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奇异性骨旁骨软骨瘤样增生5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夏燕 吴玲玲 +1 位作者 封扬 吴礼高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33-1036,共4页
目的 探讨奇异性骨旁骨软骨瘤样增生(bizarre parosteal osteochondromatous proliferation,BPOP)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5例BPOP进行HE染色,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5例BPOP患者发病年龄17~4... 目的 探讨奇异性骨旁骨软骨瘤样增生(bizarre parosteal osteochondromatous proliferation,BPOP)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5例BPOP进行HE染色,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5例BPOP患者发病年龄17~48岁,无性别差异,均感觉肿痛不适就诊,病变位于四肢长、短管状骨。X线示宽基底的边界清晰的高密度肿块,起源骨膜下完整的骨皮质,病变部位与附着骨的骨髓腔亦不相通,其中1例伴附骨的骨皮质轻度破坏。镜下见主要由软骨、骨和纤维组织无规则排列而成,轻度异型的软骨细胞可伴大部分钙化软骨,即多形性骨小梁中的“蓝骨”;骨小梁周围被覆无异型的骨母细胞,骨小梁间有大量的血管、纤维组织增生。结论 BPOP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的骨软骨瘤样病变,术后高复发性,无转移,恶变罕见,需结合影像学与病理组织学特点进行诊断,易误诊,需与骨旁骨肉瘤、软骨肉瘤、骨化性肌炎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奇异性骨旁骨软骨瘤样增生 Nora病 骨软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化性纤维性肿瘤4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谷从友 刘德纯 +2 位作者 王欣 承泽农 谢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alcifying fibrous tumor,CFT)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免疫组化表达及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CFT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并文献复习。结果本组患者年龄19~33岁,发病部位分别为胃、纵膈、大网膜及肠系膜根部。镜下可见在... 目的探讨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alcifying fibrous tumor,CFT)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免疫组化表达及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CFT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并文献复习。结果本组患者年龄19~33岁,发病部位分别为胃、纵膈、大网膜及肠系膜根部。镜下可见在大量胶原化的纤维组织内伴有钙化或砂砾体形成,淋巴细胞、浆细胞散在浸润。免疫组化标记瘤细胞表达vimentin,而CD117、CD34、CD99、desmin、S-100蛋白、SMA、actin、NFP、ALK1、ER、PR、CK、BCL-2及Ki-67均阴性。结论 CFT是一种极少见的良性纤维性肿瘤,其诊断需要结合年龄、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等特点,还需与钙化性腱膜纤维瘤、钙化性肉芽肿、纤维瘤病、胃肠道间质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结节性筋膜炎和淀粉样瘤等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性纤维性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冯振中 陈嘉薇 +2 位作者 赵艳 谢群 蔡兆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29-1131,共3页
目的探讨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EM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报道2例EMC的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结合文献对EMC的病理学特点和鉴别诊断进行分析。结果2例EMC分别发生于腘窝和臀部。光镜下肿瘤呈分叶状,边界清楚,细胞... 目的探讨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EM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报道2例EMC的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结合文献对EMC的病理学特点和鉴别诊断进行分析。结果2例EMC分别发生于腘窝和臀部。光镜下肿瘤呈分叶状,边界清楚,细胞呈卵圆形或短梭形,束状或条带状包埋于黏液样基质中,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2例EMC病例的免疫表型vimentin均为阳性。结论EMC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具有特异的组织病理学和细胞遗传学特点,免疫表型无明显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肺曲霉菌病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德纯 林清森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32-235,共4页
研究6例艾滋病合并肺曲霉菌病的尸检材料,以查见典型曲霉菌丝和相关病变为诊断依据。曲霉菌累及两肺者4例,限于一叶者2例,播散至肺外器官者2例。病变为侵袭性,在肺部形成微脓肿和坏死灶各2例;2例发生气管支气管阻塞;合并其... 研究6例艾滋病合并肺曲霉菌病的尸检材料,以查见典型曲霉菌丝和相关病变为诊断依据。曲霉菌累及两肺者4例,限于一叶者2例,播散至肺外器官者2例。病变为侵袭性,在肺部形成微脓肿和坏死灶各2例;2例发生气管支气管阻塞;合并其他感染者5例。在艾滋病人较有特征性。描述曲霉菌形态和肺部病变,建议将本病归纳为侵袭性、变态反应性、寄生性与肉芽肿性4型,以特征性病变和某些临床检查所见为诊断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曲霉菌病 尸体解剖 肺曲霉菌病 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的病理学检查及自我防护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德纯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456-457,共2页
