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顾者家庭护理准备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宇 何梦雨 +3 位作者 祁明昊 陈振月 王峰 周静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5-108,共4页
目的调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时其照顾者的家庭护理准备现况,分析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照顾者家庭护理准备量表、家庭关怀指数问卷和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对蚌埠市某三甲医院的22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 目的调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时其照顾者的家庭护理准备现况,分析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照顾者家庭护理准备量表、家庭关怀指数问卷和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对蚌埠市某三甲医院的22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顾者的家庭护理准备总分为51.96±11.47,家庭功能总分为6.80±2.04,照顾者积极感受总分为32.61±5.6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照顾者文化程度、已照护患者时长、其他照顾者人数、家庭功能、照顾者积极感受是照顾者家庭护理准备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顾者的家庭护理准备处于中等水平,有待提高。医护人员应根据其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以提高照顾者的家庭护理准备水平,改善患者和照顾者健康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照顾者 家庭护理准备 家庭功能 积极感受 心内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醛脱氢酶2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抗凋亡作用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洪巨 康品方 +3 位作者 叶红伟 于影 王晓梅 高琴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5-348,共4页
目的观察乙醛脱氢酶2(ALDH2)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凋亡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大鼠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和ALDH2激动剂乙醇+糖尿病组。4周后行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I/R)。测定复灌期间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检测心肌组... 目的观察乙醛脱氢酶2(ALDH2)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凋亡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大鼠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和ALDH2激动剂乙醇+糖尿病组。4周后行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I/R)。测定复灌期间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检测心肌组织细胞ALDH2、caspase-3的活性;RT-PCR测定左心室前壁心尖组织Bcl-2、Bax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大鼠I/R相比,糖尿病大鼠复灌期冠脉流出液中LDH释放增加,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增加,ALDH2活性降低,Bcl-2/Bax mRNA比值降低;与糖尿病大鼠心肌I/R相比,ALDH2激动剂乙醇使得心肌复灌期间冠脉流出液中LDH释放减少,心肌caspase-3活性降低,ALDH2活性增高,Bcl-2/Bax mRNA比值增高。结论增强ALDH2在糖尿病大鼠心肌中的表达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醛脱氢酶2 心脏 糖尿病 缺血/再灌注损伤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乙醛脱氢酶2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系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洪巨 潘强强 +4 位作者 高琴 康品方 李妙男 何培宝 汤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42-545,562,共5页
目的探讨皖北地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筛选出皖北地区167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分析ALDH2基因G487A多态性。按... 目的探讨皖北地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筛选出皖北地区167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分析ALDH2基因G487A多态性。按照ALDH2基因型分为2组:野生型组(n=105)和突变型组(n=62),比较两组间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以及收缩压、舒张压、脉压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ALDH2基因突变型组高血压发生率高于野生型组(P<0.05);两组之间收缩压、脉压差明显大于野生型组,舒张压无明显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LDH2基因突变型增加了高血压的发生机率,与高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发挥协同作用。结论 ALDH2基因的突变与高血压存在相关性;携带A等位基因可能使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醛脱氢酶2 基因多态性 高血压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肌钙蛋白及脑钠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刘进军 吴士礼 +1 位作者 王本芳 张宁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190-219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和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关系及对其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因胸痛(发病时间<12h)入院诊断为AMI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40例为对照...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和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关系及对其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因胸痛(发病时间<12h)入院诊断为AMI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GDF-15及BNP浓度,采用免疫荧光定量技术测定cTnI浓度。记录患者住院和平均随访12个月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心力衰竭、再发心绞痛或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情况。结果:AMI组GDF-15与BNP和cTnI浓度呈正相关;发生心血管事件组GDF-15水平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多变量logistic逐步回归表明GDF-15是预测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OR=0.79,95%CI:0.67~0.84,P<0.05)。结论:GDF-15与BNP和cTnI浓度呈正相关,GDF-15水平是预测近期心血管事件的有效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肌钙蛋白I GDF-15 BNP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融合素2在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中的变化 被引量:6
