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T轻度升高的慢性HBV感染者临床特征与病理学的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李伟 徐葵花 赵守松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2123-2126,共4页
目的探讨ALT在1~2倍正常值上限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和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6年12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80例ALT水平在1~2正常值上限的慢性HBV感染者,所有患者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根据HBeA... 目的探讨ALT在1~2倍正常值上限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和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6年12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80例ALT水平在1~2正常值上限的慢性HBV感染者,所有患者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根据HBeAg阳性(n=42)或阴性(n=38)分为2组,并分析其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与患者年龄、性别、HBV DNA载量等的关系。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HBeAg阴性患者的年龄、血清ALT水平明显高于HBeAg阳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35、7.18,P值均<0.01)。HBeAg阴性组中炎症程度≥G2患者的比例、纤维化程度≥S2患者的比例均高于HBeAg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8%vs 76.3%,χ~2=53.68,P<0.01;57.1%vs 73.7%,χ~2=46.67,P<0.01)。共有35例患者予免疫组化染色法显示肝组织内HBsAg和HBcAg的表达,2组患者肝组织内HBsAg和HBcAg的免疫染色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对于ALT轻度升高的慢性HBV感染者,HBeAg阴性患者的肝脏病变明显重于HBeAg阳性患者,对年龄较大、病程较长的患者,均建议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对指导抗病毒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丙氨酸转氨酶 病理学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性T淋巴细胞与HBV感染慢性化的关系 被引量:8
2
作者 何俊楠 赵守松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361-365,共5页
调节性T淋巴细胞是抑制机体免疫应答,诱导机体免疫耐受的一种T淋巴细胞亚群,是近年来免疫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调节性T淋巴细胞功能紊乱和数量上的变化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免疫耐受、移植排斥以及过敏性疾病的进程和... 调节性T淋巴细胞是抑制机体免疫应答,诱导机体免疫耐受的一种T淋巴细胞亚群,是近年来免疫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调节性T淋巴细胞功能紊乱和数量上的变化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免疫耐受、移植排斥以及过敏性疾病的进程和治疗密切相关。归纳了近几年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免疫机制及其与乙型肝炎发病和抗病毒治疗过程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T淋巴细胞 辅助诱导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和托珠单抗治疗六例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重型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骆嵩 杨丽娟 +2 位作者 王春 刘传苗 李殿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7-231,共5页
目的:分析血浆置换和托珠单抗治疗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重型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5日至2月25日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应急病区接受治疗的6例COVID-19重型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采用血浆置换治疗,3例采用托珠... 目的:分析血浆置换和托珠单抗治疗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重型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5日至2月25日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应急病区接受治疗的6例COVID-19重型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采用血浆置换治疗,3例采用托珠单抗治疗)。观察血浆置换和托珠单抗治疗对患者体内过度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血浆置换治疗后,3例患者C反应蛋白和IL-6水平下降明显,淋巴细胞和凝血酶原时间均有改善;托珠单抗治疗后,3例患者炎症水平未见明显下降,淋巴细胞计数和凝血酶原时间也无明显改善。结论:COVID-19重型患者采用血浆置换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降低或恢复正常,而托珠单抗治疗患者炎症因子下降不明显。因此对于炎症反应强烈的COVID-19重型患者,血浆置换可能是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病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危重病 血浆置换 托珠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米夫定在来氟米特联合甲泼尼龙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燕 张继强 +3 位作者 常保超 陈卫东 王静 徐葵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822-2825,共4页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在来氟米特联合甲泼尼龙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HBV-GN)患者抗病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因HBV-GN接受甲泼尼龙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的41例患者,根据有无抗病毒治疗指征分为预防组及治疗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同时选取15...