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诺氟沙星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作用及对TGF-β1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冬梅 谷从友 +3 位作者 刘铜 张琼宇 李培 胡晓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9-173,共5页
旨在通过观察不同浓度诺氟沙星对斑马鱼胚胎不同发育时期的毒性作用,以及对TGF-β1基因表达的影响。配制诺氟沙星浓度为0、10、20、40μmol/L,将斑马鱼胚胎暴露在上述浓度的诺氟沙星中。观察在胚胎不同发育时期,诺氟沙星对斑马鱼脊柱弯... 旨在通过观察不同浓度诺氟沙星对斑马鱼胚胎不同发育时期的毒性作用,以及对TGF-β1基因表达的影响。配制诺氟沙星浓度为0、10、20、40μmol/L,将斑马鱼胚胎暴露在上述浓度的诺氟沙星中。观察在胚胎不同发育时期,诺氟沙星对斑马鱼脊柱弯曲、心包囊肿、卵黄囊肿和死亡率的影响,以及使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PCR)检测其对TGF-β1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诺氟沙星对斑马鱼的胚胎发育有明显影响,主要表现在脊柱弯曲、心包囊肿和卵黄囊肿,随着诺氟沙星暴露浓度的增大,胚胎的发育延迟,孵化时间延长,胚胎死亡率增加;当诺氟沙星暴露浓度为40μmol/L时,96 hpf的胚胎死亡率达到76.45%;与正常状态相比,暴露于不同浓度诺氟沙星的斑马鱼胚胎中TGF-β1基因的m RNA表达随发育时间延长而增加趋势减缓。说明诺氟沙星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致畸作用与致死作用有显著的影响。提示水体中残留的诺氟沙星对鱼类的生殖与发育具有潜在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氟沙星 斑马鱼 胚胎 致畸 致死 TGF-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D-1和sPD-Ls在结缔组织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何豪华 何晓宇 +5 位作者 周明骏 汤迎凯 代丽 谢卓贝 王元元 谢长好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4-454,共11页
膜结合型程序性死亡受体1(membrane-bound programmed cell death-1,mPD-1)及膜结合型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membrane-bound 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s,mPD-Ls)存在可溶性形式,分别为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oluble programmed cell ... 膜结合型程序性死亡受体1(membrane-bound programmed cell death-1,mPD-1)及膜结合型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membrane-bound 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s,mPD-Ls)存在可溶性形式,分别为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oluble programmed cell death-1,sPD-1)和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soluble 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s,sPD-Ls)[包括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soluble 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sPD-L1)和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2(soluble 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2,sPD-L2)]。sPD-1和sPD-L2主要由PD-1 mRNA的选择性剪接异构体翻译产生,而sPD-L1则是由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剪切膜结合型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membrane-bound 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mPD-L1)产生。sPD-1和sPD-Ls通过阻断mPD-1/mPD-L1通路在自身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而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是由自身免疫反应等引起的一类疾病,并且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均可出现mPD-1/mPD-L1的功能异常。故sPD-1和sPD-Ls通过阻断mPD-1/mPD-L1通路,在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CTD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了解sPD-1和sPD-Ls在CTD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价值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 结缔组织病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和突触小泡蛋白在神经元成熟过程中的分布 被引量:7
3
作者 柴继侠 王元元 +5 位作者 李徽徽 贺文欣 邹维艳 周艳梅 胡小冬 柴强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19-1622,共4页
