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RI、钼靶和病理的列线图预测肿块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20
1
作者 朱芸 张书海 +6 位作者 王小雷 杨昭 李淑华 杨丽 汤晓敏 马宜传 谢宗玉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5-51,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MRI、钼靶影像特征联合临床病理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在预测肿块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转移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312例,按3∶1随... 目的探讨基于MRI、钼靶影像特征联合临床病理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在预测肿块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转移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312例,按3∶1随机分成训练组(234例)与验证组(78例),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在训练组中,SLN阴性组158例,阳性组76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MRI、钼靶影像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预测因子,构建预测SLN转移的列线图模型。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拟合优度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临床病理因素、MRI、钼靶影像特征在训练组及验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训练组中,肿瘤最大径、临床T分期、淋巴结触诊、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脉管浸润、MRI[肿块形状、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类、腋窝淋巴结状态]、钼靶(BI-RADS分类、腋窝淋巴结状态)这11个变量在SLN阴性组和阳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触诊、MRI(腋窝淋巴结状态)、钼靶(腋窝淋巴结状态)以及脉管浸润为预测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5个变量构建模型,训练组及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8和0.897;Hosmer-Lemeshow检验拟合优度P值分别为0.883和0.579(P>0.05)。结论基于MRI及钼靶的术前影像学特征联合临床病理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肿块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SLN转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浸润性导管癌 列线图 前哨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钼靶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与预后因子表达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谢宗玉 程流泉 杨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3-187,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DWI-ADC)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0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行DWI扫描(b=1000 s/mm2),测定病灶的最小ADC值。病灶切除后取相应标...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DWI-ADC)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0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行DWI扫描(b=1000 s/mm2),测定病灶的最小ADC值。病灶切除后取相应标本,记录肿瘤传统预后因子(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病理分级)及生物学预后因子(Ki-67、To Po-IIα、P53和Cyclin D1)的表达情况,并与病灶的ADC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传统预后因子和生物学预后因子病灶的平均ADC值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病灶内平均ADC值与传统预后因子和生物学预后因子的表达均无相关性(P>0.05)。肿瘤病理分级与生物学预后因子Ki-67、To Po-IIα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ADC值尚不能指导其预后的评估,然而生物学预后因子Ki-67和To PoIIα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对评估患者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 乳腺 磁共振成像 弥散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预后 KI-67抗原 DNA拓扑异构酶类 II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值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子亚型的关系 被引量:14
3
作者 谢宗玉 马宜传 +1 位作者 姚明 程流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77-280,共4页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4种分子亚型(Luminal A、Luminal B、HER2过表达、三阴性乳腺癌)及其生物学预后因子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相关性,为鉴别不同分子亚型及评估...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4种分子亚型(Luminal A、Luminal B、HER2过表达、三阴性乳腺癌)及其生物学预后因子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相关性,为鉴别不同分子亚型及评估乳腺癌预后提供理论依据。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病理及术前MRI资料的8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前采用平面回波成像序列获得扩散加权成像(b=0、1000 s/mm2),测定最小ADC值;术后采用免疫组化检查获得检测ER、PR、HER2及4种分子亚型,其中HER2(++)或(++^+++)采用免疫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确定有无扩增。比较不同分子亚型间及乳腺癌生物学预后因子ER、PR、HER2的表达。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4种分子亚型间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PR阴性者ADC值高于ER、PR阳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阳性、阴性者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C值不能鉴别乳腺浸润性导管癌4种分子亚型,无法评估其生物学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 乳腺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病理学 外科 预后 受体 雌激素 受体 孕酮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8例垂体柄增粗MRI表现 被引量:7
