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万古霉素最低抑菌浓度漂移对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吕小艳 马筱玲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了解万古霉素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变化与治疗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2007—2009年安徽省立医院微生物实验室MRSA的分离率及MRSA万古霉素的MIC值变化,并结合临床资料评价万古霉素MIC漂移对疗效的影响。结... 目的了解万古霉素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变化与治疗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2007—2009年安徽省立医院微生物实验室MRSA的分离率及MRSA万古霉素的MIC值变化,并结合临床资料评价万古霉素MIC漂移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3年中我院MRSA在金葡菌中的比率逐渐增加。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但MIC≤0.5mg/L的菌株所占比率逐年下降,而MIC≥2.0 mg/L的比率逐年上升。MIC≤1 mg/L时,治愈率、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分别为56.5%、87.0%和78.3%,MIC≥2 mg/L时,分别为44.0%、68.0%和64.0%,抗菌药物平均使用时间后者明显延长。结论 3年中我院MRSA在金葡菌中分离率增加,万古霉素MIC显著增高,但治愈率、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仍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万古霉素 最低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色流式细胞术对正常人外周血中TCRVα24^+NKT细胞与传统T细胞间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姚春艳 姜丽娜 +2 位作者 汪洪涛 金齐力 李柏青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6-201,共6页
目的探讨正常人外周血中TCRVα24+NKT细胞与传统CD3+T细胞在含量和亚群上的关系。方法采用五色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TCRVα24+NKT细胞与传统CD3+T细胞在3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所占比例,两群细胞中各亚群(CD4亚群、CD8亚群、双阴性亚群... 目的探讨正常人外周血中TCRVα24+NKT细胞与传统CD3+T细胞在含量和亚群上的关系。方法采用五色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TCRVα24+NKT细胞与传统CD3+T细胞在3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所占比例,两群细胞中各亚群(CD4亚群、CD8亚群、双阴性亚群及CD45RA初始细胞亚群)在各自细胞群体中所占比例,统计软件分析两群细胞间各指标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NKT细胞在正常人外周血中所占比例为0.35%(0.10%~1.50%),CD3+T细胞比例为58.4%(43.2%~72.5%);在Va24+NKT细胞中CD4亚群所占比例为69.1%(21.3%~90.9%)、CD8亚群为15.0%(4.5%~76.2%)、双阴性亚群为9.5%(0.7%~69.4%)、CD45RA初始细胞亚群为32.4%(6.8%~54.0%),在CD3+T细胞中CD4亚群所占比例为54.7%(27.0%~74.7%)、CD8亚群为33.7%(19.9%~48.2%)、双阴性亚群为10.2%(1.9%~24.4%)、CD45RA初始细胞亚群为39.8%(10.3%~63.0%)。两群细胞间除CD4亚群和CD45RA亚群具有显著相关性(r=0.435 5,P<0.05;r=0.829 5,P<0.01),其余各指标均无相关性。CD4+NKT细胞含量与总NKT细胞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CD8+NKT与总NKT细胞呈显著正相关(r=-0.680 2,P<0.01;r=0.401 7,P<0.05)。结论正常人外周血中TCRVα24+NKT细胞与传统T细胞间除在CD4亚群和CD45RA初始细胞亚群间有显著相关外,其余各亚群相关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NKT细胞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种国产乙型肝炎表面抗体ELISA试剂盒符合率及cut-off值探讨 被引量:6
3
作者 韩玮玮 金齐力 +8 位作者 刘嘉清 王莲子 郝丽 闫川 沈翔 肖春红 李涛 周敏 徐胜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21-628,共8页
探讨了六种国产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的符合率、试剂盒临界(cut-off)值的合适性以及采用cut-off血清的可行性。分别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六种国产ELISA试剂检测HBsAb标准物质和收集的临床标本。以试剂... 探讨了六种国产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的符合率、试剂盒临界(cut-off)值的合适性以及采用cut-off血清的可行性。分别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六种国产ELISA试剂检测HBsAb标准物质和收集的临床标本。以试剂盒cut-off值判定结果,仅试剂E和F检测10 mIU/ml的HBsAb标准物质阳性率为100%。试剂C、E的精密度最高。以10 mIU/ml HBsAb标准物质作为cut-off血清,六家试剂的cut-off值和灰区范围差别较大,试剂D的cut-off值最低,灰区范围最小,试剂F的cut-off值最高,灰区范围最大。当临床标本HBsAb浓度<10 mIU/m、10~<50 mIU/m、50~<100 mIU/ml时,大多数试剂厂家试剂用试剂盒cut-off值判定结果的阳性符合率与cut-off血清存在差异。HBsAb浓度100~1000 mIU/ml临床标本,六种试剂用两种cut-off值判定结果阳性符合率均为100%。