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尾加压素Ⅱ与糖尿病肾病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相关性研究及川穹嗪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潘艳 陈卫东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3年第6期498-502,I0006,共6页
目的:本实验利用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探讨血浆尾加压素Ⅱ与糖尿病肾病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相关性及其川穹嗪对二者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合并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糖尿病肾病... 目的:本实验利用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探讨血浆尾加压素Ⅱ与糖尿病肾病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相关性及其川穹嗪对二者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合并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糖尿病肾病DN组、川穹嗪CZ组(150mg·kg-1·d-1灌胃)(人与大鼠剂量之比约为7∶1,人常规剂量80~160mg/d除以标准体重×7,所得约为150~300mg/kg;用药方式选为灌胃,应静脉临床试验中难以进行),检测各组大鼠重量、24h尿白蛋白量、血糖、血脂、肾功能等;行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病理学形态;免疫组化观察UⅡ、GPR14蛋白表达;RT-PCR观察UⅡmRNA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DN组各项检查及病理学改变明显增大,免疫组化中UⅡ、GPR14蛋白表达增加;RT-PCR观察UⅡmRNA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Z组相对DN组各项结果有所改善(P<0.05)。结论:肾小球UⅡ及其受体GPR14的高表达,提示其在糖尿病肾病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川穹嗪可能是通过抑制UⅡ和GPR14异常表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肾脏病理损伤,保护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尾加压素Ⅱ 糖尿病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川穹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加压素Ⅱ在糖尿病肾病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表达及黄芪的干预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卫东 丁志珍 +4 位作者 常保超 杨萍 张继强 刘磊 王静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2年第5期402-405,I0008,I0009,共6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大鼠主动脉、肾脏组织中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及其G蛋白耦联受体14(G-protein-coupled receptor14,GPR14)水平的变化,探讨UⅡ在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形成的作用和发病机制及黄芪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高糖高脂...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大鼠主动脉、肾脏组织中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及其G蛋白耦联受体14(G-protein-coupled receptor14,GPR14)水平的变化,探讨UⅡ在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形成的作用和发病机制及黄芪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和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法建立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肾病组(DN)、黄芪治疗组(HZ)(予黄芪注射液5ml/kg灌胃)。于14周末处死动物,常规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观察UⅡ、GPR14蛋白表达;RT-PCR观察UⅡmRNA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DN组主动脉、肾组织UⅡ、GPR14表达增加,肾组织UⅡmRNA表达增加(P<0.01);与DN组比较,HZ组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UⅡ及其受体GPR14的高表达提示其在糖尿病肾病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黄芪能够缓解肾脏病理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UⅡ和GPR14异常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尾加压素Ⅱ 黄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膜性肾病肾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LC3Ⅱ、P62和p-mTO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翠 陈卫东 +3 位作者 刘磊 吴雪平 潘艳 常保超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3年第2期117-120,I0002,共5页
