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草酸调节MRL/lpr狼疮小鼠的免疫功能及机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元元 柴继侠 +6 位作者 孙美群 贺文欣 胡小冬 邹维艳 李徽徽 陆杨 谢长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5-309,共5页
目的探讨甘草酸对MRL/lpr狼疮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MRL/lpr狼疮小鼠随机分为狼疮对照组、1.5 mg/kg地塞米松处理组、20 mg/kg甘草酸处理组、40 mg/kg甘草酸处理组,每组10只;野生型正常对照组C57BL/6小鼠10只。采用ELISA检... 目的探讨甘草酸对MRL/lpr狼疮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MRL/lpr狼疮小鼠随机分为狼疮对照组、1.5 mg/kg地塞米松处理组、20 mg/kg甘草酸处理组、40 mg/kg甘草酸处理组,每组10只;野生型正常对照组C57BL/6小鼠10只。采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脏组织中Th1细胞/Th2细胞比例;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脾脏相关蛋白GATA结合蛋白3(GATA3)、T细胞表达的T盒(T-bet)、磷酸化Janus激酶3(p-JAK3)、JAK3、磷酸化的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p-STAT3)、STAT3、磷酸化核因子κBp65(p-NF-κBp65)、NF-κBp65、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α(p-IκBα)、IκBα蛋白的表达。结果甘草酸能显著降低MRL/lpr狼疮小鼠血清IL-4、增加IFN-γ含量;减少Th2细胞、增加Th1细胞,Th1细胞/Th2细胞比值显著升高;并能显著抑制GATA3、p-JAK3、p-STAT3、p-NF-κB、p-IκBα表达,增加T-bet表达。结论甘草酸调节MRL/lpr狼疮小鼠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甘草酸 Th1细胞/Th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免疫分析法检测3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抗核抗体谱结果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涛 李季青 +1 位作者 陈琳洁 李志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5期2426-2427,共2页
目的:了解应用线性免疫分析法(LIA)检测血清抗核杭体(ANA)谱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用LIA法和传统的免疫印迹法(IBT)检测了39例SLE患者血清ANA谱,同时检测了40例确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ANA谱作为对照。结果:LI... 目的:了解应用线性免疫分析法(LIA)检测血清抗核杭体(ANA)谱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用LIA法和传统的免疫印迹法(IBT)检测了39例SLE患者血清ANA谱,同时检测了40例确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ANA谱作为对照。结果:LIA法测出的39例SLE患者血清ANA谱中十项指标的阳性率分别为:抗nucleosomes抗体为71.79%,抗histones抗体为51.28%,抗SM-D1抗体为74.36%,抗U1snRNP抗体为82.05%,抗SSA-52抗体为56.41%,抗SSA-60抗体为74.36%,抗SSB抗体为20.51%,抗Scl-70抗体为15.38%,抗centromere抗体为12.82%,抗Jo-1抗体为5.13%。IBT法检测上述病人血中ANA谱中的主要七项指标的阳性率分别为抗Sm抗体为43.59%,抗U1snRNP抗体为53.85%,抗SSA-60抗体为33.33%,抗SSB抗体为12.82%,抗Scl-70抗体为0,抗SSA-52抗体为33.33%,抗Jo-1抗体为0。其中抗Sm抗体、抗U1RNP抗体、抗SSA60抗体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LIA法较高。结论:应用LIA法检测SLE患者血清ANA谱中十项指标具有较高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和IBT法。LIA法ANA谱检测对于SLE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抗体 抗核 线性免疫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皮性骨膜病误诊为幼年类风湿关节炎1例
3
作者 王涛 范晓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4098-4098,共1页
患者男,19岁,因“反复关节肿胀3年.额纹加深1年余”于2009年5月20日收住我科。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膝关节肿胀,后又累及双手、足、踝关节。但无明显疼痛.无发热,无关节活动障碍。当地医院拟“幼年类风湿关节炎”给予抗风... 患者男,19岁,因“反复关节肿胀3年.额纹加深1年余”于2009年5月20日收住我科。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膝关节肿胀,后又累及双手、足、踝关节。但无明显疼痛.无发热,无关节活动障碍。当地医院拟“幼年类风湿关节炎”给予抗风湿治疗(具体不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年类风湿关节炎 厚皮性骨膜病 双膝关节肿胀 误诊 关节活动障碍 抗风湿治疗 踝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苷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汤迎凯 褚小磊 +4 位作者 王天宏 陈云帆 谢长好 王元元 项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43-1150,共8页