5
作者 康品方 高琴 +5 位作者 王晓梅 叶红伟 李正红 陈耀 张晔 王洪巨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4期398-402,共5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融合素2(mitofusin 2,Mfn2)在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中的变化。方法:腹腔注射55mg/kg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组、糖尿病4周组和糖尿病8周组。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大鼠心系数;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肌酸激... 目的:探讨线粒体融合素2(mitofusin 2,Mfn2)在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中的变化。方法:腹腔注射55mg/kg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组、糖尿病4周组和糖尿病8周组。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大鼠心系数;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isozyme,CK-MB)水平。RT-PCR检测左室心尖部组织Mfn2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糖尿病4周、8周大鼠左室发展压、左室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心率、左室做功均明显下降(P<0.05,P<0.01),心室舒张末压上升(P<0.01),心系数(HW/BW)明显增加(P<0.01),血浆CK-MB水平升高(P<0.05,P<0.01),Mfn2mRNA的表达降低(P<0.01);与糖尿病4周相比,糖尿病8周大鼠左室发展压、左室最大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心率及左室做功进一步下降(P<0.05,P<0.01),心室舒张末压升高(P<0.01),HW/BW、CK-MB水平持续性升高(P<0.01),Mfn2mRNA的表达进一步降低(P<0.01)。结论: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糖尿病大鼠心室功能进一步下降,其机制可能与Mfn2的表达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心脏 线粒体融合素2 肌酸激酶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表型冠心病血浆可溶性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及血栓素B2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涂胜 吴龙川 蔡鑫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459-2461,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浆可溶性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sPECAM-1)、血栓素B2(TXB2)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86例CHD患者和23例非CHD患者的血浆PECAM-1、TXB2水平,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浆可溶性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sPECAM-1)、血栓素B2(TXB2)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86例CHD患者和23例非CHD患者的血浆PECAM-1、TXB2水平,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血浆sPECAM-1、TXB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且ACS组内急性心肌梗死(AMI)组血浆sPECAM-1、TXB2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P<0.05)。OMI组与对照组血浆sPECAM-1、TXB2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OMI与SAP组组间差异较小(P>0.05),SAP组和对照组差异较小(P>0.05)。CHD患者的血浆PECAM-1与TXB2水平呈正相关(r=0.7957)。结论:血浆sPECAM-1、TXB2水平与CHD临床表型密切相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时增高明显,可作为粥样斑块稳定性的预测因子。过高的血浆sPECAM-1可能是CHD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sPECAM-1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影响CHD的发生和发展。sPECAM-1和TXB2水平的检测可能为CHD的防治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抗原 CD31 血栓烷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P1炎症体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内的表达 被引量:5
7
作者 戎李 孙硕 +6 位作者 朱飞宇 赵懿 高琴 张恒 唐碧 王洪巨 康品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7-92,共6页
目的观察高脂高糖饮食和糖尿病分组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1(NLRP1)炎症体在心肌组织中表达的情况,分析其在糖尿病心肌病中潜在的致病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3组:正常组、高糖高脂饮食组和糖尿病组。以链脲佐菌素(STZ)30 mg/k... 目的观察高脂高糖饮食和糖尿病分组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1(NLRP1)炎症体在心肌组织中表达的情况,分析其在糖尿病心肌病中潜在的致病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3组:正常组、高糖高脂饮食组和糖尿病组。以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腹腔注射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8周后行血清学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并计算得出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心脏彩超评估心脏结构及功能;免疫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肌组织NLRP1、ASC和caspase 1的蛋白及m RNA表达等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高糖高脂饮食组体质量、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增高,NLRP1 m RNA、caspase 1 mRNA及NLRP1蛋白表达增加(P<0.01),但空腹胰岛素、IRI、ISI、心脏彩超未见明显变化(P>0.05),心肌组织ASC和caspase 1蛋白及血清IL-1β、IL-18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而糖尿病组中,大鼠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升高,空腹胰岛素、ISI和体质量降低(P<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增大,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及E/A比值下降并伴有NLRP1/ASC/caspase 1通路m RNA同步增加和NLRP1、caspase 1蛋白水平升高,但心肌组织中ASC蛋白表达无明显升高(P>0.05)。此外糖尿病组中IL-1β、IL-18也较正常组升高(P<0.05);与高糖高脂饮食相比糖尿病组大鼠空腹血糖升高伴有空腹胰岛素,ISI和体质量降低(P<0.01),心脏彩超提示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射血分数及E/A比值下降并伴有NLRP1、caspase 1蛋白表达增加和血清L-1β、IL-18升高(P<0.01)。结论糖尿病可诱发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及心肌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NLRP1/ASC/caspase 1炎症体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RP1炎症体 糖尿病 心肌炎症反应 IL-1Β IL-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HDAC3、HMGB-1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孙传奇 姚卓亚 +3 位作者 高琦 徐宁 康品方 高大胜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3期989-994,共6页
