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小细胞肺癌中CD133和Notch1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1
1
作者 周蕾 武世伍 +3 位作者 俞岚 龚晓萌 宋文庆 承泽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6-201,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CD133蛋白和Notch1蛋白的表达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它们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plus法检测305例NSCLC组织和80例正常肺组织中CD133、Notch1以及血管内... 目的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CD133蛋白和Notch1蛋白的表达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它们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plus法检测305例NSCLC组织和80例正常肺组织中CD133、Notch1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NSCLC组和正常肺组织中CD133、Notch1和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9%、43.9%、45.6%和10.0%、15.0%、0%,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133、Notch1和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NSCLC患者肿瘤组织的不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否及临床分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D133、Notch1和VEGF三种蛋白之间相互呈正相关关系(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D133、Notch1和VEGF蛋白阳性表达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其阴性表达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D133和Notch1蛋白的表达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CD133、Notch1和VEGF参与NSCLC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联合检测CD133和Notch1蛋白的表达对NSCLC的进展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干细胞 CD133 NOTCH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肉瘤样癌10例并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谭元元 武世伍 +3 位作者 柴大敏 马莉 秦燕子 陶仪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87-1289,共3页
目的 探讨肺肉瘤样癌(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PS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PS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影像学表现、免疫表型、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 10例PSC中,9例男性患者有长... 目的 探讨肺肉瘤样癌(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PS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PS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影像学表现、免疫表型、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 10例PSC中,9例男性患者有长期大量吸烟史,初诊时以咳嗽、咳痰常见,病变部位以上肺多见(8例)。其中7例经术后组织病理确诊,3例肺部活检确诊。确诊后10个月内7例发生远处转移,9例患者均在确诊2~10个月后死亡,仅1例存活至今。1例行放疗,4例行放、化疗,3例仅行辅助化疗,2例未行放、化疗。病理类型:7例为单一肉瘤样癌(sarcomatoid carcinoma,SC),1例伴鳞癌,1例伴腺癌,1例伴神经内分泌癌。10例肿瘤vimentin和CK均阳性,2例TTF-1阳性,1例CK7阳性,1例CK5/6阳性,1例CD56阳性,2例EMA阳性,1例SMA阳性,1例p63阳性,Ki-67增殖指数40%~90%。结论 PSC是一种差分化的肺部恶性肿瘤,较罕见,以长期吸烟史的中老年男性常见,确诊主要依赖术后病理组织检查,结合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肉瘤样癌 临床病理特点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化性纤维性肿瘤4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谷从友 刘德纯 +2 位作者 王欣 承泽农 谢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alcifying fibrous tumor,CFT)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免疫组化表达及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CFT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并文献复习。结果本组患者年龄19~33岁,发病部位分别为胃、纵膈、大网膜及肠系膜根部。镜下可见在... 目的探讨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alcifying fibrous tumor,CFT)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免疫组化表达及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CFT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并文献复习。结果本组患者年龄19~33岁,发病部位分别为胃、纵膈、大网膜及肠系膜根部。镜下可见在大量胶原化的纤维组织内伴有钙化或砂砾体形成,淋巴细胞、浆细胞散在浸润。免疫组化标记瘤细胞表达vimentin,而CD117、CD34、CD99、desmin、S-100蛋白、SMA、actin、NFP、ALK1、ER、PR、CK、BCL-2及Ki-67均阴性。结论 CFT是一种极少见的良性纤维性肿瘤,其诊断需要结合年龄、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等特点,还需与钙化性腱膜纤维瘤、钙化性肉芽肿、纤维瘤病、胃肠道间质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结节性筋膜炎和淀粉样瘤等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性纤维性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楠 周婷 +4 位作者 冯振中 赵艳 陈少华 杨茹雪 朱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90-792,共3页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SANT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并结合相关文献。结果 5例中...