4
作者 徐加利 冯逢 +1 位作者 有慧 李明利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8-100,共3页
垂体柄是连接神经垂体与下丘脑的重要结构。此处病变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尿崩、视力障碍、头痛及内分泌症状等。垂体柄增粗(pituitary stalk thickening,PST)病因复杂多样。随着MRI技术的广泛应用,PST作为独立的影像学诊断,其检出率不... 垂体柄是连接神经垂体与下丘脑的重要结构。此处病变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尿崩、视力障碍、头痛及内分泌症状等。垂体柄增粗(pituitary stalk thickening,PST)病因复杂多样。随着MRI技术的广泛应用,PST作为独立的影像学诊断,其检出率不断升高,但病因学诊断仍是临床工作中的一大难题。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48例垂体柄增粗病例,探讨其MRI影像学及临床表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细胞瘤 组织细胞增多症 朗格汉斯细胞 颅咽管瘤 垂体疾病 炎症 磁共振成像 垂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估颅内单发囊状动脉瘤破裂风险 被引量:6
5
作者 石士奎 朱广辉 +5 位作者 张少军 谢宗玉 余晾 张阳 沈俊杰 訾刚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9-93,共5页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评估颅内单发囊状动脉瘤破裂风险。方法收集100例颅内单发囊状动脉瘤患者的MSCTA及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破裂组与未破裂组动脉瘤患者发病年龄、性别、动脉瘤位置及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空间构象的差异、...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评估颅内单发囊状动脉瘤破裂风险。方法收集100例颅内单发囊状动脉瘤患者的MSCTA及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破裂组与未破裂组动脉瘤患者发病年龄、性别、动脉瘤位置及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空间构象的差异、并进行破裂风险评估。结果男、女性动脉瘤破裂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7,P=0.896);破裂组中,女性发病年龄大于男性(F=15.829,P<0.001);后交通动脉起始处动脉瘤与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67,P=0.197),破裂率均高于颈内动脉虹吸段(χ2=9.982,P=0.002;χ2=16.226,P<0.001);Ⅱ类与Ⅲ类单发囊状动脉瘤破裂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0,P=0.0841),均高于Ⅰ类(χ2=7.592,P=0.006;χ2=17.477,P<0.001)。结论颅内单发囊状动脉瘤破裂与发病年龄、性别、动脉瘤位置及空间构象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状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在术前预测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淑华 赵灿灿 +5 位作者 高玉青 王小雷 杨昭 赵德雷 马宜传 谢宗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08-113,共6页
目的:探究能谱CT(DECT)在术前预测胰腺导管腺癌(PDAC)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2021年经病理证实为PDAC的52例患者的临床及DECT资料,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32例)与非转移组(20例)。利用GSI viewer软件评估病灶... 目的:探究能谱CT(DECT)在术前预测胰腺导管腺癌(PDAC)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2021年经病理证实为PDAC的52例患者的临床及DECT资料,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32例)与非转移组(20例)。利用GSI viewer软件评估病灶部位、大小、测量病灶平扫有效原子序数(Zeff),动静脉期碘浓度(IC)和同层主动脉IC,并获得40~140 keV间隔10 keV的单能量CT值。计算病灶的动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及能谱曲线斜率(λHU)。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两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定性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筛选出术前预测PDAC淋巴结转移的可能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新的预测因子进行分析,得出各参数的最佳诊断效能阈值、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PDAC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部位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组病灶最长径,静脉期λHU1、λHU2及λHU3值均高于非转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病灶平扫Zeff、动脉期nIC、静脉期IC、静脉期nIC、静脉期CT_(40keV)、静脉期CT50keV均低于非转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IC、动脉晚期CT_(40~140keV)、动脉期λHU1、动脉期λHU2、动脉期λHU3、静脉期CT_(60~140keV)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示病灶最长径、动脉期nIC、静脉期nIC、Zeff是预测PDA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4个指标AUC分别为0.875、0.844、0.709、0.766,敏感度分别为68.8%、96.9%、78.1%、75.0%,特异度分别为100.0%、65.0%、70.0%、65.0%。结论:PDAC的DECT定量参数病灶最长径、动脉期nIC、静脉期n IC、Zeff是术前预测PDA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PDAC淋巴结转移的影像指标,为PDAC患者精准化及个性化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软骨磁共振生理成像技术的应用与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李淑华 张俊祥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16-1120,共5页