芍药苷是一种水溶性单萜苷,具有抗炎、抗血栓、抗氧化、抗惊厥、镇痛、神经保护、肝脏保护、抗抑郁样、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此外,芍药苷还有增强认知功能和减轻学习障碍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其免疫调节作用与多种机制相关... 芍药苷是一种水溶性单萜苷,具有抗炎、抗血栓、抗氧化、抗惊厥、镇痛、神经保护、肝脏保护、抗抑郁样、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此外,芍药苷还有增强认知功能和减轻学习障碍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其免疫调节作用与多种机制相关,芍药苷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并改善异常信号通路,如G蛋白偶联受体(GPCR)通路、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核因子κB(NF-κB)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通路、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JAK2/STAT3)通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等信号通路等。芍药苷还可以通过抑制异常激活的细胞亚群和调节细胞亚群平衡免疫细胞亚群,因此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芍药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炎症 免疫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辅助性T细胞相关分子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杨磊 白善旺 +4 位作者 张佳佳 沈桐 陈升 王元元 谢长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1-286,共6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体内滤泡辅助性T(Tfh)细胞异常表达,与RA的发生发展相关。目前, Tfh细胞调控RA发生机制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此外, Tfh细胞表面分子CXC趋化因子受体5(CXCR5)、诱导性共刺激分子(ICOS)和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体内滤泡辅助性T(Tfh)细胞异常表达,与RA的发生发展相关。目前, Tfh细胞调控RA发生机制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此外, Tfh细胞表面分子CXC趋化因子受体5(CXCR5)、诱导性共刺激分子(ICOS)和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及其分泌的白细胞介素21(IL-21)、 B细胞淋巴瘤因子6(BCL6)均被证实与RA的发生有关。我们主要从Tfh细胞表面分子及其分泌的因子的角度研究其调控RA发生的机制,分析与Tfh细胞相关的各分子对RA发生的作用,探讨各分子对RA临床诊断的意义和以各分子为靶点治疗RA的潜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辅助性T(Tfh)细胞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细胞因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RNA网络在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细胞中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何晓宇 何豪华 +6 位作者 张妍 吴天宇 陈永杰 唐承志 夏天 张小楠 谢长好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50-759,共10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由炎症细胞导致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参与RA的炎症细胞包括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巨噬细胞、CD4^(+)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破骨细胞和软骨细胞等。各种炎症细胞之间密切的相互作用导致免...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由炎症细胞导致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参与RA的炎症细胞包括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巨噬细胞、CD4^(+)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破骨细胞和软骨细胞等。各种炎症细胞之间密切的相互作用导致免疫反应失调,使炎症细胞的mRNA表达紊乱,产生促炎细胞因子,激活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应答,促进自身抗体的产生,是RA的重要致病因素。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能够通过竞争性地结合miRNA来调节mRNA的表达,与之相关的ceRNA网络被发现参与调控RA炎症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以及炎症因子释放等异常生物学过程。了解ceRNA网络在6种RA常见炎症细胞中的作用有助于为进一步研究RA的发病机制提供新思路,也可为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有效治疗靶点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性内源RNA网络 长链非编码RNA 环状RNA 微RNA 类风湿关节炎 炎症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芍总苷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B细胞内TLR9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健 王信 +1 位作者 陈琳洁 李志军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5期589-593,共5页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内Toll样受体9(TLR9)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SLE患者60例和正常健康人30例,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每份标本均分为4组体外培养,即空白对照组、胞嘧啶-磷酸-鸟嘌呤-寡聚脱...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内Toll样受体9(TLR9)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SLE患者60例和正常健康人30例,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每份标本均分为4组体外培养,即空白对照组、胞嘧啶-磷酸-鸟嘌呤-寡聚脱氧核苷酸(Cp G-ODN)组、Cp G-ODN+TGP组和TGP组。空白对照组仅加入RPMI-1640完全培养液,其他3组分别加入Cp G-ODN(ODN终浓度1μmol·L-1)、Cp G-ODN+TPG(TPG最适终浓度为1×10-4mol·L-1)、TPG。各组均培养48 h后提取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B细胞内TLR9表达。