关键词 艾滋病 病理学检查 自我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散性粪类圆线虫病病理学观察
6
作者 刘德纯 林清森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65-165,共1页
播散性粪类圆线虫病病理学观察刘德纯,林清森粪类圆线虫是一种肠道线虫,其丝状蚴经皮肤和粘膜侵入人体,引起皮疹;再经小血管和淋巴管进入血循环,先在两肺寄生发育,引起支气管肺炎;再进入肠道引起肠炎。在免疫损伤或缺陷者易发生... 播散性粪类圆线虫病病理学观察刘德纯,林清森粪类圆线虫是一种肠道线虫,其丝状蚴经皮肤和粘膜侵入人体,引起皮疹;再经小血管和淋巴管进入血循环,先在两肺寄生发育,引起支气管肺炎;再进入肠道引起肠炎。在免疫损伤或缺陷者易发生重度或播散性感染,作者在纽约Mo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虫病 粪类圆线虫病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和成人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4
7
作者 闫文天 黄雨晨 +2 位作者 陈洪春 杨宁宁 冯振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51-554,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和成人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ASP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两步法检测9例ASPS中TFE3、CK、EMA、desmin、SMA、Myogenin、MyoD1、S-100、HMB-45、CgA、Syn、C... 目的探讨儿童和成人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ASP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两步法检测9例ASPS中TFE3、CK、EMA、desmin、SMA、Myogenin、MyoD1、S-100、HMB-45、CgA、Syn、CD68的表达,并对其中7例患者行FISH检测。结果3例儿童患者分别发生于头颈、眼眶、舌部;6例成人患者均位于四肢及躯干部位。镜下肿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或淡染,部分伴颗粒状结晶,局部呈坏死,可见较多的核分裂象。儿童ASPS多由薄壁血管分割成实性片状小巢;成人常见肿瘤被纤维组织包绕,周围伴厚壁血管,或由窦状血管分隔成腺泡状、“器官样”结构。免疫表型:儿童组患者TFE3蛋白均阳性(3/3),成人组1例标本为阴性(1/6),其余均阳性(5/6)。FISH检测:3例儿童及4例成人患者均为TFE3断裂基因阳性(7/7)。随访39~92个月,儿童ASPS患者预后较好,3例均存活;成人ASPS患者预后较差,2例伴多脏器转移者死亡。结论ASPS好发于成人和儿童,均有位于Xp11.2染色体的TFE3基因易位及融合,但形态学特征并不完全相同,其好发部位和预后也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TFE3 FSIH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抓病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葛霞 谢群 +3 位作者 承泽农 姚敏 刘德纯 李涤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 :探讨猫抓病性淋巴结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对 2 6例猫抓病性淋巴结炎分别标记CD2 0、CD3、CD6 8;15例进行Warthin Starry银染色。 结果 :早期微脓肿 5例 ,微脓肿性肉芽肿 2 1例。其病变特征是微脓肿和... 目的 :探讨猫抓病性淋巴结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对 2 6例猫抓病性淋巴结炎分别标记CD2 0、CD3、CD6 8;15例进行Warthin Starry银染色。 结果 :早期微脓肿 5例 ,微脓肿性肉芽肿 2 1例。其病变特征是微脓肿和肉芽肿形成。淋巴结早期微脓肿周围为CD2 0 +的B淋巴细胞和CD6 8+组织细胞 ,当典型微脓肿性肉芽肿形成时 ,CD6 8+的类上皮细胞呈放射状排列 ,其间夹有CD3 +T淋巴细胞 ;15例中 12例Warthin Starry染色 (+ )。 结论 :猫抓病性淋巴结炎的主要特征是微脓肿性肉芽肿形成 ,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识别病变中反应增生的细胞成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猫抓病性淋巴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CD133和Notch1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1
9
作者 周蕾 武世伍 +3 位作者 俞岚 龚晓萌 宋文庆 承泽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6-201,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CD133蛋白和Notch1蛋白的表达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它们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plus法检测305例NSCLC组织和80例正常肺组织中CD133、Notch1以及血管内... 目的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CD133蛋白和Notch1蛋白的表达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它们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plus法检测305例NSCLC组织和80例正常肺组织中CD133、Notch1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NSCLC组和正常肺组织中CD133、Notch1和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9%、43.9%、45.6%和10.0%、15.0%、0%,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133、Notch1和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NSCLC患者肿瘤组织的不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否及临床分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D133、Notch1和VEGF三种蛋白之间相互呈正相关关系(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D133、Notch1和VEGF蛋白阳性表达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其阴性表达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D133和Notch1蛋白的表达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CD133、Notch1和VEGF参与NSCLC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联合检测CD133和Notch1蛋白的表达对NSCLC的进展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干细胞 