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肿瘤转移与肿瘤浸润的CD8^+T细胞数量负相关 被引量:8
1
作者 黄柱华 苏文 +3 位作者 韩正全 尹靖怡 张玉奇 李小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6-270,共5页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原位肿瘤中浸润T细胞数量与临床转移及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肺癌组织共140例(其中发生转移的4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在肿瘤组织的浸润情况,对比...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原位肿瘤中浸润T细胞数量与临床转移及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肺癌组织共140例(其中发生转移的4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在肿瘤组织的浸润情况,对比未转移和转移患者肿瘤组织CD4^+T细胞和CD8^+ T细胞的浸润数量,采用生存分析对比不同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浸润数量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肿瘤组织CD4^+ T细胞比例差异不大,转移组患者肿瘤组织CD8^+ T细胞数量显著低于转移组,且未转移组CD8/CD4比例显著高于转移组, CD8^+ T细胞数量多和CD8/CD4比例高的患者总体生存率显著优于CD8^+ T细胞数量少和CD8/CD4比例低的患者。结论出现转移的NSCLC患者肿瘤组织CD8^+ T细胞浸润数量、 CD8/CD4比例均显著下降,与NSCLC转移患者预后差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转移 CD8 CD4 T细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新靶标PHF5A的研究现状及治疗展望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曼 程倩倩 +1 位作者 王效静 杨燕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47-655,共9页
植物同源域锌指蛋白5A(PHF5A)是PHD-finger样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广泛表达于真核生物细胞核中,其PHD-finger样结构域是蛋白质-DNA或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区。PHF5A除作为剪接体蛋白组成亚单位调控靶基因的选择性剪接外,还在胚胎干细胞... 植物同源域锌指蛋白5A(PHF5A)是PHD-finger样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广泛表达于真核生物细胞核中,其PHD-finger样结构域是蛋白质-DNA或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区。PHF5A除作为剪接体蛋白组成亚单位调控靶基因的选择性剪接外,还在胚胎干细胞的多潜能性维持、染色质结构重塑、DNA损伤修复、胚胎形成与组织形态发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在探索PHF5A的剪接体相关功能和非剪接体相关功能,及其功能异常与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并发现其潜在机制可能包括介导靶基因的异常选择性剪接、作为原癌基因/蛋白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作为核转录因子或辅因子调控异常的基因转录等。此外,PHF5A还参与某些肿瘤干细胞的生长调控。本文就PHF5A的结构及功能特点及其在多种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抗肿瘤治疗提供潜在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同源域锌指蛋白5A 恶性肿瘤 胚胎干细胞 肿瘤干细胞 选择性剪接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17靶向FOXO3影响非小细胞肺癌对吉非替尼耐药性及相关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论 赵欣 +3 位作者 林晨琛 付琪 石默晗 张浩然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277-2283,共7页
目的检测miR-217对非小细胞肺癌吉非替尼耐药性的影响,并探讨下游靶基因及相关通路。方法qRT-PCR检测人肺正常上皮细胞系BEAS-2B,NSCLC细胞系A549、HCC827、PC9、NCI-H1975及吉非替尼耐药株PC9/GR中miR-217表达量。选取PC9/GR细胞,利用... 目的检测miR-217对非小细胞肺癌吉非替尼耐药性的影响,并探讨下游靶基因及相关通路。方法qRT-PCR检测人肺正常上皮细胞系BEAS-2B,NSCLC细胞系A549、HCC827、PC9、NCI-H1975及吉非替尼耐药株PC9/GR中miR-217表达量。选取PC9/GR细胞,利用转染技术构建control组、NC-mimic组、miR-217 mimic组、miR-217 mimic+si-NC组、miR-217 mimic+si-FOXO3组细胞,CCK8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能力,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Targetscan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miR-217下游靶基因,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miR-217与靶基因FOXO3相关性。结果与BEAS-2B相比,miR-217表达量在A549、HCC827、PC9、NCI-H1975细胞中显著降低(P<0.05),随着吉非替尼培养浓度增加,PC9细胞中miR-217基因表达量逐渐降低(P<0.05),并且miR-217在PC9/GR细胞中的表达低于PC9(P<0.05)。相较于control及NC-mimic组,miR-217 mimic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数量增多(P<0.05),p-PI3K和p-AKT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表明FOXO3是miR-217的靶标。回复实验测得,与miR-217 mimic组及miR-217 mimic+si-NC组相比,miR-217 mimic+si-FOXO3组细胞耐药能力升高(P<0.05),增殖能力显著提升(P<0.05),细胞凋亡数量减少(P<0.05),p-PI3K和p-AKT蛋白表达量增高(P<0.05)。结论miR-217过表达逆转NSCLC细胞PC9/GR对吉非替尼的耐药性并抑制PC9/GR细胞增殖加速凋亡,这种机制可能与靶向FOXO3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miR-217 FOXO3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Y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预后及免疫特征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文婷 季文斌 +3 位作者 吕振宇 程倩倩 于金慧 杨燕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9-366,共8页