目的探讨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和突触小泡蛋白(SYP)在原代培养不同时间神经元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原代培养3 d(3DIV)、7DIV和14DIV大脑皮层神经元内的PSD95和SYP的表达。结果 PSD95在3DIV时主要分布在神经元胞体;7DI... 目的探讨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和突触小泡蛋白(SYP)在原代培养不同时间神经元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原代培养3 d(3DIV)、7DIV和14DIV大脑皮层神经元内的PSD95和SYP的表达。结果 PSD95在3DIV时主要分布在神经元胞体;7DIV时分布在胞体、突起末端和分支处;14DIV时分布在胞体和呈斑点状分布在神经元突起上。SYP在3DIV时无明显表达,7DIV时分布在神经元细胞核内,14DIV时分布在细胞核内和呈斑点状分布在突起上。结论随着培养神经元和突触的发育至成熟,PSD95和SYP最初主要位于神经元胞体和细胞核内,最终大都呈斑点状密集分布在突起上。表明PSD95和SYP虽产生部位不同,但最终都与突触的形成和成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 突触小泡蛋白(synaptophysin) 神经元 突触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PD-1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元元 谢长好 +5 位作者 孙美群 柴继侠 周艳梅 陈勇 唐洁 李柏青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62-965,共4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上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1例SLE患者和38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面PD-1表达水平,比较SLE稳定组、活动组和健康对照组以及...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上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1例SLE患者和38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面PD-1表达水平,比较SLE稳定组、活动组和健康对照组以及狼疮肾炎组和无狼疮肾炎组之间CD4^+和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的百分比,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数据的相关性。结果 SLE活动组CD4^+T细胞PD-1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和不活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活动组、稳定组CD8^+T细胞PD-1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狼疮肾炎患者CD4^+PD-1^+和CD8^+PD-1^+T细胞分别高于无狼疮肾炎患者(P<0.01)。SLE患者中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组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PD-1表达水平均高于对应阴性组。SLE患者CD4^+和CD8^+T细胞PD-1表达百分率与SLE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与补体C3呈负相关。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PD-1表达异常,与SLEDA1和自身抗体产生有明确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PD-1 CD4+T细胞 CD8+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及其虫源性蛋白对盲肠结扎穿孔诱导的小鼠哝毒症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徽徽 贺文欣 +9 位作者 宋迪 吴琦 李楠 万勇坤 张慧 仇大鹏 褚亮 王黎源 杨小迪 方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48-1054,共7页
目的观察旋毛虫及其虫源性蛋白对盲肠结扎穿孔(CLP)诱导的小鼠脓毒症的影响。方法 8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LP组、旋毛虫肌幼虫(ML)预感染组、旋毛虫肌幼虫虫体可溶性蛋白(SMP)处理组和排泄分泌蛋白(MES)处理组。ML预感... 目的观察旋毛虫及其虫源性蛋白对盲肠结扎穿孔(CLP)诱导的小鼠脓毒症的影响。方法 8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LP组、旋毛虫肌幼虫(ML)预感染组、旋毛虫肌幼虫虫体可溶性蛋白(SMP)处理组和排泄分泌蛋白(MES)处理组。ML预感染组于术前28 d经口感染300条旋毛虫肌幼虫,其余各组分别于术后30 min腹腔注射PBS或SMP(25μg/只)或MES(25μg/只)。观察小鼠术后状态和72 h生存率,检测术后12 h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及TNF-α、IL-6、IL-1β、IL-10、TGF-β水平,观察小鼠肝和肾组织病变。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CLP组72 h生存率降低,血清中ALT、AST、BUN和Cr水平及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IL-10和TGF-β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肝中肝索排列紊乱,肝细胞水肿,肾中部分血管球皱缩,肾小管细胞水肿。与CLP组相比,ML预感染组血清中ALT、AST、Cr、TNF-α和IL-1β水平降低,IL-10和TGF-β水平升高(P<0.05);SMP处理组血清中ALT、AST、Cr、TNF-α和IL-1β水平降低,TGF-β水平升高(P<0.05);MES处理组72 h生存率明显升高,血清中ALT、AST、BUN、Cr、TNF-α、IL-6和IL-1β水平明显降低,IL-10和TGF-β水平明显升高(P<0.05),肝和肾组织结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旋毛虫及其虫源性蛋白可减少CLP诱导的脓毒症小鼠血清中促炎因子的释放,促进免疫调节因子的释放,其中MES效果更为显著,并能减轻肝和肾结构和功能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旋毛虫 盲肠结扎穿孔 排泄分泌蛋白 促炎因子 免疫调节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酸对MRL/lpr小鼠狼疮性肾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元元 李洪涛 +7 位作者 陆杨 贾孝云 李杨磊 陈升 柴继侠 张佳佳 刘东 谢长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57-961,共5页