结果 1正常健康人:Cp G-ODN组和空白对照组TLR9的表达率分别为(9.10±2.12)%,(4.96±2.11)%(P<0.01);2SLE患者:Cp G-ODN组的TLR9表达率(14.86±3.42)%,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的(9.20±3.43)%(P<0.01),Cp G-ODN+TGP组的TLR9表达率(11.95±3.63)%,低于Cp G-ODN组(P<0.05);在SLE轻度活动患者中,Cp G-ODN组和空白对照组TLR9的表达率分别为(10.74±3.17)%,(5.19±2.05)%(P<0.05);在SLE中重度活动患者中,Cp G-ODN组和空白对照组TLR9的表达率分别为(16.51±1.72)%,(10.80±2.37)%(P<0.01),Cp G-ODN+TGP组TLR9的表达率(13.59±2.58)%,低于Cp G-ODN组(P<0.01)。结论 TGP可以拮抗Cp G-ODN对B细胞内TLR9表达的上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总苷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寡聚脱氧核苷酸 TOLL样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骨质疏松或骨坏死患者外周血IL-10、TGF-β1的水平检测及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涛 江超 +2 位作者 赵萍 陈琳洁 李志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骨损害患者外周血中的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纳入56例SLE患者,ELISA检测患者血清IL-10和TGF-β1的水平。对5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骨损害患者外周血中的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纳入56例SLE患者,ELISA检测患者血清IL-10和TGF-β1的水平。对5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记录合并骨质疏松症及骨坏死情况。根据不同骨量分为:骨量正常组(14例)、骨量减少组(26例)、骨质疏松组(16例)。根据是否合并骨坏死分为:未发现骨坏死组(49例)和骨坏死组(7例)。采用SPSS18.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Kolmogorov-Smirnov t检验数据是否正态分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双尾t检验分析;对于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分析。结果与骨量正常的SLE患者组相比,骨质疏松的SLE患者组TGF-β1水平降低、IL-10水平增加。与无骨坏死组的SLE患者相比,有骨坏死的SLE患者组IL-10水平升高,TGF-β1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伴有骨质疏松的SLE患者组外周血血清TGF-β1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伴有骨坏死的SLE患者血清IL-10水平高于不伴骨坏死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白细胞介素10(IL-10)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骨质疏松 骨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PD-1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元元 谢长好 +5 位作者 孙美群 柴继侠 周艳梅 陈勇 唐洁 李柏青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62-965,共4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上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1例SLE患者和38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面PD-1表达水平,比较SLE稳定组、活动组和健康对照组以及...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上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1例SLE患者和38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面PD-1表达水平,比较SLE稳定组、活动组和健康对照组以及狼疮肾炎组和无狼疮肾炎组之间CD4^+和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的百分比,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数据的相关性。结果 SLE活动组CD4^+T细胞PD-1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和不活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活动组、稳定组CD8^+T细胞PD-1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狼疮肾炎患者CD4^+PD-1^+和CD8^+PD-1^+T细胞分别高于无狼疮肾炎患者(P<0.01)。SLE患者中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组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PD-1表达水平均高于对应阴性组。SLE患者CD4^+和CD8^+T细胞PD-1表达百分率与SLE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与补体C3呈负相关。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PD-1表达异常,与SLEDA1和自身抗体产生有明确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PD-1 CD4+T细胞 CD8+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达PD-L1的分析和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谢长好 王元元 +2 位作者 李志军 唐洁 李柏青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9-432,共4页
