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0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5
1
作者 郭普 孙红 +5 位作者 李静 郑晶 黄永强 应冲涛 汪华学 乔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16-822,共7页
目的通过对2020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动化仪器法、纸片扩散法(K-B法)或E-test方法对我院2020年临床分离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2020版标准... 目的通过对2020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动化仪器法、纸片扩散法(K-B法)或E-test方法对我院2020年临床分离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2020版标准判断结果,WHONET5.6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结果2020年我院临床共分离4209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121株(26.6%,1121/4209),革兰阴性菌3088株(73.4%,3088/4209)株,前10位分离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093株(26.0%)、肺炎克雷伯菌565株(13.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02株(9.6%)、鲍曼不动杆菌354株(8.4%)、铜绿假单胞菌345株(8.2%)、金黄色葡萄球菌313株(7.4%)、奇异变形杆菌132株(3.1%)、屎肠球菌122株(2.9%)、粪肠球菌94株(2.2%)和阴沟肠杆菌63株(1.5%)。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43.1%和66.2%,未检出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菌株。肠球菌属细菌中以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为主,屎肠球菌对大多数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检出少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药的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占各自菌的63.1%和31.2%,肺炎克雷伯菌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6.7%和26.4%,较我院2017年有所下降(P<0.01),其余肠杆菌目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均小于1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34.2%,对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左氧氟沙星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小于30%。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31.0%,亚胺培南耐药率为89.5%。流感嗜血杆菌产β-内酰酶检出率为60.7%。结论临床分离菌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情况较严重,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有所下降,但仍值得警惕,应重视细菌耐药监测,继续加强医院感染的防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耐药性监测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原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5
2
作者 郭普 乔艳 +2 位作者 张海涛 钟政荣 李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60-765,共6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临床分离的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按照CLSI2014版标准判读结果。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目的了解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临床分离的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按照CLSI2014版标准判读结果。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4年我院共分离455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202株,占26.4%;革兰阴性菌3072株,占67.4%;真菌282株,占6.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分别为47.6%和81.2%,未发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肠球菌属中屎肠球菌对多数抗生素耐药率较高,显著高于粪肠球菌,两者中均有少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68.6%和40.0%。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黏质沙雷菌对亚胺培南和厄它培南耐药率为1.4%、4.8%,19.9%、24.7%,56.1%~55.1%。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33.7%、38.4%,其他抗生素耐药率均高于50.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高达43.1%;广泛耐药(XDR)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为11.9%和56.9%。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敏感率72.2%~100.0%。结论我院2014年临床分离菌耐药情况严重,值得关注的是部分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快速增长,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出现及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增多,应引起临床及医院感染防控部门的高度重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性监测 细菌敏感性试验 广泛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9
3
作者 郭普 乔艳 李静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34-640,共7页