目的探讨甘草酸对MRL/lpr小鼠狼疮肾炎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MRL/lpr狼疮小鼠随机分为MRL/lpr组、MRL/lpr+地塞米松(1.5 mg/kg)组,MRL/lpr+甘草酸(20 mg/kg)组,MRL/lpr+甘草酸(40 mg/kg)组,每组10只;野生型正常对照组C57BL/6... 目的探讨甘草酸对MRL/lpr小鼠狼疮肾炎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MRL/lpr狼疮小鼠随机分为MRL/lpr组、MRL/lpr+地塞米松(1.5 mg/kg)组,MRL/lpr+甘草酸(20 mg/kg)组,MRL/lpr+甘草酸(40 mg/kg)组,每组10只;野生型正常对照组C57BL/6小鼠10只。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尿酸(UA)与肌酐(Cr)含量,各组小鼠血清及肾脏组织中IL-1β、IL-6、TNF-α炎症因子水平;采用HE染色法检测肾脏病理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脾脏NLRP3、ASC、Caspase-1、IL-1β、p-NF-κB、NF-κB、p-IκBα、IκBα蛋白的表达。结果甘草酸能显著降低血清尿酸、肌酐含量;减少血清及肾脏IL-1β、IL-6、TNF-α炎症因子表达,改善肾脏病理改变;并能显著抑制NLRP3、ASC、Caspase-1、IL-1β、p-NF-κB、p-IκBα表达。结论甘草酸对MRL/lpr狼疮小鼠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甘草酸 肾脏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酸调节MRL/lpr狼疮小鼠的免疫功能及机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元元 柴继侠 +6 位作者 孙美群 贺文欣 胡小冬 邹维艳 李徽徽 陆杨 谢长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5-309,共5页
目的探讨甘草酸对MRL/lpr狼疮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MRL/lpr狼疮小鼠随机分为狼疮对照组、1.5 mg/kg地塞米松处理组、20 mg/kg甘草酸处理组、40 mg/kg甘草酸处理组,每组10只;野生型正常对照组C57BL/6小鼠10只。采用ELISA检... 目的探讨甘草酸对MRL/lpr狼疮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MRL/lpr狼疮小鼠随机分为狼疮对照组、1.5 mg/kg地塞米松处理组、20 mg/kg甘草酸处理组、40 mg/kg甘草酸处理组,每组10只;野生型正常对照组C57BL/6小鼠10只。采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脏组织中Th1细胞/Th2细胞比例;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脾脏相关蛋白GATA结合蛋白3(GATA3)、T细胞表达的T盒(T-bet)、磷酸化Janus激酶3(p-JAK3)、JAK3、磷酸化的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p-STAT3)、STAT3、磷酸化核因子κBp65(p-NF-κBp65)、NF-κBp65、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α(p-IκBα)、IκBα蛋白的表达。结果甘草酸能显著降低MRL/lpr狼疮小鼠血清IL-4、增加IFN-γ含量;减少Th2细胞、增加Th1细胞,Th1细胞/Th2细胞比值显著升高;并能显著抑制GATA3、p-JAK3、p-STAT3、p-NF-κB、p-IκBα表达,增加T-bet表达。结论甘草酸调节MRL/lpr狼疮小鼠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甘草酸 Th1细胞/Th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活化星形胶质细胞并下调其内向整流性钾离子通道(Kir4.1)的表达 被引量:4
8
作者 孙美群 严海芹 +3 位作者 邹维艳 王元元 李徽徽 王效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6-200,共5页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对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作用及内向整流性钾离子通道4.1(Kir4.1)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LPS处理或者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处理培养的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免疫细胞化...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对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作用及内向整流性钾离子通道4.1(Kir4.1)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LPS处理或者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处理培养的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星形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L-1β的水平,实时定量PCR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IL-1β和Kir4.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LPS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LPS可促进星形胶质细胞IL-1β的分泌和IL-1βmRNA的表达,下调Kir4.1 mRNA的表达;与LPS组相比较,IL-1ra可以有效对抗上述两结果。结论 LPS可诱导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活化;LPS下调星形胶质细胞Kir4.1 mRNA表达可能与IL-1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星形胶质细胞 内向整流性钾离子通道4.1(Kir4.1) 白细胞介素1beta(IL-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激活ALDH2对2型糖尿病大鼠睾丸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徽徽 于影 +2 位作者 贺文欣 周艳梅 柴继侠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62-966,共5页
