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BL与PBL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士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96-1897,共2页
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探索,已成为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课程改革的切入点之一。基于讲授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的教学模式和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模式在我校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是"... 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探索,已成为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课程改革的切入点之一。基于讲授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的教学模式和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模式在我校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是"以教材、课堂、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网络为场所"的现代教学模式的结合。自2011年起我校在临床医学实验班开展以"肝功能不全"为专题的PBL教学探讨,其余班级教学内容仍沿用LBL教学模式。PBL教学是新的尝试,每年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反馈及时改进,取得了一定经验,并收到了较好效果。两种教学模式各有优势,LBL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使教师对教授内容做全面、系统的分析讲解,既准确、快速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又保证传授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PBL教学模式对培养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人际沟通技能、团队协作精神、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同时也使教师角色发生转换,给教师带来新的挑战,促使教师不断学习进而专业素质也不断提升。LBL与PBL结合的教学模式是符合我校医学教育的实际情况,PBL教学是LBL教学的辅助和补充,两者优势互补,有利于病理生理学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与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临床医学 基础医学 疾病发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对小鼠大脑皮层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赵士弟 黄丽 关宿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58-760,共3页
目的:探讨脑缺血诱导小鼠大脑皮层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的变化。方法:取生后15~17d的FVB-Tg(GADGFP)4570Swn/J小鼠大脑做冠状切片(400μm),采用IR-DIC显微镜选择大脑皮层GA-BA能神经元,运用Axoclamp-2B放大器全细胞记... 目的:探讨脑缺血诱导小鼠大脑皮层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的变化。方法:取生后15~17d的FVB-Tg(GADGFP)4570Swn/J小鼠大脑做冠状切片(400μm),采用IR-DIC显微镜选择大脑皮层GA-BA能神经元,运用Axoclamp-2B放大器全细胞记录模式记录大脑皮层GABA能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阈电位(Vts)和绝对不应期(ARP),分析群集发放的动作电位间距(ISI)和动作电位峰时程标准差(SDST)。结果:与缺血前相比,缺血后大脑皮层GABA能神经元产生群集动作电位的ISI和SDST降低(P<0.01),Vts和ARP延长(P<0.01)。结论:缺血改变导致GABA能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不应期和阈电位升高,使大脑皮层GABA能神经元兴奋性降低,动作电位的编码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脑缺血 大脑皮层 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 电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2增强结核病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噬和杀伤结核杆菌的活性 被引量:19
3
作者 姜丽娜 姚春艳 +2 位作者 金齐力 贺文欣 李柏青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91-1194,共4页
目的:观察IL-12对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对结核分枝杆菌(M.tb)吞噬和杀伤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核病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与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M.tb共同孵育不同时间后,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MN对M.tb的吞噬率;结核病患... 目的:观察IL-12对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对结核分枝杆菌(M.tb)吞噬和杀伤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核病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与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M.tb共同孵育不同时间后,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MN对M.tb的吞噬率;结核病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均加入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作用,同时加或者不加M.tb共同孵育不同时间后,用FCM检测PMN的活化率并计算活性氧(ROS)产生量;不同浓度IL-12预先作用外周血后,再用上述方法检测PMN对M.tb吞噬率,活化率及产生ROS的变化。