目的:观察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患者肾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LC3Ⅱ、P62和p-mTOR的表达,了解IMN患者肾组织细胞自噬的溶酶体降解过程是否参与了IMN的发生发展。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1... 目的:观察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患者肾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LC3Ⅱ、P62和p-mTOR的表达,了解IMN患者肾组织细胞自噬的溶酶体降解过程是否参与了IMN的发生发展。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1月—2021年06月经肾活检初次确诊的IMN患者42例,免疫组化检测LC3Ⅱ、P62和p-mTOR的表达,分析两组间自噬蛋白表达差异性及IMN组自噬蛋白表达与患者肾间质纤维化及肾功能等临床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肾组织相比,IMN组的肾组织自噬相关蛋白LC3Ⅱ、P62和p-mTOR的表达显著增加(均为P<0.01);在IMN组中,与无纤维化组相比,有纤维化组LC3Ⅱ、P62的表达显著增加(均为P<0.05);IMN患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24 h尿蛋白定量与肾组织LC3Ⅱ、P62和p-mTOR的表达成正相关。结论:IMN患者的肾组织中自噬体数量增加,自噬溶酶体数量不增加,自噬体的降解受阻,在IMN患者中,细胞自噬的溶酶体降解阶段受损所导致的自噬通量不足参与了IMN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溶酶体 自噬 肾间质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与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张翠 常保超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1年第5期458-460,共3页
糖尿病患病率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急剧上升,据统计,2017年全球约有4.51亿糖尿病患者,到2045年,预计将增加到6.93亿患者[1],这些患者约有25%~40%的几率将最终出现糖尿病肾病这一并发症[2]。因此,对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及防治新策... 糖尿病患病率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急剧上升,据统计,2017年全球约有4.51亿糖尿病患者,到2045年,预计将增加到6.93亿患者[1],这些患者约有25%~40%的几率将最终出现糖尿病肾病这一并发症[2]。因此,对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及防治新策略的研究变得迫切需要。然而,目前除了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及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来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外,还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些年,有越来越多研究者们发现,自噬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某些内在联系,但具体机制仍不甚清楚。现已初步证实的是,自噬存在于足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球内皮细胞及肾小球系膜细胞内,其中自噬与足细胞的损伤最密切相关,并且,有越来越多的药物被证实,是通过足细胞自噬的调控,发挥对糖尿病肾病有效治疗作用的。本文主要讨论靶向调控足细胞自噬机制在糖尿病肾病中的效益,期望找到糖尿病肾病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内皮细胞 糖尿病肾病 肾小管上皮细胞 细胞自噬 肾小球系膜细胞 控制血糖 足细胞 靶向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布司他规范化治疗慢性肾病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莹 徐晶 《中国标准化》 2023年第20期237-240,共4页
目的:研究非布司他规范化治疗慢性肾病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于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慢性肾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60例,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苯溴马隆治疗,观察组采用非... 目的:研究非布司他规范化治疗慢性肾病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于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慢性肾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60例,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苯溴马隆治疗,观察组采用非布司他规范化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非布司他规范化治疗下慢性肾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低于苯溴马隆治疗,而胎球蛋白A高于苯溴马隆治疗,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非布司他规范化治疗下慢性肾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血肌酐低于苯溴马隆治疗,而肾小球滤过率高于苯溴马隆治疗,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非布司他规范化治疗下慢性肾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肿瘤细胞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分别低于苯溴马隆治疗,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非布司他规范化治疗下慢性肾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恶心、瘙痒、腹泻总发生率为6.67%,低于苯溴马隆治疗的23.33%,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非布司他规范化治疗慢性肾病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苯溴马隆治疗,因此非布司他规范化治疗更具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布司他 慢性肾病 高尿酸血症 肾功能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尿酸血症对肾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6
作者 徐玮 陈卫东 《安徽医学》 2017年第5期665-667,共3页
