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部视网膜、睫状体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代应辉 李娟 +2 位作者 王剑锋 秦梅 高自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86-588,共3页
目的探讨前部视网膜、睫状体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2月至2011年3月我院共收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2例(32眼),均采用前部视网膜、睫状体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6~12个... 目的探讨前部视网膜、睫状体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2月至2011年3月我院共收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2例(32眼),均采用前部视网膜、睫状体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一般疗效、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32眼中手术完全成功28眼,条件成功2眼,失败2眼,手术成功率为93.8%。术后25眼视力有所提高,2眼丧失视力,其余患者保持术前视力,未有明显变化。28眼眼压在正常范围内波动;2眼眼压在术后3个月、4个月时升高,给予抗青光眼药物治疗后眼压得以控制;2眼眼压高于30mmHg(1kPa=7.5mmHg),二次手术后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前房积血、浅前房、前部葡萄膜炎、玻璃体出血等。结论前部视网膜、睫状体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后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前部视网膜冷凝 睫状体冷凝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劈核和常规拦截劈核技术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宁 李娟 卜京丽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9-192,共4页
目的:探讨预劈核技术和常规拦截劈核技术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的应用,对比其临床疗效及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收集的60例(60眼)白内障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手术方法分为A组30例(3... 目的:探讨预劈核技术和常规拦截劈核技术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的应用,对比其临床疗效及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收集的60例(60眼)白内障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手术方法分为A组30例(30眼,采用预劈核技术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B组30例(30眼,采用常规拦截劈核技术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观察2组患者手术疗效及角膜内皮细胞变化情况。结果:A组实际超声能量[(50.36±2.47)%]明显低于B组[(55.42±3.28)%],A组有效超声时间[(56.56±10.20)s]明显低于B组[(67.79±11.45)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时间点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ndothelial cell density,ECD)和六角形细胞比例均有差别(P<0.05),2组的BCVA、ECD和六角形细胞比例测量时间和组别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术后1 d A组患者角膜水肿较B组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2组患者角膜水肿消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手术方式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采用预劈核技术能有效降低白内障术中超声能量和超声时间,降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且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劈核技术 拦截劈核 白内障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陡峭轴切口联合对侧角膜缘松解术矫正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娜 王剑锋 +2 位作者 郝泽宇 陈悦 韩雪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7-400,共4页
目的观察白内障患者行陡峭轴切口联合对侧角膜缘松解术后角膜散光和视力的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1.50 D)患者29例(30眼)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陡峭轴切... 目的观察白内障患者行陡峭轴切口联合对侧角膜缘松解术后角膜散光和视力的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1.50 D)患者29例(30眼)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陡峭轴切口联合对侧角膜缘松解术,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患者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角膜散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眼术前角膜散光为(2.16±0.65)D,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分别为(0.97±0.46)D、(0.84±0.49)D、(0.87±0.47)D;术后各时间点患眼角膜散光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为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两两相比,患眼角膜散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UCVA为0.11±0.08,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为0.56±0.18、0.71±0.16、0.73±0.16。术前BCVA为0.18±0.1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为0.67±0.15、0.82±0.11、0.83±0.09。术后各时间点患眼UCVA及B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均为P<0.05);术后1周与术后1个月、3个月患眼UCVA及BCVA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的UCVA及BCV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UCVA≥0.6的患眼占90.0%。结论陡峭轴切口联合对侧角膜缘松解术能够有效矫正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使患者获得更佳的术后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角膜散光 陡峭轴切口 角膜缘松解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molertinib可体内外抑制人脉络膜黑色素瘤MUM-2B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娟 王爱莲 +4 位作者 李宁 祝英泽 李坤 刘浩 高自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04-1610,共7页