目的:探究血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istone deacetylase 3,HDAC3)、高迁移率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 1,HMGB-1)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发展及结构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入院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为房颤组(atrial fibrillation ... 目的:探究血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istone deacetylase 3,HDAC3)、高迁移率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 1,HMGB-1)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发展及结构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入院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为房颤组(atrial fibrillation AF group,n=166),依据相关指南分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aroxysmal AF group,n=42)、持续性心房颤动组(persistent AF group,n=63)、永久性心房颤动组(permanent AF group,n=61)。选取同期本院体检50例窦性心律者为对照组,统计各组一般临床资料、心脏彩超、NT-proBNP等结果,采用酶联吸附免疫法(ELISA)测定各组HDAC3、HMGB-1的水平。结果:房颤组HDAC3、HMGB-1、LAD、LVE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永久性房颤组LAD、LVEDD、HDAC3、HMGB-1水平均高于持续性房颤组与阵发性房颤组(P<0.05),且持续性房颤组较阵发性房颤组亦升高(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HDAC3与LAD(r=0.635,P<0.05)、LVEDD(r=0.651,P<0.05)、HMGB-1(r=0.757,P<0.05)呈正相关;HMGB-1与LAD(r=0.658,P<0.05)、LVEDD(r=0.569,P<0.05)呈正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HDAC3(OR=1.712,95%CI:1.070~2.739,P<0.05)、HMGB-1(OR=1.287,95%CI:1.008~1.634,P<0.05)与心房颤动的发生相关。结论:HDAC3、HMGB-1水平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及发展有一定相关性,可能是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DAC3、HMGB-1水平可能与心房颤动心肌结构重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 高迁移率蛋白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与药物预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文武 马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8-329,共2页
20世纪70年代发现较长时间缺血造成心肌损伤后,恢复供血不但不能减轻损伤反而使之加重,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常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内溶栓治疗、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冠脉搭桥术及心脏移植术而备受重视。自从1986年Murry... 20世纪70年代发现较长时间缺血造成心肌损伤后,恢复供血不但不能减轻损伤反而使之加重,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常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内溶栓治疗、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冠脉搭桥术及心脏移植术而备受重视。自从1986年Murry首次提出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概念以来,30年的试验研究证实IPC确实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具有保护作用。IPC具有强大的心肌内源性保护作用.能有效地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但由于IPC的创伤性和多种潜在的危险因素而难以在临床推广使用。近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保护作用 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 药物预处理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血管内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f2-GPX4信号通路与冠心病患者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邢布点 李辉 +4 位作者 强甜甜 魏婷 卢园园 康品方 张宁汝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905-909,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Nrf2、GPX4活性水平,分析其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以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讨其信号通路介导的铁死亡途径在CHD病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540例疑诊CHD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360例病...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Nrf2、GPX4活性水平,分析其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以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讨其信号通路介导的铁死亡途径在CHD病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540例疑诊CHD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360例病人明确诊断为CHD,冠状动脉造影无异常180例为对照组(CON组)。通过ELISA检测CHD患者血清中Nrf2和GPX4活性水平,统计分析在有无CHD血清中Nrf2和GPX4活性差异,Western blot检测CON组和CHD组(各90例)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Nrf2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信号通路在CHD患者中的表达意义。