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部手术后并发韦尼克脑病四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宋文华 邹杰 +2 位作者 王宜轩 马靖靖 韩凯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3134-3136,共3页
目的韦尼克脑病易被临床医师漏诊,尤其在腹部手术后的患者中更易被忽视,故本文在于加深临床外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腹部手术后并发韦尼克脑病患者的资料,包括临床特点、使用维生素B1治疗的效果及预后... 目的韦尼克脑病易被临床医师漏诊,尤其在腹部手术后的患者中更易被忽视,故本文在于加深临床外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腹部手术后并发韦尼克脑病患者的资料,包括临床特点、使用维生素B1治疗的效果及预后。结果韦尼克脑病是由于维生素B1缺乏所致的严重营养代谢性脑病,典型临床表现为眼肌麻痹、共济失调、意识及精神障碍三联征。其诊断依据临床表现、使用维生素B1后的疗效,颅脑MRI特异性征象。如能在疾病早期注意补充足量的维生素B1则病情能明显改善。结论外科医生必须提防韦尼克脑病,尤其对于腹部手术后长期不能进食的患者,当疑诊为韦尼克脑病时应尽早补充维生素B1以避免不可逆性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尼克脑病 腹部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镜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的显露及损伤的预防 被引量:8
2
作者 靳浩 周少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29-1132,共4页
腔镜甲状腺手术由于创伤小、瘢痕隐蔽的优点得到越来越广的普及,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的损伤是甲状腺手术中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受到越来越多地重视。造成RLN损伤的原因包括误伤、结扎、术中出血等,选择合适的RLN显露... 腔镜甲状腺手术由于创伤小、瘢痕隐蔽的优点得到越来越广的普及,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的损伤是甲状腺手术中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受到越来越多地重视。造成RLN损伤的原因包括误伤、结扎、术中出血等,选择合适的RLN显露途径并配合熟练操作、精确解剖、个体化手术方案以及术中神经监测技术等可预防RLN的术中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甲状腺手术 喉返神经损伤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隐匿性乳腺癌1例
3
作者 汪庚明 沈学明 +3 位作者 周燕 蔡丰 王彬 朱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97-1198,共2页
患者男性,58岁,4年前无意中发现右腋下肿块,未予重视,半年前肿块渐增大,偶有疼痛,就诊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并行右侧腋下肿块切除术。术后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PET—CT检查示:(1)右侧腋窝多发淋巴结影,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隐匿性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2单克隆抗体通过调节肠黏膜免疫缓解克罗恩病模型小鼠肠道炎症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娟 张朝阳 +8 位作者 邵志林 王畏 周昌旻 周杰 何逸凡 沈梦迪 葛思堂 左芦根 钟春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78-683,共6页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2单克隆抗体(IL-12 mAb)对IL-10敲除(IL-10 KO)的克罗恩病(CD)小鼠模型肠道炎症的治疗作用并分析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15周龄雄性IL-10 KO小鼠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及IL-12 mAb处理组。IL-12 mAb处理组小鼠给予腹腔注...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2单克隆抗体(IL-12 mAb)对IL-10敲除(IL-10 KO)的克罗恩病(CD)小鼠模型肠道炎症的治疗作用并分析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15周龄雄性IL-10 KO小鼠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及IL-12 mAb处理组。IL-12 mAb处理组小鼠给予腹腔注射IL-12 mAb(25 mg/kg,每周1次),对照组给予0. 2 m 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处理4周后,采用炎症性肠病疾病活动度指数(DAI)及HE染色结合Spencer结肠炎组织学评分评估两组小鼠肠道炎症程度及组织学改变;采用活体肠黏膜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FITC-dextran)通透性实验评估两组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肠黏膜密封蛋白1(claudin-1)的蛋白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肠黏膜CD3、CD4、γ干扰素(IFN-γ)和IL-4,评估Th1细胞/Th2细胞平衡。采用ELISA检测两组小鼠肠黏膜IL-13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肠黏膜磷酸化的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6(p-STAT6)的蛋白水平。结果 IL-12 mAb治疗后第3周及第4周,IL-12 mAb处理组小鼠DAI及肠道炎症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IL-12 mAb处理组小鼠肠黏膜通透性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肠黏膜claudin-1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IL-12 mAb治疗抑制肠黏膜Th1细胞比例,上调Th2细胞比例。信号通路分析中发现,IL-12 mAb治疗提高肠黏膜p-STAT6及IL-13水平,而抑制TNF-α水平。