目的了解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自动化仪器法或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CLSI 2017年标准判断结果,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7年临床共分离4295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 目的了解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自动化仪器法或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CLSI 2017年标准判断结果,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7年临床共分离4295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196株,占27.8%,革兰阴性菌3099株,占72.2%。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54.7%和77.4%。甲氧西林耐药株对除甲氧苄啶-磺胺甲唑外的大多数测试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未检出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菌株。肠球菌属细菌中以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为主,粪肠球菌对大多数测试抗菌药物(除四环素和利奈唑胺外)的耐药率低于屎肠球菌。两种肠球菌中检出少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菌株。检出少数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占各自菌种的66.0%和22.7%。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有所上升,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属和枸橼酸杆菌属细菌对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耐药率均>1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43.3%,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30%。鲍曼不动杆菌对除阿米卡星外所有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70%,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87.5%。广泛耐药(XDR)的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占各自菌种的15.8%、28.4%和46.7%。结论该院2017年临床分离的细菌耐药情况严重,特别是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检出率增长和XDR的肺炎克雷伯菌值得关注,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重视细菌耐药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耐药性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2018年某医院CRE临床分布、耐药性及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 被引量:20
4
作者 郭普 乔艳 +3 位作者 李静 应冲涛 马梦婷 汪华学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1期1139-1143,共5页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CRE)的临床分布、耐药性及碳青霉烯酶基因型,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及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CRE)的临床分布、耐药性及碳青霉烯酶基因型,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及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CRE菌株,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药敏实验。药敏结果判读参照CLSI 2018版标准,WHONET 5.6软件统计分析。PCR方法检测常见碳青霉烯酶基因。结果 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626株CRE,总检出率为12.46%。其中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84.35%(528/626)和9.27%(58/626)。标本来源主要为痰56.87%(356/626)、尿液12.14%(76/626)、血液10.38%(65/626)。病区分布主要为急诊内科32.75%(205/626)和重症监护病房25.08%(157/626)。626株CRE菌株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和阿米卡星耐药率分别为56.07%和69.65%,其余在测试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于80%。626株CRE中602株检出携带常见碳青霉烯酶基因。602株菌主要包括肺炎克雷伯菌515株(510株携带blaKPC-2基因,5株携带blaNDM-1基因,2株携带blaIPM基因);大肠埃希菌54株(43株携带blaKPC-2基因,13株携带blaNDM-1基因,1株携带blaIPM基因)。其中3株大肠埃希菌和2株肺炎克雷伯菌同时检出blaKPC-2基因和blaNDM-1基因。未检出blaVIM和blaOXA-48基因。结论 CRE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主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为blaKPC-2型。应加强对CRE菌株的医院感染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 耐药性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医院2012-2013年242株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及整合子耐药基因检测 被引量:4
5
作者 郭普 贺晓珊 +3 位作者 梅传忠 李兴武 刘双成 沈继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7-440,452,共5页
目的了解肺炎克雷伯菌主要的β-内酰胺酶和整合子耐药基因型,明确其耐药特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临床分离的242株肺炎克雷伯菌药敏结果,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β-内酰胺酶及整合子耐药基因。结果 242株肺炎克雷... 目的了解肺炎克雷伯菌主要的β-内酰胺酶和整合子耐药基因型,明确其耐药特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临床分离的242株肺炎克雷伯菌药敏结果,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β-内酰胺酶及整合子耐药基因。结果 242株肺炎克雷伯菌对16种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氨曲南、头孢唑啉、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和头孢他啶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6.86%、65.70%、63.64%、62.40%和59.92%;亚胺培南、丁胺卡那、厄他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为敏感,分别为17.77%、18.88%、18.88%和23.55%。PCR结果显示,ESBLs基因阳性155株,占64.05%,主要为TEM型和SHV型,两者均存在的菌株有114株,占产ESBLs基因菌株的73.55%(114/155)。其次为KPC基因86株,占35.54%;此外AmpC基因43株,占17.77%,全部为DHA型。整合子基因128株,占52.89%,以整合子1(intI-1)为主,共检出120株,占49.59%。结论我院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严重,主要的耐药基因型为TEM型、SHV型、KPC和intI-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 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蚌埠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丁晓琳 张伦军 +3 位作者 丁淑琴 朱安友 钟政荣 沈继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78-981,共4页