结果:结核病患者和正常人PMN对M.tb吞噬率,PMN活化率和ROS产生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但结核病患者5 min吞噬率(51.82±6.93)%高于正常人(47.20±4.26)%(P<0.05);IL-12预先作用后,结核病患者和正常人PMN吞噬率、PMN活化率和ROS的产生均随浓度增大而显著增加,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结核病患者外周血PMN对M.tb的吞噬功能以及ROS产生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仅早期吞噬率较高。IL-12略增强PMN吞噬和产生ROS的反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中性粒细胞 吞噬 活性氧 IL-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线粒体损伤和脑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赵士弟 陈耀 +2 位作者 姜丽娜 董银凤 陈前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72-2178,共7页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SI)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细胞凋亡和细胞色素C(Cyt-C)、caspase-3及caspase-9表达的影响,探讨大豆异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SI)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细胞凋亡和细胞色素C(Cyt-C)、caspase-3及caspase-9表达的影响,探讨大豆异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和大豆异黄酮预处理组(SI)。SI组给予SI120 mg·kg-1·d-1连续灌胃21 d,其余2组用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第22天I/R组和SI组行手术阻断三血管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 h,再灌1 h后处死,取大脑皮层,光镜观察脑细胞形态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半定量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脑组织中Cyt-C、caspase-9及caspase-3的表达。结果:I/R组线粒体膜崩解、嵴消失,脑细胞大量凋亡。与I/R组相比,大豆异黄酮预处理能明显改善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损伤,减少脑细胞凋亡率(P<0.01)。I/R组Cyt-C、caspase-9和caspase-3mRNA的表达和蛋白的含量高于sham组(P<0.01),与I/R组相比,SI组Cyt-C、caspase-9及caspase-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大豆异黄酮可能通过稳定线粒体结构,减少线粒体释放Cyt-C,降低caspase-9和caspase-3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缺血/再灌注 细胞凋亡 线粒体损伤 CASPASE-9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预处理对脑缺血大鼠小脑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丽 王春 +1 位作者 李言 赵士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7-682,共6页
目的探讨针刺预处理特定穴位对脑缺血早期大鼠小脑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发放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脑缺血组(包括正常对照组和脑缺血组)和针刺预处理脑缺血组(包括针刺预处理脑缺血前和脑缺血后组),每组20只。采用减慢... 目的探讨针刺预处理特定穴位对脑缺血早期大鼠小脑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发放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脑缺血组(包括正常对照组和脑缺血组)和针刺预处理脑缺血组(包括针刺预处理脑缺血前和脑缺血后组),每组20只。采用减慢脑片灌流速度模拟在体缺血性脑中风的脑缺血模型,针刺预处理组针刺部位选择百会穴和双侧足三里穴,每日2次,间歇5 min捻转1次,留针30 min,连续针刺7 d。应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方法,观察各组大鼠小脑浦肯野细胞缺血早期动作电位发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脑缺血早期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发放表现为峰间距缩短、编码精确性降低和阈电位降低(P<0.01),即浦肯野细胞过度兴奋,而针刺预处理能够减轻脑缺血早期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峰间距缩短、编码精确性降低和阈电位降低的程度。结论针刺预处理特定穴位能够改善小脑浦肯野细胞的兴奋性损伤,稳定脑缺血后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的发放,对缺血性脑中风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针刺预处理 浦肯野细胞 百会穴 足三里穴 膜片钳 动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赵士弟 陈耀 +2 位作者 董银凤 姜丽娜 陈前芬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21-529,共9页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SI)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成年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SI低剂量组(SI-L组,60 mg/kg)、SI中剂量组(SI-M组,120 mg/kg)、SI高剂量...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SI)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成年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SI低剂量组(SI-L组,60 mg/kg)、SI中剂量组(SI-M组,120 mg/kg)、SI高剂量组(SI-H组,240 mg/kg),每组12只。采用三血管阻断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1 h再灌注1 h后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学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超微结构变化,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化学比色法检测SOD、i NOS活性及MDA、NO含量,半定量RT-PCR法测定海马组织NF-κB/p65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海马组织TNF-α、NF-κB/p65蛋白的表达。