目的:探讨PD-L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Mo)上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1例SLE患者和38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14+Mo表面PD-L1表达水平,比较SLE不活动组、活动组和健康对照组以及狼疮肾炎组和无狼疮... 目的:探讨PD-L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Mo)上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1例SLE患者和38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14+Mo表面PD-L1表达水平,比较SLE不活动组、活动组和健康对照组以及狼疮肾炎组和无狼疮肾炎组之间CD14+Mo表面PD-L1表达的百分比,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数据的相关性。结果:SLE活动组和稳定组CD14+PD-L1+Mo百分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狼疮肾炎患者CD14+PD-L1+Mo百分率高于无狼疮肾炎患者(P<0.05)。SLE患者CD14+PD-L1+Mo百分率与SLEDAI评分、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SLE患者中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U1snRNP抗体、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组外周血CD14+PD-L1+单核细胞百分率均高于对应阴性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CD14+Mo细胞表达PD-L1异常,与病情活动性和抗体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PD-L1 单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CD19^+ B细胞PD-L1的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谢长好 王元元 +3 位作者 陈静 肖燕秋 李志军 李柏青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1-164,167,共5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上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1例SLE患者和38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19+B细胞表面PD-L...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上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1例SLE患者和38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19+B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水平,比较SLE稳定组、活动组和健康对照组以及狼疮肾炎组和无狼疮肾炎组之间CD19+B细胞表面PD-L1表达阳性细胞的百分比,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数据的相关性。结果:SLE活动组和稳定组CD19+PD-L1+B细胞百分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活动组又低于稳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狼疮肾炎患者CD19+PD-L1+B细胞百分率低于无狼疮肾炎患者(P<0.05)。SLE患者CD19+PD-L1+B细胞百分率与SLEDAI评分、尿蛋白定量、呈负相关,与C3呈正相关。SLE患者中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U1snRNP抗体、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组外周血B细胞PD-L1表达水平均低于对应阴性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CD19+B细胞表达PD-L1下降,与病情活动性和抗体产生有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PD-L1 B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酸对MRL/lpr小鼠狼疮性肾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元元 李洪涛 +7 位作者 陆杨 贾孝云 李杨磊 陈升 柴继侠 张佳佳 刘东 谢长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57-961,共5页
目的探讨甘草酸对MRL/lpr小鼠狼疮肾炎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MRL/lpr狼疮小鼠随机分为MRL/lpr组、MRL/lpr+地塞米松(1.5 mg/kg)组,MRL/lpr+甘草酸(20 mg/kg)组,MRL/lpr+甘草酸(40 mg/kg)组,每组10只;野生型正常对照组C57BL/6... 目的探讨甘草酸对MRL/lpr小鼠狼疮肾炎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MRL/lpr狼疮小鼠随机分为MRL/lpr组、MRL/lpr+地塞米松(1.5 mg/kg)组,MRL/lpr+甘草酸(20 mg/kg)组,MRL/lpr+甘草酸(40 mg/kg)组,每组10只;野生型正常对照组C57BL/6小鼠10只。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尿酸(UA)与肌酐(Cr)含量,各组小鼠血清及肾脏组织中IL-1β、IL-6、TNF-α炎症因子水平;采用HE染色法检测肾脏病理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脾脏NLRP3、ASC、Caspase-1、IL-1β、p-NF-κB、NF-κB、p-IκBα、IκBα蛋白的表达。结果甘草酸能显著降低血清尿酸、肌酐含量;减少血清及肾脏IL-1β、IL-6、TNF-α炎症因子表达,改善肾脏病理改变;并能显著抑制NLRP3、ASC、Caspase-1、IL-1β、p-NF-κB、p-IκBα表达。结论甘草酸对MRL/lpr狼疮小鼠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甘草酸 肾脏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及其配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谢长好 王元元 +1 位作者 李志军 陈琳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7-280,共4页
PD-1(Programmed Cell Death-1,CD279)是一种新近发现的CD28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新成员,与CTLA-4(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4)有23%的相同氨基酸序列。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发病机制 PD-1 Death-1 配体 超家族新成员 免疫球蛋白 氨基酸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分化型关节炎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梅永君 李志军 +2 位作者 陈琳洁 王涛 谢长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18-719,共2页
