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楠 周婷 +4 位作者 冯振中 赵艳 陈少华 杨茹雪 朱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90-792,共3页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SANT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并结合相关文献。结果 5例中...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SANT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并结合相关文献。结果 5例中男女比为3∶2,发病年龄27~60岁,中位年龄42.8岁;均因影像学发现占位性病变入院,肿块长径5~11 cm。行脾脏切除后,患者预后良好,未见复发。结论SANT为脾脏的一种罕见良性肿瘤,结合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有助于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手术切除脾脏后,患者可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肿瘤 结节性硬化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瘤误诊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楠 谷从友 +3 位作者 冯振中 赵艳 高子芬 钱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18-1122,共5页
目的提高淋巴瘤的病理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淋巴瘤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及组织病理学切片,增加免疫标记予以协助确诊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误诊为淋巴结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与对BCL-... 目的提高淋巴瘤的病理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淋巴瘤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及组织病理学切片,增加免疫标记予以协助确诊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误诊为淋巴结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与对BCL-2阴性低级别FL的形态学认识不足有关。例2,乳腺ALK-1^+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小细胞变异型,误诊为套细胞淋巴瘤,与对ALK-1^+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小细胞变异型的形态学认识不足和对免疫标记Cyclin D1(+)定位误判有关。例3,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误诊为直肠黏膜溃疡伴穿孔,与诊断时对增生、浸润细胞观察不细,缺乏相关标志物协助有关。例4,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误诊为反应性增生,与对边缘区淋巴瘤形态学认识不足有关。结论淋巴瘤的诊断是建立在形态学基础之上,并合理选择免疫标志物、密切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的结果,必要时借鉴基因学及遗传学检测协助诊断,必须提高对该类淋巴瘤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以指导临床为患者提供规范化、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误诊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谢峰梅 李楠 +4 位作者 赵艳 许婷婷 宋雪雪 吴琦 冯振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91-1393,共3页
目的探讨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diffuse sclerosing variant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DSVPT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DSVP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为中青年女性,均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 目的探讨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diffuse sclerosing variant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DSVPT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DSVP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为中青年女性,均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镜下见肿瘤弥漫累及甲状腺组织,肿瘤细胞除具有与普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conventional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CPTC)相似的细胞核特征之外,还具有广泛鳞状上皮化生、大量砂粒体形成、间质纤维化、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特征。免疫表型:2例瘤细胞TG、TTF-1、CK19均阳性;同时与肿瘤生长、侵袭及转移有关的GAL-3、HBME-1、Cyclin D1亦均阳性;CD56阴性;2例Ki-67增殖指数均约5%。结论与CPTC相比,DSVPTC有着不同的临床、病理和分子学特征,DSVPTC是一种罕见的并具侵袭性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亚型,依据临床病理特征,并结合免疫表型可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弥漫硬化型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低分化癌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许婷婷 李楠 +3 位作者 谢峰梅 宋雪雪 杨茹雪 冯振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88-1390,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低分化癌(poorl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PD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PD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女性1例,男性2例,年龄61~62岁,中位年龄61岁。3例均表现为颈部甲状腺... 目的探讨甲状腺低分化癌(poorl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PD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PD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女性1例,男性2例,年龄61~62岁,中位年龄61岁。3例均表现为颈部甲状腺肿块并在近期逐渐增大。瘤组织呈小梁状、实性片状或岛状生长,瘤细胞形态小而一致,核质比高,核圆形或卵圆形,边缘光滑,核仁不明显。呈现3种形态学特征:肿瘤性坏死、核分裂象≥3/10 HPF、迂曲核。免疫表型:甲状腺滤泡标志物及上皮表型阳性(TTF-1、Tg、CK、vimentin、Galectin 3、CK19、CD56),降钙素及部分神经标志物阴性(Syn、BCL-2、MC、Calcitonin、Cg A),Ki-67增殖指数为10%~50%,中位数为10%。2例均随访1年以上,未出现复发和远处转移,1例失访。结论PDTC是甲状腺恶性肿瘤中少见的独立亚型,依据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低分化癌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Twist1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PD1的表达在三阴型乳腺癌中的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然 曹锦涛 +3 位作者 闵锐 孙帅 冯振中 李楠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2期890-897,共8页