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在来氟米特联合甲泼尼龙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HBV-GN)患者抗病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因HBV-GN接受甲泼尼龙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的41例患者,根据有无抗病毒治疗指征分为预防组及治疗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同时选取15例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患者生化学、病毒学及血清学应答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血清IFN-γ及IL-4的变化。结果:治疗48周时,预防组及治疗组生化学、病毒学及血清学应答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预防组及治疗组IFN-γ水平及IFN-γ/IL-4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对于使用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的HBV-GN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但来氟米特联合甲泼尼龙抑制机体IFN-γ生产,影响乙肝病毒的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性肾炎 拉米夫定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对肝衰竭患者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良杰 陈慧娟 赵守松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578-581,共4页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对肝衰竭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干扰素(IFN)γ的清除效果,进一步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在肝衰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36例肝...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对肝衰竭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干扰素(IFN)γ的清除效果,进一步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在肝衰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36例肝衰竭患者,分别在血浆置换术前及多次治疗后的次日清晨采集血标本。用ELISA法测定血浆TNFα、IL-6、IFNγ的含量,计量资料治疗前后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 36例肝衰竭患者TNFα、IL-6、IFNγ治疗前分别为(381.23±190.57)ng/L、(77.9±83.09)ng/L、(534.65±471.19)ng/L,治疗后分别为(274.12±212.30)ng/L、(54.8±63.32)ng/L、(259.65±312.26)n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亚急性肝衰竭和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又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结果发现,IL-6、TNFα在早、中、晚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IFNγ早、中、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IFNγ早期组与晚期组、中期组与晚期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经过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其中有29例肝衰竭患者好转痊愈,余7例恶化,TNFα、IL-6、IFNγ在好转痊愈组降低程度分别为(122.58±57.64)ng/L、(26.93±7.25)ng/L、(284.06±94.31)ng/L,均显著高于恶化组下降水平(P值均<0.05)。急性肝衰竭有效率为66.67%,亚急性肝衰竭有效率为85.71%,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有效率为86.36%,慢性肝衰竭有效率为50.00%。结论连续的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能有效清除肝衰竭患者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血浆置换 细胞因子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吗啡肽-1对高糖诱导的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成熟和TLR4表达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6
作者 刘传苗 杨天华 +3 位作者 黄敏 周诚 李永海 李正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86-893,共8页
目的:探讨内吗啡肽-1(EM-1)对高糖诱导的人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PBDC)成熟表型、细胞因子分泌、T细胞增殖和TLR4表达的影响,探讨EM-1对DC免疫功能的调节机制。方法:本研究外周血样品取自18-20岁学生志愿者,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 目的:探讨内吗啡肽-1(EM-1)对高糖诱导的人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PBDC)成熟表型、细胞因子分泌、T细胞增殖和TLR4表达的影响,探讨EM-1对DC免疫功能的调节机制。方法:本研究外周血样品取自18-20岁学生志愿者,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诱导成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imDC)。使用高浓度葡萄糖作为刺激因素,EM-1作为干预因素,将实验分为正常葡萄糖(NG)、高糖(HG)、加入EM-1的高葡萄糖(EM)、加入EM-1和纳洛酮的高葡萄糖(Nal)共5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BDC表型变化,ELISA检测PBDC与自体淋巴细胞共培养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变化,CFSE法检测T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RT-PCR法检测PBDC表面TLR4的表达。结果:与HG组比较,EM组PBDC表面分子CD86、CCR7和CD36表达上调(P<0.01),而CD83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EM组PBDC分泌的IL-12,IL-10和PBDCs刺激的T淋巴细胞增殖指数均下降。与EM组比较,Nal组CD86,CCR7,CD36表达降低(P<0.01),而CD83表达几乎没有变化(P>0.05)。Nal组T淋巴细胞增殖指数极显著升高(P<0.01)。HG组TLR4灰度比值高于NG组,EM组明显低于HG组(P<0.01)。结果表明,高葡萄糖可以促进PBDC TLR4的表达,而EM-1抑制TLR4的表达。结论:EM-1上调高糖诱导的PBDC表面分子CD86,CCR7和CD36的表达,抑制高糖诱导的P BDC成熟。分泌的炎性细胞因子IL-12和IL-10抑制来自PBDC的T淋巴细胞的增殖,而纳洛酮抑制EM-1的作用。EM-1抑制高糖诱导的PBDC表面TLR4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高糖 内吗啡肽-1(EM-1) Toll样受体4(TLR-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CP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5
7