生理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出现,为膝关节软骨病变的诊断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既可进行形态、结构评价,也可对功能、代谢及生化的改变进行定量分析,从分子水平探讨软骨病变发生的原因。文中对膝关节软骨磁共振生理成像技术包括钠成像、软... 生理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出现,为膝关节软骨病变的诊断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既可进行形态、结构评价,也可对功能、代谢及生化的改变进行定量分析,从分子水平探讨软骨病变发生的原因。文中对膝关节软骨磁共振生理成像技术包括钠成像、软骨磁共振延迟增强扫描、T1ρ成像、T2mapping、化学交换饱和传递、扩散成像等的应用及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膝关节软骨病变磁共振技术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软骨 膝关节 磁共振成像 钠成像 软骨磁共振延迟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小细胞肺癌双能CT表现及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预测其血管生成拟态 被引量:7
8
作者 李阳 杨昭 +7 位作者 李淑华 赵楠楠 张舒妮 杨静茹 周辉 李伟 蒋明宽 谢宗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84-689,共6页
目的基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双能CT(DECT)表现及影像组学构建联合列线图模型,分析其预测NSCLC血管生成拟态(V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NSCLC患者,以7∶3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95,37例VM(+)、58例VM(-)]和验证... 目的基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双能CT(DECT)表现及影像组学构建联合列线图模型,分析其预测NSCLC血管生成拟态(V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NSCLC患者,以7∶3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95,37例VM(+)、58例VM(-)]和验证集[n=42,19例VM(+)、23例VM(-)]。基于肺窗CT提取及筛选最优影像组学特征,计算影像组学评分。以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NSCLC表达VM的独立预测因素,分别以之构建临床、能谱及影像组学模型;基于独立预测因素构建联合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各模型预测NSCLC VM的效能,以校准曲线分析模型的拟合度,以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临床获益。结果最终筛选出6个最优影像组学特征。病灶最大径、毛刺征、CT_(140 keV)及影像组学评分为NSCLC VM的独立预测因素(OR=2.25、9.69、0.99、-14.44,P均<0.05)。临床、能谱及影像组学模型预测验证集NSCLC VM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0.85、0.87,均低于联合列线图模型(AUC=0.95,Z=2.14、2.10、2.07,P均<0.05)。联合列线图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较好,且其临床获益较高。结论基于DECT及影像组学构建的联合列线图模型能可有效预测NSCLC V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血管生成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早期疗效评估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宋宏伟 江浩 周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8期89-92,共4页
目的分析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早期疗效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298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3.0T DWI扫描,比较同步放化疗前后病灶的表... 目的分析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早期疗效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298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3.0T DWI扫描,比较同步放化疗前后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及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面积并分析其一致性,分析ADC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计算ADC临界值早期预测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的敏感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结果治疗前,ADC与ROI面积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分别为0.88、0.91,一致性极佳。298例患者中CR患者共118例,非CR患者共180例。治疗前CR组、非CR组患者的ADC分别为(0.876±0.105)×10^(-3) mm^2/s、(0.761±0.075)×10^(-3) mm^2/s,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t=11.021,P<0.001);分析ROC曲线图可得,ADC为0.790时,AUC最大,为0.775,以此ADC值作为预测CR的临界值,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5.3%、71.1%;治疗前ADC与治疗后患者肿瘤消退率呈正相关(r=0.341,P=0.002)。结论鼻咽癌患者行3.0T DWI扫描,可根据ADC评估其同步放化疗早期疗效。