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胚胎腭板发育过程中麦胚凝集素、蓖麻凝集素和鸡冠珊瑚树凝集素受体的表达
1
作者 段淑红 刘凯 +2 位作者 尹海燕 刘丰韬 窦珊姗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6-609,共4页
方法:以生物素标记的凝集素WGA、 RCA和ECL为探针,应用亲和组织化学显色方法检测上述3种凝集素受体在各组小鼠胚胎腭板上皮及其间充质的分布状况和变化规律.结果:在小鼠胚胎腭发育过程中3种凝集素受体在腭板上皮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在... 方法:以生物素标记的凝集素WGA、 RCA和ECL为探针,应用亲和组织化学显色方法检测上述3种凝集素受体在各组小鼠胚胎腭板上皮及其间充质的分布状况和变化规律.结果:在小鼠胚胎腭发育过程中3种凝集素受体在腭板上皮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在间充质中的表达水平.WGA受体在腭板上皮中的表达峰值出现于d1322-d148,即腭板上抬和水平生长期;而RCA和ECL受体的表达峰值出现于d158-d1522,即腭板融合期.结论:3种凝集素受体均可能不同程度地参与腭板正常发育的调节,WGA受体可能主要作用于腭板上抬和水平增长期,而RCA和ECL受体则可能主要作用于腭板融合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集素受体 腭板 发育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淀粉样蛋白和drebrin在培养的APP/PS1转基因小鼠神经元中的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柴继侠 于剑锋 +3 位作者 陈明军 陈祖林 李瑞锡 彭裕文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2-505,F0002,共5页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积聚与树突棘蛋白drebrin表达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ELISA和免疫印迹法等方法检测大脑皮层原代培养的APP/PS1转基因小鼠的神经元和同种野生型(WT)小鼠的神...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积聚与树突棘蛋白drebrin表达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ELISA和免疫印迹法等方法检测大脑皮层原代培养的APP/PS1转基因小鼠的神经元和同种野生型(WT)小鼠的神经元Aβ和drebrin的表达.结果: 培养至12d (days in vitro)时,可见Aβ在APP/PS1神经元胞体内聚集,培养基内的Aβ水平也同时升高;此期神经元内drebrin斑点状免疫反应产物分布较为稀疏,drebrin的表达水平下降.18d时,Aβ在胞体内聚集的基础上,向突起内延伸,培养基内的Aβ水平进一步升高;drebrin的表达则明显下降.结论: 原代培养的APP/PS1小鼠神经元内Aβ积聚的同时,树突棘蛋白drebrin的表达下降.提示AD脑内Aβ积聚可能是影响树突棘蛋白drebrin表达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 DREBRIN 阿尔茨海默病 APP/PS1 转基因 神经元 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癌永生化细胞系细胞淋巴道转移裸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3
作者 邹维艳 严海芹 +4 位作者 孙美群 尹海燕 周艳梅 李徽徽 王俊斌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00-602,606,共4页
目的:建立人舌癌细胞Tca8113-M1裸鼠淋巴结转移模型,研究分析其转移的特性,为舌癌转移的研究提供动物模型。方法:4~6周龄裸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Tca8113-M1组、Tca8113组,通过足垫注射舌癌细胞,建立淋巴道转移模型。观察... 目的:建立人舌癌细胞Tca8113-M1裸鼠淋巴结转移模型,研究分析其转移的特性,为舌癌转移的研究提供动物模型。方法:4~6周龄裸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Tca8113-M1组、Tca8113组,通过足垫注射舌癌细胞,建立淋巴道转移模型。观察各组裸鼠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H-E染色、上皮膜抗原(EMA)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及淋巴结舌癌细胞纯化培养。结果:淋巴结有散在或灶性鳞状上皮细胞转移,体外纯化培养的癌细胞呈上皮样生长。Tca8113-M1组淋巴结转移率为88%,Tca8113组仅为60%。结论:足垫注射舌癌永生化细胞系Tca8113-M1细胞系细胞建立淋巴道转移模型具有简单、稳定、转移率高等特点,为舌癌淋巴道转移的机制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 永生化细胞 转移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血管新生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褚小磊 柴继侠 +2 位作者 郭帅 王元元 陈传好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301-309,共9页
目的明确槲皮素(quercetin,QUE)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的抗血管新生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牛Ⅱ型胶原(CⅡ)和不完全弗氏佐剂(IFA)建立大鼠CIA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trol)组、CIA组和槲皮素(QUE)... 目的明确槲皮素(quercetin,QUE)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的抗血管新生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牛Ⅱ型胶原(CⅡ)和不完全弗氏佐剂(IFA)建立大鼠CIA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trol)组、CIA组和槲皮素(QUE)组,每组6只,从初次免疫第14天至第35天,QUE组给予槲皮素(150 mg/kg)灌胃,control组和CIA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的0.05%DMSO灌胃。测定关节炎评分、体质量、足爪体积。HE染色评价炎性关节的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CD34、HIF-1α、VEGFA在关节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半定量分析滑膜微血管密度。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CD34和VEGFA在关节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CIA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17等细胞因子表达变化。结果初次免疫14 d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IA组大鼠关节炎评分和足爪体积均升高(均P<0.01),体质量降低(P<0.05);与CIA组比较,QUE组大鼠关节炎评分和足爪体积均降低(均P<0.05),体质量无明显差异。与CIA组比较,QUE组大鼠滑膜炎性细胞浸润、滑膜增生、血管翳、软骨侵蚀均减轻(均P<0.05)。与control组比较,CIA组大鼠关节滑膜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CD34、VEGFA、HIF-1α的表达以及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17表达均升高(均P<0.01);与CIA组比较,QUE组大鼠关节滑膜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CD34、VEGFA、HIF-1α的表达以及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17表达均降低(均P<0.05)。结论槲皮素可能通过下调HIF-1α、VEGFA的表达,对CIA发挥抗血管新生作用,槲皮素可能成为治疗RA的潜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血管新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缺氧诱导因子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