目的:探讨PTEN、Twist1、PD1受体阳性肿瘤浸润淋巴细胞(PD1+ tumor infiltration lymphocytes,TILPD1)的表达与三阴型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2018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 目的:探讨PTEN、Twist1、PD1受体阳性肿瘤浸润淋巴细胞(PD1+ tumor infiltration lymphocytes,TILPD1)的表达与三阴型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2018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TNBC标本76例,其他类型乳腺癌(NTNBC)标本4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比较TNBC和NTNBC标本中PTEN、Twist1、TILPD1蛋白表达的差异,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TNBC样本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浸润程度更高(P<0.01)。TNBC中PTEN与Twist1及TILPD1的表达呈负相关(r=-0.314,P=0.012;r=-0.271,P=0.031),Twist1与TILPD1的表达呈正相关(r=0.281,P=0.019),TILPD1的表达与TIL浸润程度呈正相关(r=0.261,P=0.035)。PTEN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呈负相关(r=-0.380,P=0.002),与TIL浸润程度、肿瘤转移率、组织学分级也有一定的关联性。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TNM分期较小、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患者预后更好;PTEN缺失表达与TILPD1高表达的患者预后不佳,是影响TNBC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TEN与TILPD1的蛋白表达可能成为预测TNBC患者预后及疗效较为可靠的生物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N TWIST1 PD1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三阴型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然 周婷 +3 位作者 陈少华 唐明洋 韦丹丹 李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gastrointestinal neuroectodermal tumor,GNE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GNET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以腹... 目的探讨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gastrointestinal neuroectodermal tumor,GNE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GNET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以腹部不适入院,肿瘤眼观均为溃疡型肿块,镜下见上皮样细胞呈弥漫片状、巢状分布,胞质弱嗜酸性,胞核圆形,可见泡状核,核仁不明显。免疫表型:S-100、SOX10、vimentin均弥漫强阳性,黑色素标志物Melan-A和HMB-45均阴性。FISH基因检测结果显示EWSR1基因断裂重排。结论GNET患者发病年龄小、预后差,因其形态学的相似性,临床易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 透明细胞肉瘤样肿瘤 FISH EWSR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癌中ALDH1和ABCG2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俞岚 宋文庆 +2 位作者 周蕾 武世伍 王丹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07-1814,共8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中乙醛脱氢酶1(ALDH1)、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G2(ABCG2)蛋白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98例EOC术后标本和6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中乙醛脱氢酶1(ALDH1)、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G2(ABCG2)蛋白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98例EOC术后标本和6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OC和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ALDH1、ABCG2及CD105蛋白(微血管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结果:在EOC和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ALDH1和ABCG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1%、61.6%和8.3%、6.7%;MVD分别为22.6±9.7和5.03±3.35,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ALDH1和ABCG2的表达与EOC的组织学分化、FIGO分期、腹腔器官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VD与EOC的组织学分化、FIGO分期、腹腔器官及淋巴结转移和腹水形成有关(P<0.05);MVD分别与ALDH1和ABCG2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同时,ALDH1和ABCG2的表达亦呈正相关(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ALDH1和ABCG2的过表达以及MVD的增加均与患者的生存率有关,ALDH1和ABCG2表达阳性及MVD≥23的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ALDH1和ABCG2表达阴性及MVD<23的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ALDH1表达、ABCG2表达和MVD是影响EOC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EOC组织中ALDH1和ABCG2过表达以及MVD与肿瘤的分化程度、转移和预后等因素相关,这些指标的联合检测可能作为对EOC的进展及患者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癌 乙醛脱氢酶1 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G2 微血管密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君子汤对SGC-7901侧群细胞裸鼠的抑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少华 李楠 钱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5期504-509,共6页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侧群(SP)细胞、非侧群(NSP)细胞裸鼠成瘤能力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后进行流式细胞仪分选出SP及NSP细胞,SP细胞比例约为1.9%,建立裸鼠成瘤模型,药物干预组给予四君子汤灌胃...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侧群(SP)细胞、非侧群(NSP)细胞裸鼠成瘤能力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后进行流式细胞仪分选出SP及NSP细胞,SP细胞比例约为1.9%,建立裸鼠成瘤模型,药物干预组给予四君子汤灌胃连续干预。30 d后处理所有小鼠,绘制肿瘤生长曲线,测定肿瘤生长抑制率,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SP全方组、NSP全方组及其各自模型组平均肿瘤体积分别为(1 348.40±103.98)mm3、(628.99±98.87)mm3;(3 307.76±491.44)mm3、(2 202.87±67.80)mm3(P<0.05),SP及NSP全方组抑瘤率为54.69%、60.19%,较模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侧群细胞与非侧群组之间成瘤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TUNEL结果显示药物组出现较多凋亡细胞,SP群全方组、NSP全方组的凋亡率分别为20.21%、16.53%,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四君子汤可抑制裸鼠人胃癌SGC-7901 SP细胞瘤体生长,其抑瘤机制可能与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君子汤 胃癌 侧群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癌中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Notch1及DLL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俞岚 焦云杰 +3 位作者 周蕾 宋文庆 武世伍 王丹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4-450,共7页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EOC)中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Notch1及DLL4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及其功能意义。