结果 I/R组海马神经元皱缩,胞核内染色质边集,核膜不完整,部分线粒体膜崩解、嵴消失,神经元部分凋亡。与I/R组比较,SI各组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损伤明显改善,细胞凋亡率降低(P<0.01)。I/R组SOD、i NOS活性及MDA、NO含量明显高于Sham组(P<0.01);与I/R组比较,SI各组SOD、i NOS活性及MDA、NO含量降低(P<0.05)。I/R组TNF-α、NF-κB/p65蛋白及NF-κB/p65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Sham组(P<0.01);与I/R组比较,SI各组TNF-α、NF-κB/p65蛋白及NF-κB/p65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 SI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减少TNF-α的表达进而抑制NF-κB/p65的活性,减少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缺血/再灌注 凋亡 海马 NF-ΚB/P6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缺血后适应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9
7
作者 赵瑾 李杨 +4 位作者 黄磊 邱林 田单 潘慧 祝世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96-1101,共6页
目的:建立小鼠脑缺血后进行短暂肢体缺血提高脑缺血耐受模型,确定肢体缺血后适应对脑缺血时程的影响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作用,探讨肢体缺血后适应(LIPostC)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作用和机制。方法:复制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 目的:建立小鼠脑缺血后进行短暂肢体缺血提高脑缺血耐受模型,确定肢体缺血后适应对脑缺血时程的影响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作用,探讨肢体缺血后适应(LIPostC)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作用和机制。方法:复制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第1批实验将小鼠分为9组: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缺血时间分别0.5 h、1 h、1.5 h、2 h组),脑缺血/再灌注+短暂肢体缺血(LIPostC)组(0.5 h+LIPostC、1 h+LIPostC、1.5 h+LIPostC、2 h+LIPostC组)。分别观察小鼠运动行为变化;TTC染色测量脑梗死体积;HE染色观察脑组织损伤程度;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程度。第2批实验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MCAO+LIPostC组和MCAO+LIPostC+quercetin组(缺血时间为2 h)。术后24 h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脑皮质中HSP70蛋白表达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脑缺血时程影响小鼠运动行为和脑损伤程度,随脑缺血时间延长,小鼠的脑再灌注损伤程度加重,其行为缺陷和脑病理变化明显;缺血2 h组脑损伤程度比缺血1.5 h组和缺血1 h组严重(P<0.05)。脑缺血后不同时间施加LIPostC显示不同程度的神经保护作用。LIPostC各组与相对应的I/R组比较,其脑再灌注损伤程度呈现不同程度减轻,行为学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减小,脑皮质损伤减轻,TUNEL阳性凋亡细胞数目减少。脑缺血2 h再灌注损伤较重,但LIPostC仍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以2 h脑缺血小鼠为模型进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LIPostC可提高缺血脑组织HSP70蛋白表达,改善神经功能,HSP70抑制剂quercetin可削弱LIPostC的这种脑保护作用。结论:LIPostC可抑制MCAO小鼠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缺血脑区HSP70表达和改善神经功能。HSP70在LIPostC提高MCAO小鼠的脑缺血耐受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脑缺血耐受 肢体缺血后适应 热休克蛋白质70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栓法复制昆明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赵瑾 苑琳 +2 位作者 王驭龙 潘慧 祝世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50-1452,1456,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线栓法复制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稳定性的因素。方法:60只雄性昆明小鼠按体重分为3组:A组(18-21 g)、B组(22-28 g)和C组(30-35 g)。线栓栓塞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模型评价指标包括:PRM2激光多普勒脑血... 目的:探讨影响线栓法复制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稳定性的因素。方法:60只雄性昆明小鼠按体重分为3组:A组(18-21 g)、B组(22-28 g)和C组(30-35 g)。线栓栓塞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模型评价指标包括:PRM2激光多普勒脑血流仪检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血流,按Longa标准进行小鼠运动行为评分,TTC染色法测量小鼠脑梗死灶体积,ELISA法检测脑皮层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C组相比,A、B两组模型成功率高(P<0.05),尤以B组模型成功率更高;A组死亡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A、B两组行为学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表现出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A、B两组小鼠脑梗死灶的体积显著高于C组(P<0.05),表现出明显的脑损伤,损伤侧脑皮层中MDA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下降。