未分化型关节炎(undifferentiated arthritis,UA)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关节炎,对于表现为持续性关节炎的患者,且不符合任何一种已知关节炎或弥漫性风湿病的诊断标准,可称之为未分化型关节炎。在近2年临床中现观察到一组关节炎,病... 未分化型关节炎(undifferentiated arthritis,UA)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关节炎,对于表现为持续性关节炎的患者,且不符合任何一种已知关节炎或弥漫性风湿病的诊断标准,可称之为未分化型关节炎。在近2年临床中现观察到一组关节炎,病情呈现一种特征性发展规律,一般7岁左右起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关节炎 临床分析 未分化型 诊断标准 风湿病 弥漫性 特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苷通过抑制NF-κB通路减轻MRL/lpr狼疮小鼠肝损伤 被引量:3
15
作者 谢长好 吴冰冰 +8 位作者 席进 王锐 张晨 李杨磊 白善旺 张佳佳 沈桐 唐笑妍 王元元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67-1471,共5页
目的探讨芍药苷对MRL/lpr小鼠肝脏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MRL/lpr狼疮小鼠随机分为MRL/lpr组、1.5 mg/kg地塞米松处理组、20 mg/kg芍药苷处理组、40 mg/kg芍药苷处理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C57 BL/6小鼠10只。微板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 目的探讨芍药苷对MRL/lpr小鼠肝脏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MRL/lpr狼疮小鼠随机分为MRL/lpr组、1.5 mg/kg地塞米松处理组、20 mg/kg芍药苷处理组、40 mg/kg芍药苷处理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C57 BL/6小鼠10只。微板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及肝脏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HE染色检测肝组织病变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肝脏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40(RIP140)、Toll样受体4(TLR4)、磷酸化核因子κBp65(p-NF-κBp65)、核因子κBp65(NF-κBp65)、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α(p-IκBα)、IκBα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小鼠相比,MRL/lpr狼疮小鼠血清中ALT与AST含量明显增加,MRL/lpr狼疮小鼠血清及肝脏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表达量显著增加。肝组织中有炎症细胞浸润,MRL/lpr狼疮小鼠肝脏组织中RIP140、TLR4、NF-κB蛋白水平显著增加。芍药苷和地塞米松一样能显著降低MRL/lpr狼疮小鼠血清中ALT和AST含量,减少MRL/lpr狼疮小鼠血清及肝脏组织中IL-1β、IL-6、TNF-α水平,减轻肝组织炎细胞浸润;并能显著降低MRL/lpr狼疮小鼠肝组织中RIP140、TLR4、p-NF-κBp65、NF-κBp65蛋白水平。结论芍药苷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从而对MRL/lpr狼疮小鼠肝脏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芍药苷 肝脏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MRL/lpr狼疮小鼠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元元 唐洁 +7 位作者 申林 李江艳 查成 王锐 胡坤 席进 常见荣 谢长好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1-256,共6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MRL/lpr狼疮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MRL/lpr狼疮小鼠随机分为MRL/lpr组、MRL/lpr+地塞米松(1.5 mg/kg)组,每组10只;野生型正常对照组C57BL/6小鼠10只。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各组小鼠认知功能和行为。检测各组小...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MRL/lpr狼疮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MRL/lpr狼疮小鼠随机分为MRL/lpr组、MRL/lpr+地塞米松(1.5 mg/kg)组,每组10只;野生型正常对照组C57BL/6小鼠10只。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各组小鼠认知功能和行为。检测各组小鼠血清、海马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含量;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kappabinding p65,NF-κB p65)相关蛋白P-PI3K,P-Akt和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a(phospho-in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a,P-IκBa)及P-NF-κB p65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小鼠海马区P-NF-κB p65阳性表达。结果:地塞米松能缓解MRL/lpr狼疮小鼠认知功能障碍,降低血清及海马组织IL-6,IL-1β,TNF-α的表达;抑制P-PI3K,P-Akt,P-IκBa和P-NF-κB p65的表达。结论:地塞米松可能通过降低MRL/lpr狼疮小鼠海马区TNF-α和IL-1β水平,从而对其认知功能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地塞米松 认知功能 PI3K/Akt/NF-κB P6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7A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涛 赵皓 +5 位作者 余晾 陈琳洁 范晓云 谢长好 梅永君 李志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1-303,共3页