目的观察乙醇激活乙醛脱氢酶2(ALDH2)对2型糖尿病大鼠睾丸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高糖高脂饮食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5 mg·kg-1)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乙醇+2型糖尿... 目的观察乙醇激活乙醛脱氢酶2(ALDH2)对2型糖尿病大鼠睾丸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高糖高脂饮食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5 mg·kg-1)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乙醇+2型糖尿病组(n=6)。乙醇+2型糖尿病组大鼠先给予体积分数0.025乙醇喂养1周后,改用体积分数0.05乙醇继续喂养7周;正常对照组和2型糖尿病组大鼠常规喂养8周。8周后,测定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睾酮、睾丸质量系数等指标,观察睾丸组织结构改变,检测睾丸组织ALDH2 mRN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水平和TGF-β1阳性率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组大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睾丸质量系数均明显升高,血清睾酮水平明显降低,睾丸组织中部分生精小管萎缩,各级生精细胞减少,排列疏松,睾丸间质细胞减少,睾丸组织ALDH2 mRNA水平明显减少,TGF-β1 mRNA水平和TGF-β1阳性率明显升高。给予乙醇干预后,与2型糖尿病组比较,乙醇+2型糖尿病组大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睾丸质量系数降低,血清睾酮水平升高,病理改变减轻,睾丸组织ALDH2 mRNA水平明显升高、TGF-β1 mRNA水平和TGF-β1阳性率明显降低。结论激活ALDH2可能通过下调TGF-β1的表达,减轻2型糖尿病对睾丸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乙醛脱氢酶2 睾丸 转化生长因子Β1 乙醇 链脲佐菌素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苷通过抑制NF-κB通路减轻MRL/lpr狼疮小鼠肝损伤 被引量:3
10
作者 谢长好 吴冰冰 +8 位作者 席进 王锐 张晨 李杨磊 白善旺 张佳佳 沈桐 唐笑妍 王元元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67-1471,共5页
目的探讨芍药苷对MRL/lpr小鼠肝脏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MRL/lpr狼疮小鼠随机分为MRL/lpr组、1.5 mg/kg地塞米松处理组、20 mg/kg芍药苷处理组、40 mg/kg芍药苷处理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C57 BL/6小鼠10只。微板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 目的探讨芍药苷对MRL/lpr小鼠肝脏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MRL/lpr狼疮小鼠随机分为MRL/lpr组、1.5 mg/kg地塞米松处理组、20 mg/kg芍药苷处理组、40 mg/kg芍药苷处理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C57 BL/6小鼠10只。微板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及肝脏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HE染色检测肝组织病变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肝脏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40(RIP140)、Toll样受体4(TLR4)、磷酸化核因子κBp65(p-NF-κBp65)、核因子κBp65(NF-κBp65)、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α(p-IκBα)、IκBα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小鼠相比,MRL/lpr狼疮小鼠血清中ALT与AST含量明显增加,MRL/lpr狼疮小鼠血清及肝脏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表达量显著增加。肝组织中有炎症细胞浸润,MRL/lpr狼疮小鼠肝脏组织中RIP140、TLR4、NF-κB蛋白水平显著增加。芍药苷和地塞米松一样能显著降低MRL/lpr狼疮小鼠血清中ALT和AST含量,减少MRL/lpr狼疮小鼠血清及肝脏组织中IL-1β、IL-6、TNF-α水平,减轻肝组织炎细胞浸润;并能显著降低MRL/lpr狼疮小鼠肝组织中RIP140、TLR4、p-NF-κBp65、NF-κBp65蛋白水平。结论芍药苷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从而对MRL/lpr狼疮小鼠肝脏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芍药苷 肝脏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动黑皮质素4型受体对抗脓毒症诱导的肾脏损伤 被引量:2
11
作者 汪华学 李徽徽 +2 位作者 柴继侠 于影 高琴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5期500-505,共6页
目的:观察激动黑皮质素4型受体(MC4R)对抗脓毒症诱导的肾脏损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Sham+MC4R激动剂Ro27-3225组、盲肠结扎穿孔组(CLP)和CLP+Ro27-3225组,造模24h后测定血清尿素氮(BUN)... 目的:观察激动黑皮质素4型受体(MC4R)对抗脓毒症诱导的肾脏损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Sham+MC4R激动剂Ro27-3225组、盲肠结扎穿孔组(CLP)和CLP+Ro27-3225组,造模24h后测定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E)水平,HE染色观察肾脏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观察肾小管细胞NF-κB P65的表达,RT-PCR测定肾脏组织NF-κB 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CLP组血清BUN和CRE水平明显升高(P<0.01),组织切片显示CLP组大鼠肾小体中血管球淤血、皱缩、肾小囊腔扩大,伴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和坏死。肾脏组织NF-κB P65表达呈强阳性,NF-κB mRNA表达增高(P<0.01)。与CLP组相比,CLP+Ro27-3225组BUN和CRE水平下降(P<0.01),肾小体、肾小管损伤减轻,肾脏组织NF-κB P65表达和NF-κB mRNA表达下降(P<0.01)。