结论:小鼠体重与线栓直径良好匹配、进线深度和24℃左右的室温是保证造模成功的3个重要因素。脑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可作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脑缺血再灌注 脑血流 脂质过氧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型糖尿病模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及海马组织氧化应激的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春 吕高友 +2 位作者 李言 赵士弟 黄丽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9-474,共6页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模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障碍与海马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 NOS)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将60...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模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障碍与海马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 NOS)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将60只雄性FVB-Tg(Gad GFP)4570Swn/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n=20)和1型糖尿病模型组(DM组,n=40)。采用链脲佐菌素(100 mg/kg)诱导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用Morris水迷宫行为学实验检测小鼠空间学习及记忆能力(逃避潜伏期、目的象限内徘徊时间、穿越平台次数),测定DM组中选出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最差的20只小鼠(糖尿病脑病小鼠)和NC组小鼠海马组织中i NOS活性、SOD活性及MDA含量。结果: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后12周,与NC组比,DM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在目的象限内徘徊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1),小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受损;糖尿病脑病小鼠海马组织中i NOS活性及MDA含量明显增高,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结论:小鼠海马组织中氧化应激明显增加可能是引发1型糖尿病脑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脑病 海马 学习记忆 氧化应激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的观察及机制初探 被引量:6
10
作者 马善峰 关宿东 汪思应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3期1386-138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不同血糖浓度对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大鼠的心肌损伤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C组)32只,实验组(DM组)32只。DM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55mg/kg诱发DM模型。实验组和...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不同血糖浓度对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大鼠的心肌损伤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C组)32只,实验组(DM组)32只。DM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55mg/kg诱发DM模型。实验组和对照组又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观察病程2周、4周、6周、8周大鼠心功能及心肌组织生化指标的变化。另取SD大鼠40只,随机分出8只作为对照组(NC),其余用上述方法造模,并按最后一次血糖浓度分为3组:16.7~21.6mmol/L(DM1组),21.7~26.6mmol/L(DM2组),26.7mmol/L以上(DM3组)。比较各组大鼠心功能及心肌组织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与NC组比,DM大鼠第4周心肌LVEDP、-dp/dtmax、MDA含量,第6周除CK外各项指标、第8周心肌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0.05)。不同血糖浓度DM大鼠各项指标与NC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0.05)。与DM1组比,DM2组LVEDP、-dp/dtmax、t-dp/dt、CK、SOD、MDA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0.05),DM3组各项指标除LDH外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0.05);与DM2组比,DM3组LVSP、LVEDP、+dp/dtmax、SOD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结论:DM大鼠从第4周开始出现心肌舒张受限,第6周开始出现心肌收缩障碍,心肌组织酶明显改变,随病程延长、血糖浓度升高而逐渐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损伤 糖尿病大鼠 LVEDP 血糖浓度 DM大鼠 SD大鼠 生化指标 链脲佐菌素 mol/L MDA含量 显著性 心肌组织酶 对照组 不同病程 腹腔注射 LVSP 心肌舒张 心肌收缩 病程延长 实验组 心功能 DM2 SOD C组 随机 DM1 LDH 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对结核病患者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姜丽娜 姚春艳 +1 位作者 金齐力 李柏青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33-836,共4页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对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凋亡的影响以及可能涉及的信号通路。