目的:基于公共数据库、体外细胞系和肿瘤组织分析核转录因子Y亚基A(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 Y subunit A, NFYA)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TCGA数据库获取HCC患者临床数据和转录组数据... 目的:基于公共数据库、体外细胞系和肿瘤组织分析核转录因子Y亚基A(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 Y subunit A, NFYA)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TCGA数据库获取HCC患者临床数据和转录组数据并进行分析,qRT-PCR和免疫组化染色法验证NFYA在HCC细胞系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Kaplan-Meier分析、GO和KEGG分析等方法分析NFYA表达水平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潜在致病机制以及免疫细胞浸润等的相关性。结果:公共数据库分析显示NFYA mRNA在HCC组织中较正常肝组织表达显著增高,并且该现象在HCC细胞系中得到了验证;在研究者队列HCC组织中,NFYA蛋白表达量也显著高表达。NFYA mRNA表达水平与HCC患者组织学分级、T分期、病理学分期正相关;NFYA高表达的HCC患者预后更为不良;HCC中与NFYA相关的基因主要富集于核裂解、细胞周期等生物过程;肿瘤微环境分析提示NFYA高表达与较低的免疫细胞浸润及基质细胞浸润相关,且NFYA表达与多种免疫检查点基因表达呈正相关。结论:HCC患者高表达NFYA与预后不良相关,可作为HCC患者潜在的预后标志物,且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周期和免疫细胞浸润调控HCC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NFYA 预后 细胞周期 免疫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对可切除胆管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王威 季文斌 +4 位作者 吕振宇 孙万亮 邵玉 刘静 杨燕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7,共10页
目的:探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RT2)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潜在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并构建可切除胆管癌患者生存预测模型。方法:首先,通过癌症基因图谱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分析SIRT2在胆管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通过基因集... 目的:探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RT2)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潜在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并构建可切除胆管癌患者生存预测模型。方法:首先,通过癌症基因图谱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分析SIRT2在胆管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探讨SIRT2在胆管癌中的潜在机制;其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研究者队列胆管癌组织中SIRT2的表达,并分析SIRT2表达与胆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最后,基于COX回归分析结果构建胆管癌术后患者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使用校准曲线及时间依赖性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列线图模型进行评价,并与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八版TNM分期预测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公共数据库中SIRT2 mRNA在胆管癌组织中显著过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SIRT2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均P<0.05)。GSEA结果显示,SIRT2高表达可能影响了多种代谢相关信号通路,如脂肪酸代谢、氧化磷酸化、氨基酸代谢等。SIRT2表达与血清三酰甘油水平、肿瘤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相关(均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SIRT2高表达患者较低表达患者总生存期显著缩短(P<0.05)。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是否接受后续治疗、SIRT2表达与胆管癌患者预后相关(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TNM分期和SIRT2表达是胆管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基于SIRT2构建的胆管癌术后患者列线图生存预测模型C指数为0.675,第1、2、3年的时间依赖性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9、0.778、0.953,与AJCC第八版TNM分期系统相比具有更好的预后预测价值。结论:可切除胆管癌患者肿瘤组织中SIRT2高表达并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基于SIRT2构建的胆管癌术后患者的预后列线图模型可能比TNM分期系统具有更好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 临床意义 预后模型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沙利铂对肝癌细胞HepG2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高洁 汪蕊 +2 位作者 杨清玲 陈昌杰 吴穷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7-442,460,共7页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周期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为其应用于原发性肝细胞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MTT方法检测L-OHP对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L-OHP诱导HepG2细胞周期...