目的了解蚌埠地区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毒(HBV)基因型分布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乙型肝炎患者268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乙肝患者的病毒载量并进行基因分型,同时分析基因型与患者年龄及HBeAg的关系。结果 268份血清... 目的了解蚌埠地区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毒(HBV)基因型分布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乙型肝炎患者268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乙肝患者的病毒载量并进行基因分型,同时分析基因型与患者年龄及HBeAg的关系。结果 268份血清标本中有202株为C基因型,占75.37%(202/268),46株为B基因型,20株为B+C型;C基因型的病毒载量和HBeAg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型,B基因型感染者的年龄相对较轻。结论蚌埠地区的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以C型为主,B基因型次之,基因型与乙肝患者HBeAg阳性率、年龄等临床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教学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及分子特征 被引量:7
7
作者 乔艳 孙红 +5 位作者 李江艳 应冲涛 黄永强 郝斐然 余莲 郭普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85-1192,共8页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CR-hvKP)的耐药、毒力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安徽省某教学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并分析其临床特征。采用飞行时间质谱鉴定菌株,拉...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CR-hvKP)的耐药、毒力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安徽省某教学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并分析其临床特征。采用飞行时间质谱鉴定菌株,拉丝试验及检测毒力基因筛选出CR-hvKP,按1∶1配比选取与CR-hvKP同病室或相近时间内分离的碳青霉烯耐药非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CR-non-hvKP)作为对照组,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检测分析CR-hvKP及对照组CR-non-hvKP的荚膜血清型、耐药、毒力基因及ST分型,比较两组菌株间的差异。结果共分离512株CRKP,其中CR-hvKP 30株,CR-non-hvKP 482株。CR-hvKP感染患者多为老年(20例,66.67%),存在呼吸系统疾病(29例,96.67%)、消化系统疾病(12例,40.00%)、感染性休克(10例,33.33%)、侵入性治疗(23例,76.67%)以及高病死率(20例,66.67%)。CR-hvKP对常用的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90%,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为3.33%,对多粘菌素B全部敏感,与CR-non-hvKP的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序结果表明:CR-hvKP携带主要的碳青霉烯耐药基因为bla_(KPC-2)(28株,93.33%),耐药基因SHV-11、mph(A)和arm A检出率低于CR-non-hvKP菌株。30株CR-hvKP携带的毒力基因iuc A、iut A、fim F、fim H、mrk D检出率均为100%,高于CR-non-hvKP菌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R-hvKP菌株中ST11-K64检出率(76.67%)高于CR-non-hvKP菌株(40.00%),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该院主要流行株为ST11-K64产KPC-2酶的CR-hvKP,携带较多毒力和耐药基因,病死率高,临床应重点关注老年及重症监护病房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 毒力 耐药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ZW1高表达促进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基于调控Wnt//β-catenin通路和促进上皮间质转化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文静 张诺 +7 位作者 杨子 张小凤 孙奥飞 王炼 宋雪 耿志军 李静 胡建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362,共9页
目的明确碱性亮氨酸拉链蛋白1(BZW1)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采用TIMER、UALCAN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BZW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肿瘤分级、分期之间的相关性及对... 目的明确碱性亮氨酸拉链蛋白1(BZW1)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采用TIMER、UALCAN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BZW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肿瘤分级、分期之间的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纳入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102例患者,分析BZW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对胃癌疾病进展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影响。体外采用慢病毒转染的方式构建上调和下调BZW1表达的胃癌细胞系(MGC803),分析BZW1对MGC803细胞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采用KEGG富集分析预测BZW1在胃癌中的可能作用机制,并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实验进行体外验证。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BZW1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和RT-qPCR结果显示,BZW1在胃癌组织中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分别是癌旁组织的3.30倍和6.54倍(P<0.01);胃癌组织中BZW1的表达水平与外周血CEA和CA199水平呈正相关(P<0.01);单因素结合Cox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证实BZW1高表达(P<0.05,HR=2.070,95%CI:1.021~4.196)是影响胃癌患者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以BZW1相对表达量3.61为截点值,预判术后5年死亡的敏感性为75.56%,特异性为71.93%(P<0.01)。Transwell实验显示,上调BZW1可促进MGC80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P<0.05),下调则相反(P<0.05)。Western blot实验发现,上调BZW1可促进MGC803细胞N-cadherin与Vimentin的表达(P<0.05),并抑制E-cadherin的表达(P<0.05),下调则反之(P<0.05)。富集分析显示,BZW1生物功能可能与Wnt//β-catenin信号相关。Western blot实验进一步证实,上调BZW1可促进Wnt3a、β-Catenin及C-myc的表达(P<0.05),而下调则相反(P<0.05);使用Wnt通路抑制剂XAV-939可显著削弱上调BZW1对MGC803细胞中EMT关键分子的蛋白N-cadherin、Vimentin及E-cadherin的调控作用(P<0.05)。结论BZW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影响患者预后,可能与调控Wnt/β-catenin信号促进胃癌细胞EMT进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碱性亮氨酸拉链蛋白1 预后 上皮-间质转化 WNT/Β-CATE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NE3在胃癌中高表达并与患者的预后不良相关 被引量:1