结论:脓毒症大鼠肾脏功能受损,激动MC4R可对抗脓毒症诱导的肾脏损伤,这可能与减少NF-κB的表达,降低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肾损伤 黑皮质素4型受体 NF-ΚB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β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并下调Kir4.1的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美群 汪洪涛 +6 位作者 齐琦 严海芹 邹维艳 董兴武 王自海 王靖豪 王效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6-449,454,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及其内向整流性钾离子通道4.1(Kir4.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新生SD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用IL-1β或者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处理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及其内向整流性钾离子通道4.1(Kir4.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新生SD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用IL-1β或者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处理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IL-1β对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荧光定量PCR检测IL-1β对星形胶质细胞Kir4.1 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IL-1β对星形胶质细胞Kir4.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IL-1β可以以剂量和时间依赖的方式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用10 ng/m L的IL-1β处理星形胶质细胞24 h后,Kir4.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下降,IL-1Ra可以有效对抗由IL-1β引起的Kir4.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下降;Kir4.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下调也能因IL-1β的去除而部分被恢复。结论 IL-1β可以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IL-1β是影响星形胶质细胞Kir4.1表达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IL-1β) 星形胶质细胞 细胞增殖 内向整流性钾离子通道4.1(Kir4.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干细胞标记物CD44与ESA在舌癌淋巴道转移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邹维艳 王俊斌 +2 位作者 严海芹 孙美群 邝晓聪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2-124,131,共4页
目的:探讨癌干细胞标记物CD44与ESA蛋白在舌癌淋巴道转移模型中表达情况及其表达意义。方法:采用癌细胞足垫注射法建立淋巴道转移模型,4周后,取转移淋巴结进行原代细胞培养,从中分离、纯化舌癌细胞进行连续传代培养,建立舌癌永生化细胞... 目的:探讨癌干细胞标记物CD44与ESA蛋白在舌癌淋巴道转移模型中表达情况及其表达意义。方法:采用癌细胞足垫注射法建立淋巴道转移模型,4周后,取转移淋巴结进行原代细胞培养,从中分离、纯化舌癌细胞进行连续传代培养,建立舌癌永生化细胞系,命名为Tca8113-Ml。以舌癌永生化细胞系Tca8113-Ml为研究对象,采用足垫注射细胞的方法建立淋巴道转移模型。4周后,收集淋巴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癌干细胞标记物CD44与ES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采用Tca8113-Ml建立了舌癌淋巴道转移模型,4周后收集淋巴结,检测癌干细胞标记物CD44与ESA蛋白在舌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结论:癌干细胞标记物在淋巴结转移性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表明淋巴结转移灶中有癌干细胞存在,提示癌转移的"种子"细胞极有可能是癌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干细胞 舌癌 CD44 ESA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MRL/lpr狼疮小鼠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元元 唐洁 +7 位作者 申林 李江艳 查成 王锐 胡坤 席进 常见荣 谢长好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1-256,共6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MRL/lpr狼疮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MRL/lpr狼疮小鼠随机分为MRL/lpr组、MRL/lpr+地塞米松(1.5 mg/kg)组,每组10只;野生型正常对照组C57BL/6小鼠10只。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各组小鼠认知功能和行为。检测各组小...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MRL/lpr狼疮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MRL/lpr狼疮小鼠随机分为MRL/lpr组、MRL/lpr+地塞米松(1.5 mg/kg)组,每组10只;野生型正常对照组C57BL/6小鼠10只。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各组小鼠认知功能和行为。