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周期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为其应用于原发性肝细胞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MTT方法检测L-OHP对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L-OHP诱导HepG2细胞周期阻滞的作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L-OHP对细胞周期调节因子CyclinD1、CDK2、CDK4及p16、p21、p53表达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L-OHP对HepG2细胞增殖抑制率随药物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有升高趋势,呈时间剂量依赖性。L-OHP能够诱导HepG2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并可下调CDK4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上调p21,p53蛋白的表达,CDK2和p16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L-OHP可能通过影响CDK4、CyclinD1及p21的活性使HepG2细胞阻滞在S期,从而抑制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药物疗法 细胞周期 药物作用 铂化合物 药理学 流式细胞术 印迹法 蛋白质 方法 肿瘤细胞 培养的 奥沙利铂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作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秀 张竞竞 +4 位作者 张配 孙小锦 刘哲 张鑫宇 刘浩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47-1150,共4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MTT测定雷公藤甲素对CNE-2Z细胞的抑制作用;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测定雷公藤甲素对鼻咽癌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测定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MTT测定雷公藤甲素对CNE-2Z细胞的抑制作用;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测定雷公藤甲素对鼻咽癌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测定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78,GRP-78)、Akt的表达及Akt的磷酸化水平;ROS荧光探针-二氢乙啶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水平。结果 MTT显示,雷公藤甲素对鼻咽癌细胞CNE-2Z的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及时间延长而增强;PI结果显示,雷公藤甲素能明显诱导鼻咽癌细胞的凋亡,25、50和100 nmol·L-1的雷公藤甲素作用细胞24 h,CNE-2Z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4.0%、26.9%和34.4%;Western blot显示,雷公藤甲素对CNE-2Z细胞GRP-78表达无明显影响,但可减弱Akt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氧化应激实验结果表明,雷公藤甲素作用4 h后,能增加鼻咽癌细胞CNE-2Z内ROS的水平。结论雷公藤甲素具有抑制鼻咽癌细胞CNE-2Z增殖的作用,且具有浓度与时间依赖性。其机制可能是雷公藤甲素通过诱导氧化应激,抑制细胞内Akt的表达及其磷酸化,调节下游的信号通路,进而促进CNE-2Z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鼻咽癌细胞 氧化应激 活性氧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30a-3p及smad 4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8
作者 周争光 汪蕊 +5 位作者 李玉梅 杨燕 苏方 赵福友 吴穷 孙国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3-387,共5页
目的考察mir-130a-3p及靶基因smad 4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表达及相关性,并分析两者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从石蜡组织包埋的51例肝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提取总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mir-130a-3... 目的考察mir-130a-3p及靶基因smad 4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表达及相关性,并分析两者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从石蜡组织包埋的51例肝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提取总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mir-130a-3p的表达,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 Vision(IHC)法测定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mad 4表达,分析两者相关性、与临床病理参数及总生存时间(OS)之间的关系。结果 mir-130a-3p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1.38±0.15)显著低于癌旁组织(2.48±0.16)(P<0.001)。在肝癌组织中,smad 4阳性表达率为72.5%(37/5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51.0%(26/51)(P<0.05)。mir-130a-3p和smad 4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性(rs=-0.431,P<0.05)。mir-130a-3p和smad 4的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TNM分期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脉管癌栓及病理分级无关。肝癌组织中mir-130a-3p高表达患者中位OS(25.6个月)较低表达组(23.1个月)延长,但差异无统计意义;smad 4阴性表达组中位OS(26.7个月)较阳性表达组(20.0个月)显著延长(P<0.05)。结论 mir-130a-3p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可能通过调控smad 4的表达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发展,mir-130a-3p有望成为肝癌潜在的治疗靶点及预后判断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30a-3p SMAD 4 肝细胞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隙连接蛋白26在肝细胞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杨燕 李玉梅 +5 位作者 张娜 李皖云 欧玉荣 汪蕊 赵福友 吴穷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7-524,共8页