目的评估新型第3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umolertinib对人脉络膜黑色素瘤MUM-2B细胞增殖的影响,探索Aumolertinib在眼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潜力。方法不同浓度Aumolertinib(0、2、4、6、8、10μmol/L)处理MUM-2B细胞。用CCK-... 目的评估新型第3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umolertinib对人脉络膜黑色素瘤MUM-2B细胞增殖的影响,探索Aumolertinib在眼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潜力。方法不同浓度Aumolertinib(0、2、4、6、8、10μmol/L)处理MUM-2B细胞。用CCK-8法检测Aumolertinib对MUM-2B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细胞集落克隆形成实验检测Aumolertinib对MUM-2B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利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Aumolertinib对MUM-2B细胞凋亡坏死、线粒体膜电位、活性氧、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建立人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MUM-2B裸鼠荷瘤模型,设置空白组,给药组(40 mg/kg),考察Aumolertinib在体内的抗肿瘤活性。结果CCK-8和细胞集落克隆形成实验的结果表明,Aumolertinib显著抑制MUM-2B细胞的增殖,并呈浓度依赖性。凋亡坏死分析结果显示,当Aumolertinib浓度增加到8μmol/L时,MUM-2B细胞的总凋亡率可达到76.65%。同时,MUM-2B细胞内ROS水平也随Aumolertinib浓度增加显著增多。此外,Aumolertinib能够有效降低MUM-2B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诱导MUM-2B细胞发生G1期周期停滞。体内研究表明,Aumolertinib有效抑制肿瘤增长,而不会使动物体质量明显减轻。结论Aumolertinib对人脉络膜黑色素瘤MUM-2B细胞在体外、体内试验中均发挥有效的抗肿瘤作用,在脉络膜黑色素瘤的治疗方面具有潜在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脉络膜黑色素瘤 Aumolertinib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沙利铂体外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Y79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周琦 廖荣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56-759,共4页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以期为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治疗提供基础。方法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0.125、0.25、0.5、1、2μmol/L)奥沙利铂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Y7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碘化丙啶(...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以期为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治疗提供基础。方法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0.125、0.25、0.5、1、2μmol/L)奥沙利铂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Y7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碘化丙啶(PI)单染流式细胞仪检测奥沙利铂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3的活性变化。结果不同浓度奥沙利铂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0.25μmol/L奥沙利铂处理视网膜母细胞的24、48、72 h后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83.59±0.76)%、(77.30±1.24)%、(61.41±1.39)%(P<0.05);0.25μmol/L奥沙利铂诱导Y79细胞24 h凋亡率为(36.23±0.25)%(P<0.05)。奥沙利铂增强人视网膜母细胞瘤Y79细胞中Caspase-3的活性,活性倍数为(5.76±0.25)%(P<0.01)。结论奥沙利铂具有抑制人视网膜母细胞瘤Y79细胞增殖的作用,并诱导其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激活Caspase-3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奥沙利铂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 白酶3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 被引量:7
6
作者 朱梦云 崔双慧 +5 位作者 郝泽宇 王文锐 杨清玲 陈昌杰 王剑锋 周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22-728,共7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株SRA01/04(HLEC-SRA01/04)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为姜黄素治疗和预防后发性白内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HLEC-SRA01/04细胞,加入终浓度分别为0μmol/L(对照组)以及20、40和60μm...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株SRA01/04(HLEC-SRA01/04)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为姜黄素治疗和预防后发性白内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HLEC-SRA01/04细胞,加入终浓度分别为0μmol/L(对照组)以及20、40和60μmol/L的姜黄素处理孵育24 h或48 h后,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HLEC-SRA01/04细胞周期、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法检测姜黄素对HLEC-SRA01/04细胞中caspase-9、caspase-3、Bcl-2、Bax、Cyclin B1、CDK1、β-catenin、c-myc、Cyclin D1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MTT显示:随着姜黄素的浓度逐渐增加,HLECSRA01/04细胞较对照组抑制率逐渐增高(P<0.001);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各实验组HLEC-SRA01/04细胞增殖抑制率均逐渐增高(P<0.001);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各组中HLEC-SRA01/04细胞凋亡率和细胞G2/M期比例随姜黄素浓度增加逐渐增高,而线粒体膜电位随着姜黄素浓度增加逐渐下降(P<0.001)。Westernblot实验显示:随着姜黄素浓度的增加,HLEC-SRA01/04细胞中caspase-3、caspase-9和Bax的表达量逐渐增高,Bcl-2、Cyclin B1、CDK1和β-catenin的表达量逐渐降低,同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游靶蛋白Cyclin D1和c-myc表达量也逐渐降低。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进而抑制HLEC-SRA01/04细胞增殖,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从而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晶状体上皮细胞 WNT/Β-CATENIN 凋亡 后发性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蒋胜群 高自清 +3 位作者 王剑锋 李娟 岳晓丽 李宁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69-771,共3页