ADC为0.790可作为3.0T DWI预测鼻咽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完全缓解与否的临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鼻咽癌 同步放化疗 疗效 评估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VPA在肺栓塞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石士奎 季立平 +2 位作者 程敬亮 杨运俊 陈伟建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3期277-279,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下肢静脉和肺动脉联合成像(CTVPA)在肺栓塞(PE)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8例临床疑诊PE患者进行CTVPA检查。所有患者先行增强后肺动脉扫描,延迟180~240s后再行下肢静脉扫描。结果...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下肢静脉和肺动脉联合成像(CTVPA)在肺栓塞(PE)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8例临床疑诊PE患者进行CTVPA检查。所有患者先行增强后肺动脉扫描,延迟180~240s后再行下肢静脉扫描。结果:CTVPA示PE和DVT均表现为血管腔内充盈缺损。48例中CTVPA检出PE和下肢DVT并存者24例,其中双下肢DVT7例,左或右下肢DVT17例;单纯PE4例,单纯下肢DVT15例,右髂外静脉孤立性DVT2例,下腔静脉孤立性DVT1例,2例无明显栓塞征象。和PE并存的下肢DVT中,右下肢(15例)明显多于左下肢(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4.1,P〈0.05)。结论:CTVPA可同时诊断PE和下肢DVT,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比;右下肢DVT比左下肢更易发展为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肺栓塞 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合并脂肪肝患者脂肪肝严重程度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强 蒋明宽 +2 位作者 张苗 罗琳 张利荣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74-1381,共8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合并脂肪肝(FLAP)患者脂肪肝(FL)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36例FLAP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入院后首次CT检查为研究起点,出院前最后一...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合并脂肪肝(FLAP)患者脂肪肝(FL)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36例FLAP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入院后首次CT检查为研究起点,出院前最后一次CT检查为研究终点,根据患者FL的变化程度将研究对象分为FL加重组、FL轻度缓解组和FL明显缓解组。比较各组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的差异。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住院时间、AP病因以及患者的体质量变化和体温变化等;临床资料包括治疗方式以及实验室指标和AP严重程度的变化。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并以Bonferroni校正的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数据的动态变化以其在研究终点与研究起点的差值表示,采用协方差分析进行动态变化数据的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检验进行差异指标与FL变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36例FLAP患者中61例在研究终点表现为FL轻度缓解,59例表现为明显缓解,16例表现为FL加重。3组患者的住院时间(χ^(2)=16.215,P<0.001)以及体质量的变化(F=3.908,P=0.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L明显缓解组患者体质量降低幅度更大,住院时间更长。3组患者的禁食水天数(χ^(2)=11.020,P=0.004)以及C反应蛋白(F=8.589,P<0.001)、白细胞计数(F=5.448,P=0.005)和CT严重程度指数(F=7.544,P=0.001)的变化幅度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FL明显缓解组患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和CT严重程度指数降低幅度更大且禁食水时间更长。患者的住院时间(r=0.352,P<0.001)、禁食水天数(r=0.372,P<0.001)以及C反应蛋白(r=-0.365,P<0.001)和CT严重程度指数(r=-0.350,P<0.001)的变化与FL的变化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FLAP患者的FL大多呈缓解趋势,其动态变化与患者C反应蛋白和CT严重程度指数的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脂肪肝 体重 C反应蛋白质 CT严重程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及颈部巨大淋巴管平滑肌瘤病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莉 李红伟 +2 位作者 汪红梅 柴大敏 谢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6-327,共2页
目的探讨肺外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例发生在纵隔及颈部巨大LAM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果患者女性,60岁,送检4个部位分别为左颈部长径4.0 cm,右颈部长... 目的探讨肺外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例发生在纵隔及颈部巨大LAM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果患者女性,60岁,送检4个部位分别为左颈部长径4.0 cm,右颈部长径4.5 cm,左前纵隔长径8.5 cm,右前纵隔长径8.5 cm。镜检见多数囊及不成熟的平滑肌细胞增生呈结节状分布,结节由扩张的淋巴管排列呈囊状或裂隙样,管壁被覆斑块样或结节性聚集的平滑肌样梭形细胞。免疫组化标记增生的平滑肌样细胞SMA、desmin、HMB-45均呈阳性;内衬淋巴管内皮细胞CD31、D2-40均呈阳性,增生的血管CD34阳性,ER、PR均呈阴性。结论LAM属于罕见肿瘤,最常发生于肺脏,肺外病变及其少见。病理诊断需结合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判断,其特征性的免疫标志物为HMB-45、SMA、desmin。发生于肺内的LAM预后较好,肺外病变预后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平滑肌瘤 肺外 诊断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VID-19临床分型与MSCT容积扫描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3