目的:研究缝隙连接蛋白26(Cx26)在人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程度及定位,探讨该基因在HCC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59份肝脏石蜡包埋组织中Cx26蛋白的表达和定位,其中正常肝组织20份、肝炎30份、肝硬... 目的:研究缝隙连接蛋白26(Cx26)在人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程度及定位,探讨该基因在HCC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59份肝脏石蜡包埋组织中Cx26蛋白的表达和定位,其中正常肝组织20份、肝炎30份、肝硬化33份,HCC76份。另在体外使用人正常肝细胞株L02和肝癌细胞株SMMC-7721,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Cx26蛋白表达和定位,细胞接种荧光示踪法检测缝隙连接功能。结果:与正常肝组织比较,肝炎、肝硬化和HCC组织中Cx26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下降(均P〈0.05)。Cx26蛋白表达强度在HCC中明显高于非癌肝组织(均P〈0.05)。非癌肝组织Cx26多呈轻中度表达,主要定位于相邻细胞间相互接触的细胞膜上,偶见于细胞质;而HCC组织中阳性表达的Cx26染色多较强,且多数定位于细胞质,偶见于细胞膜。Cx26蛋白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病理分级、TNM分期、伴肝炎肝硬化、淋巴结转移及脉管癌栓无明显相关(均P〉0.05)。体外实验进一步证实,与L02细胞比较,sMMC-7721肝癌细胞存在Cx26蛋白表达降低及分布异常,并且功能性缝隙连接明显下调。结论:Cx26蛋白的表达及定位异常可能与HCC的发生有关,HCC中残存的缝隙连接可能成为抗肝癌治疗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病理学 连接蛋白类/遗传学 缝隙接合部/生理学 免疫 组织化学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nexin 43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建 杨燕 +2 位作者 胡司淦 李辉 张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1-476,共6页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上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期间入住我科的初诊ACS患者40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0例,选取20例同...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上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期间入住我科的初诊ACS患者40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0例,选取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受试者外周静脉血,分别提取血浆和单核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比浊法(TIIA)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IL)-1β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运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BMCs中Cx4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AP组患者外周血浆中IL-1β及hs-CRP的含量均有明显升高(P<0.001),PBMCs中Cx43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也显著增高(P<0.001);AMI组患者外周血浆中IL-1β及hs-CRP的含量较UAP组进一步升高(P<0.001及P<0.01);而AMI组患者PBMCs中Cx43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却较UAP组和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 UAP和AMI患者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激活,且Cx43在两者PBMCs中的表达量呈现相反的表达变化,提示Cx43可能在ACS不同类型发病中起到不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缝隙连接蛋白43 白细胞介素-1Β 高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妥昔联合阿霉素对三阴乳腺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秀 李见春 +2 位作者 张竞竞 赵素容 刘浩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35-1740,共6页
目的探讨西妥昔联合阿霉素对三阴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法测定药物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JC-1染色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 blot测定... 目的探讨西妥昔联合阿霉素对三阴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法测定药物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JC-1染色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 blot测定细胞内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Bcl-2及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 MTT结果显示,西妥昔对MDA-MB-231细胞的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强,但作用时间对细胞的抑制作用影响较小。阿霉素对MDA-MB-231细胞的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与时间依赖性。西妥昔与阿霉素合用能明显增强对MDA-MB-231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合用组12、24、48 h的细胞存活率与西妥昔组、阿霉素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PI结果显示:单用西妥昔、阿霉素均可诱导MDA-MB-231的凋亡。