检测各组小鼠血清、海马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含量;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kappabinding p65,NF-κB p65)相关蛋白P-PI3K,P-Akt和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a(phospho-in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a,P-IκBa)及P-NF-κB p65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小鼠海马区P-NF-κB p65阳性表达。结果:地塞米松能缓解MRL/lpr狼疮小鼠认知功能障碍,降低血清及海马组织IL-6,IL-1β,TNF-α的表达;抑制P-PI3K,P-Akt,P-IκBa和P-NF-κB p65的表达。结论:地塞米松可能通过降低MRL/lpr狼疮小鼠海马区TNF-α和IL-1β水平,从而对其认知功能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地塞米松 认知功能 PI3K/Akt/NF-κB P6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ebrin在神经元发育过程中的分布变化
15
作者 柴继侠 李徽徽 +3 位作者 齐琦 周艳梅 刘铜 卓煜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6-238,共3页
目的:探讨肌动蛋白结合蛋白Drebrin在神经元发育过程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原代培养大脑皮层神经元内Drebrin的分布。结果:体外培养1天(DIV,day in vitro)时,Drebrin主要分布在神经元胞体;3和7 DIV时,Drebrin分... 目的:探讨肌动蛋白结合蛋白Drebrin在神经元发育过程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原代培养大脑皮层神经元内Drebrin的分布。结果:体外培养1天(DIV,day in vitro)时,Drebrin主要分布在神经元胞体;3和7 DIV时,Drebrin分布在神经元胞体、突起末端和分支处;14和21 DIV时,Drebrin主要呈斑点状分布在神经元突起。结论:随着原代培养神经元和树突棘的发育成熟,Drebrin分布从神经元胞体向突起内转移,并逐渐在突起上密集呈斑点状分布。提示在神经元发育过程中,Drebrin表达可能和神经元突起形成及树突棘发育成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EBRIN 肌动蛋白 神经元 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对MRL/lpr狼疮小鼠的保护作用
16
作者 王元元 贾孝云 +7 位作者 王其一 叶明 陆杨 张佳佳 陈升 李杨磊 吴俊英 谢长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75-880,共6页
目的探讨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对MRL/lpr狼疮小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MRL/lpr狼疮小鼠20只随机分为MRL/lpr对照组、5 mg/kg Y-27632处理组,每组10只;野生型对照组C57BL/6小鼠10只。采用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脾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 目的探讨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对MRL/lpr狼疮小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MRL/lpr狼疮小鼠20只随机分为MRL/lpr对照组、5 mg/kg Y-27632处理组,每组10只;野生型对照组C57BL/6小鼠10只。采用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脾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ELISA检测血清核因子κB(NF-κB)相关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脾脏组织中硫氧还蛋白结合蛋白(Txnip)/硫氧还蛋白(Trx)、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相关蛋白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p38MAPK以及NF-κB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Txnip、p38MAPK、NF-κB蛋白水平;ELISA检测T淋巴细胞上清液IL-6、IL-1β、TNF-α水平。结果 Y-27632提高MRL/lpr狼疮小鼠血清及脾脏组织SOD水平;降低血清及脾脏组织MDA水平;降低血清、脾脏组织和脾脏T淋巴细胞上清液IL-6、IL-1β、TNF-α水平;抑制脾脏和脾脏T淋巴细胞Txnip、MAPK相关蛋白ERK、JNK和p38MAPK以及NF-κB表达,增加Trx含量。结论 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对MRL/lpr狼疮小鼠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Y-27632 硫氧还蛋白结合蛋白/硫氧还蛋白(Txnip/Trx)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 核因子κB(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雪旺细胞系RSC96条件培养液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体外增殖作用
17
作者 齐琦 朱安友 +1 位作者 吕合作 胡建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7-322,共6页
目的观察大鼠雪旺细胞系RSC96细胞条件培养液(RSC96-CM)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增殖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粘附法从胚胎15d的SD大鼠脊髓分离OPCs,应用Brd U掺入实验检测OPCs的增殖,应用RT-PCR技术检测PDGF-AA和bFGF在RS... 目的观察大鼠雪旺细胞系RSC96细胞条件培养液(RSC96-CM)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增殖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粘附法从胚胎15d的SD大鼠脊髓分离OPCs,应用Brd U掺入实验检测OPCs的增殖,应用RT-PCR技术检测PDGF-AA和bFGF在RSC96细胞的表达,应用ELISA技术检测RSC96-CM中PDGF-AA和bFGF蛋白的浓度,以特异性抑制剂阻断观察PDGF-AA和bFGF在RSC96-CM诱导OPCs增殖中的作用,以特异性抑制剂观察ERK和JNK信号途径在RSC96-CM诱导OPCs增殖中的作用。