方法 取结核病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PMN培养0-24 h, annexinⅤ染色后流式细胞术检测PMN凋亡率; 或加不同浓度IL-17刺激培养24 h...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对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凋亡的影响以及可能涉及的信号通路。方法 取结核病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PMN培养0-24 h, annexinⅤ染色后流式细胞术检测PMN凋亡率; 或加不同浓度IL-17刺激培养24 h再检测PMN凋亡率; 或用MAPK特异性抑制剂U0126预处理30 min 后, 再加IL-17培养24 h后检测PMN的凋亡。结果 结核病患者和正常人PMN凋亡率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P〈0.05), 结核病患者PMN在0、6、12、24 h 时的annexin Ⅴ+细胞分别为(4.49±1.39)%、(21.89±2.90)%、39.96±4.15)%、(68.35±7.01)%, 均分别高于正常人组的(2.65±0.75)%、(11.00 ±1.72)%、(25.84±3.90)%, (45.59±4.10)%(P〈0.05)。而经IL-17刺激后, 结核病患者与正常人PMN的凋亡率, 在IL-17 0.5 μg/L组, 分别为(59.81±7.19)%和(34.65 ±4.79)%; 在IL-17 5 μg/L组, 分别为(51.62±6.91)%和(29.04±3.62)%; 均低于未加IL-17对照组(68.35±7.01)%和(45.59±4.10)%(P〈0.05); 而在IL-17 50 μg/L组, 凋亡率则分别达到(76.04±5.59)%和(53.24±4.62)%, 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预先用U0126处理, 可大部分阻断IL-17对结核病患者和正常人PMN凋亡的抑制作用。结论 结核病患者和正常人PMN凋亡率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 且结核病患者PMN凋亡率高于正常人。IL-17较低浓度延迟凋亡, 较高浓度促进凋亡。IL-17抑制PMN凋亡的作用和ERK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中性粒细胞 白细胞介素-17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络病学探讨内毒素“二次打击”急性肺损伤大鼠的Rho/ROCK机制及川芎嗪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言 梁俊清 +4 位作者 张高峰 李佳 杨锡兰 陈前芬 赵士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期123-126,共4页
目的:研究内毒素血症"瘀滞络脉"急性肺损伤大鼠的Rho/ROCK机制及川芎嗪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内毒素"二次打击"建立大鼠内毒素血症"瘀滞络脉"急性肺损伤模型,分别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川芎嗪低剂量组、... 目的:研究内毒素血症"瘀滞络脉"急性肺损伤大鼠的Rho/ROCK机制及川芎嗪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内毒素"二次打击"建立大鼠内毒素血症"瘀滞络脉"急性肺损伤模型,分别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川芎嗪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测定呼吸频率、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PMN)百分率、肺湿/干重比、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ROCK mRNA表达量,并观察、评估肺组织损伤严重程度。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川芎嗪显著降低呼吸频率、PMN百分率、肺湿/干重比、MPO活性、ROCK mRNA表达量,减轻大鼠急性肺损伤病理改变。结论:川芎嗪可能通过抑制Rho/ROCK通路对内毒素血症"瘀滞络脉"大鼠急性肺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病学 内毒素血症 急性肺损伤 川芎嗪 Rho/RO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5对人γδT细胞杀伤结核杆菌感染THP-1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金齐力 韦莉 +2 位作者 姜丽娜 姚春艳 李柏青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26-930,共5页
目的建立结核杆菌(Mtb)感染单核细胞THP-1细胞系模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γδT细胞对Mtb感染THP-1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并观察IL-15对人γδT细胞杀伤Mtb感染THP-1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的影响。方法 Mtb以10∶1的比例感染佛波醇酯(PMA)分化的TH... 目的建立结核杆菌(Mtb)感染单核细胞THP-1细胞系模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γδT细胞对Mtb感染THP-1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并观察IL-15对人γδT细胞杀伤Mtb感染THP-1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的影响。方法 Mtb以10∶1的比例感染佛波醇酯(PMA)分化的THP-1细胞,建立Mtb感染细胞模型。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Mtb耐热性低分子多肽类抗原刺激优势扩增γδT细胞,作为效应细胞用于细胞毒活性实验。用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Mtb感染THP-1细胞,作为靶细胞。效应细胞和靶细胞以不同比例孵育4 h,用碘化丙啶(PI)染色后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CSFE和PI双阳性细胞为被杀伤靶细胞。IL-15作用于γδT细胞24 h后,再检测γδT细胞对Mtb感染THP-1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人γδT细胞与Mtb感染THP-1细胞以1∶1至50∶1的比例作用4 h后,人γδT细胞对结核杆菌感染的THP-1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从22.5%增加至80.7%;而γδT细胞与未感染Mtb的THP-1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为16.1%至47.2%。IL-15作用γδT细胞后的细胞毒活性(64.06%)与对照组(46.81%)相比明显增加(P<0.05)。结论人γδT细胞对Mtb感染THP-1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对未感染Mtb的THP-1细胞的作用,杀伤活性随效靶比的增加而增加。IL-15可以增强人γδT细胞对Mtb感染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5 结核杆菌 ΓΔT细胞 THP-1细胞 细胞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对兔全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细胞凋亡及TNF-β和IL-10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全云 丁月东 +3 位作者 汪允珍 赵保建 曾永恒 陈前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26-1228,共3页