联合用药可明显提高细胞的凋亡率,合用24 h的凋亡率达到了(43.86±3.62)%,与西妥昔组(11.0±2.32)%、阿霉素组(17.1±1.37)%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JC-1染色结果显示西妥昔、阿霉素单用及联合应用均可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合用组降低更明显。Western blot显示西妥昔可下调Bcl-2、GRP-78的表达,激活Caspase-3。阿霉素对Bcl-2及Caspase-3表达无影响,可增加GRP-78的表达。合用组的GRP-78、Bcl-2表达明显降低,Caspase-3的激活明显增加。结论西妥昔与阿霉素合用可增强对三阴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抑制作用,增加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西妥昔通过下调内质网应激水平,去除内质网应激对细胞的保护作用,进而减少Bcl-2表达,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激活线粒体凋亡通路,促进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乳腺癌 联合用药 西妥昔 阿霉素 线粒体膜电位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预防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12
作者 佟仲生 李淑芬 +9 位作者 郑荣生 何志勇 张莉莉 欧阳学农 陈锦飞 于浩 史业辉 汪旭 李晓昕 张宜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323-1327,共5页
目的:观察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预防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分层随机、双盲双模拟、自身交叉阳性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全部入组125例患者,分为A方案(61例)和B方案(64例)。A方案为每组患者随机采用在... 目的:观察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预防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分层随机、双盲双模拟、自身交叉阳性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全部入组125例患者,分为A方案(61例)和B方案(64例)。A方案为每组患者随机采用在第1周期使用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第2周期使用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B方案与之相反。试验组为A、B方案中所有使用试验药物的患者,对照组为A、B方案中所有使用对照药物的患者。行2个疗程化疗方案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急性和延迟性呕吐的完全控制率以及不良反应比较。结果:中度致吐性化疗组中试验组的预防延迟性呕吐的完全控制率为76.92%(50/65)、对照组为55.38%(36/6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0)。第1~5天中度致吐性化疗组中试验组的呕吐次数为(1.32±3.42)次、对照组为(1.94±3.03)次,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6)。试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程度也较轻。结论: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中、高度致吐性化疗引起的急性及延迟性呕吐疗效确切,特别对预防中度致吐性化疗引起的延迟性呕吐,盐酸帕洛诺司琼优于盐酸格拉司琼,且盐酸帕洛诺司琼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洛诺司琼 格拉司琼 化疗 呕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磷酰胺节拍化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非小细胞肺癌移植瘤裸鼠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汪蕊 秦叔逵 +5 位作者 陈余清 吴穷 杨燕 李玉梅 汪子书 郑荣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6-441,共6页
目的:本研究观察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PA)节拍化疗(metronomic chemotherapy,MET)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Endostar)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维持治疗的疗效和抗血... 目的:本研究观察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PA)节拍化疗(metronomic chemotherapy,MET)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Endostar)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维持治疗的疗效和抗血管形成机制,探索一种新的晚期NSCLC维持治疗模式。方法:建立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以最大耐受剂量(maximum tolerated dose,MTD)CPA化疗4个周期后随机分组,转换成以下治疗:生理盐水(control组)、MET CPA维持治疗(MET CPA组)、Endostar维持治疗(Endo组)和MET CPA联合Endostar维持治疗(MET CPA+Endo组)。记录模型动物的移植瘤体积和总生存期。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s)和存活的CECs(viable CECs),共聚焦显微镜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管周细胞覆盖率。结果:在维持治疗第6周时,MET CPA和Endo组肿瘤体积显著小于control组(P<0.05),MET CPA+Endo组肿瘤体积又显著小于单药维持治疗组(P<0.05)。MET CPA和Endo组小鼠生存期显著长于control组(P<0.05),MET CPA+Endo组小鼠生存期则进一步延长(P<0.05)。与control组比较,MET CPA和Endo组显著下调了外周血CECs和存活CECs水平(P<0.01),并降低了移植瘤MVD(P<0.01)。Endo组显著下调了移植瘤血管管周细胞覆盖率(P<0.05)。在上述血管形成相关指标上,MET CPA+En-do组又显著低于单药维持治疗组(P<0.05)。结论:MET CPA联合Endostar用于NSCLC肺腺癌维持治疗能延缓移植瘤生长,改善荷瘤鼠生存期,这可能与联合用药具有抗血管形成的增效作用有关。本研究为晚期NSCLC维持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值得进行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维持治疗 节拍化疗 环磷酰胺 血管内皮抑制素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雪 王子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3271-3273,共3页