方法收集207例EOC术后标本和65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标本,应用免疫组化学法检测EOC和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OCT4、Notch1以及D...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EOC)中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Notch1及DLL4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及其功能意义。方法收集207例EOC术后标本和65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标本,应用免疫组化学法检测EOC和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OCT4、Notch1以及DLL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EOC组织和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OCT4、Notch1和DLL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61.8%、60.9%和9.2%、6.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CT4、Notch1和DLL4的表达与EOC的组织学分化、FIGO分期、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DLL4蛋白的表达分别与OCT4和Notch1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758和0.704,P均<0.001),同时,OCT4与Notch1蛋白的表达亦呈正相关(r=0.645,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OCT4、Notch1和DLL4蛋白的过表达均与患者的生存率有关,3种蛋白表达阳性组患者生存率均明显低于蛋白表达阴性组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OCT4、DLL4蛋白的表达和FIGO分期是影响EOC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OCT4、Notch1及DLL4的过表达与EOC的组织学分化程度、转移和预后等因素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这些指标可能对于EOC患者的病情进展和预后判断给予重要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癌 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 NOTCH1 DLL4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X-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联合PPAR-γ配体罗格列酮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冯振中 武世伍 +3 位作者 李楠 蔡兆根 吕秀红 陈嘉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9-625,共7页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探讨COX-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联合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共同应用对于肿瘤细胞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组织芯...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探讨COX-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联合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共同应用对于肿瘤细胞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组织芯片技术,检测12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35例正常子宫内膜中COX-2和PPAR-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联合应用塞来昔布和罗格列酮处理RL95-2子宫内膜癌细胞,观察其对于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和协同抑瘤作用。结果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COX-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PAR-γ蛋白表达相对降低,两者具有负性相关关系。塞来昔布和罗格列酮可以有效抑制RL95-2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能力,联合应用抑制肿瘤的效果明显高于单独药物组。结论 COX-2的高表达和PPAR-γ的低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以COX-2和PPAR-γ为共同靶点,有望成为临床子宫内膜癌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环氧合酶-2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塞来昔布 罗格列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和结肠癌转移相关蛋白-1在肺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武世伍 王一超 +1 位作者 慈红非 陶仪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52-956,共5页
目的检测肺鳞状细胞癌(LSCC)中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ohibin-1)和结肠癌转移相关蛋白-1(MACC1)蛋白的表达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它们与LS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plus方法检测160例LSCC和80例正... 目的检测肺鳞状细胞癌(LSCC)中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ohibin-1)和结肠癌转移相关蛋白-1(MACC1)蛋白的表达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它们与LS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plus方法检测160例LSCC和80例正常肺组织中vasohibin-1和MACC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LSCC组织中,vasohibin-1和MACC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9.4%和57.5%;对照组中,vasohibin-1和MACC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1.3%和8.8%,其表达差异在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ohibin-1和MACC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在LSCC患者肿瘤组织的不同分化程度之间、淋巴结转移与否之间以及TNM不同分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vasohibin-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与MACC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在LSCC中vasohibin-1和MACC1蛋白阳性表达组患者术后总的生存时间明显低于其阴性组患者,log-rank分析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vasohibin-1和MACC1蛋白的阳性表达及TNM分期是影响LSC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异常表达的vasohibin-1和MACC1可能参与了LSCC的发展,并促进其浸润和转移;在LSCC患者中联合检测vasohibin-1和MACC1蛋白的表达对预测其发展和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鳞状细胞癌 vasohibin-1 MACC1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β联蛋白、上皮钙黏着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欧玉荣 刘娟 +3 位作者 高杉 景桂英 承泽农 董修琴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7-405,共9页