结论 IL-12 mAb可有效缓解CD小鼠模型的肠道炎症并保护肠黏膜屏障,可能与抑制肠黏膜Th1细胞免疫反应及上调STAT6信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白细胞介素12(IL-12) 肠黏膜屏障 炎症 T细胞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肝素酶抑制剂OGT2115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胆囊癌细胞的凋亡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佳伟 常卫才 +2 位作者 刘子祥 王郑林 周少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2414-2418,共5页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抑制剂OGT2115、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对胆囊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梯度的HPSE抑制剂OGT2115作用于胆囊癌细胞GBC-SD,CCK-8法检测OGT2115对GBC-SD细胞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GBC-SD的凋亡比例,...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抑制剂OGT2115、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对胆囊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梯度的HPSE抑制剂OGT2115作用于胆囊癌细胞GBC-SD,CCK-8法检测OGT2115对GBC-SD细胞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GBC-SD的凋亡比例,ELISA检测OGT2115对细胞上清液HPSE,Fas以及β-catenin活性,将实验分为对照组、OGT2115组和IWR-1+OGT2115组,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OGT2115对细胞凋亡基因(Caspase-3、Bax、Bcl-2)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基因(β-catenin、c-MYC、CyclinD1、E-cadherin)表达的影响。结果OGT2115可以抑制GBC-SD增殖,且具有浓度依赖性。OGT2115抑制乙酰肝素酶活性,促进细胞凋亡。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OGT2115促进caspase-3、cleaved-caspase-3、Bax基因表达水平,而Bcl-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β-catenin、c-MYC、Cyclin D1、E-cadherin表达水平下降,且IWR-1抑制该信号通路后,OGT2115对凋亡及信号通路的作用更加明显。结论乙酰肝素酶抑制剂OGT2115抑制GBC-SD细胞的生长与活性,可能通过Wnt/β-catenin通路促进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乙酰肝素酶 肝素酶抑制剂 细胞凋亡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通过抑制肠系膜脂肪组织炎症改善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
6
作者 张朝阳 王娟 +7 位作者 邵志林 王畏 王炼 解巧丽 周昌旻 葛思堂 左芦根 钱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87-793,共7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雄性BALB/c小鼠20只建立TNBS结肠炎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罗格列酮处理组及...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雄性BALB/c小鼠20只建立TNBS结肠炎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罗格列酮处理组及模型组,每组10只。罗格列酮处理组给予罗格列酮灌胃(0. 2 m L,[20 mg/(kg·d)]),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0. 2 m L/d)灌胃。处理6周后,处死所有小鼠。采用炎症性肠病疾病活动度指数(DAI)及HE染色结合Spencer结肠炎组织学评分评估两组小鼠肠道炎症程度及组织学改变,ELISA检测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水平及肠系膜脂肪组织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脂肪组织HE染色后200倍光镜下拍照依据比例尺计算脂肪细胞直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小鼠肠系膜脂肪组织F4/80阳性巨噬细胞浸润数量、脂肪细胞成熟标志物外周蛋白(peripherin)、脂连蛋白(adiponectin)及瘦素(leptin)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肠系膜脂肪组织核因子κB(NF-κB)和信号通路中的NF-κBp65、磷酸化的NF-κBp65(p-NF-κBp65)、磷酸化的NF-κB抑制蛋白(p-IκB)及磷酸化的IκB激酶(p-IKK)的蛋白水平。结果罗格列酮处理后第5及6周,小鼠DAI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同时,处理组小鼠肠黏膜IL-1β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而IL-10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与模型组小鼠相比,罗格列酮处理组小鼠肠系膜脂肪细胞直径及脂肪细胞成熟标志物perilipin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同时,罗格列酮处理组小鼠肠系膜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浸润数量及炎症介质IL-6、MCP-1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罗格列酮治疗显著促进处理组小鼠肠系膜脂肪细胞adiponectin的表达,而抑制leptin的水平。罗格列酮处理组小鼠肠系膜脂肪组织NF-κBp65、p-NF-κBp65、p-IKK及p-IκB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罗格列酮可显著抑制TNBS模型小鼠肠道炎症,可能与抑制肠系膜脂肪组织NF-κBp65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 三硝基苯磺酸(TNBS) 结肠炎 肠系膜脂肪组织 炎症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