作者 崔琢 李季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2-483,共2页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ELISA法检测92例RA患者及30例非RA患者血清抗CCP抗体,其结果和类风湿因子(RF)进行比较。结果:在92例RA标本中,检出抗CCP抗体63例,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阳性率为68...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ELISA法检测92例RA患者及30例非RA患者血清抗CCP抗体,其结果和类风湿因子(RF)进行比较。结果:在92例RA标本中,检出抗CCP抗体63例,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阳性率为68.48%(63/92),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特异性为96.67%(29/30),RF对RA诊断的特异性为76.67%(23/30),抗CCP抗体的特异性比RF高。结论:检测抗CCP抗体有助于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抗CCP抗体 类风湿因子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HBx蛋白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李伟 刘传苗 赵守松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56-159,共4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HBV) HBX蛋白 原发性肝癌 HBV感染 肝细胞性肝癌 HBVX基因 相关研究进展 健康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的变异 被引量:7
9
作者 李伟 刘传苗 赵守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0-182,共3页
目的: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X基因及其常见变异位点进行检测分析,以探讨HBVX基因及其变异与H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 目的: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X基因及其常见变异位点进行检测分析,以探讨HBVX基因及其变异与H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检测22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的HCC患者肝组织中HBVX基因,并对PCR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分析,同时检测5例正常肝脏组织中HBVX基因。结果:22例HCC患者癌组织及癌周组织中HBVX基因检出率分别为68%和77%,5例正常肝脏组织中均未检测到HBVX基因,癌组织及癌周组织中HBVX基因检出率均很高(均P<0.0125),而癌组织与癌周组织的阳性率没有明显差异(P>0.0125)。癌组织及癌周组织中HBVX基因发生1762T/1764A双突变率分别为93%和47%,肝癌组织中双突变率要明显高于癌周组织(P<0.05),未发现1762T及1764A单独发生突变。结论:HCC患者肝组织中HBVX基因检出率很高,肝癌组织中发生1762T/1764A双突变的频率很高,HBVX基因及1762T/1764A双突变与HCC的发生可能有重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人c-Met蛋白单链抗体的制备及其对肺腺癌A549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传苗 刘明珠 +3 位作者 黄艳平 储菲 李永海 李正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01-407,共7页
目的制备并纯化出靶向细胞间质上皮转化因子(c-Met)蛋白的人源单链抗体(scFv),鉴定其靶向c-Met蛋白的特性及其对肺腺癌细胞的作用。方法将scFv基因插入至p Fuse载体构建真核表达载体,表达融合鼠源Fc段的融合蛋白Met-scFv,经AKTA蛋白纯... 目的制备并纯化出靶向细胞间质上皮转化因子(c-Met)蛋白的人源单链抗体(scFv),鉴定其靶向c-Met蛋白的特性及其对肺腺癌细胞的作用。方法将scFv基因插入至p Fuse载体构建真核表达载体,表达融合鼠源Fc段的融合蛋白Met-scFv,经AKTA蛋白纯化系统纯化;将纯化的Met-scFv进行功能性检测:ELISA检测Met-scFv亲和力;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Met-scFv识别并结合肺腺癌细胞的特性;CCK-8法检测Met-scFv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CDC)、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试剂盒检测Met-scFv对靶细胞A549细胞的毒性影响。结果 ELISA结果提示,Met-scFv与c-Met呈量效关系;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实验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Met-scFv组信号呈阳性,提示Met-scFv与A549细胞特异性结合;Met-scFv抑制A549细胞增殖并产生细胞毒性,且毒性大小与Met-scFv剂量呈正相关。结论制备出靶向c-Met蛋白的Met-scFv,并可在体外识别并介导杀伤A549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et 单链抗体(scFv) A549细胞 靶向性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CDC)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4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子安 赵守松 刘传苗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观察42例重型肝炎患者经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后的转归,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42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设对照组32例常规药物治疗,比较血浆置换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同时观察血浆置换... 目的观察42例重型肝炎患者经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后的转归,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42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设对照组32例常规药物治疗,比较血浆置换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同时观察血浆置换后的不良反应。结果42例患者血浆置换后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ALT、AST、TBil、Cr均降低(P<0.05),CHE、PTA均升高(P<0.05),对照组常规治疗一周后,ALT、AST、TBil、Cr、CHE、PTA无明显改变(P>0.05);42例患者最终基本治愈出院36例(85.72%),死亡6例(14.28%),与对照组相比,病死率明显下降(P<0.05);血浆置换78例次后仅有10例次出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82%。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主要实验室指标,降低了重型肝炎的病死率,且不良反应少,对重型肝炎有肯定和可靠的辅助支持与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 血浆置换 重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高春明 赵守松 +1 位作者 李家斌 程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1期1745-1747,共3页