CD133 NOTCH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瘤样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朝夫 谢群 +3 位作者 李涤臣 周晓燕 张太明 施达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肉瘤样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sALCL)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对1例sALCL的临床、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及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T细胞受体(TCR)基因克隆性重排情况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眼观:送检... 目的探讨肉瘤样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sALCL)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对1例sALCL的临床、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及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T细胞受体(TCR)基因克隆性重排情况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眼观:送检淋巴结1枚,1.5cm×1.0cm×1.0cm,切面呈鱼肉状。镜检:淋巴结基本结构几乎完全被破坏,异型的梭形和上皮样细胞弥漫增生。免疫表型:瘤细胞呈CD30、ALK1、EMA、CD45RO、CD45、TIA1、granzymeB、perforin、CD68(部分)、SMA(梭形成分)阳性。基因重排:TCRβ1克隆性重排。结论sALCL属罕见恶性肿瘤,其形态不典型,易误诊为其他恶性肿瘤,免疫表型和遗传学异常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间变性大细胞 肉瘤样型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重排 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血管平滑肌瘤性错构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欧玉荣 刘德纯 +2 位作者 李涤臣 谢群 承泽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1-293,共3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血管平滑肌瘤性错构瘤的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对10例淋巴结血管平滑肌瘤性错构瘤进行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光镜下见淋巴结部分结构保存,部分间质胶原化,内见厚壁血管及小血管增生,外... 目的探讨淋巴结血管平滑肌瘤性错构瘤的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对10例淋巴结血管平滑肌瘤性错构瘤进行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光镜下见淋巴结部分结构保存,部分间质胶原化,内见厚壁血管及小血管增生,外周为不规则增生的平滑肌束,层次多少不等,平滑肌细胞分化良好,未见核分裂象和坏死。免疫表型显示平滑肌细胞SMA、desmin阳性,HMB45、ER、PR均阴性。结论淋巴结血管平滑肌瘤性错构瘤较为罕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依据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染色可作出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瘤性错构瘤 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齐琦 郭飞 +1 位作者 武世伍 陈晓青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4-306,313,共4页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影像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影像学特征对13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13例患者均以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影像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影像学特征对13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13例患者均以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均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肿瘤组织黏液变明显,多见囊腔形成,肿瘤细胞主要由少突胶质样细胞、神经元和星形细胞组成,可见单个神经元漂浮在微囊的黏液样基质中。免疫组化检测显示S-100(+),Syn(+),GFAP(+),Ki-67呈阳性表达,且均呈低增殖活性(<2%)。结论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属于良性肿瘤(WHOⅠ级),可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及病理形态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检测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 病理 组织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莉 谢群 +1 位作者 陶仪声 承泽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0-532,共3页