目的:探讨Wn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β联蛋白(β—catenin)和上皮钙黏着蛋白(E-cadherin)蛋白表达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PCR检测60份结直肠癌及其癌... 目的:探讨Wn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β联蛋白(β—catenin)和上皮钙黏着蛋白(E-cadherin)蛋白表达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PCR检测60份结直肠癌及其癌旁正常黏膜中SFRP1、β—catenin和E-cadherin基因mRNA表达水平;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Elivision法)检测相同组织中SFRP1、β—catenin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60份组织中,52份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黏膜中RNA提取成功;SFRP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837±0.1532和0.7170±0.1830;B-catenin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293±0.3705和0.6469±0.3166;E—cadherin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556±0.2535和0.9422±0.237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FRP1 mRNA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SFRP1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1.67%(19/60),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75.00%(45/60)的阳性表达率;SFRP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各因素无关。β—catenin、E-cadherin在结直肠癌中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75.00%(45/60)、58.33%(35/60),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1.67%(1/60)、6.67%(4/60)的异常表达率;β—catenin和E—cadherin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类有关。结直肠癌中SFRP1蛋白的表达与β—catenin和E—cadherin的异常表达呈负相关(r=-0.517,r=-0.442,均P〈0.01)。结论:结直肠癌中SFRP1的表达下调导致Wnt信号通路出现异常活化,并引起β-catenin和E-cadherin异常表达增加。提示SFRP1失活及水平下调是结直肠癌启动及促进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代谢 结直肠肿瘤/病理学 膜蛋白质类 钙黏着糖蛋白类/生物合成 基因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sohibin-1,MACC1和KAI1在浆液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俞岚 毛旭 +2 位作者 焦云杰 宋文庆 王丹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44-1352,共9页
目的:探讨浆液性卵巢癌中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ohibin-1)、结肠癌转移相关蛋白1(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1,MACC1)和抗癌1号蛋白(KAI1)表达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24例卵巢浆液性癌(卵巢浆液性癌组)和30... 目的:探讨浆液性卵巢癌中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ohibin-1)、结肠癌转移相关蛋白1(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1,MACC1)和抗癌1号蛋白(KAI1)表达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24例卵巢浆液性癌(卵巢浆液性癌组)和3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术后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法检测所有肿瘤组织中vasohibin-1,MACC1和KAI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卵巢浆液性癌组vasohibin-1和MACC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4%和58.1%,均高于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分别为10.0%和13.3%);而卵巢浆液性癌组KAI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3.9%,低于浆液性囊腺瘤组(8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种蛋白的表达与浆液性卵巢癌的病理组织学分级、国际妇产科联盟(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以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KAI1蛋白的表达与vasohibin-1和MACC1的表达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00和–0.600,均P<0.01),同时,vasohibin-1与MACC1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518,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vasohibin-1和MACC1的过表达以及KAI1的低表达均与患者的生存率有关,vasohibin-1和MACC1表达阳性及KAI1表达阴性的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vasohibin-1和MACC1表达阴性及KAI1表达阳性的患者(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FIGO分期、vasohibin-1和KAI1蛋白的表达是影响浆液性卵巢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RR值分别为2.185,3.893,0.413;95% CI分别为1.263~3.779,2.190~6.921,0.251~0.681;均P<0.05)。结论: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vasohibin-1和MACC1的表达上调以及KAI1的表达下调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转移和预后等因素相关,这些指标的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浆液性卵巢癌患者肿瘤演进及生存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液性卵巢癌 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 结肠癌转移相关蛋白1 抗癌1号蛋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09、DPC4/Smad4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文庆 俞岚 +2 位作者 周蕾 王丹娜 吴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9-302,共4页