目的研究氯胺酮对兔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海马细胞凋亡及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5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只。A组仅分离股动脉、股静脉和双侧颈总动脉。B组和C组采用股动脉放血,... 目的研究氯胺酮对兔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海马细胞凋亡及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5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只。A组仅分离股动脉、股静脉和双侧颈总动脉。B组和C组采用股动脉放血,夹毕颈总动脉30min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C组经股静脉推注氯胺酮4.5mg/kg。取海马组织行HE染色、TUNEL、免疫组化染色,计数CA1区存活细胞、凋亡细胞、TNF-β和IL-10阳性细胞个数。结果再灌注后12~72h,C组存活细胞明显多于B组(P<0.05),凋亡细胞明显少于B组(P<0.01)。再灌注后6~72h,B、C组TNF-β明显高于A组(P<0.05)。再灌注后6h和72h,C组TNF-β明显少于B组(P<0.05)。再灌注后6h,C组IL-10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A、B型,再灌注后72h明显少于A、B组(P<0.05)。结论氯胺酮可通过调节细胞免疫应答,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坏死和凋亡,具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肿瘤坏死因子Β 白细胞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对大鼠全脑再灌注损伤后NF-κB和TNF-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前芬 朱旭友 吕鸿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2042-2042,共1页
关键词 TNF 脑再灌注损伤 大豆异黄酮 大鼠 血管阻断 阳性细胞数目 胶质细胞 间质水肿 脑神经细胞 胞核固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通过增强糖尿病大鼠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减轻下颌下腺组织损伤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芳芹 胡明迹 +1 位作者 黄丽 赵云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2-218,共7页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糖尿病(DM)大鼠下颌下腺组织血红素加氧酶1/一氧化碳(HO-1/C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iNOS/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M组和川芎嗪组,每组10只。对照组...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糖尿病(DM)大鼠下颌下腺组织血红素加氧酶1/一氧化碳(HO-1/C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iNOS/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M组和川芎嗪组,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不进行任何处理。DM组和川芎嗪组大鼠用高脂饮食8周并1次性腹腔注射20 g/L链尿佐菌素(35 mg/kg)复制2型DM模型。1周后,两组大鼠禁食12 h,从尾静脉抽血测空腹血糖(FBG)水平,FBG>7.0 mmol/L提示造模成功。川芎嗪组采用腹腔注射川芎嗪[150 mg/(kg·d)],持续8周,期间所有大鼠都普通饮食喂养。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FBG、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血气分析法测定各组动脉血CO含量;比色法检测各组血清NO、下颌下腺丙二醛(MA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HE染色观察各组下颌下腺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下颌下腺HO-1、iNOS和TNF-α的表达。结果HE显示DM组下颌下腺组织轻微萎缩,细胞排列紊乱;川芎嗪组下颌下腺病理变化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DM组和川芎嗪组的FBG、TG和TC显著升高;CO和SOD含量均显著下降;NO和MDA含量均显著增加;HO-1表达显著下降,iNOS和TNF-α表达显著增加。与DM组比较,川芎嗪组FBG显著下降,CO和SOD含量均显著增加,NO和MDA含量显著减少;HO-1表达显著增加、iNOS和TNF-α表达显著下降。结论川芎嗪能上调HO-1/CO表达,下调iNOS/NO、TNF-α表达,提示川芎嗪可以通过增强机体的抗氧化、抗炎作用,对DM大鼠下颌下腺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DM) 川芎嗪 大鼠 血红素加氧酶1/一氧化碳(HO-1/CO)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iNOS/NO)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白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前芬 祝晓光 +2 位作者 杨卫东 田鹤屯 谢群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77-579,共3页