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SANT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并结合相关文献。结果 5例中男女比为3∶2,发病年龄27~60岁,中位年龄42.8岁;均因影像学发现占位性病变入院,肿块长径5~11 cm。行脾脏切除后,患者预后良好,未见复发。结论SANT为脾脏的一种罕见良性肿瘤,结合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有助于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手术切除脾脏后,患者可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肿瘤 结节性硬化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齐琦 郭飞 武世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 PNET)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和诊断标准。方法采用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影像学表现,对12例p PNET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1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增长迅速的局部肿块,伴有疼痛,以... 目的探讨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 PNET)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和诊断标准。方法采用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影像学表现,对12例p PNET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1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增长迅速的局部肿块,伴有疼痛,以及肿块压迫所引起的症状。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镜下肿瘤主要由小圆细胞构成,3例可见Homer-Wright菊形团形成;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D99阳性率为100%(12/12),NSE和Syn阳性率较高,分别为92%(11/12)和75%(9/12),Vim的阳性表达率为50%(6/12)。结论 p PNET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小圆细胞肿瘤,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有助于p PNE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瘤 病理 组织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瘤误诊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楠 谷从友 +3 位作者 冯振中 赵艳 高子芬 钱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18-1122,共5页
目的提高淋巴瘤的病理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淋巴瘤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及组织病理学切片,增加免疫标记予以协助确诊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误诊为淋巴结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与对BCL-... 目的提高淋巴瘤的病理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淋巴瘤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及组织病理学切片,增加免疫标记予以协助确诊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误诊为淋巴结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与对BCL-2阴性低级别FL的形态学认识不足有关。例2,乳腺ALK-1^+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小细胞变异型,误诊为套细胞淋巴瘤,与对ALK-1^+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小细胞变异型的形态学认识不足和对免疫标记Cyclin D1(+)定位误判有关。例3,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误诊为直肠黏膜溃疡伴穿孔,与诊断时对增生、浸润细胞观察不细,缺乏相关标志物协助有关。例4,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误诊为反应性增生,与对边缘区淋巴瘤形态学认识不足有关。结论淋巴瘤的诊断是建立在形态学基础之上,并合理选择免疫标志物、密切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的结果,必要时借鉴基因学及遗传学检测协助诊断,必须提高对该类淋巴瘤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以指导临床为患者提供规范化、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误诊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中LRP16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朱清 唐明洋 +2 位作者 黄园莉 张光辉 赵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54-558,共5页
目的探讨LRP16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下调LRP16表达对子宫内膜癌增殖和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EliVision检测LRP16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复习相关文献。构建LRP16-shRNA表达载体,建立... 目的探讨LRP16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下调LRP16表达对子宫内膜癌增殖和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EliVision检测LRP16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复习相关文献。构建LRP16-shRNA表达载体,建立下调LRP16基因表达的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K);采用CCK-8和Transwell试验分析转染前、后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能力的差异。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LRP16蛋白的阳性率为86.25%,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LRP16蛋白阳性率为13.33%,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LRP16基因表达下调后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生长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慢。体外观察LRP16基因表达下调后,子宫内膜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弱。结论LRP16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增高,LRP16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下调LRP16基因后,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受到明显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LRP16 RNA干扰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谢峰梅 李楠 +4 位作者 赵艳 许婷婷 宋雪雪 吴琦 冯振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91-1393,共3页
