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节性T淋巴细胞与HBV感染慢性化的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何俊楠 赵守松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361-365,共5页
调节性T淋巴细胞是抑制机体免疫应答,诱导机体免疫耐受的一种T淋巴细胞亚群,是近年来免疫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调节性T淋巴细胞功能紊乱和数量上的变化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免疫耐受、移植排斥以及过敏性疾病的进程和... 调节性T淋巴细胞是抑制机体免疫应答,诱导机体免疫耐受的一种T淋巴细胞亚群,是近年来免疫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调节性T淋巴细胞功能紊乱和数量上的变化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免疫耐受、移植排斥以及过敏性疾病的进程和治疗密切相关。归纳了近几年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免疫机制及其与乙型肝炎发病和抗病毒治疗过程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T淋巴细胞 辅助诱导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对肝衰竭患者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良杰 陈慧娟 赵守松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578-581,共4页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对肝衰竭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干扰素(IFN)γ的清除效果,进一步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在肝衰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36例肝...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对肝衰竭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干扰素(IFN)γ的清除效果,进一步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在肝衰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36例肝衰竭患者,分别在血浆置换术前及多次治疗后的次日清晨采集血标本。用ELISA法测定血浆TNFα、IL-6、IFNγ的含量,计量资料治疗前后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 36例肝衰竭患者TNFα、IL-6、IFNγ治疗前分别为(381.23±190.57)ng/L、(77.9±83.09)ng/L、(534.65±471.19)ng/L,治疗后分别为(274.12±212.30)ng/L、(54.8±63.32)ng/L、(259.65±312.26)n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亚急性肝衰竭和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又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结果发现,IL-6、TNFα在早、中、晚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IFNγ早、中、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IFNγ早期组与晚期组、中期组与晚期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经过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其中有29例肝衰竭患者好转痊愈,余7例恶化,TNFα、IL-6、IFNγ在好转痊愈组降低程度分别为(122.58±57.64)ng/L、(26.93±7.25)ng/L、(284.06±94.31)ng/L,均显著高于恶化组下降水平(P值均<0.05)。急性肝衰竭有效率为66.67%,亚急性肝衰竭有效率为85.71%,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有效率为86.36%,慢性肝衰竭有效率为50.00%。结论连续的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能有效清除肝衰竭患者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血浆置换 细胞因子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CP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5
3
作者 崔琢 李季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2-483,共2页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ELISA法检测92例RA患者及30例非RA患者血清抗CCP抗体,其结果和类风湿因子(RF)进行比较。结果:在92例RA标本中,检出抗CCP抗体63例,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阳性率为68...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ELISA法检测92例RA患者及30例非RA患者血清抗CCP抗体,其结果和类风湿因子(RF)进行比较。结果:在92例RA标本中,检出抗CCP抗体63例,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阳性率为68.48%(63/92),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特异性为96.67%(29/30),RF对RA诊断的特异性为76.67%(23/30),抗CCP抗体的特异性比RF高。结论:检测抗CCP抗体有助于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抗CCP抗体 类风湿因子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高春明 赵守松 +1 位作者 李家斌 程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1期1745-1747,共3页
目的:了解我院产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根据ESBLs已知基因序列设计CTX-M通用引物,对36株临床分离产ESBLs大肠埃希菌进行PCR扩增。采用琼脂平皿稀释法进行最低... 目的:了解我院产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根据ESBLs已知基因序列设计CTX-M通用引物,对36株临床分离产ESBLs大肠埃希菌进行PCR扩增。采用琼脂平皿稀释法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31株大肠埃希菌产CTX-M酶,占产ESBLs菌株的86/。CTX-M-1组13株阳性,CTX-M-9组24株阳性,其中6株二者共同阳性;CTX-M-2组、CTX-M-8组和CTX-M-25组均为0株阳性。产CTX-M酶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普遍敏感,对哌拉西林和喹诺酮类完全耐药,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MIC结果显示耐药明显,对其他三代、四代头孢菌素及头孢西丁耐药率介于45.16/~64.52/之间。结论:我院大部分产ESBLs大肠埃希菌产CTX-M酶,产CTX-M酶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耐药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酶类 大肠埃希菌 CTX-M型PCR耐药性 平皿琼脂稀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环醇片联合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守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6期2870-2872,共3页
目的:观察双环醇片(百赛诺)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以及对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两组患者均以干扰素α作为基础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加用双环醇片,疗程24... 目的:观察双环醇片(百赛诺)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以及对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两组患者均以干扰素α作为基础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加用双环醇片,疗程24周,观察临床症状、肝功能的变化情况。同时采用双抗体酶联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IFN-γ、IL-2和IL-10的水平。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均有明显改善,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而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酶氨基转移酶降低的幅度,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后两组IFN-γ、IL-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两组间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细胞因子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双环醇片能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双环醇片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以使T细胞活化,促进Th1因子的产生,抑制Th2细胞因子;Th2类细胞因子水平增高以及由此引起的Th1/Th2细胞因子比值下降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程持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双环醇片 干扰素Α 联合治疗 TH1/TH2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