目的研究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7年9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80例(80眼)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组,正常对照组来自我院体检中心共81例... 目的研究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7年9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80例(80眼)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组,正常对照组来自我院体检中心共81例(81眼),两组年龄和性别组成均无差异(均为P>0.05)。应用彗星试验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尾部DNA含量及Olive尾距(Olive tail moment,OTM),对两组间测量指标的差异进行比较。进一步将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分为50~59岁、60~69岁、70~85岁组,对3亚组间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尾部DNA百分比和OTM值分别为(21.36±0.62)%和5.89±0.51,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9.95±0.64)%、(4.89±0.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03、11.96;均为P=0.00)。50~59岁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尾部DNA含量和OTM值分别为(20.44±0.25)%和5.10±0.26,60~69岁组为(21.27±0.21)%和5.85±0.15,70~85岁组为(21.99±0.27)%和6.39±0.19,3组间DNA含量和OTM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24.73、242.41;均为P=0.00)。两两比较后发现50~59岁组与60~69岁组、50~59岁组与70~85岁组、60~69岁组与70~85岁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结论 DNA损伤可能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彗星试验 DNA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治疗研究现状 被引量:21
8
作者 赵芃芃 秦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85-489,共5页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第二大视网膜血管类疾病,可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BRVO的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且发病率逐年升高...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第二大视网膜血管类疾病,可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BRVO的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且发病率逐年升高。BRVO常发生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反复的ME会导致永久的视力下降。传统的治疗包括黄斑区格栅样光凝和以曲安奈德、地塞米松为代表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近年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药物及玻璃体手术的发展已成为新的治疗方法。本文就BRVO的治疗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珠单抗联合Ozurdex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9
作者 白小芳 赵芃芃 +4 位作者 秦梅 卢凤丽 张琴 李思园 谭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94-398,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Ozurdex)联合雷珠单抗与雷珠单抗单药或Ozurdex单药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BRVO-ME)患者的疗效,评价联合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 目的通过比较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Ozurdex)联合雷珠单抗与雷珠单抗单药或Ozurdex单药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BRVO-ME)患者的疗效,评价联合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的38例(38眼)BRVO-ME患者,分为雷珠单抗组(17例17眼,患者仅进行玻璃体内雷珠单抗注射),Ozurdex组(11例11眼,患者仅进行玻璃体内Ozurdex注射),联合组(10例10眼,患者先进行玻璃体内雷珠单抗注射,2周后再进行玻璃体内Ozurdex注射)。记录3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眼压、注药次数,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雷珠单抗组和联合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者CMT均降低,BCVA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治疗前相比,Ozurdex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者CMT均降低,BCVA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治疗后4个月时患者BCV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雷珠单抗组和联合组相比,Ozurdex组治疗后4个月和12个月患者CMT增加,BCVA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6个月、12个月,雷珠单抗组与联合组患者C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雷珠单抗组、Ozurdex组和联合组患者注射次数分别为(7.94±1.34)次、(2.82±0.75)次和(3.78±1.20)次,雷珠单抗组与Ozurdex组和联合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联合组与Ozurdex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和6个月,Ozurdex组和联合组患者均出现眼压升高(均为P<0.05),其中,治疗后2个月和6个月时患者眼压升高最为显著。Ozurdex组和联合组分别有2例2眼、1例1眼发生白内障进展,需要进行白内障手术。3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眼内炎、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雷珠单抗单药、Ozurdex单药和联合用药均能有效改善BRVO-ME患者黄斑水肿并提高患者视力,但雷珠单抗单药和联合用药比Ozurdex单药能更好地降低患者CMT并改善视力。同时,与雷珠单抗单药治疗相比,联合用药能减少患者注药次数,降低经济负担,而Ozurdex植入会导致更多类固醇相关副作用,特别是高眼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雷珠单抗 Ozurdex 黄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CTA观察眼底不同分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脉络膜及视网膜血流密度变化 被引量:11
10