9
作者 段婷 张震 +6 位作者 施金冉 肖林雨 杨晶晶 殷丽霞 张小凤 耿志军 陆国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7,共9页
目的明确CPNE3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情况与患者远期预后的关系,探究其调控胃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纳入2013年2月~2017年10月104例于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通过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的公共数据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CPNE... 目的明确CPNE3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情况与患者远期预后的关系,探究其调控胃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纳入2013年2月~2017年10月104例于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通过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的公共数据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CPNE3在胃癌中的表达和对患者肿瘤进展与远期预后的影响。GO富集分析预测CPNE3在胃癌中的生物学功能。采用干扰和过表达CPNE3以及对照慢病毒载体转染MGC803细胞,获取对照组(NC)、敲低组(si-CPNE3)、过表达组(LV-CPNE3)细胞,采用PI3K/AKT抑制剂(LY294002)干预LV-CPNE3组细胞获取LY294002组。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Bax、CleavedCaspase-3、Bcl-2、p-PI3K和p-AKT表达。结果TCGA预测分析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PNE3在胃癌中高表达(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PNE3高表达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降低(P<0.01)。单因素及Cox回归分析显示CPNE3高表达、CEA≥5μg/L、CA19-9≥37kU/L、T3-T4期和N2-N3期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CPNE3预判术后5年死亡的敏感度为79.59%,特异性为74.55%(P<0.05)。GO富集分析预测显示CPNE3可能与负向调控胃癌细胞凋亡有关。体外实验显示,si-CPNE3组的细胞凋亡率以及Bax、Cleaved Caspase-3表达的增多,而Bcl-2表达减少;LV-CPNE3组则结果相反(P<0.05)。机制分析显示,si-CPNE3组p-PI3K、p-AKT表达降低,LV-CPNE3组则增多(P<0.05);另外,LY294002减弱了CPNE3过表达对胃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CPNE3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对患者的远期预后具有预测价值,可能与其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细胞的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PNE3 细胞凋亡 预后 PI3K/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中噬血细胞数量与外周血细胞数量的相关性分析
10
作者 马梦亭 田万林 +2 位作者 吴楠 张强 王凤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9-273,共5页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发热患者骨髓中噬血细胞数量与外周血细胞数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不明原因发热患者46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骨髓噬血细胞数量与外周血三系细胞数量的相关性。结果:三系数量减...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发热患者骨髓中噬血细胞数量与外周血细胞数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不明原因发热患者46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骨髓噬血细胞数量与外周血三系细胞数量的相关性。结果:三系数量减少、两系数量减少、一系数量减少、三系数量正常以及三系正常至少一系升高组检出噬血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86.4%、62.1%、38.3%、34.6%及33.3%。其中三系数量减少组与其它4组相比,单位面积噬血细胞数明显升高(P<0.001);两系数量减少组单位面积噬血细胞数高于一系数量减少组、三系数量正常组、三系正常至少一系升高组(P<0.01);一系数量减少组与三系数量正常组、三系正常至少一系升高组,三系数量正常组与三系正常至少一系升高组相比,单位面积噬血细胞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的噬血细胞漏检率分别为15.78%、22.03%、62.22%、77.78%及53.84%。结论:对于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尤其是外周血三系及两系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者要格外注意骨髓中噬血细胞的检出,同时对于三系细胞数量正常甚至至少有一系升高者也应仔细观察髓片中是否有噬血细胞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噬血细胞 骨髓细胞学检查 漏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SCCAg、NSE、ProGRP在不同病理分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2
11