目的探讨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diffuse sclerosing variant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DSVPT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DSVP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为中青年女性,均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 目的探讨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diffuse sclerosing variant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DSVPT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DSVP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为中青年女性,均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镜下见肿瘤弥漫累及甲状腺组织,肿瘤细胞除具有与普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conventional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CPTC)相似的细胞核特征之外,还具有广泛鳞状上皮化生、大量砂粒体形成、间质纤维化、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特征。免疫表型:2例瘤细胞TG、TTF-1、CK19均阳性;同时与肿瘤生长、侵袭及转移有关的GAL-3、HBME-1、Cyclin D1亦均阳性;CD56阴性;2例Ki-67增殖指数均约5%。结论与CPTC相比,DSVPTC有着不同的临床、病理和分子学特征,DSVPTC是一种罕见的并具侵袭性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亚型,依据临床病理特征,并结合免疫表型可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弥漫硬化型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宋雪雪 李楠 +4 位作者 张姗 许婷婷 杨茹雪 李涤臣 冯振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66-568,共3页
目的探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FD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D2-40的表达。方法收集10例FDCS及110例其他梭形细胞肿瘤,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DCS中D2-40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0例FDCS中男... 目的探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FD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D2-40的表达。方法收集10例FDCS及110例其他梭形细胞肿瘤,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DCS中D2-40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0例FDCS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35~66岁。镜检:肿瘤细胞梭形或卵圆形,呈束状、席纹状、车辐状、片状排列或弥漫分布在炎症背景中。瘤细胞境界不清,胞质轻到中度嗜酸性;核呈卵圆形或梭形,可见单核和双核,甚至多核瘤巨细胞;核染色质稀疏,核仁小而清晰,核分裂象多少不等。80%的FDCS中D2-40显示胞膜或胞质强阳性,其他梭形细胞肿瘤中D2-40呈弱至中度阳性。随访2~51个月,5例手术后健在,1例转移,1例死亡,3例失访。结论由于FDCS病理学特征多样且少见,需与多种梭形细胞肿瘤鉴别,D2-40表达对鉴别诊断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 D2-40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乳头状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宁宁 黄雨晨 +4 位作者 闫文天 陈洪春 潘成武 贾建光 冯振中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886-889,共4页
目的:探讨具有乳头状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non-invasive follicular thyroid neoplasm with papillary-like nu⁃clear features,NIFT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7例N... 目的:探讨具有乳头状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non-invasive follicular thyroid neoplasm with papillary-like nu⁃clear features,NIFT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7例NIFTP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分子遗传和预后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例NIFTP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36~54岁,中位年龄50岁;肿瘤直径0.2~3.0 cm,中位直径1.2 cm。单发结节4例,双发结节2例,多发结节1例。7例形态学表现为包膜完整、边界清晰,无血管和包膜浸润;肿瘤细胞核大、拥挤,部分可见核沟、核内假包涵体及毛玻璃样核,具有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核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缺乏特异性表达,诊断价值有限,Ki-67增殖指数低。荧光定量PCR检测KRAS和NRAS基因突变2例,均无BRAF V600E突变。5例随访21~74个月,无复发和转移,2例失访。结论:NIFTP是一种极低度恶性潜能的甲状腺交界性肿瘤,具有特定形态学表现和惰性生物学行为,RAS基因突变检测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交界性肿瘤 乳头样核特征 非浸润性 甲状腺滤泡性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低分化癌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婷婷 李楠 +3 位作者 谢峰梅 宋雪雪 杨茹雪 冯振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88-1390,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低分化癌(poorl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PD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PD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女性1例,男性2例,年龄61~62岁,中位年龄61岁。