目的:研究白介素17A受体(IL-17AR)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内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60例SLE患者及33例健康人外周血B细胞上IL-17AR的表达水平。并将其与有关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 目的:研究白介素17A受体(IL-17AR)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内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60例SLE患者及33例健康人外周血B细胞上IL-17AR的表达水平。并将其与有关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LE患者组的IL-17AR+细胞表达比例为(47.58±17.20)%,高于正常对照组(40.71±11.82)%(P<0.05)。在SLE患者中:口腔溃疡组、有浆膜炎组、有肾脏病变组、有免疫异常组分别高于相应的无症状组(P<0.05)。在抗Sm-D1抗体阳性组及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组分别高于相应的抗体阴性组(P<0.05)。IL-17AR+细胞比例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C反应蛋白(CRP)、甘油三酯呈正相关;与间接胆红素、血清白蛋白的表达负相关(P<0.05)。B淋巴细胞比例与血清IgG、ALT、直接胆红素的表达呈正相关;与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IL-17AR在SLE患者B细胞上表达上调,且与病情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IL-17/IL-17AR可能在SLE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白介素17A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克柔念珠菌感染一例
18
作者 谢长好 王涛 +2 位作者 谢津璧 李志军 陈琳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33-1034,共2页
感染是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I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感染的部位多为肺部、皮肤和泌尿道,而SIE合并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感染少见[2]。现报道一例SLE合并CNS克柔念珠菌感... 感染是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I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感染的部位多为肺部、皮肤和泌尿道,而SIE合并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感染少见[2]。现报道一例SLE合并CNS克柔念珠菌感染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克柔念珠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对MRL/lpr狼疮小鼠的保护作用
19
作者 王元元 贾孝云 +7 位作者 王其一 叶明 陆杨 张佳佳 陈升 李杨磊 吴俊英 谢长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75-880,共6页
目的探讨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对MRL/lpr狼疮小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MRL/lpr狼疮小鼠20只随机分为MRL/lpr对照组、5 mg/kg Y-27632处理组,每组10只;野生型对照组C57BL/6小鼠10只。采用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脾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 目的探讨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对MRL/lpr狼疮小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MRL/lpr狼疮小鼠20只随机分为MRL/lpr对照组、5 mg/kg Y-27632处理组,每组10只;野生型对照组C57BL/6小鼠10只。采用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脾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ELISA检测血清核因子κB(NF-κB)相关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脾脏组织中硫氧还蛋白结合蛋白(Txnip)/硫氧还蛋白(Trx)、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相关蛋白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p38MAPK以及NF-κB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Txnip、p38MAPK、NF-κB蛋白水平;ELISA检测T淋巴细胞上清液IL-6、IL-1β、TNF-α水平。结果 Y-27632提高MRL/lpr狼疮小鼠血清及脾脏组织SOD水平;降低血清及脾脏组织MDA水平;降低血清、脾脏组织和脾脏T淋巴细胞上清液IL-6、IL-1β、TNF-α水平;抑制脾脏和脾脏T淋巴细胞Txnip、MAPK相关蛋白ERK、JNK和p38MAPK以及NF-κB表达,增加Trx含量。结论 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对MRL/lpr狼疮小鼠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Y-27632 硫氧还蛋白结合蛋白/硫氧还蛋白(Txnip/Trx)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 核因子κB(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干扰素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沈梦佳 王涛 +1 位作者 李志军 吴华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07-1511,共5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以自身抗原免疫耐受崩溃、大量自身抗体产生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发病机制复杂。干扰素(interferon,IFN)信号通路是其目前广泛认同的致病通路之一,近年来关...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以自身抗原免疫耐受崩溃、大量自身抗体产生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发病机制复杂。干扰素(interferon,IFN)信号通路是其目前广泛认同的致病通路之一,近年来关于IFN信号及通路和表观遗传修饰的相互关系在SLE疾病发生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受到广泛的重视。该文就相关研究做一综述,以期为SLE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干扰素 表观遗传学 DNA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非编码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