作者 高洁 张伦军 +1 位作者 彭珂 孙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86-891,共6页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在不同病理分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诊断明确的肺腺癌(LADC)患者137例,肺...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在不同病理分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诊断明确的肺腺癌(LADC)患者137例,肺鳞癌(LSCC)患者82例,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59例,肺部良性病变(BCD)患者102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对比阳性率及浓度水平,采用ROC曲线进行分析,计算单独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LADC组CEA阳性率及浓度水平高于其他组(P<0.05),LSCC组SCCAg阳性率及浓度水平高于其他组(P<0.05),SCLC组ProGRP、NSE阳性率及浓度水平高于其他组(P<0.05),CYFRA21-1在LADC组和LSCC组阳性率及浓度水平均最高。以BCD患者为对照,CEA在LADC患者中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2.8%和93.1%,SCCAg在LSCC患者中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6%和91.2%,CYFRA21-1在LADC患者和LSCC患者中诊断灵敏度最高。ProGRP在SCLC患者中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1%和98.0%;联合检测中,CYFRA21-1与CEA联合检测对LADC有较高灵敏度(78.8%)和特异度(86.3%),AUC为0.891,CYFRA21-1与SCCAg联合检测对LSCC有较高灵敏度(84.1%)和特异度(87.3%),AUC为0.912,NSE与ProGRP联合检测对SCLC有较高灵敏度(88.1%)和特异度(98.0%),AUC为0.952;在不同肺癌病理分型患者中,五个标志物联合检测与两个标志物联合检测相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EA、CYFRA21-1、SCCAg、NSE、ProGRP与肺癌病理分型相关,可作为肺癌诊断的相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血清肿瘤标志物 病理分型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沙利铂对肝癌细胞HepG2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高洁 汪蕊 +2 位作者 杨清玲 陈昌杰 吴穷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7-442,460,共7页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周期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为其应用于原发性肝细胞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MTT方法检测L-OHP对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L-OHP诱导HepG2细胞周期...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周期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为其应用于原发性肝细胞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MTT方法检测L-OHP对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L-OHP诱导HepG2细胞周期阻滞的作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L-OHP对细胞周期调节因子CyclinD1、CDK2、CDK4及p16、p21、p53表达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L-OHP对HepG2细胞增殖抑制率随药物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有升高趋势,呈时间剂量依赖性。L-OHP能够诱导HepG2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并可下调CDK4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上调p21,p53蛋白的表达,CDK2和p16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L-OHP可能通过影响CDK4、CyclinD1及p21的活性使HepG2细胞阻滞在S期,从而抑制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药物疗法 细胞周期 药物作用 铂化合物 药理学 流式细胞术 印迹法 蛋白质 方法 肿瘤细胞 培养的 奥沙利铂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梅毒患者血浆Th1细胞和Th2细胞趋化因子水平增加 被引量:11
13
作者 朱安友 王辰琛 +4 位作者 孙红 韩洪方 王凤超 张伦军 胡建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0-383,389,共5页
目的研究早期梅毒患者血浆1型辅助T(Th1)细胞和Th2细胞趋化因子水平变化,分析Th1细胞/Th2细胞趋化因子在早期梅毒免疫应答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集56例早期梅毒患者(一期梅毒22例和二期梅毒34例)和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肝素抗凝血,ELISA... 目的研究早期梅毒患者血浆1型辅助T(Th1)细胞和Th2细胞趋化因子水平变化,分析Th1细胞/Th2细胞趋化因子在早期梅毒免疫应答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集56例早期梅毒患者(一期梅毒22例和二期梅毒34例)和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肝素抗凝血,ELISA检测血浆中Th1细胞趋化因子γ干扰素诱导的单核因子(MIG)、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干扰素诱导的T细胞α趋化蛋白(I-TAC)和Th2细胞趋化因子胸腺及活化调节的趋化因子(TARC)、单核细胞来源的趋化因子(MDC)含量;同时检测血浆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结果一期和二期梅毒患者血浆MIG、IP-10和TRAC、MDC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二期梅毒患者血浆I-TAC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尤其是,二期梅毒患者血浆Th1细胞趋化因子MIG、IP-10和I-TAC水平均显著高于一期梅毒,而一期和二期梅毒患者血浆Th2细胞趋化因子MDC、TARC水平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显示,早期梅毒患者血浆IP-10与MIG、I-TAC、IFN-γ及TNF-α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且,早期梅毒患者血浆MIG、IP-10与CRP水平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Th1细胞趋化因子和Th2细胞趋化因子参与早期梅毒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梅毒 血浆 Th1细胞趋化因子 Th2细胞趋化因子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耐热抗原激活的人γδT细胞Th2极性分化特征以及T-bet/GATA-3对分化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朱安友 吕合作 +3 位作者 张伦军 胡建国 王凤超 李柏青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研究结核杆菌耐热抗原(MTB-HAg)激活的人外周血γδT细胞Th2极性分化特点和表达于T细胞中的T盒(T-bet)和GATA结合蛋白3(GATA-3)转录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用MTB-HAg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获得MTB-HAg激活的T细胞(MTBAT),分别... 