3例均表现为颈部甲状腺... 目的探讨甲状腺低分化癌(poorl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PD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PD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女性1例,男性2例,年龄61~62岁,中位年龄61岁。3例均表现为颈部甲状腺肿块并在近期逐渐增大。瘤组织呈小梁状、实性片状或岛状生长,瘤细胞形态小而一致,核质比高,核圆形或卵圆形,边缘光滑,核仁不明显。呈现3种形态学特征:肿瘤性坏死、核分裂象≥3/10 HPF、迂曲核。免疫表型:甲状腺滤泡标志物及上皮表型阳性(TTF-1、Tg、CK、vimentin、Galectin 3、CK19、CD56),降钙素及部分神经标志物阴性(Syn、BCL-2、MC、Calcitonin、Cg A),Ki-67增殖指数为10%~50%,中位数为10%。2例均随访1年以上,未出现复发和远处转移,1例失访。结论PDTC是甲状腺恶性肿瘤中少见的独立亚型,依据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低分化癌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交界性肿瘤40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姗 冯振中 +6 位作者 杨宁宁 闫文天 黄雨晨 陈红春 李楠 秦燕子 蔡兆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02-1204,1208,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甲状腺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0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32例,中位年龄52岁。镜检:透明变梁状肿瘤(hyalinizing trabecula... 目的探讨甲状腺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甲状腺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0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32例,中位年龄52岁。镜检:透明变梁状肿瘤(hyalinizing trabecular tumour,HTT)呈小梁状生长,小梁间见均质红染玻璃样物,界清,无血管浸润;恶性潜能未定的高分化肿瘤(well differentiated tumours of uncertain malignant potential,WDT-UMP)呈滤泡状生长,多有包膜,界尚清,具有甲状腺乳头状癌核特征(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type nuclear changes,PTC-N),可疑包膜或血管浸润;恶性潜能未定的滤泡性肿瘤(follicular tumour of uncertain malignant potential,FT-UMP)以滤泡状生长为主,缺乏PTC-N,局部可疑包膜或血管浸润;乳头状核特点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non-invasive follicular thyroid neoplasm with papillary-like nuclear features,NIFTP)呈滤泡状生长,具有PTC-N,包膜完整,界清,无血管和包膜浸润。免疫表型:TTF-1均阳性,Galectin-3、Cyclin D1、CD56、CK19部分阳性,Ki-67增殖指数多数<5%。随访21~74个月,35例随访患者中,仅2例WDT-UMP见淋巴结转移,余生存良好,均无复发。结论甲状腺交界性肿瘤是一类生物学行为倾向惰性的肿瘤,女性多见,预后较好,通常无浸润、转移或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交界性肿瘤 惰性生物学行为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Twist1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PD1的表达在三阴型乳腺癌中的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然 曹锦涛 +3 位作者 闵锐 孙帅 冯振中 李楠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2期890-897,共8页
目的:探讨PTEN、Twist1、PD1受体阳性肿瘤浸润淋巴细胞(PD1+ tumor infiltration lymphocytes,TILPD1)的表达与三阴型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2018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 目的:探讨PTEN、Twist1、PD1受体阳性肿瘤浸润淋巴细胞(PD1+ tumor infiltration lymphocytes,TILPD1)的表达与三阴型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2018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TNBC标本76例,其他类型乳腺癌(NTNBC)标本4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比较TNBC和NTNBC标本中PTEN、Twist1、TILPD1蛋白表达的差异,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TNBC样本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浸润程度更高(P<0.01)。TNBC中PTEN与Twist1及TILPD1的表达呈负相关(r=-0.314,P=0.012;r=-0.271,P=0.031),Twist1与TILPD1的表达呈正相关(r=0.281,P=0.019),TILPD1的表达与TIL浸润程度呈正相关(r=0.261,P=0.035)。PTEN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呈负相关(r=-0.380,P=0.002),与TIL浸润程度、肿瘤转移率、组织学分级也有一定的关联性。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TNM分期较小、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患者预后更好;PTEN缺失表达与TILPD1高表达的患者预后不佳,是影响TNBC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TEN与TILPD1的蛋白表达可能成为预测TNBC患者预后及疗效较为可靠的生物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N TWIST1 PD1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三阴型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髓样癌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薛松 王浩 +1 位作者 蔡兆根 吴正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95-798,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髓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8例甲状腺微小髓样癌,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甲状腺微小髓样癌病灶小,癌细胞起源于甲状腺滤泡旁C细胞,间质丰富,癌细胞具有多形性,核仁不清晰,核分裂...