作者 谭心格 高自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0-233,共4页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眼底不同分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脉络膜和视网膜血流密度变化。方法 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150眼纳入研究,依据国际临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眼底不同分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脉络膜和视网膜血流密度变化。方法 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150眼纳入研究,依据国际临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将患眼分为5组,无DR组和轻、中、重度非增生型DR(NPDR)组及增生型DR(PDR)组,每组各30例30眼。OCTA对所有受试者行黄斑部6 mm×6 mm区域的扫描,测量视网膜浅层、深层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血流密度,观察不同分期DR患者脉络膜及视网膜血流密度的变化,分析血流密度与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DR患者的严重程度加深,视网膜浅层、深层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均呈显著减少趋势(均为P<0.001);但不同分层血流密度中,中度NPDR组与重度NPDR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16、0.896、0.350)。视网膜浅层、深层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与病变程度均呈正相关(均为P<0.001)。视网膜深层血流密度识别DR严重程度的能力(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5%和93.1%)优于视网膜浅层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结论 OCTA可精确观察到不同分期DR脉络膜及视网膜血流密度的变化,视网膜深层血流密度可作为监测DR进展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血流密度 视网膜血流密度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前后视盘区微血管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谭丛 赵芃芃 秦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6-170,共5页
目的观察单眼发病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并发黄斑水肿(ME)的患者双眼的视盘区放射状毛细血管密度(radial peripapillary capillary vessel density,RPCVD)和视盘旁神经纤维层(peripapillary retinal nerve fibre layer,PPRNFL)厚... 目的观察单眼发病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并发黄斑水肿(ME)的患者双眼的视盘区放射状毛细血管密度(radial peripapillary capillary vessel density,RPCVD)和视盘旁神经纤维层(peripapillary retinal nerve fibre layer,PPRNFL)厚度以及患眼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后两者的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确诊为单眼BRVO-ME并进行抗VEGF治疗的30例患者。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评估RPCVD和PPRNFL。比较治疗前BRVO组、对侧健眼组、对照组(无眼部疾病的30名健康者左眼)的RPCVD和PPRNFL厚度以及BRVO组治疗前后RPCVD和PPRNFL厚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前BRVO组的全图像RPCVD(46.52±3.91)%、视盘内RPCVD(45.19±3.29)%及视盘周围RPCVD(47.92±1.89)%均低于对侧健眼组(48.90±2.50)%、(47.40±3.41)%、(49.30±1.50)%和对照组(50.32±1.39)%、(49.49±1.57)%、(51.17±1.62)%(均为P<0.05);治疗前对侧健眼组的全图像、视盘内及视盘周围的RPCVD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治疗前BRVO组PPRNFL厚度(120.40±10.60)μm均高于对侧健眼组(113.40±7.38)μm及对照组(114.43±8.17)μm(均为P<0.05),对侧健眼组与对照组的PPRNFL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9)。BRVO组治疗后全图像RPCVD(48.27±1.98)%、视盘内RPCVD(46.92±2.94)%及视盘周围RPCVD(49.18±1.14)%均较治疗前增加(均为P<0.05),治疗前后的PPRNFL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但出现下降的趋势。结论OCTA提供了BRVO视盘血管变化的定量信息。单眼发病的BRVO患者双眼视盘区的微血管密度减少。抗VEGF治疗后,改善了视盘区的微循环,但对PPRNFL无明显有意义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视盘微血管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f2-GPX4信号通路与冠心病患者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邢布点 李辉 +4 位作者 强甜甜 魏婷 卢园园 康品方 张宁汝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905-909,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Nrf2、GPX4活性水平,分析其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以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讨其信号通路介导的铁死亡途径在CHD病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540例疑诊CHD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360例病...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Nrf2、GPX4活性水平,分析其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以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讨其信号通路介导的铁死亡途径在CHD病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540例疑诊CHD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360例病人明确诊断为CHD,冠状动脉造影无异常180例为对照组(CON组)。通过ELISA检测CHD患者血清中Nrf2和GPX4活性水平,统计分析在有无CHD血清中Nrf2和GPX4活性差异,Western blot检测CON组和CHD组(各90例)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Nrf2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信号通路在CHD患者中的表达意义。结果:CHD组中Nrf2、GPX4活性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且Westernblot检测两组患者PBMCs中Nrf2的表达水平:CHD组Nrf2(0.25±0.05)蛋白表达水平较CON组(0.87±0.16)是呈下调趋势(P<0.05),表明Nrf2蛋白表达水平在CHD患者是低表达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Nrf2、GPX4水平与Gensini评分负相关(Nrf2:r=-0.347,P<0.001;GPX4:r=-0.423,P=0.001)。Nrf2、GPX4与TG负相关(Nrf2:r=-0.284,P<0.001;GPX4:r=-0.275,P=0.001),Nrf2和GPX4水平与LDL呈负相关(Nrf2:r=-0.418,P<0.05;GPX4:r=-0.426,P<0.05),Nrf2和GPX4水平与HDL呈正相关(Nrf2:r=0.318,P<0.05;GPX4:r=0.428,P<0.05),Nrf2与GPX4呈正相关(r=0.456,P<0.01)。结论:Nrf2-GPX4信号通路介导的铁死亡途径与冠脉病变程度及CHD的发病机制有着密切关系,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rf2-GPX4信号通路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病变狭窄程度 NRF2 GPX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