作者 郭飞 朱林 +3 位作者 许红 秦雷 梁啸寒 邓雪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1-326,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不同的临床分型与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MSCT)容积扫描图像特点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18日~2月26日期间收治的102例COVID-19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胸部MSCT...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不同的临床分型与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MSCT)容积扫描图像特点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18日~2月26日期间收治的102例COVID-19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胸部MSCT容积扫描资料,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第5版诊疗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比较临床分型与CT图像中病灶侧别、累及肺段、分布、数目和密度等表现间的相关性。结果共有普通型77例、重型18例和危重型7例,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乏力症状为主。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更常见于老年患者,更容易表现为乏力、呼吸困难和胸闷症状。有2例患者CT首诊未见明显异常,余100例中,89.0%为双肺病灶,16.0%为弥漫性病变,累及肺段(6.56±4.22)个;与普通型相比较,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病变累及的肺段数目更多(P<0.05),更容易表现为弥漫性病变(P<0.05)。各型患者的病变侧别、病变数目和病变密度并未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SCT不仅能够早期诊断COVID-19,并能够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从而指导临床进行有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临床分型 容积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诊断 被引量:4
14
作者 石士奎 周育夫 袁维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9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MRI对脉络膜裂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脉络膜裂囊肿的MRI及临床表现资料。结果19例患者病灶均位于脉络膜裂内,均为单侧发病,左5例,右14例。轴面观察7例病灶位于颞叶深部脑实质内,12例与环池或四叠体池相连,边缘锐利... 目的探讨MRI对脉络膜裂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脉络膜裂囊肿的MRI及临床表现资料。结果19例患者病灶均位于脉络膜裂内,均为单侧发病,左5例,右14例。轴面观察7例病灶位于颞叶深部脑实质内,12例与环池或四叠体池相连,边缘锐利,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冠状面和矢状面观察所有病灶均位于脉络膜裂内,呈"纺锤形"或"双凸透镜形"。病灶大小4mm×5mm~28mm×26mm不等,均呈长T1长T2信号,FLAIR序列上为低信号,病灶周围无水肿。2例行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后病灶未见明显强化。结论MRI对脉络膜裂囊肿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肿 脉络膜裂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直肠癌侵袭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朱芸 张俊祥 魏巍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52-956,共5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与直肠癌侵袭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60例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行常规盆腔MRI及DWI扫描,测量整个肿瘤的ADC值。根据MRI图像及术后病理结果,得到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与直肠癌侵袭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60例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行常规盆腔MRI及DWI扫描,测量整个肿瘤的ADC值。根据MRI图像及术后病理结果,得到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T1-2(肿瘤局限于肠壁)与T3-4(肿瘤生长突破肠壁);N0(无淋巴结转移)与N1-2(有淋巴结转移);CRM阴性(无直肠系膜筋膜浸润)与CRM阳性(有直肠系膜筋膜浸润)、肿瘤的大体分型、部位、年龄及性别,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直肠癌的ADC值在分化程度(P=0.000)、T1-2与T3-4(P=0.015)、N0与N1-2(P=0.001)、直肠系膜筋膜受累与未受累(P=0.014)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肿瘤的大体分型(P=0.971)、部位(P=0.960)、性别(P=0.592)、年龄(r=0.038,P=0.772)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肠癌的ADC值可以作为评价其侵袭性及预后的一个定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磁共振成像 肿瘤侵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与CT特征初步观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小虎 邱晓辉 +10 位作者 张金平 曾小松 徐启中 黄国权 贺克武 马宜传 吴宗山 史恒峰 袁玉山 刘斌 余永强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7-260,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和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确诊COVID-19患者的临床和胸部CT影像学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26例(100%),咳嗽21例(80.8%),可... 目的初步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和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确诊COVID-19患者的临床和胸部CT影像学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26例(100%),咳嗽21例(80.8%),可伴随肌肉酸痛、胸闷、腹泻或呕吐症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15例(57.7%),高于正常4例(15.4%),低于正常7例(26.9%)。