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髓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8例甲状腺微小髓样癌,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甲状腺微小髓样癌病灶小,癌细胞起源于甲状腺滤泡旁C细胞,间质丰富,癌细胞具有多形性,核仁不清晰,核分裂象较少见,被纤维血管和(或)淀粉样物分隔。免疫组化标记Calcitonin(+)可作为诊断指标。结论甲状腺微小髓样癌的术后组织病理检查是明确诊断的金标准,甲状腺全切术配合中央区及侧区淋巴结清扫是当前患者的最优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微小髓样癌 降钙素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囊性肿瘤53例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夏青 孙帅 +4 位作者 李凡 闵锐 冯振中 李楠 韩悦心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77-880,共4页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PC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53例PCN的临床病理资料,行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3例PCN中浆液性囊性肿瘤(serous cystic neoplasm,SCN)22例,实性假乳头...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PC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53例PCN的临床病理资料,行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3例PCN中浆液性囊性肿瘤(serous cystic neoplasm,SCN)22例,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PN)13例(伴高级别转化1例),黏液性囊性肿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MCN)12例(伴相关浸润性癌2例,伴高级别异型增生1例),导管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6例(伴相关浸润性癌1例,伴原位癌2例)。免疫表型:(1)22例SCN:22例均表达上皮标志物CK、CK7、CK19,10例表达α-inhibin,22例均不表达CgA、Syn、CD56、vimentin,Ki-67增殖指数均约1%;(2)13例SPN:13例均表达PR、CD10及β-catenin,6例表达vimentin,5例表达Syn、CD56、CK7,13例均不表达CgA,Ki-67增殖指数均<1%,仅1例伴高级别转化Ki-67增殖指数>4%;(3)12例MCN:12例均表达CK、CK7、CK19,均不表达MUC2、MUC5AC,上皮下间质表达ER、PR、α-inhibin,2例相关浸润癌高表达MUC1,Ki-67增殖指数>5%,余病例Ki-67增殖指数均<1%;(4)6例IPMN:6例均表达CK、CK7、CK19、MUC5AC,3例胰胆管型表达MUC1,3例肠型局灶表达MUC2,IPMN伴原位癌及相关浸润癌Ki-67增殖指数>5%。结论PCN是一组罕见病变,与胰腺实性肿瘤相比预后较好,掌握其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有利于确诊,并对规范化治疗、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腺囊性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然 周婷 +3 位作者 陈少华 唐明洋 韦丹丹 李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gastrointestinal neuroectodermal tumor,GNE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GNET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以腹... 目的探讨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gastrointestinal neuroectodermal tumor,GNE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GNET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以腹部不适入院,肿瘤眼观均为溃疡型肿块,镜下见上皮样细胞呈弥漫片状、巢状分布,胞质弱嗜酸性,胞核圆形,可见泡状核,核仁不明显。免疫表型:S-100、SOX10、vimentin均弥漫强阳性,黑色素标志物Melan-A和HMB-45均阴性。FISH基因检测结果显示EWSR1基因断裂重排。结论GNET患者发病年龄小、预后差,因其形态学的相似性,临床易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 透明细胞肉瘤样肿瘤 FISH EWSR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和成人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闫文天 黄雨晨 +2 位作者 陈洪春 杨宁宁 冯振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51-554,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和成人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ASP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两步法检测9例ASPS中TFE3、CK、EMA、desmin、SMA、Myogenin、MyoD1、S-100、HMB-45、CgA、Syn、C... 目的探讨儿童和成人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ASP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两步法检测9例ASPS中TFE3、CK、EMA、desmin、SMA、Myogenin、MyoD1、S-100、HMB-45、CgA、Syn、CD68的表达,并对其中7例患者行FISH检测。结果3例儿童患者分别发生于头颈、眼眶、舌部;6例成人患者均位于四肢及躯干部位。镜下肿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或淡染,部分伴颗粒状结晶,局部呈坏死,可见较多的核分裂象。儿童ASPS多由薄壁血管分割成实性片状小巢;成人常见肿瘤被纤维组织包绕,周围伴厚壁血管,或由窦状血管分隔成腺泡状、“器官样”结构。免疫表型:儿童组患者TFE3蛋白均阳性(3/3),成人组1例标本为阴性(1/6),其余均阳性(5/6)。FISH检测:3例儿童及4例成人患者均为TFE3断裂基因阳性(7/7)。随访39~92个月,儿童ASPS患者预后较好,3例均存活;成人ASPS患者预后较差,2例伴多脏器转移者死亡。结论ASPS好发于成人和儿童,均有位于Xp11.2染色体的TFE3基因易位及融合,但形态学特征并不完全相同,其好发部位和预后也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TFE3 FSIH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P-1及CCR2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蒙 张平平 +4 位作者 朱清 胡忠利 白雪 伍燕平 李佳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19,共8页