结果不同浓度的RSC96-CM培养的OPCs,其BrdU+细胞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在含50%RSC96-CM的培养液中培养的OPCs的BrdU+细胞的比例达高峰。RT-PCR证实RSC96细胞显著表达PDGF-AA和bFGF的mRNAs,ELISA结果发现,RSC96-CM中PDGF-AA和bFGF的蛋白浓度分别是我们前期报道的B104CM中PDGF-AA和bFGF的蛋白水平的0.87倍和0.92倍。PDGFR的特异性抑制剂AG1295和bFGFR特异性抑制剂PD173074均显著降低RSC96-CM诱导的OPCs增殖;此外,Erk1/2特异性抑制剂U0126和JNK特异性抑制SP600125的预孵也显著降低RSC96-CM诱导的BrdU+OPCs的比例(P<0.01)。结论 RSC96-CM显著诱导OPCs的增殖,其通过RSC96分泌的PDGF-AA和bFGF激活Erk1/2和JNK信号途径而发挥作用;RSC96-CM也可以作为OPCs常规培养的扩增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旺细胞系RSC96条件培养液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苷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3
18
作者 汤迎凯 褚小磊 +4 位作者 王天宏 陈云帆 谢长好 王元元 项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43-1150,共8页
芍药苷是一种水溶性单萜苷,具有抗炎、抗血栓、抗氧化、抗惊厥、镇痛、神经保护、肝脏保护、抗抑郁样、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此外,芍药苷还有增强认知功能和减轻学习障碍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其免疫调节作用与多种机制相关... 芍药苷是一种水溶性单萜苷,具有抗炎、抗血栓、抗氧化、抗惊厥、镇痛、神经保护、肝脏保护、抗抑郁样、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此外,芍药苷还有增强认知功能和减轻学习障碍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其免疫调节作用与多种机制相关,芍药苷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并改善异常信号通路,如G蛋白偶联受体(GPCR)通路、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核因子κB(NF-κB)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通路、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JAK2/STAT3)通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等信号通路等。芍药苷还可以通过抑制异常激活的细胞亚群和调节细胞亚群平衡免疫细胞亚群,因此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芍药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炎症 免疫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代丽 谢卓贝 +5 位作者 谢长好 汤迎凯 时浚翔 周雨诗 陈琳洁 王元元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66-670,共5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主要特征是免疫系统失调,自身免疫耐受的丧失及自身抗体的持续产生。目前发现中性粒细胞在SLE发病机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和中性粒细胞...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主要特征是免疫系统失调,自身免疫耐受的丧失及自身抗体的持续产生。目前发现中性粒细胞在SLE发病机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和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凋零(NETosis)在参与及促进体内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及热点。中性粒细胞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事件后释放出NET,而NET是由DNA或核小体蛋白与数百种胞质蛋白共同构成的,其中部分NET相关蛋白经过蛋白后修饰后参与SLE的发病机制。体内NET的平衡被打破,导致NET的清除延迟,刺激自身免疫性B细胞产生自身抗原,以及刺激其他免疫细胞促进SLE疾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中性粒细胞 低密度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凋零(NETosis)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辅助性T细胞相关分子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杨磊 白善旺 +4 位作者 张佳佳 沈桐 陈升 王元元 谢长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1-286,共6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体内滤泡辅助性T(Tfh)细胞异常表达,与RA的发生发展相关。目前, Tfh细胞调控RA发生机制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此外, Tfh细胞表面分子CXC趋化因子受体5(CXCR5)、诱导性共刺激分子(ICOS)和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体内滤泡辅助性T(Tfh)细胞异常表达,与RA的发生发展相关。目前, Tfh细胞调控RA发生机制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此外, Tfh细胞表面分子CXC趋化因子受体5(CXCR5)、诱导性共刺激分子(ICOS)和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及其分泌的白细胞介素21(IL-21)、 B细胞淋巴瘤因子6(BCL6)均被证实与RA的发生有关。我们主要从Tfh细胞表面分子及其分泌的因子的角度研究其调控RA发生的机制,分析与Tfh细胞相关的各分子对RA发生的作用,探讨各分子对RA临床诊断的意义和以各分子为靶点治疗RA的潜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辅助性T(Tfh)细胞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细胞因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