目的探讨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3例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进行临床资料及光镜和免疫组化标记观察。结果组织学特点:纤维结缔组织把肿瘤细胞分隔成丛状或结节状。结节则由单核或多核组织细胞样细胞构成,结... 目的探讨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3例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进行临床资料及光镜和免疫组化标记观察。结果组织学特点:纤维结缔组织把肿瘤细胞分隔成丛状或结节状。结节则由单核或多核组织细胞样细胞构成,结节外周围绕短梭形的纤维母/肌纤维母细胞样细胞。部分结节则主要由纤维母细胞样细胞组成,不见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单核或多核组织细胞样细胞表达CD68、α-ACT和溶菌酶,梭形细胞表达Vim和SMA。结论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软组织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交界性肿瘤中claudin-3和β-catenin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汪向明 顾倩 +3 位作者 于东红 刘银华 李佳嘉 张帆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9-453,共5页
目的研究claudin-3和β-连环素(β-catenin)蛋白在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BOTs)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laudin-3和β-catenin蛋白在69例BOTs组织中的表达,并与其在17例正常卵巢... 目的研究claudin-3和β-连环素(β-catenin)蛋白在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BOTs)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laudin-3和β-catenin蛋白在69例BOTs组织中的表达,并与其在17例正常卵巢组织、31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39例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比较。结果BOTs组织中claudin-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59.4%,41/69)低于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9.7%,35/39),而高于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率(22.6%,7/31;5.9%,1/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卵巢组织与良性肿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OTs组织中β-caten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52.2%,36/69)低于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4.7%,33/39),而高于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率(29.0%,9/31;11.8%,2/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正常卵巢组织与良性肿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audin-3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与BOTs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期以及腹腔有无种植相关(P<0.05),而与组织学类型和患者年龄无关(P>0.05)。Claudin-3与β-catenin在BOTs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39,P=0.000)。结论 Claudin-3与β-catenin在BOTs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协同作用,对其进行联合检测有助于BOTs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CLAUDIN-3 Β-CATE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原发恶性肿瘤的病理诊断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世馥 姚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47-349,F003,共4页
本文报道62例多原发恶性肿瘤(MPMN)的免疫组织化学在病理诊断中的意义,尤其是51例发生在同一系统、同一器官或对称性器官,且组织结构相似的MPMN,颇难定原发或继发。通过免疫组织化学(CEA、HCG和K_(12))研究发现:MPMN的不同癌灶中,3种免... 本文报道62例多原发恶性肿瘤(MPMN)的免疫组织化学在病理诊断中的意义,尤其是51例发生在同一系统、同一器官或对称性器官,且组织结构相似的MPMN,颇难定原发或继发。通过免疫组织化学(CEA、HCG和K_(12))研究发现:MPMN的不同癌灶中,3种免疫组化染色常不相同。而对照组中,原发灶和继发灶两者反应基本一致。研究结果提示,MPMN灶可能具有各自的代谢和功能特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可能有助于与继发性癌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MN 免疫组织化学 继发性癌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冯振中 陈嘉薇 +1 位作者 蔡兆根 谢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7-360,共4页
目的探讨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TT)和胎盘部位滋养叶细胞肿瘤(PST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结合临床表现、形态学特征、发病机制和免疫表型,对4例PSTT及1例ETT病例进行分析,并对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PSTT和ETT临床表... 目的探讨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TT)和胎盘部位滋养叶细胞肿瘤(PST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结合临床表现、形态学特征、发病机制和免疫表型,对4例PSTT及1例ETT病例进行分析,并对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PSTT和ETT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伴HCG轻~中度升高。PSTT瘤细胞呈片块状或条索状穿插于子宫肌层平滑肌束间,常浸润血管壁;ETT瘤细胞排列成巢团状,位于玻璃样物或肿瘤坏死物中,呈地图样外观。免疫表型表达上皮性、滋养细胞性标志物,但对HPL、Mel—CAM、PLAP及p63的表达有差异。治疗手段以全子宫切除术和术后化疗为主,预后较好。