结果:CHD组中Nrf2、GPX4活性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且Westernblot检测两组患者PBMCs中Nrf2的表达水平:CHD组Nrf2(0.25±0.05)蛋白表达水平较CON组(0.87±0.16)是呈下调趋势(P<0.05),表明Nrf2蛋白表达水平在CHD患者是低表达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Nrf2、GPX4水平与Gensini评分负相关(Nrf2:r=-0.347,P<0.001;GPX4:r=-0.423,P=0.001)。Nrf2、GPX4与TG负相关(Nrf2:r=-0.284,P<0.001;GPX4:r=-0.275,P=0.001),Nrf2和GPX4水平与LDL呈负相关(Nrf2:r=-0.418,P<0.05;GPX4:r=-0.426,P<0.05),Nrf2和GPX4水平与HDL呈正相关(Nrf2:r=0.318,P<0.05;GPX4:r=0.428,P<0.05),Nrf2与GPX4呈正相关(r=0.456,P<0.01)。结论:Nrf2-GPX4信号通路介导的铁死亡途径与冠脉病变程度及CHD的发病机制有着密切关系,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rf2-GPX4信号通路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病变狭窄程度 NRF2 GPX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nexin 43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1
作者 朱建 杨燕 +2 位作者 胡司淦 李辉 张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1-476,共6页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上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期间入住我科的初诊ACS患者40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0例,选取20例同...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上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期间入住我科的初诊ACS患者40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0例,选取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受试者外周静脉血,分别提取血浆和单核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比浊法(TIIA)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IL)-1β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运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BMCs中Cx4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AP组患者外周血浆中IL-1β及hs-CRP的含量均有明显升高(P<0.001),PBMCs中Cx43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也显著增高(P<0.001);AMI组患者外周血浆中IL-1β及hs-CRP的含量较UAP组进一步升高(P<0.001及P<0.01);而AMI组患者PBMCs中Cx43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却较UAP组和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 UAP和AMI患者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激活,且Cx43在两者PBMCs中的表达量呈现相反的表达变化,提示Cx43可能在ACS不同类型发病中起到不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缝隙连接蛋白43 白细胞介素-1Β 高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植入国产自膨式主动脉瓣膜治疗老年性主动脉瓣狭窄(附3例报告)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士礼 张恒 +7 位作者 刘进军 唐碧 宣玲 邵素云 朱艳华 施超 李晓红 王洪巨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55-257,共3页
75岁以上的老年人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发病率高达4.6%^([1])。老年性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valve stenosis,AS)发病率越来越高。目前外科主动脉瓣膜置换术(surgery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SAVR)仍是治疗重度AS的首选方法,但30%~50... 75岁以上的老年人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发病率高达4.6%^([1])。老年性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valve stenosis,AS)发病率越来越高。目前外科主动脉瓣膜置换术(surgery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SAVR)仍是治疗重度AS的首选方法,但30%~50%的患者因存在严重合并症、无法承受外科手术而出现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猝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 人工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无复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金刚 史晓俊 王本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6期4160-4162,共3页
无复流现象是指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尽管梗死相关血管开通,但是心肌组织仍然灌注不足,其与不良的临床结果和预后有关。无复流是一个很复杂的现象,有缺血性损伤、远端栓塞、再灌注损伤和个体易患性等多种发病机... 无复流现象是指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尽管梗死相关血管开通,但是心肌组织仍然灌注不足,其与不良的临床结果和预后有关。无复流是一个很复杂的现象,有缺血性损伤、远端栓塞、再灌注损伤和个体易患性等多种发病机制。对这些发病机制采取合适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有望减少无复流的发生。本文主要阐述了无复流现象的发病机制及其预防和治疗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无复流现象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髓过氧化物酶与冠状动脉斑块炎症反应及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士礼 刘进军 +3 位作者 邵杉 黄宇理 张恒 王洪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3971-3973,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与冠状动脉炎症反应及其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78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患者纳入冠心病(CHD)组,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1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3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7例,对照组32例为冠脉造...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与冠状动脉炎症反应及其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78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患者纳入冠心病(CHD)组,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1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3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7例,对照组32例为冠脉造影正常的非冠心病者。