目的 探讨使用微气量小动物呼吸机提高小鼠全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模型的质量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小白鼠双侧颈总动脉合并颈部软组织加压后再解压的方法复制小鼠全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模型。并于加压前给小动物呼吸机进行人工通气 ,观察... 目的 探讨使用微气量小动物呼吸机提高小鼠全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模型的质量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小白鼠双侧颈总动脉合并颈部软组织加压后再解压的方法复制小鼠全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模型。并于加压前给小动物呼吸机进行人工通气 ,观察心电图、脑电图及病理学变化。结果 加压前使用小动物人工呼吸机维持生理必须通气量 ,各组动物在观察期间内心电图未见明显变化 ,不同的缺血和再灌注期间脑电图变平 ,未见恢复。病理组织学提示 :大脑皮质和海马随缺血和再灌注时间延长损害进一步加重。结论 使用微气量小动物呼吸机可提高小鼠全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成功率和稳定性 ,降低动物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病理学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嗅觉剥夺对小鼠大脑桶状皮层谷氨酸能神经元动作电位及Ankyrin-G表达的影响
18
作者 倪虹 丁海虎 +3 位作者 陶静 王元元 陶明飞 黄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2-267,共6页
目的探讨嗅觉剥夺触觉功能上调小鼠模型大脑桶状皮层谷氨酸能神经元动作电位及Ankyrin-G表达变化的相关性。方法12 d龄雄性小鼠40只予氯仿40μL滴入小鼠一侧鼻腔,破坏小鼠一侧嗅觉,复制嗅觉剥夺小鼠模型。实验分为2组,对照组和嗅觉剥夺... 目的探讨嗅觉剥夺触觉功能上调小鼠模型大脑桶状皮层谷氨酸能神经元动作电位及Ankyrin-G表达变化的相关性。方法12 d龄雄性小鼠40只予氯仿40μL滴入小鼠一侧鼻腔,破坏小鼠一侧嗅觉,复制嗅觉剥夺小鼠模型。实验分为2组,对照组和嗅觉剥夺组。其中嗅觉剥夺模型小鼠的嗅觉剥夺侧脑区为嗅觉剥夺组,对侧脑区为对照组。行为学实验检测嗅觉剥夺对小鼠触觉,即触须功能的影响,如小鼠触须功能增强表明模型建立成功。模型建立成功后,膜片钳电生理记录小鼠大脑桶状皮层谷氨酸能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测量其轴突近端Ankyrin-G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嗅觉剥夺组小鼠谷氨酸能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表现为峰间距缩短和绝对不应期降低(P<0.01),桶状皮层谷氨酸能神经元轴突近端Ankyrin-G表达量增加(P<0.01)。结论嗅觉剥夺可诱导小鼠触觉功能上调,其发生发展机制可能与大脑桶状皮层谷氨酸能神经功能增强及Ankyrin-G表达增加有关,这可能是引发小鼠触觉敏感性增加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觉剥夺 桶状皮层 谷氨酸能神经元 全细胞记录 动作电位 ANKY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色流式细胞术对正常人外周血中TCRVα24^+NKT细胞与传统T细胞间的相关性研究
19
作者 姚春艳 姜丽娜 +2 位作者 汪洪涛 金齐力 李柏青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6-201,共6页
目的探讨正常人外周血中TCRVα24+NKT细胞与传统CD3+T细胞在含量和亚群上的关系。方法采用五色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TCRVα24+NKT细胞与传统CD3+T细胞在3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所占比例,两群细胞中各亚群(CD4亚群、CD8亚群、双阴性亚群... 目的探讨正常人外周血中TCRVα24+NKT细胞与传统CD3+T细胞在含量和亚群上的关系。方法采用五色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TCRVα24+NKT细胞与传统CD3+T细胞在3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所占比例,两群细胞中各亚群(CD4亚群、CD8亚群、双阴性亚群及CD45RA初始细胞亚群)在各自细胞群体中所占比例,统计软件分析两群细胞间各指标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NKT细胞在正常人外周血中所占比例为0.35%(0.10%~1.50%),CD3+T细胞比例为58.4%(43.2%~72.5%);在Va24+NKT细胞中CD4亚群所占比例为69.1%(21.3%~90.9%)、CD8亚群为15.0%(4.5%~76.2%)、双阴性亚群为9.5%(0.7%~69.4%)、CD45RA初始细胞亚群为32.4%(6.8%~54.0%),在CD3+T细胞中CD4亚群所占比例为54.7%(27.0%~74.7%)、CD8亚群为33.7%(19.9%~48.2%)、双阴性亚群为10.2%(1.9%~24.4%)、CD45RA初始细胞亚群为39.8%(10.3%~63.0%)。两群细胞间除CD4亚群和CD45RA亚群具有显著相关性(r=0.435 5,P<0.05;r=0.829 5,P<0.01),其余各指标均无相关性。CD4+NKT细胞含量与总NKT细胞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CD8+NKT与总NKT细胞呈显著正相关(r=-0.680 2,P<0.01;r=0.401 7,P<0.05)。结论正常人外周血中TCRVα24+NKT细胞与传统T细胞间除在CD4亚群和CD45RA初始细胞亚群间有显著相关外,其余各亚群相关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NKT细胞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莨菪碱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摘要) 被引量:12
20
作者 田鹤邨 张成英 +2 位作者 陈前芬 储德开 杨卫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4年第11期680-680,共1页
山莨菪碱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摘要)蚌埠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田鹤邨,张成英,陈前芬,储德开,杨卫东有资料表明,山莨菪碱(654-2)对缺血和再灌心肌有明显保护作用;最近有报道称,其对不完全性脑缺血的... 山莨菪碱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摘要)蚌埠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田鹤邨,张成英,陈前芬,储德开,杨卫东有资料表明,山莨菪碱(654-2)对缺血和再灌心肌有明显保护作用;最近有报道称,其对不完全性脑缺血的局部脑循环、血浆凝血烷B2(TX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莨菪碱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