结论PSTT与ETT是罕见的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IT),二者具有不同的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但临床表现及惰性生物学行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 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楠 周婷 +4 位作者 冯振中 赵艳 陈少华 杨茹雪 朱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90-792,共3页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SANT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并结合相关文献。结果 5例中...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SANT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并结合相关文献。结果 5例中男女比为3∶2,发病年龄27~60岁,中位年龄42.8岁;均因影像学发现占位性病变入院,肿块长径5~11 cm。行脾脏切除后,患者预后良好,未见复发。结论SANT为脾脏的一种罕见良性肿瘤,结合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有助于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手术切除脾脏后,患者可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肿瘤 结节性硬化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头状胶质神经元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蔡兆根 王萍 +2 位作者 谢群 冯振中 吴礼高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68-770,共3页
目的探讨乳头状胶质神经元肿瘤(papillary glioneu-ronal tumor,PGNT)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发生在颞叶的PGNT进行影像学、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主要由GFAP阳性的星形细胞组成... 目的探讨乳头状胶质神经元肿瘤(papillary glioneu-ronal tumor,PGNT)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发生在颞叶的PGNT进行影像学、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主要由GFAP阳性的星形细胞组成,呈单层或多层以血管为中心排列成特征性的假乳头样结构。乳头之间为成片排列的小圆形Syn阳性的神经元分化的细胞,散在有中等大小的神经节样细胞,未见明显坏死和核分裂象。结论 PGNT是一种新增加的神经元-胶质混合性肿瘤实体,绝大多数呈良性经过,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胶质神经元肿瘤 免疫组化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瘤误诊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楠 谷从友 +3 位作者 冯振中 赵艳 高子芬 钱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18-1122,共5页
目的提高淋巴瘤的病理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淋巴瘤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及组织病理学切片,增加免疫标记予以协助确诊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误诊为淋巴结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与对BCL-... 目的提高淋巴瘤的病理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淋巴瘤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及组织病理学切片,增加免疫标记予以协助确诊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误诊为淋巴结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与对BCL-2阴性低级别FL的形态学认识不足有关。例2,乳腺ALK-1^+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小细胞变异型,误诊为套细胞淋巴瘤,与对ALK-1^+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小细胞变异型的形态学认识不足和对免疫标记Cyclin D1(+)定位误判有关。例3,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误诊为直肠黏膜溃疡伴穿孔,与诊断时对增生、浸润细胞观察不细,缺乏相关标志物协助有关。例4,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误诊为反应性增生,与对边缘区淋巴瘤形态学认识不足有关。结论淋巴瘤的诊断是建立在形态学基础之上,并合理选择免疫标志物、密切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的结果,必要时借鉴基因学及遗传学检测协助诊断,必须提高对该类淋巴瘤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以指导临床为患者提供规范化、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误诊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神经节肿瘤的病理诊断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涤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86-88,I013,共4页
副神经节肿瘤的病理诊断李涤臣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蚌埠233003作者简介:李涤臣,男,58岁,教授,安徽省病理学会常委,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副主编。研究方向:肿瘤病理和眼科病理1概述副神经节(parag... 副神经节肿瘤的病理诊断李涤臣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蚌埠233003作者简介:李涤臣,男,58岁,教授,安徽省病理学会常委,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副主编。研究方向:肿瘤病理和眼科病理1概述副神经节(paraganglion,简称副节),在体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神经节肿瘤 诊断 病理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