球菌临床株的变链素IV形成能力,根据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构建这80株变异... 目的了解sepM基因在变异链球菌临床株中的突变类型及其分布特征;探索sepM基因突变与变异链球菌变链素IV形成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抑菌圈法检测80株变异链球菌临床株的变链素IV形成能力,根据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构建这80株变异链球菌临床株的最小生成树,根据最大似然法构建这80个样本的进化树。采用GeneMarkS软件预测这些菌株的编码基因,并将预测到的基因与参考基因组UA159的sepM基因序列进行比对,了解sepM基因在变异链球菌临床株中的突变类型及其分布特征。通过分析变链素IV形成组和无变链素IV形成组菌株中差异分布的突变类型及比较突变组和无突变组菌株中抑菌圈的大小,明确与变链素IV形成相关的突变类型。结果 80株变异链球菌临床株中有变链素IV形成(变链素IV形成组)和无变链素IV形成(无变链素IV形成组)的菌株各25和55株。最小生成树结果提示变链素IV形成组菌株之间的等位基因差异少于变链素IV形成组和无变链素形成组组间菌株,并且变链素IV形成组菌株间起源类似。80株变异链球菌临床株中共检测到34个单碱基突变位点,其中有4个碱基突变(C31T、G533A、C756T、C1036T)在组间存在差异(P分别为0.001、<0.001、0.025及0.003)。这些差异分布的突变均与变链素IV的形成呈正相关。结论变异链球菌临床株sepM基因中存在与变链素IV形成相关的突变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pM基因 基因突变 变链素IV 变异链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