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吡那地尔后处理在减轻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田涛 马宾 +7 位作者 王明霞 蔡鑫 刘进军 方羚 吴士礼 高琴 于影 关旭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56-1160,共5页
目的观察吡那地尔后处理在减轻家兔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40只健康成年♂家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组(I/R)、缺血后处理组(I-postC)、吡那地尔后处理组(Pina)、吡那地... 目的观察吡那地尔后处理在减轻家兔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40只健康成年♂家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组(I/R)、缺血后处理组(I-postC)、吡那地尔后处理组(Pina)、吡那地尔后处理+5-羟葵酸组(Pina+5-HD)。采用结扎左冠前降支30 min/复灌120 min的方法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并比较各组动物在缺血前、缺血30 min、复灌120 min时心功能指标、血浆CK活性和MDA含量。测定心肌缺血和梗死面积,Bcl-2和Bax mR-NA的表达。结果在复灌120 min时,与I/R组和Pina+5-HD组相比,I-postC组和Pina组动物LVSP明显升高(P<0.05);LVEDP明显降低(P<0.05);血浆CK活性明显降低(P<0.05);血浆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P<0.05);Bcl-2 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Bax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吡那地尔后处理可通过模拟缺血后处理的心肌保护机制,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心肌保护的机制可能涉及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Bcl-2 mRNA表达的上调和Bax mRNA表达的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那地尔 缺血后处理 再灌注损伤 心肌保护 ATP敏感性钾通道 BCL-2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