所有对象造影前采集血标本以检测MPO、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1)冠心病组血浆MPO、hs-CRP均高于对照组(P<0.01);(2)AMI组与UAP组血MPO、hs-CR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均高于SAP组(P<0.01);多支血管病变组血MPO水平高于双支和单支血管病变组,双支血管病变组高于单支血管病变组(P<0.05)。(3)经双变量相关性分析,血清MPO水平与hs-CRP、Gensini积分水平呈显著相关(r=0.681、0.643,P<0.01)。结论:血清MPO水平能反映冠脉炎症活动性状况,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髓过氧化物酶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反应性及与血浆EETs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厚敏 冯燕娴 +2 位作者 黄宇理 李妙男 王洪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12-916,共5页
目的:评价ACS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反应性及与血浆EET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ACS患者123例,根据其CYP2C19基因型分为快代谢型(CYP2C19*1/*1)、中等代谢型(CYP2C19*1/*2、CYP2C19*1/*3)和... 目的:评价ACS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反应性及与血浆EET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ACS患者123例,根据其CYP2C19基因型分为快代谢型(CYP2C19*1/*1)、中等代谢型(CYP2C19*1/*2、CYP2C19*1/*3)和慢代谢型(CYP2C19*2/*2、CYP2C19*2/*3、CYP2C19*3/*3)3组,比较3组PAIR、EETs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LCR的危险因素。利用ROC曲线检测EETs水平预测CYP2C19基因型的效力。结果:CYP2C19基因快代谢型、中等代谢型和慢代谢型3组之间EETs水平、PAI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代谢型组较中等代谢型、快代谢型有更高LCR发生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携带CYP2C19基因慢代谢型和人血浆EETs含量降低为LCR的危险因素。利用EETs预测CYP2C19基因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3(95%CI:0.791~0.965,P<0.05),提示效力较好。结论:CYP2C19基因慢代谢型为LCR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人血浆EETs水平升高为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氯吡格雷低反应 血栓弹力图 CYP2C19 EE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封堵主动脉窦瘤破口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进军 张恒 +4 位作者 吴士礼 王本芳 史晓俊 王洪巨 高大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3457-3458,共2页
主动脉窦瘤是一种很少见的心血管疾病,常发生于青少年及成年早期且多为先天性,其主要由主动脉窦壁中层缺乏正常的弹力纤维和肌肉组织,在主动脉血流压力的冲击下,窦壁变薄并向外极度扩张所致。主动脉窦瘤常无临床症状.但是窦瘤一旦... 主动脉窦瘤是一种很少见的心血管疾病,常发生于青少年及成年早期且多为先天性,其主要由主动脉窦壁中层缺乏正常的弹力纤维和肌肉组织,在主动脉血流压力的冲击下,窦壁变薄并向外极度扩张所致。主动脉窦瘤常无临床症状.但是窦瘤一旦发生破裂就类似于急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窦瘤 经导管封堵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血流压力 窦壁变薄 心血管疾病 动力学改变 成年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QTS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17
作者 琚长霖 高大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4-554,共1页
患者女,63岁,因"胸闷、气喘2个月"入院,活动后加重,伴有纳差,夜间不能平卧,无头朦、晕厥。既往有高血压史10年,家族中无年青猝死病例。查体:BP144/100mmHg,神清,唇轻度紫绀,颈静脉怒张,肝颈返流阳性,双下肺可闻及干湿啰音,心界向左... 患者女,63岁,因"胸闷、气喘2个月"入院,活动后加重,伴有纳差,夜间不能平卧,无头朦、晕厥。既往有高血压史10年,家族中无年青猝死病例。查体:BP144/100mmHg,神清,唇轻度紫绀,颈静脉怒张,肝颈返流阳性,双下肺可闻及干湿啰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室率53次/min,律齐,可闻及舒张晚期奔马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LQTS 颈静脉怒张 不能平卧 高血压史 猝死病例 舒张晚期 心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33/sST2信号通路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邢布点 魏婷 +4 位作者 卢园园 冷俊杰 康品方 王洪巨 张宁汝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21期1621-1626,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肥厚(LVH)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33(IL-33)和可溶性ST2(sST2)水平,进而探讨其与EH并发LVH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的EH患者220例为实验组,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 目的:通过检测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肥厚(LVH)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33(IL-33)和可溶性ST2(sST2)水平,进而探讨其与EH并发LVH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的EH患者220例为实验组,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将其分为无左室肥厚组(NLVH,n=108)和左室肥厚组(LVH,n=112)。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中IL-33、sST2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LVH组及LVH组(各60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IL-33的表达水平,应用Pearson分析其与LVMI关系,进而研究IL-33、sST2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结果:与NLVH组相比,LVH组患者血清IL-33、sST2活性水平显著增高,且WB显示:LVH组的IL-33蛋白表达水平(1.07±0.08)高于NLVH组(0.63±0.05)(P<0.05);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IL-33、sST2与LVMI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血清IL-33、sST2水平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IL-3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发生、发展可能与IL-33、sST2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IL-33 sST2 左室肥厚 左心室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