高尿酸血症系嘌呤代谢障碍使尿酸生成过多和/或排泄减少所致的-种代谢性疾病.根据中国专家共识,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为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肾损伤 致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氟米特对糖尿病大鼠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及肾脏病理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常保超 陈卫东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8年第9期775-778,I0003,共5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和肾小球病理改变,观察来氟米特治疗后对Hs-CRP的变化和肾小球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对照组(DM组)和来氟米特干预组(LEF组)。链脲佐...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和肾小球病理改变,观察来氟米特治疗后对Hs-CRP的变化和肾小球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对照组(DM组)和来氟米特干预组(LEF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来氟米特对LEF组进行治疗性灌胃。12周后留取尿液测量24h尿蛋白定量(24h U-TP)、留取血标本测血糖(Glu)、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Hs-CRP;肾脏标本测肾脏重量,部分肾组织行HE和PAS染色,在光镜下观察肾小球组织形态学的改变;显微图像摄影系统采图后应用Image J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肾小球平均面积及肾小球平均体积。结果:12周末DM组大鼠与C组大鼠比较,DM组大鼠体重(BW)增长缓慢或体重明显下降,LEF治疗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但较DM组体重增加,肾重指数(KI)、GLU、Scr、BUN、Hs-CRP及24h U-TP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LEF组大鼠与C组大鼠比较GLU、KI、Scr、BUN、Hs-CRP、24h U-TP虽然仍明显增高(P<0.05或P<0.01),除GLU外其余指标与DM组相比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相关分析显示Hs-CRP与24h U-TP(r=0.838,P<0.01)、Scr(r=0.732,P<0.01)、BUN(r=0.772,P<0.01),KI(r=0.869,P<0.01),提示Hs-CRP与Scr、BUN、KI及24h U-TP呈显著正相关,图像分析显示糖尿病大鼠肾小球平均面积及平均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增大,LEF组较DM组明显减轻。结论:血清Hs-CRP的水平与糖尿病大鼠肾脏损害的严重程度一致,来氟米特可以通过减低血清Hs-CRP的水平,降低炎症反应,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高敏C反应蛋白 来氟米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瘘口钙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健 陈卫东 +1 位作者 张燕 张继强 《中国血液净化》 2014年第11期793-796,共4页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瘘口钙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35例以AVF进行透析的尿毒症患者,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AVF瘘口处有无钙化,根据瘘口是否钙化将病例分为瘘口钙化组及非...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瘘口钙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35例以AVF进行透析的尿毒症患者,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AVF瘘口处有无钙化,根据瘘口是否钙化将病例分为瘘口钙化组及非钙化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患者瘘口直径、瘘口平均血流速度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计算瘘口血流量。同时收集2组患者血红蛋白、血钙、血磷、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低密度脂蛋白(LDL)等相关血指标,记录患者年龄、瘘使用时间及平均动脉压等一般情况。对上述指标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有差异性的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瘘口钙化组患者AVF使用时间、平均动脉压高于非钙化组[(29.4±18.66)月比(16.4±9.62)月,P=0.019;(117.15±5.86)mm Hg比(112.33±7.14)mm Hg,P=0.036],瘘口平均血流速度、钙磷乘积及LDL高于非钙化组[(157.30±9.47)cm/s比(150.38±10.32)cm/s,P=0.048;(59.09±7.77)mg2/dl2比(53.12±8.76)mg2/dl2,,P=0.041;(2.49±0.55)mmol/L比(2.11±0.48)mmol/L,P=0.044];而2组患者年龄[(55.3±9.23)岁比(51.2±7.99)岁]、瘘口直径[(0.43±0.08)cm比(0.43±0.09)cm]、瘘口处血流量[(1439.32±496.87)ml/min比(1370.01±579.47)ml/min]、血红蛋白[(105.25±20.52)g/L比(106.87±16.36)g/L]、血钙[(2.30±0.17)mmol/L比(2.19±0.16)mmol/L]、血磷[(2.07±0.21)mmol/L比(1.97±0.47)mmol/L]、总胆固醇[(3.80±0.85)mmol/L比(3.73±1.15)mmol/L]、三酰甘油[(1.55±0.87)mmol/L比(1.66±2.00)mmol/L]及HDL[(1.02±0.22)mmol/L比(0.96±0.15)mmo/L]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VF使用时间(OR=1.150,P=0.041)、瘘口平均血流速度(OR=1.230,P=0.029)及LDL(OR=174.706,P=0.016)与瘘口钙化相关。结论透析患者随着AVF使用时间延长,瘘口钙化风险增加;瘘口血流速度及LDL水平与瘘口钙化相关,瘘口处长期高血流速度伴高水平LDL可能促进瘘口钙化,增加瘘口远期狭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钙化 血流速度 低密度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7
9
作者 陈卫东 张燕 +1 位作者 常保超 杨萍 《中国血液净化》 2009年第6期319-321,共3页