淋巴细胞计数减少10例(38.5%)。15例(57.7%)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26例COVID-19患者CT表现均有异常,6例(23.1%)表现为单侧肺叶病变,以胸膜下分布为主;20例(76.9%)双侧肺叶受累。6例(23.1%)患者双肺所有肺叶、肺段均受累;局灶性病例中以右肺下叶受累最多见10例(38.5%)。26例COVID-19患者可见下述一种或多种征象:磨玻璃影像(ground glass opacity,GGO)16例(61.5%),以胸膜下分布为主;6例(23.1%)表现为GGO合并局灶实变影;10例(38.5%)为小斑片状边缘模糊密度增高影;7例(26.9%)为大片状实变影;8例(30.8%)可见网格状或纤维条索影;5例(19.2%)患者可见血管束增粗和血管穿行;4例(15.4%)患者可见空气支气管征象;1例(3.8%)患者可见少量胸腔积液,未见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结论COVID-19的胸部CT表现为多部位、外周、胸膜下、下叶分布的磨玻璃影,可伴有实变,胸腔积液及肿大淋巴结少见,CT检查为该病的早期防控、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诊断肾门区局灶型Castleman病 被引量:3
17
作者 石士奎 季立平 +2 位作者 周育夫 谢宗玉 承泽农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5期559-562,共4页
目的探讨肾门区局灶型Castleman病(LCD)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门区LCD的CT和临床表现资料。结果病理分型为透明血管型4例,浆细胞型1例,肿块包膜完整。CT平扫表现为病灶边缘清晰锐利,略呈肾形、"双凸透镜&q... 目的探讨肾门区局灶型Castleman病(LCD)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门区LCD的CT和临床表现资料。结果病理分型为透明血管型4例,浆细胞型1例,肿块包膜完整。CT平扫表现为病灶边缘清晰锐利,略呈肾形、"双凸透镜"形或尖端朝向腹正中线的圆锥形软组织块影,均为单发,内见散在小斑点状钙化灶,1例病灶内还可见较宽的裂隙样低密度区。增强扫描透明血管型LCD除其中的1例裂隙样低密度区无明显强化外,余病灶实质部分均明显均匀强化,且有延迟强化的特点,浆细胞型LCD表现为轻中度强化。结论 CT对诊断肾门区LCD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腰背痛的CT与MR腰椎间盘造影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长青 张俊祥 +3 位作者 周沛林 马宜传 朱广辉 韩本谊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11-614,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椎间盘造影(MRD)与CT椎间盘造影(CTD)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和相关性。方法 36例96节腰椎间盘在C形臂导引下注入钆特酸葡胺(gadoterate meglumine,GD-DOTA)与碘海醇混合对比剂,于术后15 min、1 h分别进行CT和MR检查,按照Dalla... 目的探讨磁共振椎间盘造影(MRD)与CT椎间盘造影(CTD)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和相关性。方法 36例96节腰椎间盘在C形臂导引下注入钆特酸葡胺(gadoterate meglumine,GD-DOTA)与碘海醇混合对比剂,于术后15 min、1 h分别进行CT和MR检查,按照Dallas分级盲法评估CTD和MRD结果,分析MRD与CTD的一致性、相关性及MRD的诊断价值。结果 MRD与CTD椎间盘退行性变程度分级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985,P=0.000)和相关性(ICC=1.00,P=0.000;r=0.997,P=0.000),对纤维环破裂程度分级也具有较高一致性(Kappa=0.83 6,P=0.000)和相关性(ICC=0.90,P=0.000;r=0.869,P=0.000)。结论 MRD是诊断椎间盘退变程度和纤维环破裂程度的准确方法,与CTD有高度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造影 体层摄影术 计算机体层摄影 磁共振成像 腰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静脉成像和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石士奎 程敬亮 +2 位作者 兰莉 杨运俊 陈伟建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7期806-808,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静脉成像(MSCTV)和超声(US)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将42例可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别进行MSCT下肢静脉成像和US检查,并把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2例患者中,MSCTV共发现栓子93处,US发现88处。...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静脉成像(MSCTV)和超声(US)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将42例可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别进行MSCT下肢静脉成像和US检查,并把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2例患者中,MSCTV共发现栓子93处,US发现88处。下肢MSCTV和US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本组中2例髂静脉、1例下腔静脉内栓子US均漏诊。结论:MSCTV和US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均具有重要诊断价值,MSCTV对髂静脉、盆腔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皮外毛根鞘癌的MRI诊断(附1例报告) 被引量:3
20
作者 石士奎 俞岚 +1 位作者 葛树星 宋宏伟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97-1099,共3页
目的:探讨头皮外毛根鞘癌(TLC)的MRI表现和病理组织学特点,提高对TLC的认识。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1例经病理证实的TLC影像学表现、病理组织学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TLC的MRI表现以等/长T1信号,等/长T2信号为主,内见散在斑片... 目的:探讨头皮外毛根鞘癌(TLC)的MRI表现和病理组织学特点,提高对TLC的认识。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1例经病理证实的TLC影像学表现、病理组织学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TLC的MRI表现以等/长T1信号,等/长T2信号为主,内见散在斑片状更长T1更长T2坏死、囊变区,表面可见溃疡形成,可侵袭、破坏邻近颅板,手术切除后少复发或转移。结论:深入了解TLC的MRI表现和病理组织学特点,对TLC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头皮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