六家国产HBsAb ELISA试剂盒检测性能存在一定差异,试剂盒推荐的cut-off值计算方式存在不足,采用cut-off血清会改变试剂盒的阴性和阳性符合率,使用前需使用临床标本充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表面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符合率 临界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0b直接靶向3’-UTR调控HIF-1α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贺龙 罗玉岚 +4 位作者 陶象男 汪忆梦 何晶 郭术俊 宋传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57-661,共5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20b(micro RNA-20b/miR-20b)是否直接靶向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信使RNA的3’-非编码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调控其基因表达。方法:采用Target Scan和miRanda算法预测H... 目的:探讨微小RNA-20b(micro RNA-20b/miR-20b)是否直接靶向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信使RNA的3’-非编码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调控其基因表达。方法:采用Target Scan和miRanda算法预测HIF-1α3’-UTR区是否存在miR-20b的配对序列;构建并鉴定表达HIF-1α3’-UTR的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系统(pmiRRB-ReportTM-HIF-1α3’-UTR),将重组质粒(recombinant plasmid,RP)与mimics-miR-20b(M)或NC-miR-20b(N)共转染He La细胞,本研究共分为RP、RP+M、RP+N、P、P+M和P+N六组,24 h后检测各组双荧光素酶活性的比值。结果:HIF-1α3’-UTR区存在miR-20b配对区域;成功构建了含HIF-1α3’-UTR序列的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载体;重组质粒与mimics-miR-20b共转染的He La细胞荧光素酶活性明显低于其他对照组(P=0.022)。结论:miR-20b可以直接靶向结合HIF-1α3’-UTR区负向调控其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 3’-非编码区 miR-20b 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0b直接靶向3′-UTR负性调节VEGF的表达 被引量:4
5
作者 陶象男 汪忆梦 宋传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探讨miR-20b是否直接靶向VEGF 3′-非编码区(3′-UTR)而调控其表达。方法采用miRanda软件预测VEGF 3′-UTR是否存在miR-20b的结合位点;使用PCR方法扩增RAW264.7细胞VEGF基因3′-UTR序列,经双酶切后克隆到pmiR-RB-Report^(TM)质粒海... 目的探讨miR-20b是否直接靶向VEGF 3′-非编码区(3′-UTR)而调控其表达。方法采用miRanda软件预测VEGF 3′-UTR是否存在miR-20b的结合位点;使用PCR方法扩增RAW264.7细胞VEGF基因3′-UTR序列,经双酶切后克隆到pmiR-RB-Report^(TM)质粒海肾荧光素酶的下游,得到pmiR-RB-Report TM-VEGF 3′-UTR双荧光素酶重组质粒,使用电泳法和测序法进行验证;将重组质粒或空质粒与miR-20b模拟物或其对照共转染HeLa细胞,24h后检测相应荧光素酶活性。结果 VEGF 3′-UTR存在miR-20b的结合位点;获得了含VEGF 3′-UTR的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重组质粒与miR-20b模拟物共转染组HeLa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低于空质粒转染组(P<0.05)。结论成功构建小鼠VEGF基因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miR-20b可以直接靶向VEGF 3′-UTR而负性调控其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3′-非编码区 miR-20b 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损伤小鼠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 被引量:7
6
作者 杨倩 高培宇 +6 位作者 母迷迷 陶象男 何晶 吴凤娇 郭术俊 钱中清 宋传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6-381,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LI模型组,脂多糖经气道滴入激发构建ALI模型小鼠;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肺泡巨噬细胞(AM),流式细胞术及荧光显微镜观察ALI小...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LI模型组,脂多糖经气道滴入激发构建ALI模型小鼠;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肺泡巨噬细胞(AM),流式细胞术及荧光显微镜观察ALI小鼠AM吞噬功能的变化;免疫印迹与ELISA检测ALI小鼠肺组织白介素-33(IL-33)的表达和分泌情况;ELISA检测不同浓度脂多糖刺激肺泡上皮细胞株MLE-12细胞IL-33分泌的情况;采用不同浓度的脂多糖和IL-33作用正常组AM,观察这些刺激因素对AM吞噬荧光微球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小鼠AM(75.1%±3.0)%相比,ALI小鼠AM吞噬荧光微球百分率(57.0±4.3)%明显降低,但ALI小鼠肺组织IL-33的表达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33的分泌均明显升高(P<0.05);脂多糖(100~1000 ng/mL)促进肺泡上皮细胞IL-33分泌增加(P<0.01);脂多糖(10~500 ng/mL)和IL-33(100 ng/mL)均明显抑制了AM的吞噬功能(P<0.05)。结论 ALI小鼠AM吞噬功能降低,这可能是由于脂多糖直接刺激AM引起,或者脂多糖激发肺泡上皮细胞产生的预警素IL-33也可抑制AM吞噬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巨噬细胞 急性肺损伤 吞噬功能 脂多糖 IL-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