目的观察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分析同型半胱氨酸与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关系。方法将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超过3 月的101 例患者分为两组:动静脉内瘘狭窄组37例,动静脉非狭窄组64例;分别比较上述两组患... 目的观察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分析同型半胱氨酸与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关系。方法将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超过3 月的101 例患者分为两组:动静脉内瘘狭窄组37例,动静脉非狭窄组64例;分别比较上述两组患者的平均血液透析时间、透析超滤量(UV)、平均动脉压(MAP)、血清肌酐(Scr)、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结果动静脉内瘘狭窄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明显高于非狭窄组(P <0.01),此外,动静脉内瘘狭窄组长期口服叶酸、VitB6 例数明显低于动静脉内瘘非狭窄组(P <0.05),动静脉内瘘狭窄组患者平均透析时间、透析超滤量、平均动脉压、Scr、TG、CHO、HDL、LDL、TP、ALB、Hb、Hct等与动静脉内瘘非狭窄组无显著差异(P > 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与动静脉内瘘狭窄有关,长期口服叶酸、维生素B6 能减低动静脉的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维生素B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17例肾活检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博文 崔彩侠 +2 位作者 常保超 刘磊 陈卫东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547-549,共3页
目的:分析肾活检的病理类型,研究不同时期肾活检病理的形态学特征及变化,以便指导临床诊治。方法:标本取自2013~2018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住院行肾活检患者,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肾活检时间及病理类型,时间为2013~2014年、2... 目的:分析肾活检的病理类型,研究不同时期肾活检病理的形态学特征及变化,以便指导临床诊治。方法:标本取自2013~2018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住院行肾活检患者,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肾活检时间及病理类型,时间为2013~2014年、2015~2016年、2017~2018年,年龄分别为≤20岁、21~40岁、41~60岁及>60岁,在此基础上观察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变化。结果:共纳入617例肾活检病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511例(82.82%),其中膜性肾病258例(50.49%)为最常见;继发性肾小球肾炎96例(15.56%),其中狼疮性肾炎54例(56.25%)为最常见;其他病理类型10例(1.62%)。按时间段分组统计,疾病构成比发生变化,其中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膜性肾病占比由33.64%(2013~2014年)升至50.00%(2017~2018年);按不同年龄段统计,膜性肾病在>20岁患者中所占比例均最高。结论:膜性肾病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膜性肾病在>20岁患者中所占比例最高,且所占比例逐年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 肾小球肾炎 疾病谱 肾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去磷酸化未羧化基质Gla蛋白和维生素K2水平与慢性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吴志茹 王梦慈 +1 位作者 吴雪平 陈卫东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2年第4期253-25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去磷酸化未羧化基质Gla蛋白(dephosphorylated uncarboxylated matrix Gla protein,dp-ucMGP)和维生素K2水平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V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KD患者9... 目的探讨血清去磷酸化未羧化基质Gla蛋白(dephosphorylated uncarboxylated matrix Gla protein,dp-ucMGP)和维生素K2水平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V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KD患者98例及健康人群70例为研究对象,用ELISA法测dp-ucMGP、维生素K2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及腹部侧位X线检测VC,分析dp-ucMGP、维生素K2与VC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dp-ucMGP升高(Z=-7.767,P<0.001),维生素K2降低(t=16.006,P<0.001);CKD患者中,VC组甲状旁腺激素(PTH)、碱性磷酸酶(ALP)、dp-ucMGP及年龄较非VC组高(颈动脉VC组Z值分别为-2.231、-2.831、-5.739、-4.130,P值分别为0.026、0.005、<0.001、<0.001;腹主动脉VC组Z值分别为-2.299、-3.415、-4.637、-3.317,P值分别为0.022、0.001、<0.001、0.001),而维生素K2较非VC组低(颈动脉VC组Z=-3.936,腹主动脉VC组t=5.423,P均<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dp-ucMGP及维生素K2是影响CKD患者VC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VC组OR值分别为1.080、4.777、0.160,95%CI分别为1.022~1.142、2.125~10.740、0.035~0.733,P值分别为0.006、<0.001、0.018;腹主动脉VC组OR值分别为1.066、2.259、0.104,95%CI分别为1.012~1.123、1.182~4.317、0.023~0.466,P值分别为0.016、0.014、0.003);相关分析示,CKD患者dp-ucMGP与PTH、ALP及年龄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684、0.620、0.278,P值分别为<0.001、<0.001、0.006),与维生素K2呈负相关(rs=-0.271,P=0.007);重度VC组dp-ucMGP较轻、中度组升高,而维生素K2较轻度组降低(F值分别为12.378、4.478,P值分别为<0.001、0.017)。