目的研究结核杆菌耐热抗原(MTB-HAg)激活的人外周血γδT细胞Th2极性分化特点和表达于T细胞中的T盒(T-bet)和GATA结合蛋白3(GATA-3)转录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用MTB-HAg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获得MTB-HAg激活的T细胞(MTBAT),分别在中性条件和Th2极化条件培养后,再经10 ng/m L佛波醇酯(PMA)、500 ng/m L离子霉素(ionomycin)和2.5μmol/L莫能菌素(monensin)刺激6 h,四色荧光抗体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细胞和αβT细胞内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分选28 d MTBAT中的γδT细胞和CD4+T细胞,反转录PCR(RT-PCR)检测T-bet和GATA-3 mRNA的表达。结果在中性条件和Th2极化条件下培养的MTBAT中,γδT细胞一直优势表达IFN-γ,而Th2极化条件下,随培养时间增加IFN-γ+αβT细胞百分率显著下降。与中性条件培养比较,Th2极化条件下MTBAT培养28 d,Th0型(IFN-γ+IL-4+)γδT细胞显著增加;而Th2型(IFN-γ-IL-4+)αβT细胞显著增加。RT-PCR结果显示,Th2极化的γδT细胞仍高表达T-bet mRNA,而在CD4+T细胞T-bet mRNA表达被显著下调;同时,GATA-3 mRNA在γδT细胞和CD4+T细胞的表达均显著上调。结论 Th2极化条件下,大部分γδT细胞仍为Th1型,仅部分极性分化为Th0型细胞;Th2极性分化的γδT细胞转录因子T-bet和GATA-3未表现出交互调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杆菌耐热抗原 ΓΔT细胞 Th2极化 T-BET GATA-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沙利铂对肝癌细胞HuH-7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高洁 吴穷 +2 位作者 杨清玲 高艳军 陈昌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5-449,共5页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对人肝癌细胞株HuH-7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为其应用于原发性肝细胞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MTT方法检测L-OHP对肝癌细胞HuH-7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L-OHP诱导HuH-7细胞...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对人肝癌细胞株HuH-7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为其应用于原发性肝细胞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MTT方法检测L-OHP对肝癌细胞HuH-7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L-OHP诱导HuH-7细胞周期阻滞的作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L-OHP对细胞周期调节因子Cyclin D1、CDK2、CDK4及p16、p21、p53表达的影响。结果 MTT结果显示L-OHP对HuH-7细胞增殖抑制率随药物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有升高趋势,呈时间剂量依赖性。L-OHP能够诱导HuH-7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并可下调CDK4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上调p21蛋白的表达,低浓度上调p53表达而高浓度下调p53表达,CDK2和p16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L-OHP可能通过影响CDK4、Cyclin D1及p21的活性使HuH-7细胞阻滞在S期,从而抑制肝癌细胞HuH-7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 细胞周期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G型和IgA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总轻链κ/λ比值与骨髓浆细胞比例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安友 朱芳兵 +3 位作者 王凤超 张伦军 马悦 胡建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54-1459,共6页
目的:探讨IgG型和IgA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总轻链κ/λ比值(serum total light chainκ/λratio,sTLC-κ/λ)与骨髓浆细胞(bone marrow plasma cells,BMPC)比例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79例初诊IgG型... 目的:探讨IgG型和IgA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总轻链κ/λ比值(serum total light chainκ/λratio,sTLC-κ/λ)与骨髓浆细胞(bone marrow plasma cells,BMPC)比例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79例初诊IgG型(n=52)和IgA型(n=27)MM患者血清IgG、IgA、κ和λ-sTLC含量,并计算sTLC-κ/λ比值;同期进行骨髓穿刺涂片检查BMPC比例,并追踪观察治疗中19例的IgG型(n=16)和IgA型(n=3)MM患者sTLC-κ/λ比值和BMPC比例的动态变化。将26例非浆细胞增殖性疾病患者设为对照组。结果:IgGκ型和IgAκ型MM的sTLC-κ/λ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gGλ型和IgAλ型MM的sTLC-κ/λ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IgGκ型MM的sTLC-κ/λ比值显著高于IgAκ型MM(P<0.01),而IgGλ型MM的sTLC-κ/λ比值显著低于IgAλ型MM(P<0.01)。IgGκ型和IgAκ型MM的sTLC-κ/λ比值分别与IgG和IgA浓度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778,P=0.000和r=0.601,P=0.039),而IgGλ型和IgAλ型MM的sTLC-κ/λ比值分别与IgG和IgA浓度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r=-0.586,P=0.01和r=-0.718,P=0.003)。此外,除了IgGκ型MM患者的sTLC-κ/λ比值与BMPC比例呈正相关(r=0.579,P=0.002)之外,其余各型MM患者的sTLC-κ/λ比值与BMPC比例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然而,在19例IgG型和IgA型MM患者复查结果中,有18例患者的sTLC-κ/λ比值与BMPC比例变化一致。结论:IgG型和IgA型MM患者sTLC-κ/λ比值与BMPC比例相关性较低,但同一患者的sTLC-κ/λ比值与BMPC比例变化高度一致,提示sTLC-κ/λ比值对IgG型和IgA型MM诊断和病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IGG型 IGA型 血清总轻链κ/λ比值 骨髓浆细胞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RNA干扰沉默Fas基因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露 翟玮玮 +4 位作者 杨向荣 王芳 李见 张强 李玉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75-1480,共6页
