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并发脑性盐耗损综合征诊治体会 被引量:2
1
作者 束汉生 田绪平 +3 位作者 王昊 张辉 巢青 张秋建 《安徽医学》 2014年第10期1419-1420,共2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并发脑性盐耗损综合征的临床诊治。方法对36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并发脑性盐耗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血钠、尿钠检测,同时通过中心静脉压(CVP)及血浆渗透压对血...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并发脑性盐耗损综合征的临床诊治。方法对36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并发脑性盐耗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血钠、尿钠检测,同时通过中心静脉压(CVP)及血浆渗透压对血容量进行评估。结果 36例患者低血钠症状均消失,治疗时间为3~11 d,平均(6.16±2.08)d;意识状态好转治疗时间为2~7 d,平均(5.21±1.86)d;所有患者CVP范围2~5 cmH2O,平均(3.50±2.08)cmH2O;血浆渗透压范围281.45~332.14 mmol/L,平均(304.65±12.26)mmol/L;治疗时间与治疗前血清钠、24 h尿钠和CVP均不存在直线相关关系(P=0.36、0.13、0.12);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CVP和血浆渗透压是诊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并发脑性盐耗损综合征的一种重要方法,同时对治疗也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盐耗损综合征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3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辉 田绪平 +1 位作者 宣善井 巢青 《淮海医药》 CAS 2012年第2期148-148,共1页
目的探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收治的30例临床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常发生在受伤部位和伤处部位的对侧,即冲击伤和对冲伤,常出现在伤后72 h内,以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逐渐出现出血部位的... 目的探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收治的30例临床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常发生在受伤部位和伤处部位的对侧,即冲击伤和对冲伤,常出现在伤后72 h内,以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逐渐出现出血部位的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和局灶性癫痫症状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特征。结论根据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的临床表现特点,正确认识该病,及时复查头颅CT是诊断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桃体切除术联合药物治疗IgA肾病Meta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马续祥 辛玲 +2 位作者 李莹 纵晓英 钱平 《临床荟萃》 CAS 2016年第8期905-908,共4页
目的评价扁桃体切除术联合药物(tonsillectomy combined with medication therapy,TCMT)治疗IgA肾病的疗效。方法检索Embase、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网(CNKI)等数据库公开发表的关于TCMT治疗IgAN的研究文... 目的评价扁桃体切除术联合药物(tonsillectomy combined with medication therapy,TCMT)治疗IgA肾病的疗效。方法检索Embase、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网(CNKI)等数据库公开发表的关于TCMT治疗IgAN的研究文献,末次检索时间为2016年3月31日。纳入以扁桃体切除术联合药物治疗为干预措施治疗IgA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前瞻性对照试验,并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Stata 13.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3篇为前瞻性对照研究,3篇为随机对照研究。(1)总体疗效:符合标准的文献3篇,总样本量224例,其中TCMT组134例,药物治疗组90例,meta分析示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68,95%CI=1.47-4.90,P=0.001)。(2)尿蛋白缓解率:符合标准的文献5篇,总样本量326例,其中TCMT组167例,药物治疗组159例,meta分析示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38,95%CI=2.67-7.20,P〈0.001)。(3)尿红细胞缓解率:符合标准的文献5篇,总样本量326例,其中TCMT组167例,药物治疗组159例,meta分析示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90,95%CI=1.38-11.07,P=0.01)。结论从现有的临床证据看,扁桃体切除术联合药物治疗可显著提高总体疗效、尿蛋白缓解率及尿红细胞缓解率,疗效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IGA 扁桃体切除术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DTI技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邹璇 刘三春 +1 位作者 沈龙山 王大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1983-1985,共3页
目的探讨MR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02例HICH患者,按照其发病3个月后受累肢体肌力变化,将Brunnstrom肌力分级≥3级者纳入预后良好组,肌力<3级者纳入预后不良组。对比两组患者发病24 ... 目的探讨MR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02例HICH患者,按照其发病3个月后受累肢体肌力变化,将Brunnstrom肌力分级≥3级者纳入预后良好组,肌力<3级者纳入预后不良组。对比两组患者发病24 h内MRDTI检查参数,即各项异性分数(FA)。运用Pearson法分析FA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瘫痪分级(PG)的相关性,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FA联合NIHSS、PG评分评估HICH患者预后灵敏度、特异度。结果102例患者中46例发病3个月后肌力分级<3级,纳入预后不良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入院24 h内FA较预后不良组更高,其NIHSS评分、PG评分较预后不良组更低(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ICH患者FA与NIHSS评分、PG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以FA≤0.39、NIHSS评分≥8分、PG评分≥5分为截断值,三者联合预测HICH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1,其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1.05%、93.36%。结论MRDTI技术能够为HICH预后的评估提供一定参考,结合NIHSS评分及PG评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预测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高血压性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频脑电图联合磁共振及磁共振波谱在颞叶癫痫致痫灶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光勇 巢青 +2 位作者 王大巍 张妮娜 汪恩焕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14期113-117,共5页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联合磁共振(MRI)及磁共振波谱(MRS)在颞叶癫痫(TLE)致痫灶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1年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及蚌埠市中心医院两家功能神经外科中心进行手术治疗的28例TLE...