目的:了解我院产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根据ESBLs已知基因序列设计CTX-M通用引物,对36株临床分离产ESBLs大肠埃希菌进行PCR扩增。采用琼脂平皿稀释法进行最低... 目的:了解我院产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根据ESBLs已知基因序列设计CTX-M通用引物,对36株临床分离产ESBLs大肠埃希菌进行PCR扩增。采用琼脂平皿稀释法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31株大肠埃希菌产CTX-M酶,占产ESBLs菌株的86/。CTX-M-1组13株阳性,CTX-M-9组24株阳性,其中6株二者共同阳性;CTX-M-2组、CTX-M-8组和CTX-M-25组均为0株阳性。产CTX-M酶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普遍敏感,对哌拉西林和喹诺酮类完全耐药,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MIC结果显示耐药明显,对其他三代、四代头孢菌素及头孢西丁耐药率介于45.16/~64.52/之间。结论:我院大部分产ESBLs大肠埃希菌产CTX-M酶,产CTX-M酶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耐药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酶类 大肠埃希菌 CTX-M型PCR耐药性 平皿琼脂稀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稳定高效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和小鼠白血病抑制因子的STO细胞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传苗 李红俊 +3 位作者 杨天华 杨小淮 李正红 李永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06-612,共7页
目的:建立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和小鼠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的细胞系,并尝试使用其作为饲养层培养小鼠胚胎干细胞(ESC)。方法:构建含有GFP、mLIF和嘌呤霉素抗性基因的慢病毒粒子... 目的:建立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和小鼠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的细胞系,并尝试使用其作为饲养层培养小鼠胚胎干细胞(ESC)。方法:构建含有GFP、mLIF和嘌呤霉素抗性基因的慢病毒粒子,并感染STO小鼠成纤维细胞系,筛选得到稳定表达GFP和mLIF基因的细胞系(STO-GFP-mLIF);通过Western blot和ELISA方法检测STO-GFP-mLIF细胞中LIF基因的表达水平;经不同浓度(5,10,15,20μg/ml)丝裂霉素C处理不同时间(1.5,2.5,3,3.5 h)制备饲养层,并观察细胞在饲养层上增殖情况。将小鼠胚胎干细胞在丝裂霉素C处理过的STO-GFP-mLIF上培养,观察细胞集落生长情况。结果:STO-GFP-mLIF细胞中LIF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 <0.01);丝裂霉素C抑制STO-GFP-mLIF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及作用时间为10μg/ml与3 h,且小鼠胚胎干细胞可在该饲养层上发育成典型的"鸟巢"状干细胞集落。结论:成功获得了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和小鼠LIF基因,同时可维持小鼠胚胎干细胞未分化状态的STO-GFP-mLIF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抑制因子 绿色荧光蛋白 STO细胞系 小鼠ES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性T细胞在乙型、丙型、戊型肝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慧娟 赵守松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868-871,共4页
调节性T细胞是T淋巴细胞中一群具有主动免疫抑制作用的特殊亚群,可抑制免疫效应过度活化、维持机体免疫稳态。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变化与自身免疫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疾病和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对近年国内外关于调节性T... 调节性T细胞是T淋巴细胞中一群具有主动免疫抑制作用的特殊亚群,可抑制免疫效应过度活化、维持机体免疫稳态。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变化与自身免疫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疾病和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对近年国内外关于调节性T细胞在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戊型肝炎)中作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肝炎 乙型 肝炎 丙型 肝炎 戊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子安 赵守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24-826,共3页
全世界大约有4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1.2亿人,感染率约10%,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率约18%。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HBV HEV 戊肝 病毒性肝炎 重叠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环醇片联合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守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6期2870-2872,共3页
目的:观察双环醇片(百赛诺)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以及对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两组患者均以干扰素α作为基础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加用双环醇片,疗程24... 目的:观察双环醇片(百赛诺)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以及对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两组患者均以干扰素α作为基础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加用双环醇片,疗程24周,观察临床症状、肝功能的变化情况。同时采用双抗体酶联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IFN-γ、IL-2和IL-10的水平。