结直肠癌是世界上第3大肿瘤,其癌症相关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位居第4位。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以平均每年4.2%速度迅速增长。占所有肿瘤的10%-15%,其中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1.17:1.00,该病与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密切联系。手... 结直肠癌是世界上第3大肿瘤,其癌症相关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位居第4位。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以平均每年4.2%速度迅速增长。占所有肿瘤的10%-15%,其中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1.17:1.00,该病与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密切联系。手术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措施,自从全肠系膜切除术的引进.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虽有所下降.但由于手术很难彻底切除微小病灶,致使其术后仍具有较高的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治疗 结直肠癌 全肠系膜切除术 局部复发率 直肠癌术后 恶性肿瘤 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GF/MET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耐药性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宋世龙 毕明宏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55-759,共5页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0%。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上皮间质转化因子(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MET)信号通路在许多生物学进程中都发挥着多效性影响,然而,...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0%。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上皮间质转化因子(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MET)信号通路在许多生物学进程中都发挥着多效性影响,然而,在多种类型的肿瘤中都观察到HGF/MET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并且通过生长因子受体和其他致癌性基因受体通路促进细胞增殖和转移。近年来,HGF/MET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被认为是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产生耐药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将重点阐述该通路异常激活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TKI耐药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GF MET 肺肿瘤 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固有样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变化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魏婷婷 韩啸 +2 位作者 夏晓影 马芳 姚春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1-675,共5页
目的检测固有样淋巴细胞、αβT细胞、B2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和正常人体内的分布情况及相关性。方法收集16例正常对照和5例NSCLC初诊患者和15例病情稳定患者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恒定型自然杀伤T(i NKT... 目的检测固有样淋巴细胞、αβT细胞、B2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和正常人体内的分布情况及相关性。方法收集16例正常对照和5例NSCLC初诊患者和15例病情稳定患者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恒定型自然杀伤T(i NKT)细胞、γδT细胞、B1细胞及αβT细胞、B2细胞的比例。结果病情稳定组的i NK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初诊患者组,而αβ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人群;初诊患者组的γδT细胞显著高于病情稳定组;初诊患者组B1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病情稳定组i NKT细胞和γδT细胞呈正相关;病情稳定组和对照组B1和B2细胞呈正相关。结论NSCLC患者外周血固有样淋巴细胞亚群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固有样淋巴细胞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干细胞标记物CD44与ESA在舌癌淋巴道转移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邹维艳 王俊斌 +2 位作者 严海芹 孙美群 邝晓聪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2-124,131,共4页
目的:探讨癌干细胞标记物CD44与ESA蛋白在舌癌淋巴道转移模型中表达情况及其表达意义。方法:采用癌细胞足垫注射法建立淋巴道转移模型,4周后,取转移淋巴结进行原代细胞培养,从中分离、纯化舌癌细胞进行连续传代培养,建立舌癌永生化细胞... 目的:探讨癌干细胞标记物CD44与ESA蛋白在舌癌淋巴道转移模型中表达情况及其表达意义。方法:采用癌细胞足垫注射法建立淋巴道转移模型,4周后,取转移淋巴结进行原代细胞培养,从中分离、纯化舌癌细胞进行连续传代培养,建立舌癌永生化细胞系,命名为Tca8113-Ml。以舌癌永生化细胞系Tca8113-Ml为研究对象,采用足垫注射细胞的方法建立淋巴道转移模型。4周后,收集淋巴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癌干细胞标记物CD44与ES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采用Tca8113-Ml建立了舌癌淋巴道转移模型,4周后收集淋巴结,检测癌干细胞标记物CD44与ESA蛋白在舌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结论:癌干细胞标记物在淋巴结转移性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表明淋巴结转移灶中有癌干细胞存在,提示癌转移的"种子"细胞极有可能是癌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干细胞 舌癌 CD44 ESA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化疗完全缓解1例