目的探讨CD109和DPC4/Smad4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visionTMplus法检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食管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包括轻、中、重度)... 目的探讨CD109和DPC4/Smad4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visionTMplus法检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食管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包括轻、中、重度)、食管鳞状细胞原位癌以及ESCC(包括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中CD109和DPC4/Smad4的表达情况。结果 (1)CD109在ESCC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在食管正常黏膜、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PC4/Smad4在ESCC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在食管正常黏膜、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轻、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中,CD109的表达阳性率逐渐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DPC4/Smad4的表达逐渐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ESCC分化程度的降低,CD109表达增加,而DPC4/Smad4表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ESCC中CD109与DPC4/Smad4的表达呈负相关(rs=-0.354,P<0.05)。结论 CD109和DPC4/Smad4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二者在ESCC的发生发展中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09 DPC4/SMAD4 食管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自噬在神经胶质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京萍 曾令公 +2 位作者 武世伍 马莉 柴大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55-960,共6页
1 自噬概述"Autophagy"即自噬,这个词是de Duve等[1]于1966年发现溶酶体的同时创造出来的,描述的是具有单层或双层膜的结构吞噬受损的蛋白质和细胞器等功能失调的细胞组分形成自噬体,之后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最后将... 1 自噬概述"Autophagy"即自噬,这个词是de Duve等[1]于1966年发现溶酶体的同时创造出来的,描述的是具有单层或双层膜的结构吞噬受损的蛋白质和细胞器等功能失调的细胞组分形成自噬体,之后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最后将包裹物降解的一个过程。通过自噬降解的包裹物包括糖、核苷酸、氨基酸和脂肪酸,最终自噬体会同溶酶体进行融合进而将细胞器降解,这一过程可以为细胞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以及用于细胞再生的结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神经胶质瘤 替莫唑胺 氯喹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臀部混杂性神经鞘肿瘤1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宋红 武世伍 +2 位作者 柴大敏 马莉 陶仪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7-118,共2页
患者女性,51岁,因右臀部皮下发现肿块且疼痛不适2周入院。体检:患者右侧臀部皮下可触及一圆形肿块,鸽子蛋大小,直径约4cm,活动度尚可,表面光滑,边界尚清楚,无明显触压痛。2016年11月11日于我院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肿块位于右侧... 患者女性,51岁,因右臀部皮下发现肿块且疼痛不适2周入院。体检:患者右侧臀部皮下可触及一圆形肿块,鸽子蛋大小,直径约4cm,活动度尚可,表面光滑,边界尚清楚,无明显触压痛。2016年11月11日于我院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肿块位于右侧臀大肌下,大小6cm×4cm×2cm,质地软到韧,边界清楚,紧贴肿块边缘完整切除肿块后送检。术后切口愈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杂性神经鞘肿瘤 神经鞘瘤 神经束膜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组织骨化性纤维黏液样肿瘤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龙飞 陶仪声 +4 位作者 于东红 谢群 崔会峰 柴大敏 刘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27-929,共3页
目的探讨软组织骨化性纤维黏液样肿瘤(ossifying fibromyxoid tumor of soft tissue,OFT)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特征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OFT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临床... 目的探讨软组织骨化性纤维黏液样肿瘤(ossifying fibromyxoid tumor of soft tissue,OFT)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特征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OFT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为皮下缓慢生长的肿块。手术完整切除肿块,大体标本表面均有一层不完整的骨壳。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见肿瘤边界清楚,有纤维性假包膜,包膜内有一层薄的不连续的由成熟化生的板层骨构成的骨小梁,肿瘤略呈分叶状,内见有圆形、卵圆形、短梭形瘤细胞呈巢状、索状、网格状、镶嵌状排列,核染色质细致,未见明显核分裂象,有明显纤维黏液样背景的间质。免疫表型:vimentin、S-100蛋白均(+),CK(-)。结论 OFT是一种分类尚未确定的罕见肿瘤,属中间型肿瘤。其特征性的骨壳结构、独特的细胞形态及排列方式、免疫表型具有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骨化性纤维黏液样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catenin在食管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秦燕子 王晓丽 +4 位作者 刘明俊 王乐乐 单利娜 李卓然 陶仪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32-836,共5页
目的探讨β-catenin在食管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转染有效的β-catenin基因siRNA干扰片段于食管癌Eca-109细胞中,下调β-catenin表达:CCK-8增殖实验检测沉默该基因对食管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对其侵袭、... 目的探讨β-catenin在食管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转染有效的β-catenin基因siRNA干扰片段于食管癌Eca-109细胞中,下调β-catenin表达:CCK-8增殖实验检测沉默该基因对食管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对其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β-catenin表达下调后WISP2、TCF4及E-cadherin蛋白表达。结果 CCK-8增殖实验结果显示,干扰组(siRNA干扰片段有效转染的下调β-catenin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未处理组)及阴性对照组(转染无意义片段组)(P<0.05),而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显示,干扰组迁移、侵袭能力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WISP2、E-cadherin蛋白在干扰组中的表达量高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P<0.05);TCF4蛋白在干扰组中的表达量低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在食管癌细胞中,下调β-catenin后,Wnt信号通路的相关因子也出现明显改变,推测沉默食管癌中Wnt信号通路β-catenin因子,E-cadherin表达增加,抑制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阻碍食管癌细胞增殖,通过减少TCF4表达,促进下游靶基因WISP2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β-catenin基因有望成为靶向治疗食管癌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侵袭 转移 增殖 Β-CATE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