目的应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构建Fas基因的si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建立Fas基因稳定干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株,为下一步使用低表达Fas基因的UC-MSCs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以人Fas基因mRNA序列作为干扰靶点... 目的应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构建Fas基因的si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建立Fas基因稳定干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株,为下一步使用低表达Fas基因的UC-MSCs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以人Fas基因mRNA序列作为干扰靶点,设计4组靶向Fas的shRNA序列,合成寡核苷酸,与经过BamHI、EcoRI双酶切后的LV3载体连接获得重组慢病毒,通过感染293T细胞对慢病毒进行包装和滴度测定。体外培养人UC-MSCs,使用包装好的慢病毒感染UCMSCs,应用Real time-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感染后细胞中Fas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经酶切以及基因测序鉴定证明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病毒悬液滴度为3×108TU/ml。Real time-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干扰组细胞的Fas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慢病毒介导的SiRNA能有效沉默UC-MSCs中Fas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 SIRNA FAS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分离黏质沙雷菌的耐药性及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郭普 乔艳 +1 位作者 张海涛 李竟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7-191,共5页
目的了解黏质沙雷菌耐药性及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方法收集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临床分离的152株黏质沙雷菌,纸片扩散法和仪器法测定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对筛选出的亚胺培南耐药黏质沙雷菌,采用改良Ho... 目的了解黏质沙雷菌耐药性及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方法收集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临床分离的152株黏质沙雷菌,纸片扩散法和仪器法测定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对筛选出的亚胺培南耐药黏质沙雷菌,采用改良Hodge试验和EDTA协同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检测,琼脂稀释法检测加入外排泵抑制剂MC207110前后亚胺培南MIC值的变化。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碳青霉烯酶、AmpC酶及外膜蛋白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 152株黏质沙雷菌中87株对亚胺培南耐药,亚胺培南耐药菌株中12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9株EDTA协同试验阳性。46株加入外排泵抑制剂MC207110后亚胺培南MIC降低为原来的1/4~1/64;检出KPC耐药基因5株,IMP耐药基因8株,DHA耐药基因6株,外膜蛋白缺失16株。结论该院临床分离的黏质沙雷菌耐药情况严重,主要耐药基因型为KPC、IMP和DHA型。外膜蛋白缺失以及外排泵可能也是介导耐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质沙雷菌 亚胺培南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伦军 丁晓琳 +2 位作者 郭普 钟政荣 沈继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60-1063,共4页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金属酶(MBL)产生情况及型别特点。方法采用K-B法对16种抗生素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EDTA纸片协同试验筛选产MBL菌株,并对MBL基因进行PCR检测和序列分析。结果 53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金属酶(MBL)产生情况及型别特点。方法采用K-B法对16种抗生素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EDTA纸片协同试验筛选产MBL菌株,并对MBL基因进行PCR检测和序列分析。结果 53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用EDTA纸片协同试验阳性4株,经PCR验证3株MBL阳性;均为VIM-2阳性菌株;PCR产物纯化测序结果证实与VIM-2型序列完全一致。结论我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所产的MBL为VIM-2型,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应结合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金属酶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基因检测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凡 郭普 +3 位作者 张伦军 郑晶 郑照军 徐元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28-932,共5页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仪器法和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实验。筛选出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菌株,用PCR法检测16个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和5个16S ...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仪器法和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实验。筛选出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菌株,用PCR法检测16个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和5个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表达,进一步对阳性基因扩增产物进行测序验证。结果 54株菌中51株AMEs基因阳性,检出率为94.4%,28株甲基化酶基因阳性,检出率为51.9%。共检出5种AMEs基因:ant(3″)-Ⅰ、aac(3)-Ⅱc、ant(4')-Ⅰa、aac(6')-Ⅰb和ant(2″)-Ⅰa,阳性率分别为66.7%、38.9%、31.5%、31.5%和16.6%;2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 B和arm A,阳性率分别为29.6%和29.6%,其余基因均未检出。测序结果与目的基因一致。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基因为ant(3″)-Ⅰ、aac(3)-Ⅱc、ant(4')-Ⅰa、aac(6')-Ⅰb和ant(2″)-Ⅰa以及rmt B,arm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基因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甲基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