18
作者 毕明宏 翟云芝 +3 位作者 王明喜 王俊彬 孙成龙 吕太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900-900,共1页
患者,男性,45岁,胸骨前包块及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2个月,无发热,盗汗。2008年10月8日行胸部CT检查示(图1):前纵隔内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B超示: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PET-CT示:前纵隔FDG代谢异常增高,左锁骨上肿大淋巴结FDG代... 患者,男性,45岁,胸骨前包块及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2个月,无发热,盗汗。2008年10月8日行胸部CT检查示(图1):前纵隔内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B超示: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PET-CT示:前纵隔FDG代谢异常增高,左锁骨上肿大淋巴结FDG代谢异常增高。2008年11月7日行左锁骨上肿大淋巴结切除,术后病理:左锁骨上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免疫组化:Vim(++),S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化学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nexin-1半通道调控NLRP3/Caspase-1介导高血压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焦亡
19
作者 朱建 杨燕 +3 位作者 徐淑楠 高娜 康品方 王洪巨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738-745,共8页
目的:探索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NLRP3/Caspase-1介导的细胞焦亡与疾病的关系及Pannexin-1(Panx-1)半通道对其的调控。方法:采集EH患者及健康受试者外周血,收集外周血浆,ELISA法检测外周血浆中IL-1β含量;免疫磁珠法分... 目的:探索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NLRP3/Caspase-1介导的细胞焦亡与疾病的关系及Pannexin-1(Panx-1)半通道对其的调控。方法:采集EH患者及健康受试者外周血,收集外周血浆,ELISA法检测外周血浆中IL-1β含量;免疫磁珠法分选单核细胞,并通过RT-qPCR、Western blot法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上Panx-1、NLRP3炎症体相关分子、效应分子IL-1β及焦亡蛋白GSDMD的表达。体外培养两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使用免疫荧光法检测Panx-1的表达及定位。在体外培养的EH患者单核细胞上,使用Panx-1半通道抑制剂丙磺舒及特异性siRNA进行预处理,再给予NLRP3炎症体通路激活剂脂多糖(LPS)活化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法分析培养上清中IL-1β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单核细胞上各目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健康受试组相比,EH组患者外周血浆中IL-1β含量升高;外周血单核细胞上Panx-1、NLRP3炎症体相关分子及GSDMD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上调;单核细胞上Panx-1蛋白表达增强且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在体外培养的EH患者单核细胞上,不同干预处理对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LPS可致细胞培养上清中IL-1β含量升高,单核细胞上NLRP3炎症体相关分子及GSDMD的蛋白表达量上调;而经丙磺舒及Panx-1 siRNA预处理细胞后,LPS上述活化效应被拮抗。结论:EH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NLRP3/Caspase-1的活化介导了单核细胞焦亡,且其活化受Panx-1半通道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Pannexin-1 NLRP3炎症体 IL-1Β GSD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状况对胃癌术后化疗耐受性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29
20
作者 徐令婕 毕清泉 +4 位作者 郑海燕 刘静静 祝梅 鲍士方 李娜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营养状况对恶性肿瘤病人术后化疗的耐受性及负性情绪影响。方法:纳入 2015年 7月~ 2017年 4月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的病人,共计 78例。依据化疗前营养状况分为营养不良组(n = 40)和无营养不良组(n = 38)。观察两组化... 目的:探讨营养状况对恶性肿瘤病人术后化疗的耐受性及负性情绪影响。方法:纳入 2015年 7月~ 2017年 4月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的病人,共计 78例。依据化疗前营养状况分为营养不良组(n = 40)和无营养不良组(n = 38)。观察两组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评估两组病人化疗前后负性情绪情况,统计因严重不良反应或负性情绪而停止化疗的病人比例。结果:化疗期间,营养不良组出现消化系统反应(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及骨髓抑制反应(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及红细胞降低)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无营养不良组(P < 0.05)。两组病人化疗前 PAN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 0.05)。最后一次化疗时,两组病人PANAS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化疗前(P < 0.01),但营养不良组病人高于无营养不良组病人(P < 0.01)。化疗期间,营养不良组病人共计有 13例因不耐受化疗而终止化疗,无营养不良组有 5例。营养不良组病人终止化疗比例显著高于无营养不良组病人[(32.5%,13/40) vs (13.2%,5/38),P = 0.032]。结论:营养不良的病人在术后行辅助化疗中更易出现不易耐受现象,且较营养正常病患更易产生负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 胃癌 化疗 耐受性 负性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