目的:分析MCP-1及CCR2在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并评估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确诊及治疗的141例初治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学... 目的:分析MCP-1及CCR2在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并评估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确诊及治疗的141例初治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学资料,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CP-1及CCR2在初治DLBCL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及生存的关系。结果:MCP-1及CCR2的表达与DLBCL患者Ann Arbor分期晚、IPI评分高、乳酸脱氢酶(LDH)升高、Ki-67指数高及疗效差有关,与其他病理学参数(如性别、年龄、β2-微球蛋白、BCL-2、BCL-6、Hans分型、首发部位、有无B症状、骨髓是否受累)均无显著相关性。生存曲线分析显示,MCP-1或CCR2阳性组与阴性组OS及PFS具有统计学差异,且与预后不良有关。单因素Cox回归法分析结果显示,β2-微球蛋白、Ki-67指数、IPI评分、MCP-1、CCR2表达水平对患者的PFS和OS有影响,疗效不佳的患者的PFS和OS明显缩短(P<0.05),性别、年龄、LDH、BCL-2、BCL-6、Hans分型、肿瘤原发部位、有无B症状、骨髓是否受累、Ann Arbor分期对患者的PFS及OS无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β2-微球蛋白高表达、Ki-67指数高、IPI评分高、MCP-1、CCR2高表达水平及疾病缓解的深度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MCP-1或CCR2在初治DLBCL中表达率高,且与DLBCL患者Ann Arbor分期、IPI评分、LDH及Ki-67指数相关预后差的临床指标有关,是影响PFS和OS的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MCP-1 CCR2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间质比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分析
19
作者 房敏健 刘亮 +3 位作者 邱若兰 曹伟 葛素云 柴大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2-247,共6页
目的:分析肿瘤间质比(tumor-stroma ratio,TSR)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OSCC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收集临床及病... 目的:分析肿瘤间质比(tumor-stroma ratio,TSR)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OSCC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收集临床及病理资料。TSR以50%为界限,将其分为高间质比组(≥50%)及低间质比组(<50%)。分析TSR和OSCC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后随访及临床资料完整的98例患者中,高间质比患者42例,低间质比患者56例。高间质比组OSCC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以及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31.0%(13/42)、26.2%(11/42);低间质比组OSCC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以及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3.2%(41/56)、67.9%(38/56)。肿瘤发病部位与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χ^(2)=1.327,P=0.932)及5年无病生存率(χ^(2)=3.113,P=0.683)无关;肿瘤临床分期、TSR与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5年无病生存率显著相关(P<0.001)。单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TSR与OSCC患者总体生存率以及无病生存率有关。而通过多因素COX研究显示,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TSR是影响OSCC患者总生存率与无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SR可作为OSCC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可为OSCC患者术后辅助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间质比 口腔鳞状细胞癌 预后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中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与MIF、MMP9、VEGF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46
20
作者 欧玉荣 康敏 +3 位作者 周蕾 承泽农 唐素兰 于东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0-187,共8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L型(Hp-L)感染与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革兰染色检测80例胃癌组织及50例癌旁正常组织...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L型(Hp-L)感染与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革兰染色检测80例胃癌组织及5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Hp-L感染情况,同时检测上述组织中MIF、MMP9、VEGF蛋白的表达;运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30例新鲜胃癌组织及相应切缘组织中MIFmRNA及MIF、MMP9、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80例胃癌组织中经免疫组化和革兰染色同时阳性病例有57例,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71.25%vs 14%,P<0.05);胃癌组织中Hp-L阳性组中MIF、MMP9、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Hp-L阴性组(P<0.05),且Hp-L感染与MIF、MMP9和VEGF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r=0.598,r=0.292,r=0.341,P<0.05)。30例胃癌新鲜组织中MIF-mRNA表达(1.583±0.177)高于对照组(1.407±0.078),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t=3.729,P=0.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IF、MMP9、VEGF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胃癌组织中MIF、MMP9均与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蛋白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结论 Hp-L型感染是促进胃癌的侵袭与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机制与上调胃癌组织中MIF、MMP9、VEG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幽门螺杆菌 细菌L型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