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均有明显改善,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而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酶氨基转移酶降低的幅度,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后两组IFN-γ、IL-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两组间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细胞因子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双环醇片能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双环醇片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以使T细胞活化,促进Th1因子的产生,抑制Th2细胞因子;Th2类细胞因子水平增高以及由此引起的Th1/Th2细胞因子比值下降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程持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双环醇片 干扰素Α 联合治疗 TH1/TH2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LA-Ⅰ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苗雅娇 赵守松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991-994,共4页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类抗原除了主要以跨膜蛋白形式存在于人体有核细胞膜之外,还有少量以可溶性状态存在于人类血液、尿液、淋巴液、乳汁等体液中,被称为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sHLA)。sHLA-Ⅰ类抗原在肝炎、肝胆胰系统肿瘤及移植的...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类抗原除了主要以跨膜蛋白形式存在于人体有核细胞膜之外,还有少量以可溶性状态存在于人类血液、尿液、淋巴液、乳汁等体液中,被称为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sHLA)。sHLA-Ⅰ类抗原在肝炎、肝胆胰系统肿瘤及移植的患者血清中都有明显的变化。本文就sHLA-Ⅰ类抗原的结构及在临床疾病中的意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抗原 肝炎 消化系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肌肉减少症与肝性脑病的关系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伊静 李伟 赵守松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71-676,共6页
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是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的表现形式之一。大多数研究表明,肌少症与显性肝性脑病导致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临床预后不良甚至死亡等事件风险增加,但关于肌少症与轻微性肝性脑病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多。通过对肌少症... 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是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的表现形式之一。大多数研究表明,肌少症与显性肝性脑病导致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临床预后不良甚至死亡等事件风险增加,但关于肌少症与轻微性肝性脑病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多。通过对肌少症与肝性脑病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指出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可预防轻微性肝性脑病发生,甚至降低显性肝性脑病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肌减少症 肝性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肝血液净化联合康复者血浆治疗2例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疗效及预后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沙沙 翟蕙 +1 位作者 高春明 胡俊锋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8-93,共6页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液净化联合康复者血浆治疗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型患者的疗效.方法:2例COVID-19重型患者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给予呼吸支持、抗病毒、抗全身炎症反应等综合治疗,同时进行人工肝血...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液净化联合康复者血浆治疗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型患者的疗效.方法:2例COVID-19重型患者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给予呼吸支持、抗病毒、抗全身炎症反应等综合治疗,同时进行人工肝血液净化和康复者血浆输注治疗,2例COVID-19患者均行1次血浆置换(PE)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输注COVID-19康复者恢复期血浆200 mL.观察治疗前后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氧合指数(PaO2/FiO2)等指标变化及肺部病变吸收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IL-6、CRP、NLR明显降低,前白蛋白(PA)明显升高,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逐渐降低,氧合指数明显改善,肺部病灶逐渐吸收.结论:PE+CRRT联合COVID-19康复者血浆能明显抑制重型COVID-19患者细胞炎症因子水平,促进疾病康复,是治疗COVID-19重型患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血浆置换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康复者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识别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嵌合抗原受体NK92MI细胞的制备
20
作者 董莎莎 黄敏 +3 位作者 李冬冬 高宇 李正红 刘传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88-793,共6页
目的构建识别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嵌合抗原受体(CAR)慢病毒表达载体,并使其在NK92MI细胞表达,制备识别HBsAg的CAR-NK92MI细胞。方法根据单链抗体(scFv)的序列,设计并合成CAR,构建慢病毒表达载体,将其包装、浓缩、测定滴度。... 目的构建识别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嵌合抗原受体(CAR)慢病毒表达载体,并使其在NK92MI细胞表达,制备识别HBsAg的CAR-NK92MI细胞。方法根据单链抗体(scFv)的序列,设计并合成CAR,构建慢病毒表达载体,将其包装、浓缩、测定滴度。然后用浓缩的慢病毒感染HEK293T细胞、Western blot法验证CD3ζ链的表达及在NK92MI细胞中的感染效率。结果成功构建识别HBsAg的CAR慢病毒表达载体,测得滴度≥10^(7)转导单位(TU)/mL。感染NK92MI细胞后,可表达CD3ζ蛋白。结论成功制备了识别HBsAg的CAR-NK92MI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嵌合抗原受体(CAR) NK92MI细胞 慢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