结论年龄、dp-ucMGP升高、维生素K2降低是影响CKD患者VC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磷酸化未羧化基质Gla蛋白 维生素K2 慢性肾脏病 血管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骨素、胎球蛋白A与慢性肾脏病患者腹主动脉钙化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代云 陈卫东 +1 位作者 刘磊 吴雪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2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3~5D期患者腹主动脉钙化(AAC)与血清OPG、Fetuin-A的相关性,并分析AAC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95例CKD3~5D期患者为实验组,同时选取64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一般临床资料,均采用腹部侧位X线片评估腹主动脉钙化情...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3~5D期患者腹主动脉钙化(AAC)与血清OPG、Fetuin-A的相关性,并分析AAC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95例CKD3~5D期患者为实验组,同时选取64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一般临床资料,均采用腹部侧位X线片评估腹主动脉钙化情况,并计算钙化积分;ELISA法检测OPG、Fetuin-A水平。结果:实验组中AAC组52例,non-AAC组43例,实验组OPG水平高于对照组、实验组Fetuin-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C组OPG水平高于non-AAC组,AAC组Fetuin-A水平低于non-A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G与年龄、AAC成正相关,Fetuin-A与AAC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磷、OPG、Fetuin-A是AAC的危险因素;OPG是AAC严重程度分级的危险因素。结论:CKD患者腹主动脉钙化发生率高,年龄、磷、OPG、Fetuin-A是AAC的危险因素,OPG是区分AAC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腹主动脉钙化 护骨素 胎球蛋白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杜孟 张继强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0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s to lymphocytes ratio,NLR)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2018...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s to lymphocytes ratio,NLR)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规律透析3个月以上、病情稳定的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RDW变化分组,分析2组患者一般情况和RDW等血液学指标之间的差异,以是否发生不良事件分组,分析2组患者RDW、NLR等指标之间的差异。利用Kaplan-Meier及COX回归模型分析RDW、NLR能否独立预测MHD患者的预后。结果纳入221例MHD患者,年龄(56.348±13.104)岁,透析龄31.000(8.000,58.850)个月,共发生不良事件68例,其中29例死亡,39例非致命性不良事件。不良事件组时间平均RDW、NLR较无事件生存组高(Z值分别为2.642、5.044,P值分别为0.009、<0.001)。COX回归分析示:时间平均RDW(HR=1.300,95%CI:1.000~1.691,P=0.049),NLR(HR=1.189,95%CI:1.074~1.316,P=0.001)是MHD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时间平均RDW、NLR可独立预测MHD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红细胞分布宽度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期慢性肾脏病血脂异常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元君 张燕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7年第10期938-940,共3页
当今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由多重合并症且不断老化的人口进行性驱动,已成为世界性健康问题之一。一项关于CKD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国内首个Mata分析指出中国成年人群CKD的总体患病率约为12.50%[1]。而血脂代谢异常普... 当今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由多重合并症且不断老化的人口进行性驱动,已成为世界性健康问题之一。一项关于CKD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国内首个Mata分析指出中国成年人群CKD的总体患病率约为12.50%[1]。而血脂代谢异常普遍存在于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并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引起和(或)加重肾功能的进展。目前,关于血脂异常与CKD关系的研究少且不够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脂血症 血脂异常 CKD 微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与低T3综合征相互影响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玉影 张燕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9年第2期173-175,共3页
慢性肾脏病(CKD)是当前各国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刘东伟[1]针对国内20个省市进行了关于CKD的流行病学队列研究调查表明:中国成年人CKD总体患病率为 12.50%,虽然目前针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手段已经很成熟,但CKD的病死率依旧持高不下... 慢性肾脏病(CKD)是当前各国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刘东伟[1]针对国内20个省市进行了关于CKD的流行病学队列研究调查表明:中国成年人CKD总体患病率为 12.50%,虽然目前针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手段已经很成熟,但CKD的病死率依旧持高不下,因此CKD的早期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的早期评估变得尤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低T3综合征 临床研究 公共卫生问题 早期诊断 CKD 队列研究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