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联合磁共振(MRI)及磁共振波谱(MRS)在颞叶癫痫(TLE)致痫灶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1年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及蚌埠市中心医院两家功能神经外科中心进行手术治疗的28例TLE患者的病历资料。术中经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确认患者致痫灶的位置,并以此为依据系统分析术前单用及联用VEEG、MRI、MRS定位致痫灶的准确率,分析术前不同定位致痫灶的方法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与术前单用VEEG、MRI或MRS相比,术前联用VEEG、MRI、MRS定位患者致痫灶的准确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8例患者中,术后预后良好(Engel分级为Ⅰ级、Ⅱ级)的患者有22例(占78.6%),预后不良(Engel分级为Ⅲ级、Ⅳ级)的患者有6例(占21.4%)。经费舍尔精确检验,术前MRI、MRS及VEEG单独使用时,定位致痫灶的结果与术后患者的预后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MRI、MRS、VEE联合使用时,定位致痫灶的结果与术后患者的预后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E的外科治疗技术成熟,多可取得满意的疗效,而联用MRI、MRS、VEE可作为术前定位致痫灶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叶癫痫 视频脑电图 磁共振 磁共振波谱 致痫灶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优质护理干预在帕金森病患者跌倒预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马贤慧 《中国标准化》 2023年第20期301-304,共4页
目的:研究标准化优质护理干预在帕金森病患者跌倒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对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60例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分组,两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帕金森病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帕金森病患者采用标准化优... 目的:研究标准化优质护理干预在帕金森病患者跌倒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对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60例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分组,两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帕金森病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帕金森病患者采用标准化优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帕金森病患者护理后预防知识、预防行为、预防信念评分分别为16.33±3.45(分)、70.26±6.25(分)、30.18±4.82(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帕金森病患者护理后平衡能力评分、跌倒效能评分分别为21.45±2.34(分)、97.64±15.06(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帕金森病患者对医生满意度评分、对护士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8.60±1.53(分)、92.59±2.31(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帕金森病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帕金森病患者住院期间、出院后一个月内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优质护理干预在帕金森病患者跌倒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干预,该方法在帕金森病患者跌倒预防中更具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优质护理干预 帕金森病 平衡能力 跌倒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多模式CT法判定超时间窗颅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血管内治疗的效果
7
作者 闵敬亮 周星辰 +3 位作者 张辉 王昊 杨光 束汉生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2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用多模式CT法判定超时间窗颅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血管内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65例颅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至... 目的:探讨用多模式CT法判定超时间窗颅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血管内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65例颅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至接受血管穿刺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超时间窗组(发病至接受血管穿刺的时间为6~9 h,30例)和时间窗内组(发病至接受血管穿刺的时间在6 h以内,35例)。采用常规方法判定时间窗内组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血管内治疗,采用多模式CT法判定超时间窗组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血管内治疗。对两组患者中适合进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均进行血管内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异位栓塞、症状性出血的发生率、死亡率及其中mRS评分≤2分患者的占比相比,P>0.05。结论:用多模式CT法判定超时间窗颅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血管内治疗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CT法 超时间窗 颅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CT平扫混合征的实质及其临床意义
8
作者 赵彪 胡元亮 +1 位作者 梁立志 张峰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6期109-114,共6页
目的:现有研究证明,CT平扫混合征可以预测脑出血后血肿增大,并认为其可能是新鲜出血,但有关其实质无明确结论,故本研究对混合征的实质及临床意义进行探索。方法:回顾性收集289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混合征的实质是否为新鲜出血。... 目的:现有研究证明,CT平扫混合征可以预测脑出血后血肿增大,并认为其可能是新鲜出血,但有关其实质无明确结论,故本研究对混合征的实质及临床意义进行探索。方法:回顾性收集289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混合征的实质是否为新鲜出血。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判断混合征与脑出血后血肿增大及首次血肿清除率的关系。结果:(1)混合征是脑出血后血肿与脑脊液融合过程中形成的血水混合物,其可增加原血肿的占位效应。(2)混合征与脑出血后血肿增大无相关性(P=0.323)。(3)混合征与首次血肿清除率有关(P=0.012),混合征组的首次血肿清除率为26.60%(IQR:24.81%),高于非混合征组的14.89%(IQR:21.03%)。结论:混合征是脑出血后血肿和脑脊液融合而成的一种特有征象,其有望为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术前决策提供个体化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肿增大 混合征 血肿清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